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圓美
研究生(外文):LEE YUEN MEI
論文名稱:陳子昂感遇詩研究
指導教授:柯金虎柯金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陳子昂感遇詩詩文復古武后唐詩祖陳拾遺五言古詩抨擊弊政初唐詩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初唐的詩歌表現,是經歷了南北朝的涓流灌注,再加上初唐詩人的大膽嘗試與變革而匯成滔滔大河,下開盛唐詩壇之風潮。
初唐詩人「四傑」的討論最多,陳子昂則是此時期的文學風格與影響的重要關鍵者。在初唐時期的社會概況、文學環境的、政治氛圍等因素對初唐詩在文學發展上,有著功不可沒的突破與影響。
在初唐文學發展的歷程中,子昂詩文復古之功備受推崇,對其後的詩學發展,承先啟後影響深遠。〈感遇〉詩三十八首詩組,可說是陳子昂詩歌的代表。
將〈感遇〉詩中「比」與「興」陳子昂文學理論中的核心議題加以析論,檢視陳子昂文學理論與實踐。將陳子昂的「人」與「詩」的都多方呈現,使陳子昂的〈感遇〉詩的各個面向,都能賅備詳盡的融會貫注於此篇論文中。
〈陳子昂感遇詩研究〉,本篇論文文共分為七章,各章章旨如下:
第一章 對陳子昂〈感遇〉詩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架構、文獻回顧,敘寫論文寫作之前的相關準備及其後的論文鋪展。
第二章 將影響詩人作品風格的因素,概分為三個方面來認識了解詩人與作品有關的環境因素,時代背景、文學環境、詩人的家世生平等的影響作品風格的因素,分別敘述並深入探究。
第三章 對陳子昂詩學的源流,詩人的詩論及詩學觀點最能代表作家的思想,從中尋創作所秉持的創作理想與精神內涵。
第四章 從〈感遇〉詩的創作動機、體裁形式、題材內容、風格特色等方面,就詩文所外顯內蘊的詩旨意境分析論述。
第五章 陳子昂詩歌在文學上的評價分歧,各有褒貶,從中整理還原陳子昂身處時代文學發展與作品與人品的觀察與評價。
陳 子 昂 感 遇 詩 研 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7
第五節 文獻回顧 ………………………………………………… 8
第二章 時代背景 ……………………………………………………… 11
第一節 環境因素 ………………………………………………… 13
壹 政治環境 ………………………………………………… 13
一 抨擊弊政關切疾苦 ………………………………… 15
二 痛斥酷吏極諫淫刑 ………………………………… 16
三 加強邊防反對黷武 ………………………………… 17
貳 經濟因素 ………………………………………………… 20
叁 社會風氣 ………………………………………………… 22
第二節 文學環境 ………………………………………………… 23
壹 創作的因循與侷限 ……………………………………… 23
貳 帝后的喜好與提倡 ……………………………………… 24
叁 文人的反省與開創 ……………………………………… 26
第三節 家族世系 ………………………………………………… 26

第四節 家世背景 ………………………………………………… 30
壹 馳俠使氣少年時 ………………………………………… 31
貳 對策高第思報國 ………………………………………… 32
叁 悵然歸隱慕佛老 ………………………………………… 34
第三章 陳子昂詩論 …………………………………………………… 41
第一節 詩學主張 ………………………………………………… 45
壹 薄齊梁輕琢飾 …………………………………………… 48
貳 詠風雅存骨氣 …………………………………………… 51
叁 崇漢魏重興寄 …………………………………………… 56
第二節 詩歌特色 ………………………………………………… 61
壹 沉雄勁健 ………………………………………………… 63
貳 古雅淡樸 ………………………………………………… 65
叁 隱晦曲折 ………………………………………………… 66
肆 神味超曠 ………………………………………………… 67
第四章 感遇詩析論 …………………………………………………… 71
第一節 感遇詩源流 …………………………………………… 72
第二節 陳子昂、阮籍、屈原相似詩例 ………………………… 78
第三節 陳子昂感遇詩年表 ……………………………………… 81
第四節 感遇詩詩旨析論 ………………………………………… 84
第五節 體裁形式 ………………………………………………… 134
第六節 題材內容 ………………………………………………… 135
壹 關心民生疾苦 …………………………………………… 135
貳 痛陳邊備不修 …………………………………………… 136
叁 抨擊朝政弊端 …………………………………………… 137
肆 諷喻藉古傷今 …………………………………………… 138
伍 感傷壯志難酬 …………………………………………… 139
陸 羨慕仙道歸隱 …………………………………………… 140
第五章 文學評價 ………………………………………………………141
第一節 人品的爭議 ………………………………………………142
壹 肯定稱許時期 ……………………………………………143
貳 媚武矯節時期 ……………………………………………146
叁 人品輕視時期 ……………………………………………148
肆 褒貶兩極時期 ……………………………………………150
第二節 文學價值的爭議 …………………………………………153
壹 文學價值的肯定 …………………………………………154
貳 文學價值的異議 …………………………………………156
第六章 文學貢獻 ………………………………………………………161
第一節 突破頹靡 …………………………………………………163
第二節 豐富題材 …………………………………………………166
第三節 改革先驅 …………………………………………………167
第四節 啟發後世 …………………………………………………168
第七章 結論 ……………………………………………………………191
附錄 陳子昂年譜 ………………………………………………………199
參考文獻舉要 ……………………………………………………………209
參 考 文 獻 舉 要

壹、古籍

1.《陳伯玉文集》:楊澄挍,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集部,明弘治版。
2.《新校陳子昂集》:楊家駱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69年11月再版。
3.《唐詩品彙》:高棅撰,明弘治間(1488-1505)刊本。
4.《全唐文及拾遺》:董誥等奉編,臺北,大化出版社,民國76年初版。
5.《全唐詩》:清聖祖敕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49年。
6.《唐詩紀事》:計有功,上海,涵芬樓景印,四部叢刊明嘉靖洪氏刊本。
7.《詩比興箋》:陳沆,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9月初版。
8.《文心雕龍》:劉勰,台北市,粹文堂出版社,民60年再版。
9.《杜工部集》:杜甫,台北,新文豐,民78臺一版。
10.《唐音癸籤》:胡震亨撰,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1年7月初版。
11.《唐詩歸》:鍾惺,譚元春編,明萬曆間(1573-1620)原刊本。
12.《詩品》:鍾嶸撰,明末武林何氏刊本配補清刊本。
13.《 唐文粹》:姚鉉編,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77年版。
14.《隋書》:魏徵撰,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6年。
15.《舊唐書》:劉昫撰,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1年。
16.《新唐書》:歐陽脩、宋祁撰,台北,商務印書館, 民77年臺六版。
17.《資治通鑑》:司馬光撰,台北,粹文堂出版社,民國68年7月初版。
18.《通典:》杜佑,北京市,中華書局,1988第1版 。
19.《射洪縣志》:胡文魁等修,據清光緒10年刊本影印,臺北,學生出版社,民國60年。
20.《瀛奎律髓刊誤》:方回編, 台北,新文豐書局,民78年臺1版。
21.《滄浪詩話》:嚴羽,明崇禎庚午(3年)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本 。
22.《易經》十三經注疏:孔穎達,陸德明,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8年7版。
23.《孟子》十三經注疏:阮元,台北,藝文印書館,嘉慶二十年刊本。
24.《王勃文集》:王勃撰,明嘉靖間刊唐百家詩本 。
25.《文心雕龍注》:劉勰,台北,粹文堂出版社,民60年再版。
26.《養一齋劄記》:潘德輿撰,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影印本) 。
27.《青溪集》:程廷祚撰,臺北,新文豐,民78臺一版。
28.《後村詩話》:劉克莊撰,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0年。
29.《昌黎先生集》:韓愈撰,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集部,明萬曆間東吳徐氏東雅堂刊本 。
30.《四庫全書總目》:紀昀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3年 四版。
31.《詩藪》:胡應麟,台北,廣文書局,民國88年再版。
32.《楚辭補註》:洪興祖撰,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5年初版八刷。
33.《說文解字》:許慎,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63年9月初版。
34.《國語》:韋昭注,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初版。
35.《文心雕龍校釋》:劉永濟編,上海,中華書局,民國51年排印本。
36.《世說新語》:劉義慶,台北,臺灣古籍出版,民國86年初版。
37.《二十四詩品》:司空圖撰,台北,新文豐 臺一版 民78版。
38.《漢書》:班固撰,台北,臺灣商務書局,民國70臺五版。
39.《陶靖節集》:陶潛撰,臺北,臺灣商務, 民國56臺一版。
40.《東觀漢記》:班固撰,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初版。
41.《文選》:蕭統編 ,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7年。
42.《晉書》:房玄齡撰,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46年版。
43.《阮嗣宗集》:阮籍撰,明嘉靖間刊本 。
44.《老子道德經》:王弼注,台北,世界書局,1957年出版一刷。
45.《韻語陽秋》:葛立方,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6版。
46.《後漢書》:范曄撰,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民89七刷臺一版。
47.《淮南子》:高誘注,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1年初版。
48.《潛夫論》:王符撰,臺北,世界書局, 民國76年版。
49.《高士傳》:甫謐,,明嘉靖間(1522-1566)吳郡黃氏刊本。
50.《竹書紀年》:梁沈約注,民國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天一閣刊本 。
51.《諸子集成》:先秦諸子,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4年。
52.《藝概》:劉熙載撰,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3年版。
53.《石洲詩話》:翁方綱撰,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版。
54.《白氏長慶集》:白居易,四部叢刊日本活字本。
55.《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撰,台北,新文豐 ,民國74初版 。
56.《郡齋讀書志》:晁公武撰,臺北, 臺灣商務, 民國67年臺1版。
57.《桐江續集》:方回,上海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文淵閣本),民國二十三年。
58.《文獻通考》:馬端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75年6月初版。
59.《帶經堂詩話》:王世禎,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7年。
60.《白雨齋詞話》:陳廷焯,台北,新文豐書局, 民國77年台1版。
61.《柳河東集》:柳宗元撰,p.54,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76年。
62.《詩式》:釋皎然撰,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58年。
63.《香祖筆記》:王士禛撰,民國十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
64.《王子安集》:王勃撰,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6年版。
65.《後村詩話》:劉克莊撰,臺北市,廣文書局,民國60年。
66.《張曲江集》:張九齡撰,臺北,新文豐, 民國78年臺一版。
67.《柳河東集》:柳宗元,台北,世界書局,民國76年版。
68.《岑嘉州集:》岑參撰,明晉安鄭能瑯嬛齋刊本 。
69.《石洲詩話》:翁方綱撰,台北,廣文書局,民國69年9月初版。
70.《原詩》:葉燮,道光十三年(1833)刊本。
71.《圍盧詩話》:吳喬,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初版。

貳、專著

1.《初唐詩學著述考》,王夢鷗,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1月初版。
2.《中國文學史》:李曰剛,台北,白雲書屋,民國58年11月版。
3.《陳子昂伯玉先生年譜》:羅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75年6月初版。
4.《唐詩通論》:劉開揚著,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72 年初版。
5.《國學治學方法》:杜松柏著,台北,五南圖書公司,87年9月初版。
6.《陳子昂評傳》:韓理洲著,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年9月1版。
7.《陳子昂研究》:韓理洲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版。
8.《中國文學展史》:劉大杰撰,台北,華正書局,民國85年七月版。
9.《陳子昂詩注》:彭慶生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版。
10.《陳子昂及其感遇詩研究》:劉遠智,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
11.《文心雕龍之文學原理》:沈謙,台北市,華正書局,民國79年七月再版。
12.《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著,台北,里仁書局,民國69年9月初版。
13.《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台北,華正書局,民國八十三年三月版。
14.《中國詩史》:陸侃如、馮沅君撰,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八月2版。
15.《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台北市,五南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初版。
16.《文心雕龍斠詮》:李曰剛,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71年5月。
17.《陳子昂》:蔡茂雄選注,臺北,林白書版社,民國68年7月初版。
18.《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羅聯添編,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7年9月。
19.《唐代文學編年史.初盛唐卷》:傅璇琮主編著,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年12月。
20.《唐詩史》上下冊:許總撰,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
21.《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羅宗強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
22.《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葛曉音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3.《唐詩體派論》:許總,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3年10月初版。
24.《唐詩風貌》 余恕誠撰 安徽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1版1刷。
25.《初盛唐詩歌詞的文化闡釋》杜曉勤撰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7年7月1版1刷。
26.《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臺1版。
27.《唐詩論學叢稿》:傅璇琮,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臺1版。
28.《初唐四傑和陳子昂》:沈惠樂,錢偉康著,臺北市,萬卷樓發行,民80 初版 。
29.《唐宋詩學論集》 謝思煒著 北京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年3月2刷
30.《唐人詩考》 聞一多 四川 巴蜀書舍 2003年1月1版。
31.《初唐宮庭詩風流變考論》北京 中國科會社會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
32.《唐詩雜論》聞一多 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33.《唐詩論文選》呂正惠 編 臺北市 長安出版社 民國79年4月初版。
34.《初唐詩學論集》:徐華中著,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刷。
35.《唐人選唐詩論述》:呂玉華著,台北,文津版社,2004年8月1刷。

叁、學位論文

1.《初唐詩意觀念與詩語理論研究》:陳怡蓉,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國79年。
3.《從理想情懷與現實頓挫論陳子昂的超越之路》:蕭義玲,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4.《陳子昂及其感遇詩之研究》:劉遠智,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4年。
5.《陳子昂文學史評價析論》:魏詩盈,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6.《唐朝復古施學研究》:紀偉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民國73年。
7.《陳子昂感遇詩語言風格研究》:徐敏錡,台北,台北市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民國94年。

肆、期刊論文

1.〈陳子昂〉:陳致平,中國文學史論集,民國47年4月,頁235-242。
2.〈陳子昂之復古思想〉:張少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民66年6月,頁33-38。
3.〈敦煌本故陳子昂集殘卷研究〉:吳其昱,香港大學論文集,民國53年2月,41-30頁。
4.〈陳子昂的詩篇及其產生背景〉:薛順雄,東海學報,民68年6月,121-142頁。
5.〈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分析〉:陳啟佑,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民66年4月,44-54頁。
6.〈陳子昂詩評價〉:鄭水心,文學世界26期,民49年3月,29-34頁。
7.〈提倡風雅的陳子昂〉:毛一波,四川文獻160期,民65年9月,76-82頁。
8.〈初唐詩重探〉:呂正惠,清華學報,第十八卷第二期,民國77年12月,387-400頁。
9.〈試論陳子昂之立身行事及其家學關係〉:戴景賢,書目季刊第十五卷第一期,3-8頁。
10〈重論陳子昂詩〉:簡定恩,國立空中大學,空大人文學報第八期,13-28頁。
11.〈唐朝復古詩學研究〉:紀偉文,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號,4-105頁。
12.〈陳子昂詩觀研究〉:林耀潾,孔孟學報,第六十四期,200-220頁。
13.〈文學價值與文學史價值的不平衡─陳子昂評價的一個新角度〉:劉石,中國文化月刊,117-128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軍治(1979)。國小兒童認知型式與數學成就的關係。花蓮師專學報,11,212-177。
2. 邱天助(1992a)。Bourdieu的複製理論。社教雙月刊,51,40-47。
3. 李威伸、何信慧(2003)。誰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檢視文化資本的效果。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2),66-79。
4.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作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5. 何瑞珠(2003)。家校合作與社會資本的創造。香港社會學學報,4,57-85。
6. 江明曄、廖文靖(2004)。從再製論的觀點探討高中數理資優教育之實施:以臺中市一所高中為例。特殊教育學報,19,1-30。
7. 林南(2001)。社會資本:爭鳴的範式和實證的檢驗。香港社會學學報,2,1-38。
8. 8.〈初唐詩重探〉:呂正惠,清華學報,第十八卷第二期,民國77年12月,387-400頁。
9. 5.〈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分析〉:陳啟佑,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民66年4月,44-54頁。
10. 蘇建文、盧欽銘、陳淑美、鍾志從、張景媛(1992)。家庭環境與嬰兒認知與動作能力發展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5,13-29。
11. 譚光鼎(1998)。社會與文化再製理論之評析。教育研究集刊,40,23-50。
12. 魏麗敏(1989)。讓您的孩子成為快樂的資優兒童—談家庭環境對資優兒童之影響。國教輔導,28(6),17-19。
13. 魏宗明(2001)。學校在文化再製中的角色:Bourdieu觀點。國民教育研究學報,7,85-106。
14. 簡茂發、羅芙蓉(1989)。國小資優及普通兒童父母教導方式與學習行為之關係。測驗年刊,36,133-164。
15. 簡茂發、蔡崇建、陳玉珍(1997)。資優概念探析。戴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開發潛能培育人才(頁3-20)。臺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