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04: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太華
研究生(外文):HUANG,TAI-HUA
論文名稱:漢語數詞之構詞與修辭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Word Formation and Rhetorics of Chinese Numerals
指導教授:柯金虎柯金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一)語法方面:語法詞法句法數詞量詞構詞主語謂語指涉作用詞序詞組單詞複詞先行詞熟語諺語成語俏皮話(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漢語數詞是表示數目多少或次序先後的一類詞,廣泛使用於詩、詞、文章中。數詞語法的特點並不如動詞、副詞等複雜,漢語的數目字涵義不易掌握,數目字的運用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心理問題。在漢語中,數詞運用的相當頻繁,例子也相當多,數詞間相互搭配呈現多樣的型態。數詞在修辭藝術中,以夸飾、類疊、鑲嵌等修辭格佔了極重要的功能。數詞運用在詩詞當中,不但具有數詞之指涉功能,亦有修飾後接語詞的作用,不僅突顯數字的具體性或抽象性,更將所修飾的中心語詞提升到語言之外的心理境界,增強詩中文句的具體層面,提高了詩中意象及語言效果。數字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語言文字,人類藉由文字將數字以符號的方式記載下來,透過語音口說將數字變成語言的一部分,數字因此成為漢語品詞中的一類詞。然而,單有數詞,亦顯孤立無助,因數詞僅是數目字。數詞的靈活運用,須賴其他語詞之相互搭配,如此方能於說話中表現出數詞的修辭藝術性來,否則亦僅為單純的數目字而已。有了量詞、名詞、動詞等之合用,更能突顯數字的重要性。
本文欲藉對數詞之研究,一則自語學角度去探討,一則自修辭學角度去分析,冀對數詞用法及其在文學作品上的藝術成分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本文從九個項目去進行歸納分析:一、以構詞與修辭之關係為主題,說明構詞與語法、構詞與修辭的關係。二、敘述數詞與量詞的定義。三、談及數詞之分類與用法。四、對數詞之指涉作用作一分類、說明。五、著重於漢語數詞構詞與數詞修辭之關係。六、探討表意方法調整中之數詞修辭。七、探討優美形式設計中之數詞修辭。八、分析熟語中之數詞,包括:四字成語中之數詞、諺語中之數詞、俏皮話中數詞之修辭、數詞之文字遊戲與修辭作用。九、以詩詞中之數詞為主要研究議題,對詩詞中之數詞搭配、數詞之描述對象與非數目字數詞作一探究。最後則針對本論文內容作一綜合性之總結。
People use Chinese numerals to show number or order. These numerals are widely used in poetry and prose. Chinese numerals are easier to learn than verbs or adverbs. Still,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numerals can be elusive. The use of these numerals reflects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a people. In Chinese, numerals are frequently used, and we can easily find many examples. Combinations of numerals present various physiognomies. Hyperbole, justaposition, and insertion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rhetorics. In poetry, numerals can serve the purpose of reference. They can also serve as modifiers for words following them. Thus, numerals can be concrete or abstract. They also give the center-words they modify psychological shadows. Through numerals, poetic expressions become more concrete. Images and words work more effectively. Numerals are indispensable in daily life. Through words, people turn numerals into recording signs. Through speech, numerals become part of our language. Numerals thus become a genre in language study. However, numerals must work with other words to show the rhetorical art. The importance of numerals becomes more apparent when they work in combination with nouns, verb and measure words.
This author approaches numerals from two viewpoints: one has to do with linguistics while the other with rhetorics. It is hoped that one can thereby better grasp how numerals work and how they contribute to the artistic value of a literary work.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nine parts: 1. it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form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 and word formation and rhetorics; 2. it defines numerals and measure words; 3. it deals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usage of numerals; 4. with regard to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of numerals, it offers a classification; 5. it is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eral formation and numeral rhetorics; 6. it probes numeral rhetorics in expressions of meaning; 7. it deals with numeral rhetorics in the formation of beautiful forms; 8. it analyzes numerals in usage-phrases, such as numerals in four-word idioms, adages, common expressive phrases as well as how numerals function in word games and rhetorics; finally, conclusion.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與目………………………………………………………………1
貳、研究範圍與方法……………………………………………………………3
參、文獻回顧……………………………………………………………………4
肆、本文術語與符號……………………………………………………………7


第二章 構詞與修辭之關係……………………………………………… … 9
壹、構詞與語法…………………………………………………………………9
貳、修辭格之分類………………………………………………………………11
參、構詞與修辭關聯性…………………………………………………………14
肆、小結…………………………………………………………………………15


第三章 數詞與量詞之定義……………………………………………… … 17
壹、數詞之定義…………………………………………………………………17
貳、量詞之定義…………………………………………………………………19
參、《說文》中之數詞……………………………………………………………22
肆、小結…………………………………………………………………………25


第四章 數詞之分類與用法……………………………………………… … 27
壹、基數…………………………………………………………………………27
貳、概數…………………………………………………………………………28
參、分數…………………………………………………………………………31
肆、次數…………………………………………………………………………33
伍、序數…………………………………………………………………………35
陸、倍數…………………………………………………………………………38
柒、小結…………………………………………………………………………39


第五章 數詞之指涉作用……………………………………………………41
壹、實指…………………………………………………………………………41
貳、虛指…………………………………………………………………………43
參、定指…………………………………………………………………………46
肆、不定指………………………………………………………………………47
伍、泛指…………………………………………………………………………49
陸、小結…………………………………………………………………………50


第六章 數詞之構詞與修辭關係……………………………………………51
壹、「數詞+量詞」………………………………………………………………51
貳、「數詞+動詞」………………………………………………………………57
參、「數詞+名詞」………………………………………………………………62
肆、數量詞之詞序 ………………………………………………………………63
伍、數量詞之美……………………………………………………………………65
陸、小結……………………………………………………………………………69


第七章 表意方法調整中之數詞修辭……………………………………71
壹、夸飾…………………………………………………………………………71
貳、藏詞…………………………………………………………………………75
參、雙關…………………………………………………………………………78
肆、借代…………………………………………………………………………83
伍、映襯…………………………………………………………………………87
陸、轉品…………………………………………………………………………88
柒、小結…………………………………………………………………………89


第八章 優美形式設計中之數詞修辭……………………………………91
壹、類疊…………………………………………………………………………91
貳、頂真…………………………………………………………………………95
參、鑲嵌…………………………………………………………………………95
肆、對偶…………………………………………………………………………97
伍、層遞…………………………………………………………………………99
陸、小結…………………………………………………………………………101


第九章 熟語中之數詞………………………………………………………103
壹、四字成語中之數詞…………………………………………………………103
貳、諺語中之數詞………………………………………………………………127
參、俏皮話之修辭作用…………………………………………………………132
肆、文字遊戲與修辭作用………………………………………………………145
伍、小結…………………………………………………………………………148



第十章 詩詞中之數詞………………………………………………………149
壹、詩詞中數詞之搭配…………………………………………………………150
貳、詩詞中數詞之描述對象……………………………………………………167
參、詩詞中之非數目字數詞……………………………………………………174
肆、詩詞中之其他數詞…………………………………………………………179
伍、小結…………………………………………………………………………181


第十一章 結論…………………………………………………………………183

參考文獻舉要……………………………………………………………………187
參考文獻舉要
(依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 書
(一)修辭類

于根元、蘇培實、徐樞、饒長溶編著:《實用語法修辭》,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1版。
王希傑:《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第1版。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初版。
池昌海:《現代漢語語法修辭教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2刷。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7月再版。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月初版。
杜淑貞:《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新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10月2版。
宋振華:《現代漢語修辭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初版。
何偉堂主編:《王希杰修辭學論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初版。
李慶榮:《現代實用漢語修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顏一、崔延強譯:《修辭術•亞歷山大修辭學•論詩》,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宗守雲:《修辭學的多視角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1
版。
陳介白:《修辭學研究》,台北,信誼書局,民國67年7月初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新3版第3刷。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增訂3版2刷。
馮廣藝:《漢語比喻研究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張嚴:《修辭論說與方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1月4版。
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香港,太平書局,1970年4月版。
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初版。
鄭子瑜:《中國修辭學的變遷》,台北,書林出版社,1996年1版。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語法與修辭(下)》,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2002
年1月3版。



(二)語法類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上、下)》,台北,泰順書局,1971年9月出版。
王力:《王力文集(第九卷:漢語史稿)》,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1刷。
王希杰:《數詞、量詞、代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日)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3年11月第2版。
方師鐸:《國語結構語法初稿》(上、中冊),台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79年9月初版。
方師鐸:《方師鐸文史叢稿》(專論下篇),台北,大立出版社,1985年11月初版。
李珊:《動詞重疊式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李宇明:《漢語量範疇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李維棻:《中國文法概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1月2版。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增訂版11刷。
呂叔湘:《呂叔湘文集(第一卷):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第3刷。
何淑貞:《古漢語特殊語法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4月初版。
周法高:《中國語文論叢》,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10月臺3版。
周遲明:《國文比較文法》,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9月4版。
胡附:《數詞和量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
高名凱:《漢語語法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5年7月臺1版。
馬建忠:《馬氏文通》,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5月臺1版。
崔山佳:《近代漢語語法歷史考察》,武漢,崇文書局,2004年9月第1版。
崔立斌:《孟子詞類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4年6月修訂11版。
許世瑛:《許世瑛先生論文集(二)》,台北,弘道文化事業公司,1974年8月初版。
許菱祥:《中文文法》,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2年8月再版。
黃六平:《漢語文言語法綱要》,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8月初版。
湯廷池:《國語語法研究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9月3版。
湯廷池:《國語變形語法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7月2刷。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增修版)》,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再版2刷。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10月第2次印刷。
劉復、趙景深:《中國文法講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4年12月初版。
劉伯奎:《中華文化與漢語語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1版。
劉嘉琦:《古文中的幾個語法問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11月2版。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語法與修辭(上)》,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3
年6月再版。
黎錦熙:《國語文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1月臺4版。
譚全基:《古代漢語基礎》,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8月初版。



(三)語言學類

仇小屏、鐘玖英主編:《靈活的語言:王希杰語言隨筆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
申小龍:《語言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邢福義、吳振國主編:《語言學概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
月第3刷。
林大椿:《言理淺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10月臺3版。
周法高:《論中國語言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1月初版。
屈承熹:《語言學論集:理論、應用及漢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初版。
胡明揚:《語言和語言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高本漢著•張世祿譯:《中國語與中國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12月臺2版。
高尚仁、鄭昭明合編:《中國語文的心理學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5月初版。
徐道鄰:《語意學概要》,香港,友聯出版社,1980年1月3版。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2刷。
許嘉璐、王福祥、劉潤清主編:《中國語言學現狀與展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3月第4刷。
馮志偉:《應用語言學綜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2刷。
湯廷池:《語言學與語文教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4月初版。
張世祿:《語言學原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12月臺2版。
張清常:《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10月第1版。
黃宣範:《語言哲學--意義與指涉理論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12月初版。
董同龢:《語言學大綱》,台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10月初版。
趙元任:《語言問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8月四版。
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6月第3刷。
劉福增:《語言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年12月初版。
鄧守信:《漢語及物性關係的語意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9月初版。
鄭錦全:《語言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9月再版。
賴先剛:《語言研究論稿》,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7月初版。
William P. Alston著•何秀煌譯:《語言的哲學》,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3月5版。




二、期刊•論文•單篇文章
(一)期刊類

丁全:〈喻體淺論〉,《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07期),頁30—31,上海,2001
年。
王明仁:〈漢語詞類的劃分〉,《中國語文》第461期,頁70—73,台北,1995年。
王展采:〈數字入詩問題初探〉,《修辭學習》第6期(總第28期),頁33—34,
南昌,1987年。
王盡忠:〈同義成語的辨析〉,《語文建設》第5期,頁30—31,北京,2000年。
王麗華:〈漢代三部著書數量詞探究〉,《淡江學報》第36期,頁15—53,台北,
1998年。
任小波:〈漢語的量詞特徵:廣義短語結構語法(下)〉,《當代語言學》(試刊)
第2期,頁31—40,北京,1998年。
汪如東:〈漢語重疊的修辭意義芻議〉,《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13期),頁32—
33,上海,2002年。
李少丹:〈「位」的用法再探討〉,《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13期),頁42—43,
上海,2002年。
李宇明:〈論數量詞語的複疊〉,《語言研究》第1期(總第34期),頁30—39,
武昌,1998年。
李宇明:〈「一量VP」的語法、語義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102—
113,北京,1998年。
李宇明:〈「一量+否定」格式及其有關強調的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5期,頁68—75、87,武漢,1998年。
李宇明:〈數量詞語與主觀量〉,《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
卷第6期,頁90—97,武漢,1999年。
李宇明:〈「一V…數量」結構及其主觀大量問題〉,《雲夢學刊》第3期,頁70—
73、93,湖南,1999年。
李宇明:〈量詞與數詞、名詞的扭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頁50—58,
北京,2000年。
李明潔:〈「一條考官」與「一匹狼」〉,《語文建設》第7期,頁37,北京,2000
年。
李靜桂:〈歇後語之語言網路〉,《華文世界》第73期,頁43—51,台北,1994
年。
呂叔湘:《語言研究》創刊號,題詞,武漢,1981年。
邵英:〈量詞「番」的象徵性〉,《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115期),頁25,上海,
2003年。
吳卸耀:〈數字的修辭作用〉,《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55期),頁16—17,上
海,1993年。
周一民:〈「火了一把」和「毀了一道」〉,《語文建設》第7期,頁16,北京,2000
年。
周一農:〈數字諧音的演變〉,《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115期),頁35—37,上
海,2003年。
周有斌:〈數字修辭作用略論〉,《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109期),頁32—33,
上海,2002年。
拖亞:〈「借用量詞」的修辭功能〉,《現代外語》第2期,頁65—66,廣州,1995
年。
施春宏:〈略談諧義〉,《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13期),頁33—34,上海,2002
年。
胡漸逵:〈釋「八」〉,《中國語文》第1期(總第244期),頁75—76,北京,1995
年。
孫光萱:〈數量詞在詩歌中的修辭作用〉,《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期,頁
104—109,上海,1994年。
孫汝建:〈漢語修辭中的暗示〉,《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07期),頁29,上海,
2001年。
馬洪海:〈重疊複句及其修辭功能〉,《修辭學習》第6期(總第114期),頁19—
20,上海,2002年。
馬慶株:〈數詞、量詞的語義成分和數量結構的語法功能〉,《中國語文》第3期
(總第216期),頁161—173,北京,1990年。
陸志韋:〈漢語的並列四字格〉,《語言研究》第1期,頁45—82,武昌,1956年。
陸忠發:〈潛談數詞的特殊作用〉,《語文建設通訊》第40期,頁45—48,香港,
1993年。
陸忠發:〈「八」表虛數〉,《中國語文》第1期(總第244期),頁76,北京,1995
年。
陳光磊:〈慣用語的修辭性能〉,《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49期),頁37—38,
上海,1992年。
梁慧敏:〈論數量詞修辭〉,《語文建設通訊》第52期,頁22—31,香港,1997
年。
戚曉杰:〈也談量詞「位」的語義特徵〉,《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109期),頁
34—35,上海,2002年。
馮廣藝、張春泉:〈數量短語的變異運用〉,《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109期),
頁11,上海,2002年。
黃佩文:〈漢語量詞的多信息特點〉,《修辭學習》第1期(總第49期),頁39,
上海,1992年。
黃岳洲:〈成語中數詞所表現的抽象意〉,《中國語文》第6期(總第159期),頁
416—419,北京,1980年。
黃麗貞:〈量詞修辭初探〉,《中國語文》第459期,頁42—50,台北,1995年。
張喬:〈廣義量詞理論及其對模糊量詞的應用〉,《當代語言學》(試刊)第2期,
頁24—30,北京,1998年。
張韜:〈「網語」漫話〉〉,《語文建設》第7期,頁17、35,北京,2000年。
張郇慧:〈從國語中的多義談語法與語義之互動〉,《華文世界》第73期,頁38—
42,台北,1994年。
張清常:〈漢語的十五個數詞〉,《語言研究與教學》第4期,頁54—82,北京,
1990年。
張德鑫:〈「百、千、萬」小考漫議(之一)〉,《漢語學習》第3期(總第111期),
頁30—33,吉林,1999年。
張德鑫:〈「百、千、萬」小考漫議(之二)〉,《漢語學習》第4期(總第112期),
頁32—36,吉林,1999年。
賀水彬:〈成語中「數」的虛實轉化〉,《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27期),頁48,
南昌,1987年。
楊曉黎:〈魯迅小說中AABB式詞語的巧用〉,《修辭學習》第5期(總第119期),
頁34—35,上海,2003年。
瑞源:〈論重複〉,《修辭學習》第4期(總第52期),頁20—22,上海,1992年。
董紹克:〈為什麼「亂七八糟」不說「亂七糟八」〉,《語文建設》第1期,頁38—
39,北京,2000年。
董為光:〈漢語副詞的數量主觀評價〉,《語言研究》第1期(總第38期),頁75—
80,武漢,2000年。
趙守輝:〈數量引典--誇張法〉,《修辭學習》第2期(總56期),頁32—33,
上海,1993年。
劉焱:〈量詞與形容詞的搭配問題探討〉,《漢語學習》第5期(總第113期),頁
60—63,吉林,1999年。
劉小梅:〈華語動詞組內數量詞的使用及語意〉,《華文世界》第73期,頁33—37,
台北,1994年。
劉雪芹:〈試論量詞「請」和「客」的文化語義色彩〉,《修辭學習》第1期(總
第115期),頁34—35,上海,2003年。
劉瓊竹:〈數量名主語句的句法分析〉,《漢語學習》第5期(總第119期),頁36—
40,吉林,2000年。
劍藝:〈流行語:一頭霧水〉,《語文建設》第7期,頁30—31,北京,2000年。
黎劍光:〈「肆」、「四」與「死」的中介〉,《漢語學習》第5期(總第119期),
頁54,吉林,2000年。
譚慧敏:〈量詞的修辭選擇與極限〉,《中國語文通訊》第37期,頁1—13,香港,
1996年。
蘇美鳳:〈數大是美--成語疊字篇〉,《中國語文》第460期,頁78—82,台北,
1995年。



(二)論文類

王秀貞:《漢語動詞組內數量詞的出現限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林文賢:《數量詞之研究》,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林海珍:《中國成語的結構》,台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林慶姬:《漢語詞類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金鍾順:《現代漢語數量詞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姜美玉:《漢語重疊現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梁志強:《數詞在中文成語裏的文化意義》,台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陳榮安:《中文的量詞及其歷史發展》,台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黃太華:〈成語中數詞的鑲嵌修辭格分析〉,《第一屆在職專班小論文集刊》,頁
361—377,新竹,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2005年9月。
溫聰美:《國語否定與量詞的研究》,台北,私立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劉美伶:《台灣閩南語數詞用法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三)單篇文章類

何永清:〈「一勤天下無難事」的「一」字解〉,《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5
年10月26日。
林明進:〈「數字」和「引用」說明法說服效果強〉,《國語日報》9語文教室,台
北,2005年10月31日。
林清標:〈排比修辭的功用與效果〉,《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3年9月10
日。
林清標:〈運用物例、排比、比喻的寫作法〉,《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4
年1月14日。
姜聰味:〈會爬樓梯的句子〉,《國語日報》9語文教室,台北,2005年8月16日。
陳木城:〈全身都是量詞〉,《國語日報》9語文教室,台北,2003年12月2日。
陳光明:〈主語「有定」的要求〉,《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4年12月22
日。
張春榮:〈創造思考與修辭學(上)〉,《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5年2月
23日。
張春榮:〈創造思考與修辭學(下)〉,《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5年3月2
日。
張春榮:〈陳滿銘《章法學綜論》〉,《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5年6月29
日。
張春榮:〈修辭教學的誤區〉,《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5年8月31日。
張春榮:〈諺語修辭教學〉,《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6年1月25日。
張春榮:〈諺語的創造力〉,《國語日報》13教育,台北,2006年2月22日。
雷浩霖:〈疊字的運用〉,《國語日報》9語文教室,台北,2004年5月3日。
雷浩霖:〈借代的妙用〉,《國語日報》9語文教室,台北,2004年5月17日。




三、辭 典

朱介凡編著:《中華諺語志》(全十一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8月
初版。
唐庶宜:《數詞熟語詞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6年。
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編著:《成語熟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5
月6刷。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
年9月12刷。




四、例句出典
(一)經部

(清)紀昀等總纂、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四書集編》,上海,上海古籍,1987年。



(二)史部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
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再版。



(三)子部

(清)紀昀等總纂、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莊子注》,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7年。
郭慶藩輯、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1刷。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初版。
顧廷龍主編、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老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四)集部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
林海音:《城南舊事》,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8月10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10月初版。
唐圭璋編著:《全宋詞》,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85年10月再版。
姜濤主編:《中國文學欣賞全集》,台北,莊嚴出版社,1985年11月再版。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上)(下)》,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82年9月再版。
(宋)蘇軾撰:《蘇東坡全集(上、下)》,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9月初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2月6版。
(清)曹雪芹:《紅樓夢》,台南,新世紀出版社,1978年3月再版。
郭成康、成崇德:《乾隆皇帝全傳》,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楊子忱、李建良、宋益三:《紀曉嵐全傳》,吉林,長春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五)其他
尤季儀編選:《詩詞名句錄(一~十冊)》,香港九龍,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02年6月初版2刷。
何寄澎主編:高職《國文(I~VI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徐弘縉編著:《國文語表大進擊》,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勝隆(民54),〈補習探原與檢討〉,《文星》,89期,72-73。
2. 黃富順(民70),〈近三十年來我國的補習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六輯, 53-93。
3. 黃光國、黃慧貞、林貴榮(民70),〈升學補習班問題專題報導〉。《中國論壇》,11卷10期,8-24。
4. 陳淑美(民85),〈當繁華落盡…—補習班名師列傳〉,《光華雜誌》,21卷10期,34-39。
5. 陳淑美(民85),〈後南陽街時代來臨!—補習文化再探〉,《光華雜誌》,21卷10期,24-33。
6. 許秀惠(民86),〈新興通路總決戰 鍾家是館前路頭號大亨—從建國補習班到NOV月賺錢傳奇〉,《財訊》,184期,241-244。
7. 金溟若(民54),〈為教育當局借箸代籌—以論「惡補」、「補習班」及「私立學校」〉,《文星》,15卷4期,44-47。
8. 林振春(民76),〈臺北市升大學補習班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研究〉,《社會教育學刊》,16期,191-232。
9. 汪寅先(民91),〈師徒先後長中大 精通文史哲的數學家周鴻經〉,《中外雜誌》,71卷4期,119-125。
10. 李新民(民64),〈懷念周綸閣(鴻經)師〉,《中外雜誌》,18卷5期,33-37。
11. 李彭齡(民52),〈惡性補習乎?平民補習乎?〉,《文星》,12卷2期,49-51。
12. 李秀鳳(民73),〈補習班市場面面觀 市場資源用之不竭〉,《行銷與推銷》,62期,58-59。
13. 吳美慧(民77),〈在南陽街發跡的補習班老闆—升大學市場遍地是黃金〉,《財訊》,72期,138-142。
14. 江明子(民86),〈透視補習班招生花招〉,《消費者報導》,195,9-10。
15. 朱怡華(民84),〈從傳統文化心理看學業負擔問題〉,《上海教育科研月刊》,84, 6-9。轉引自《教育資料文摘》,206期,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