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4 00: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簡美倫
研究生(外文):MEI-LUN CHIEN
論文名稱:兒童手機市場研究與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Children’s Mobile Phone Design and Its Marketing Research
指導教授:張建成張建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CHENG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兒童手機產品設計市場調查
外文關鍵詞:Children’s mobile 、Products design、Marketing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26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瞭解兒童手機設計概況和市場反應概況,以對兒童手機設計發展之前景與市場接納情形進行評估,並力圖探討可行性之建議。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對兒童手機研究狀況和兒童消費心理進行探究,以奠定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其次透過資料之研讀,更進一步瞭解兒童手機設計之細節問題;最後以問卷調查手機消費市場對兒童手機之認知與態度,配合各項統計方法,透過SPSS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兒童手機市場在臺灣地區市場開發不足,但發展空間較大;
2、兒童手機之外型和人機介面設計與成人手機有差異;
3、兒童手機設計重點應著重在外型設計與提供兒童安全保護功能;
4、兒童手機之功能性與成人手機功能性訴求存在差異認同;
根據研究,研究者對兒童手機之設計和市場發展,提出
(1)加強對家長宣傳;
(2)重視兒童手機功能設計;
(3)使用介面設計以家長要求為準則的兒童手機設計經營理念,以期可以克服兒童手機之設計缺陷,為兒童手機之市場發展提出可行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reflect the children’s mobile market and the future possibility of the child’s mobile demand . Firstly,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hildren’s psychology case studies and the children’s mobile phone design research and survey. Our survey discloses the fact that the children is interested in children designed based mobile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SPSS software. The research found out the meaningful point as followings:
1. In Taiwan, the children’s mobile is a potential market , since no so many mobile phone producer explore this market.
2. There is the different user interface between the adult mobile and the child mobile.
3. The point of the children’s interest emphasized the shape of the mobile and the safety & protection designed of the kid mobile.
4. The function of the kid mobi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adult mobile.
In conclusion, to prompt Children market should advertise kid’s parents and educate parent the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Children mobile different form the adult mobile.
誌謝Ⅰ
中文摘要Ⅱ
ABSTRACTⅢ
目錄Ⅳ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Ⅸ

第一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和動機1
1.2研究目的和價值3
1.2.1研究目的3
1.2.2研究動機4
1.3研究限制6
1.4名詞釋義7
1.5研究架構7

第二章、文獻探討9
2.1兒童消費心理探究9
2.1.1兒童的消費心理特點研究11
2.1.2兒童的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分析12
2.2.兒童手機行銷狀況概述16
2.2.1兒童手機的行銷情況描述16
2.2.2兒童手機設計研究之發展狀況及背景描述19
2.3兒童手機市場消費情況概述23
2.4兒童手機市場的行銷策略26
2.5兒童手機設計分析31
2.5.1兒童手機功能設計特點31
2.5.2兒童手機人機介面設計特點34
2.5.3兒童手機實用性設計38

第三章、研究方法40
3.1研究架構40
3.2研究對象40
3.3研究工具41
3.4問卷內容設計41
3.4.1問卷題目設計說明41
3.5實驗樣本44

第四章、兒童手機市場反應及評價情況分析50
4.1資料歸集分析概況50
4.1.1研究樣本分析51
4.2兒童手機市場認知情況初探52
4.3兒童手機市場接納情況統計分析54
4.4對新産品兒童手機的評價及具體設計要求分析56
4.4.1新産品兒童手機評價分析57
4.4.2兒童手機設計具體要求概述58
4.5兒童手機市場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61
4.6兒童手機造型的樣本意象認知63

第五章、結論和建議76
5.1 結 論77
5.1.1兒童手機設計以功能設計為主77
5.1.2兒童手機市場認知不足78
5.1.3兒童手機市場行銷的宣傳需加強78
5.1.4家長最為關注的兒童手機實用性和功能性79
5.1.5家長對於兒童手機的價格承受能力80
5.2 研究侷限與不足80
5.3 後續研究與建議81

參考文獻84
附錄一87
附錄二88
1.中華零售網,2005,顧客的消費心理特徵, http://www.i18.cn/zx/newshtml/2005-2-28/6130.html。
2.李梅菲,2002,行動電話購買行為研究-方法目的鏈之運用,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巫政祐,2002,產品屬性與設計屬性之連結-以手機市場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5,台灣都會區兒童使用手機現狀調查發表, http://cwlf2005.npotech.org.tw/Info_Show.asp?Ser_No=10。
5.服裝商情網,2005,解構兒童消費者心理消費者,http://www.ef168.com/news_view3225.html。
6.徐維鍾,2005,Y時代年齡層使用者在產品造型風格認知之差異研究,華梵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7.孫曄、李沂,1987,社會心理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8.張建成,2000,「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9.張建成、吳俊杰,2001,應用AHP與Delphi技術於新產品造形設計決策分析—以行動電話設計為例,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NO 1,頁81-98。
10.張錦,2004,兒童消費市場調查報告,新華網2004年10月報導,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6/01/content_2228001.htm。
11.程為寶,1997,論群體消費與商品包裝,消費經濟時報。
12.湯雪梅、高偉,2004,聚焦兒童消費,北京數字100市場研究有限公司,http://www.3see.com/library/reportview.phpid=167。
13.新華網,2004,兒童手機是親情紐帶還是成長障礙,北京娛樂信報。
14.劉海,2005,兒童手機溝通無限之下埋隱患,經濟參考報。
15.劉華,2003,兒童手機面面觀,IT168網站,http://publish.it168.com/2003/0522/20030522007901.shtml
16.錢立富,2004,國內首款兒童手機上市,IT時報,http://www.yesky.com/shanghai/295268350081105920/20041025/1868021.shtml。
17.陳詩蕙,2002,消費者特性與行動通訊廣告態度之研究,輔仁大學諮詢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8.陳雪驊、佘照宇,2004,兒童手機入市引發爭議,東方新報。
19.魏親民,2002,設計師與消費者對產品語意認知差異之研究 - 以象徵功能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Collier D.W.,Monz. J. ,Conlin J.,1984,“How effective i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Management,NO 32,Page 806-821。
2.Cooper R.G.,1993,Winning at New Products,Addison Wesley,Page 106-119。
3.Crowne D、Marlowe D,1998,A new scale of social desirability independent of psychopathology,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NO 24,Page 349-354。
4.Peter A.L.,1991,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actices survey: performance and best practices,PDMA’s 15th Annual Conferenc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