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5.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4 05: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政仁
研究生(外文):Zheng Ren, Wu.
論文名稱:曹操生平、思想及其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s‘ao Ts‘ao’s Life,Thought and Poetry.
指導教授:何廣棪何廣棪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wong Yim, H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26
中文關鍵詞:1.曹操 2.曹操的生平 3.曹操的思想 4.曹操詩研究
外文關鍵詞:1.Ts‘ao Ts‘ao 2. Ts‘ao Ts‘ao’s Life 3. Ts‘ao Ts‘ao’s Thought 4.A Study of Ts‘ao Ts‘ao’s Poe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說明:
1. 本篇論文,不同於一般「文學角度」的寫法;行文中,於文言的引文、語句等,常會多一點注釋或解釋,係因,本篇論文嘗試以『詮釋學』的方法(角度)寫的,因此,除了儘量不加入自己的任何「成見」、儘量「鉅細靡遺」地加以探討,以呈現事物最真實的原貌外,於語言(文字)的「準確度」、「清晰度」的要求,就必須高於一般「文學角度」的要求;因此,為求所用語言(文字)的「準確度」、「清晰度」能達到『詮釋』的標準,乃必須多加一點注釋或解釋。
2. 為確實『詮釋』詩作作者曹操的思想,(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正是作者的思想、想法等),乃必須特別著力於詩作作者的「哲學思想」的探討,並及於古代人的「天命」、「天道」、「道」及「陰陽學」的觀念等。
3. 本篇論文,完全以正式的「人文思想」的角度來探討;因此,「文學」角度、「哲學思想」的角度之外,亦著重於「史學」的角度;期能以有別於一般「文學角度」所呈現的面貌,來呈現「人文思想」角度所探討出來的事物之原貌。

第一章,緒論;略敘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的預期成果。
第二章,曹操的時代與生平;略敘曹操的時代、曹操的生平。
第三章,曹操的思想;共分十七小節,以探討曹操的思想。分別為:1.曹操的「法家」思想;2.「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關係;3.曹操的「兵家」思想;4.曹操的「史學」思想;5.曹操的「經學」思想;6.曹操的「哲學」或「政治哲學」思想;7.曹操的「尚儉」和「尚刑」思想;8.曹操的「道家」思想;9.曹操的「墨家」思想;10.曹操的「天命觀」;11.曹操的「道」的觀念;12.「聖人之法」的探討;13.曹操的「帝王思想」和其詩作的關係;14.曹操是否試圖掌握某種「中」(或「道」)的思想或原則;15.曹操是否有「陰陽家」的觀念或認知;16.兩漢、三國時代人的觀念;17.曹操的「天道」、「天命」、「道」的觀念的再探討。
第四章,曹操的詩作及前人對曹操詩的研究;略敘曹操的詩作、前人對曹操詩的研究。
第五章,曹操詩探索與影響;第一節,曹操詩的探索,分別探討曹操的「四言詩」、「五言詩」和「雜言詩」。第二節,曹操詩的影響,分別探討:1.「四言詩」的部份(曹操的詩作,對往後的「四言詩」、「山水詩」、「議論詩」的影響);2. 「五言詩」的部份(曹操的詩作,對往後的「邊塞詩」的影響);3. 「雜言詩」的部份(曹操的「游仙詩」,對後世的「游仙詩」的影響);4. 曹操的「樂府詩」,對後世「樂府詩」的影響;5.曹操的「建安風骨」,對後世的影響。
第六章,曹操詩的成就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略敘曹操詩的成就、曹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結論;以五個小項目:1.曹操詩的形式;2. 曹操詩的內容;3. 曹操詩的藝術風格;4. 曹操的思想;5.對曹詩的文學批評。作為本論文的總結。
1. This thesis,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literary angle’ '; While composing a piece of writing , in quoted passage , sentence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 etc . more explanatory notes or explaining is necessary, because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write with the method (angle ) of " hermeneutics ", so , try not to join any one’s own ‘stereotype’, probe into as exhaustively as possible , in order to appear the truest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ings , the requests of ' accuracy ' , ' the definition ' to the language ( the characters ), must b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request of ' the angle of literature ' ; So, in order to the ' accuracy ' with the language (the characters ) , ' the definition ' can reach the standard of " hermeneia " , must add some explanatory notes or explain.

2. In order to really " hermeneuein " the poem’s author Ts‘ao Ts‘ao's thought, (What the literary works want to express , is exactly the author's thought , idea , etc. ) , is the discussion of '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 that must especially put more effort on the poem author, and extend to ' the Heavenly Mandate ' , ' the Ways of Heaven ' , ' Dao ( the “Way”) ' and idea of ' Yin-Yang science (the School of Yin-Yang in the Epoch of Warring States, 475~221B.C., ancient China. A scholar of Yin-Yang : a geomancer; a sorcerer; an astrologer.) ' ,etc..

3. This thesis , is totally with the angle of formal ' Thought of Humanism' to discuss; So , besides ' angle of literature ' ,' the angle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also focuses on ' the angle of history(as a science) ' , expect can appear thing’s original appearance by ' the angle of Thought of Humanism' ; that different from by general ' angle of literature ' appears .

Chapter One : Introduction ; Roughly narrate research motive ,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the anticipated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Chapter Two : Ts’ao Ts’ao's era and life ; Roughly narrate Ts’ao Ts’ao's era , Ts’ao Ts’ao's life .
Chapter Three : Ts’ao Ts’ao's thought; Divide 17 small matters altogether,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s’ao Ts’ao's thought. Including: 1. Ts’ao Ts’ao's ' Legalists ' thought; 2.' Legalists ' the thought and relation of thoughts of ' the Taoist school '; 3. Ts’ao Ts’ao's thought of ' the military science '; 4. Ts’ao Ts’ao's ' history(as a science) ' thought; 5. Ts’ao Ts’ao's thought of '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 6. Ts’ao Ts’ao's ' philosophy ' or ' political philosophy ' thought; 7. Ts’ao Ts’ao's ' still frugal ' and ' still punishment ' thought; 8. Ts’ao Ts’ao's thought of ' the Taoist school '; 9. Ts’ao Ts’ao's ' Mohist School ' thought; 10.' the God's will view ' of Ts’ao Ts’ao; 11.Idea of Ts’ao Ts’ao's ' “Dao (the“Way”) ”(in the metaphysical sense) '; 12.Discussion of ' the sage's law '; 13. The relation of Ts’ao Ts’ao's ' emperor's thought ' with his poem; 14.Whether Ts’ao Ts’ao attempts to grasp the thought or principle of “Mean”(or “Dao” ); 15.Whether Ts’ao Ts’ao has idea or cognitive of ' the School of Yin-Yang (in the Epoch of Warring States, 475~221B.C., ancient China. a scholar of Yin-Yang : a geomancer; a sorcerer; an astrologer.) '; 16.The person's ideas of “the Former and Later Han Dynasties”, “Three Countries Era”; 17. Discussion again the ideas of Ts’ao Ts’ao's ' the Ways of Heaven ' , ' the Heavenly Mandate ' , and ' Dao (the “Way”) ' .
Chapter Four : Ts’ao Ts’ao's poem; and Studies of former persons, about Ts’ao Ts’ao's poem. Roughly narrate Ts’ao Ts’ao's poem; Studies of former persons, about Ts’ao Ts’ao's poem.
Chapter Five : The exploration of Ts’ao Ts’ao's poem and the influence of Ts’ao Ts’ao's poem; Section one, the exploration of Ts’ao Ts’ao's poem, probe into '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m with lines of four characters each ' , ' th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 and ' the miscellaneous speech poem ' of Ts’ao Ts’ao's respectively. Section two, the influence of Ts’ao Ts’ao's poem, probe into respectively: 1.Part of ' Chinese classical poem with lines of four characters each ' (poem of Ts’ao Ts’ao's,it is for ' Chinese classical poem with lines of four characters each ' that is later on, ' scenic poem ', ' argumentative poem ' influence); 2.Part of ' th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 (Ts’ao Ts’ao's poem , the impact on ' the poem of frontier fortress ' later on ); 3.Part of ' miscellaneous speech poem ' (whether Ts’ao Ts’ao's ' roam in fairyland poem(roam in fairyland : said of one’s mind to roam in a fairyland and nearly forget all worldly affairs) ', influence of one that is to later age ' roam in fairyland poem '); 4. ' the music office(in ancient China , a government agency for collecting songs; a collection of songs and poems.) poem ' of Ts’ao Ts’ao, the impact on ' the music office poem ' in later age; 5. Ts’ao Ts’ao's “Jyian-An character” , the impact on later age.
Chapter Six : Achievement and the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Ts’ao Ts’ao's poem ; Roughly narrate the achievement of Ts’ao Ts’ao's poem , the status of Ts’ao Ts’ao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apter Seven : Conclusion; With five small projects: 1.Form of Ts’ao Ts’ao's poem; 2. Content of Ts’ao Ts’ao's poem; 3. Artistic style of Ts’ao Ts’ao's poem; 4. Ts’ao Ts’ao's thought; 5.Literary criticism to Ts’ao Ts’ao's poem. As the summary of this thesi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

第三節 研究預期成果---------------------------------------------------2


第二章 曹操的時代與生平


第一節 曹操的時代------------------------------------------------------3

第二節 曹操的生平------------------------------------------------------5


第三章 曹操的思想


第一節 曹操的「法家」思想----------------------------------------20

第二節 「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關係-------------------24

第三節 曹操的「兵家」思想----------------------------------------31

第四節 曹操的「史學」思想----------------------------------------33

第五節 曹操的「經學」思想----------------------------------------37

第六節 曹操的「哲學」或「政治哲學」思想-------------------41
* 目 錄 *


第七節 曹操的「尚儉」和「尚刑」思想--------------------------45

第八節 曹操的「道家」思想-----------------------------------------51

第九節 曹操的「墨家」思想-----------------------------------------55

第十節 曹操的「天命觀」--------------------------------------------62

第十一節 曹操的「道」的觀念--------------------------------------66

第十二節 「聖人之法」的探討--------------------------------------67

第十三節 曹操的「帝王思想」和其詩作的關係-----------------72

第十四節 曹操是否試圖掌握某種「中」(或「道」)的思想或

原則-----------------------------------------------------------79

第十五節 曹操是否有「陰陽家」的觀念或認知-----------------97

第十六節 兩漢、三國時代人的觀念--------------------------------99

第十七節 曹操的「天道」、「天命」、「道」的觀念的再探討-----108



第四章 曹操的詩作及前人對曹操詩的研究


第一節 曹操的詩作(今存所有二十七首曹操詩作的輯錄)-114

第二節 前人對曹操詩的研究---------------------------------------126


第五章 曹操詩探索與影響

* 目 錄 *




第一節 曹操詩的探索------------------------------------------------129


一、關於曹操的「四言詩」-------------------------------------129

二、關於曹操的「五言詩」-------------------------------------180

三、關於曹操的「雜言詩」-------------------------------------216



第二節 曹操詩的影響----------------------------------------288


一、「四言詩」的部份(曹操的詩作,對往後的「四言詩」

、「山水詩」、「議論詩」的影響)-----------------------288


二、「五言詩」的部份(曹操的詩作,對往後的「邊塞詩」

的影響)--------------------------------------------------------293


三、「雜言詩」的部份(曹操的「游仙詩」,對後世的「游

仙詩」的影響)-------------------------------------------------294


四、曹操的「樂府詩」,對後世「樂府詩」的影響---------296


五、曹操的「建安風骨」,對後世的影響-------------------------297


* 目 錄 *

第六章 曹操詩的成就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

地位


第一節 曹操詩的成就------------------------------------------------298

第二節 曹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300



第七章 結論


一、曹操詩的形式-----------------------------------------------------305

二、曹操詩的內容-----------------------------------------------------306

三、曹操詩的藝術風格-----------------------------------------------307

四、曹操的思想--------------------------------------------------------307

五、對曹詩的文學批評-----------------------------------------------310


參考書目------------------------------------------------------------------313
參考書目
一、經類
《新譯詩經讀本》滕志賢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4。
《詩經今註今譯》馬持盈 註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詩經今釋》黃錦堂 編註,台南,大夏出版社,1998。
《詩經讀本》陳美燕 編註,台南,文國書局,1992。
《尚書述聞》張元夫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周易尚書譯註》黃壽祺、張善文、周秉鈞 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9。
《新譯易經讀本》郭建勳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6。
《新譯禮記讀本》姜義華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大戴禮記今註今譯》高明 註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李宗侗 註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新譯左傳讀本》郁賢皓、周福昌、姚曼波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2。
《爾雅郭注》校 永懷堂 本,台北,新興書局,1995。
《孝經.論語集解》漢 鄭氏 註,魏 何晏 集解,校 永懷堂 本,台北,新興書局,1992。
* 參 考 書 目 *


《譯注論語自修讀本》楊德崇 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
《四書讀本》世一書局,台南,1991。
《新譯四書讀本》謝冰瑩 等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廣解四書》教育部 輯錄,蔣伯潛 廣解,朱熹 集注,台北,東華書局,1996。
《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賴炎元 註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中國經學史》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 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增註經學歷史》皮錫瑞 撰,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

二、史類
《史記》台北,宏業書局,1995。
《史記》百衲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白話史記》譯者 龍宇純 等六十位譯者合譯,台北,聯經,2000。
《史記》莊適、胡懷琛 選註,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史記精華》簡美鈴 編譯,台南,文國書局,1990。
《漢書》台北,宏業書局,1996。
《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
《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1999。
* 參 考 書 目 *


《後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2004。
《三國志》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
《晉書》台北,鼎文書局,2003。
《隋書》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中華五千年大事紀》林達禮 教授 編著,台南,大孚書局,1996。
《竹書紀年義證》雷學淇 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今本竹書紀年疏證》王國維 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 著,台北,聯經,1996。
《秦漢史》韓復智 等編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史傳所見三國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之研究》吳玉蓮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三、子類
《新譯墨子讀本》李生龍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6。
《老子註》王弼 註,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
《老子新考述略.老子本義》清 魏源 撰,台北,世界書局,1984。
* 參 考 書 目 *


《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註譯,台北,三民書局,1995。
《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1。
《帛書老子校注》高明 撰,北京,中華書局,2002。
《新譯老子解義》吳怡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8。
《莊子》郭象 註,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
《莊子集解》清 王先謙 撰,台北,世界書局,2001。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6。
《新譯莊子讀本》黃錦鋐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9。
《莊子今註今譯》修訂本,陳鼓應 註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新譯荀子讀本》王忠林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新譯荀子讀本》王忠林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
《新譯韓非子》賴炎元、傅武光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新編諸子集成》主編者 楊家駱,台北,世界書局,1991。
《博物志》張華(魏~西晉)原著,祝鴻杰 譯注,台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
《博物志》原編 張華(魏~西晉),導讀 唐久寵,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
* 參 考 書 目 *


《人物志注‧名家佚書》楊家駱 主編,台北,世界書局,2000。
《新譯人物志》吳家駒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
《朱子語類》宋 黎靖德 編,王星賢 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
《十一家注孫子附今譯》曹操 等注,郭化若 譯,台北,華正書局,1991。
《諸子通誼》陳鐘凡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新譯呂氏春秋》朱永嘉、蕭木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5。
《新譯淮南子》熊禮匯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四、集類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逮欽立 輯校,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
《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仲祜 編纂,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
《樂府詩集》宋 郭茂倩,北京,中華書局,2003。
《樂府詩集》宋 郭茂倩 編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魏文武明帝詩註》黃節 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
《玉臺新詠箋注》,陳 徐陵 編,清 吳兆宜 注,程琰 刪補,穆克宏 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9。
《新譯詩品讀本》成林、程章燦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
《詩品》徐達 譯注,台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
《詩品》原作:鍾嶸,台北,金楓出版社,1999。
* 參 考 書 目 *

《詩品注》汪中 選注,台北,正中書局,1997。
《詩品注》陳延傑 注,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95。
《古詩源》清 沈德潛 選,北京,中華書局,2000。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 嚴可均 編,台北,世界書局,1982。
《新譯文心雕龍》羅立乾 注釋,台北,三民書局,1994。
《文心雕龍》李農 編譯,台南,大夏出版社,1991。
《詩學新編》李德超 編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張仁青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
《漢魏六朝散文選注》曹融南 選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魏文帝集全譯》曹丕 原著,易健賢 譯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新譯曹子建集》曹海東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
《曹子建詩注》黃節 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曹子建詩註》黃節 註,台北,鼎文書局,2001。
《新譯昭明文選》周啟成 等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7。
《新譯嵇中散集》崔富章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8。
《新譯阮籍詩文集》林家驪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1。
* 參 考 書 目 *


《新譯楚辭讀本》傅錫壬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8。
《新譯古文觀止》謝冰瑩 等註譯,台北,三民書局,1994。
《新譯山海經》楊錫彭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4。
《新譯世說新語》劉正浩 等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6。
《新譯唐詩三百首》邱燮友 注譯,台北,三民書局,1999。
《唐詩三百首》清 蘅塘退士 選輯,吳紹志 校譯,台南,祥一出版社,1999。
《李白詩選》馬里千 選注,台北,遠流出版社,2004。
《杜甫詩選注》蕭滌非 選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2004。
《陶淵明全集附謝靈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紅樓夢》清 曹雪芹 著,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5。
《三曹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曹操今論》邱復興 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詩選》簡思定、沈謙 編 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
《由隱逸到宮體》洪順隆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抒情與敘事》洪順隆 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主編,黎明文化公司,1998。

* 參 考 書 目 *

《方祖燊全集(七)漢詩建安詩魏晉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漢魏六朝詩一百首》王守華 選注。(王守華、趙山、吳進仁 選注,
王守華、趙浩如 今譯)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建安七子集》俞紹初 輯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樂府詩選》余冠英 選注,台北,華正書局,2003。
《對酒當歌(六朝文學與曹氏父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主編,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
《曹氏父子與建安文學》李寶均 著,台北,萬卷樓,1993。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三國時代戰爭詩研究》張娣明 著,台北,萬卷摟,2004。
《先秦諸子易說通考》胡自逢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三曹與中國詩史》孫明君 著,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
《國學綱要》劉明水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兩漢樂府詩之研究》張清鐘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 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中國文學史》游國恩 等主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上冊,1996;下冊,1995。
* 參 考 書 目 *

《古代文學多功能手冊》主編 袁野 許霖,台北,建安出版社,1997。
《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王忠林 等合著,台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98。
《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 著,台北,華正書局,1999。
《中國文學史》孟瑤 編著,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印行,1997。
《中國文學史》曾毅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中國文學史》江增慶 編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印行,1995。
《中國文學史大綱》楊蔭深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中國文學史精粹》江雲 編著,台北,千華出版,1996。
《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郭預衡 主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樂府文學史》羅根澤 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錢穆 著,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蘭臺出版社,2001。
《先秦文化之發展》楊亮功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漢魏詩選》施正康,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0。
《國學常識答問》張振鏞 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 參 考 書 目 *

《經學理學文存》黃彰健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漢魏六朝詩、文、賦》程怡 選注,徐中玉 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4。
《樂府》鄔錫鑫 選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漢魏六朝詩選》余冠英 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主編 劉琦,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詩》謝佩媛、李永田 主編,楊小亮 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先秦八代詩賦鑒賞》周嘯天 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帛書竹簡》嚴一萍 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
《儒學興衰史》馬勇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五、哲學類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勞思光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9。
《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勞思光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9。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勞思光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7。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下)勞思光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8。
《中國哲學史》王邦雄 等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
《中國哲學史稿》下冊,孫叔平 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任繼愈 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參 考 書 目 *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任繼愈 主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中國哲學叢論提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編印,1988。
《中國哲學的特質》牟宗三 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
《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牟宗三 著,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牟宗三 主講,林清臣 記錄,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牟宗三先生學思年譜》蔡仁厚 撰,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中國哲學史大綱》蔡仁厚 著,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中國哲學史話》張起鈞 吳怡 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著,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93。
《儒家哲學片論(東方道德人文主義之研究)》吳光 著,台北,允晨文化,1993。
《哲學概論》鄔昆如 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哲學概論》鄔昆如 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7。
《西洋哲學史》劉仲容、尤煌傑、陳俊輝 編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9。
《西洋哲學史》傅偉勳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6。
* 參 考 書 目 *


《西洋哲學史話》鄔昆如 著,台北,三民書局,1994。
《西洋哲學史》鄔昆如 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出版,正中書局 印行,1998。
《西洋哲學十二講》鄔昆如 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詮釋學 Hermeneutics》作者:帕瑪 Richard E. Palmer 譯者 嚴平,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詮釋的衝突》里克爾(Paul Ricoeur)著,林宏濤 譯,台北,桂冠,1998。

六、工具書類
《說文解字注》漢 許慎 撰,清 段玉裁 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
《康熙字典》台南,大孚書局,2002。
《辭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
《辭海》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98。
《辭彙》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6。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中國古典文學大辭典》主編 廖仲安、劉國盈,台北,旺文社
1997。
《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尼古拉斯‧布寧 、 余紀元 編著,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 參 考 書 目 *


《劍橋哲學辭典》英文版 主編 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中文版 審訂召集人林正弘,台北,貓頭鷹出版,2002。
七、宗教類
《聖經》
八、期刊類
《佛學與科學》第一卷第一期,台北,圓覺文教基金會,2000。
九、其他類
《宗教社會學》韋伯(Weber)著,康樂、 簡惠美 譯,台北,遠流。
《文化人類學》基辛(R.Keesing)著,張恭啟、于嘉雲 合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