中文部份
丁學良(2004)。什麼是世界一流的大學?北京:北京大學。
王慧霞(2004)。大學的理念與尊嚴,2006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ynift.edu.
cn/yld/Article/Index.asp。
台北聖經公會(2004)。聖經。
加藤諦三(2002)。你在大學學些什麼?台北:林鬱文化。
好消息電視台(2003)。用生命惜台灣,台灣的天使(系列之一)。台北:未來。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37-64。牟宗三(1985)。通識教育與知識份子。載於吳甦主編,人文思想與人文教育,69-74。台北:水牛。
吳主惠(1984)。基督信仰入門。台北:世光。
呂明純(2002)。徘徊於私語與秩序之間: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女性創作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孟憲承(1933)。現代大學的理想和組織。大學精神,98-107。上海:商務。
林天佑(2000)。台灣教育探源。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昌華(2003)。台灣基督教史研究。台北:稻鄉。
林思伶(2004)。教育領導人的培育與發展。台北:梅霖。
林思伶(2004)。析論僕人式∕服務領導(Servant-Leadership)的概念發展與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6,41。
林素珍、余淑宜(1994)。面對大學。台北:書泉。
姚聰榮(2006)。查某人愛讀冊。淡江中學通訊,55,1。
徐謙信(1972)。台灣北部教會暨神學院簡史。台北:台灣神學院。
偕叡理(1874)。中西字典。上海:美華。
張璉(2006.01.19)。導師不只約吃飯。中國時報,A15版。
曹永洋(2001)。寧毀不朽-馬偕博士的故事。台北:文經。
梅貽琦(1993)。大學一解、梅貽琦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
莊永明(1995)。台灣第一。台北:時報。
郭廷以(1984)。台灣史事概說。台北:中正。
郭和烈(196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歷史。台北:作者自印。
郭和烈(1971)。偕叡理牧師傳。嘉義:台灣宣道社。
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台北:高教。
陳宏文(1982)。馬偕博士在臺灣。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
陳俊宏(2000)。重新發現馬偕傳。台北:前衛。
陳偉智(1997)。族群、宗教與歷史—馬偕牧師的宜蘭傳教與葛瑪蘭人的族群論述。論文發表於1997.03.15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所主辦之「馬偕博士與北台灣」研討會。台北淡水。
彭煥勝(2003)。馬偕在淡水的教育事業1872-1901,國立彰化師大教育學報,5,1-32。
程海東(2006)。基督宗教大學立校精神與競爭優勢研討會會議資料。台中:東海大學。
黃六點(1972)。北部教會大觀。台北: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黃其豪(2006.03.29)。淡水女學堂-台灣首座女性文化地標。自由時報,B7版。
黃其豪(2006.05.29)。淡水馬偕街-走訪古蹟念故人。自由時報,B8版。
黃俊傑(1999)。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楊國樞、林文瑛(1993d)。大學聯考對大學教育的影響。教育研究資訊,1(6):91-110。葉海煙(2000)。大學通識教育的華人觀點-以東吳大學為例。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大學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
葉能哲(1997)。真理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全校教育改革會議演講詞。2006年3月9日取自http://www.au.edu.tw/。
葉能哲(1999)。真理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詞。2006年3月8日取自 http://www.au.edu.tw/。
葉學志(2004)。教育哲學。台北市:三民。
雷海宗(1940)。專家與通人。原刊於大公報(重慶版),1940.02.04;收於大學精神,175。
福澤諭吉(2003)。勸學。台北:聯合文學。
歐用生(199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蔣夢麟(1995)。西潮。台北:業強。
蔡元培(1925)。中國現代大學觀念及教育趨向。世界學生基督教聯合會(Word’s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
蔡博元(2002)。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 2006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mt.au.edu.tw/1MTLeader/speech/03.doc。
鄭仰恩(2001)。宣教心,台灣情。台南:人光。
鄭曉滄(1936)。大學教育的兩種理想。浙大日刊,(1936.09.30),26-27。
譚國才(2000)。神學教育-學院式神學教育的真義與重要性,浸神簡訊,4,3。
蘇文魁(1992)。滬尾江河-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設教一百二十週年紀念冊。台北:淡水基督長老教會。
David, L. K.(2004)。搶救大學-都是行銷惹的禍(賴慈芸譯)。黃光國推薦序。台北:天下(原著出版年:2004)。
Browne, K.(2000)。社會學入門(王振輝、張家麟譯)。台北:韋伯。
Mackay, G. L.(1959)。台灣遙寄(林耀南譯)。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原著出版年:1896)。
英文部分
Douglas, G. L. (n.d.). George Leslie MacKay. Toronto: Presbyterian Publications.
Geddes, J. (1994). Pioneers in women’s education. Taipei: Chung Yu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ristianity and Modernization of China.
James, W. (1903). The island of Formosa--past and present. London: MacMillan.
Keith, M. (1930). The black-bearded barbarian. 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MacDonald, G. (1968). George Leslie MacKay: Missionary success in
nineteen-century Taiwan.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cKay, G. L. (1896). From Far Formosa. Taipei: Reprinted by SMC
Publishing Inc.
MacKay, R. P. (n.d.). Life of George Leslie MacKay, D. D. 1844~1901. Toronto: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Presbyterian Church in Canada.
MacKay, W. A. (1899). Zorra’s famous missionary. Toronto: William Briggs.
Mill, J. S. (1961). Autobiography and essay on liberty. New York: Collier.
Newman, J. H. C. (1959).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New York: Images Books.
PP. 47-60.
Spears (Ed.). (1995). Reflections on leadership: How Robert K. Greenleaf’s theory of servant-leadership influenced today’s top management thinkers (pp.161-168).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