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24.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5 05: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賀鍵
研究生(外文):HUANG HO CHIEN
論文名稱:消防救災運用民力之探討-以新竹市為例
指導教授:黃臺生黃臺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8
中文關鍵詞:消防救災運用民力義消鳳凰志工民間救難團體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7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我國消防組織為因應時代需求,社會型態的轉變,隨著政府職能
的提昇及民眾輿論日益重視消防整體災害防救工作。在台灣災害防救工作,現仍以消防組織及人員為主,因此我國消防法第一條明訂「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以維護公共安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為消防組織的最主要任務。
我國現行消防組織及人員編制,對於大型災難或需較長時間執行
防救災勤務等,需投入大量人員執行相關勤務,而常備消防人員人力
無法因應時,仍須民力團體支援。因此,研究者希望藉本研究,探討
現行消防機關運用民力組織之情形、及是否達到預期的效能。並希望
本研究,可達到下列目的:一、瞭解新竹市消防局對民力組織運用之
現況。二、分析新竹市消防局對民力運用及管理的作法與問題。三、
針對現行民力運用方式提供具體建議以為主管機關(內政部消防署或
新竹市消防局)未來運用推展的參考。
本研究採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實地參與觀察法,以新竹市消防局所運用之民力組織為調查對象。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現況分析,第四章研究設計,第五章結果與分析,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有數點發現:一、
民力組織結構呈現多元化。二、各民間協勤組織,係配合消防工作任
務而組成。三、志工招募因組織特性不同,致招募基本條件需求亦不同。四、民力組織之教育訓練課程,依各民力組織任務與專業編排設計。五、對民力組織實施督導考核,具有困難性。六、對民力組織激勵機制,因組織不同在認知上也不同。七、消防局與民力組織間互動良好,但民力組織彼此間互動有待加強。八、民力組織之輔導管理機制,有待整建與加強。
關鍵詞:消防、救災、運用民力、義消、鳳凰志工、民間救難團體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7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9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志願服務的意涵……………………………13
第二節 志工參與的理論基礎………………………30
第三節 公私協力的相關理論………………………47
第四節 相關研究的回顧…………………………59
第三章 現況分析……………………………………67
第一節 消防救災的組織與發展…………………67
第二節 消防救災運用民力的沿革與發展……83
第三節 新竹市消防局運用民力的情形………94
第四章 研究設計………………………………107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107
第二節 訪談規劃………………………………109
第三節 訪談實施……………………………114
第五章 結果與分析………………………139
第一節 組織結構…………………………139
第二節 組織功能…………………………146
第三節 協勤民力招募……………………156
第四節 教育訓練…………………………165
第五節 督導考核…………………………174
第六節 激勵………………………………182
第七節 組織溝通與協調………………190
第八節 輔導管理………………………1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213
第二節 問題討論………………………216
第三節 研究建議………………………222
參考書目……………………………………233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紀錄…………………………241
附錄二 祥和計畫…………………………403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3),社會福利類志工特殊訓練教材。台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內政部(2004),社會福利類志工成長訓練教材。台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內政部消防署網站 www.nfa.gov.tw
王一飛(1995),消防安全管理概論。台北:桂冠圖書
司徒達賢(2003),非營利組織與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83),台灣省政府社工叢書,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84),台灣省政府社工叢書,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
江明修(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英明(2000),「公共管理三P原則-以BOT為例」,收錄於公共管理,初版,黃榮護主編,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585-632。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第28期,頁1-15。
李建村(2001),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文湖國小社區、學區安全聯防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珺(2000),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李雁芳(2004),志工能力本位訓練需求之研究-以新竹市社服志工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沙依仁、江亮演,(2004),社會工作管理。台北:五南圖書。
林宜君(2003),消防組織人力新陳代謝之研究。災害防救學報 ,第4期,頁17-54,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
林明洲(2003),公部門志願服務人力資源運用之探討-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9),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勝義、林振春(1994),現行公務機關志(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琦瑜(2004),非營利救難組織的領導型態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南投縣鳳凰志工隊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1998),團體工作: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
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孫名毅(2004),非營利組織功能、工作特性與生命週期之研究-以義勇消防隊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4),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偉賢(2001),志工對地方政府推動志願服務團隊績評價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符宏仁(2001.3),新竹市消防局鐘樓及辦公室設立消防博物館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新竹市消防局委託研究。
許賢發(1979),社會福利工作中的志願工作人員及對成立志願工作部的建議。香港義務工程協會編。香港:香港義務工程協會資料組。
陳弘毅(1996),消防學。台北:鼎茂圖書。
陳怡寧(1999),公部門建立義工組織之探討-以台北市交通義勇大隊組織承諾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武雄(1998),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陳武雄(2003),人民團體經營管理,揚智文化。
陳武雄(2003),社會資源與志願服務。社會福利類志工特殊訓練教材,頁49-60。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發展趨勢,消防月刊,93年9月號,頁2-7。內政部消防署。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 光(1994),我國志願服務推展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刊,65期,頁4-10。
曾國輝(1972),心理學。台中:中央書院。
曾華源(1983),督導志願工作者基本原則之探討。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成立週年紀念刊。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曾華源、鄭讚源、陳政智(1998),志願服務工作發展趨向-以詳和計畫志願服務之推動為基礎。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
熊光華、陳承聖(2002.7),台灣地區地方政府層級緊急救災組織及其互動模式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3卷,第1期,頁47-78。中央警察大學。
黃 蒂(198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協源(2000),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黃明慧(1987),志願服務機構組織環境與其志願服務工作者工作滿意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黑幼龍(1971),如何辦理志願服務。領導人員叢書之8。台中:光啟出版社。
新竹市消防局網站 www.hcfd.gov.tw
楊淑玲(1996)台北市義勇消防大隊義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步和(2004),志願服務對警察機關維護社會秩序之探討-以中壢警察分局協勤民力組織為研究對象,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彥(1978),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宜君(2002),政策參與政府再造-談政策網絡的概念與類型。國改研究
報告,91年2月5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08.htm。(95年6月8日)
劉英茂(1979),普通心理學。基隆大洋出版社。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書廊。
蔡漢賢(1982),志願服務的倫理與實務。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鄧子正(2002.11),消防組織的起源探索與現況特徵探析。警學叢刊,第33卷,第3期,頁153-178,中央警察大學。
鄧子正(2003),消防組織火場救災運作主要事務分析。災害防救學報 ,第4期,頁355-384,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
盧天助(2003)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秀芬(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蘇信如(1985),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以醫院志願服務組織為對象。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薌雨(1956),心理學原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Red Cross.(1988). Volunteer 2000 Study,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Red Cross.
Arnstein, S. R.(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35.
Bailey, N.(1994),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for Pu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1990’s,” Local Economy, No. 8:292-306.
Baker,R.L.(1988).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New York: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Beresford, P. & Croft, S.(1993). Citizen Involvment: A Practical Guide for
Changes. England Hampshire: The Macmillan Press.
Billis,D.(1989).A Theory of Voluntary Sector: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Cambell,J.C.et.al.(1989),Afterword on Policy Communities:A Framework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Governance,Vol.2:86-94.
Cenzo, O. A. & Robbins, S. T.(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ncepts, 4 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s.
Chander, R. C., and Plano, J. C.(1988).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ctionnar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pper, Terry L.(1991).An Ethics of Citizenship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Duncombe,Sydney(1986)“Volunteer in City Government:Getting More
Than Your Money’s Worth”.Nantional Civic Review,Vol.75,No.5:291- 301.
French, W. L.(1994).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arding, A.(1990),“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Urban Regenetation,”in M.
Campebll(ed.), Local Economic Policy,London: Cassell.
Heidrich, K. W.(1990). Voiunteer, Life Styles: Market Segmentation Based
On Voiunteer’ Role Choices, Nonprofit and Volunttary Sector Quarterly,19:21-31.
Huxhan, C. (1996),“Advantage or Inertia: Making Collaboration Work,”in R.
Paton, G. Clark, G. Jones, J. Lewis, & P. Quintas,eds., The New
management Reader, London: Routledge:38-54.
Huxhan, C. & Macdonald, D.(1992), “Introducing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Achieving Inter-Org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Meta-Strategy,”Management Decision, Vol 30:50-56
Garder, J. W. (1990). On Leadership.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elatt, J. P.(1992).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Phoenix, Arizona: The Oryx Press.
Gillespie,D.F.& King,E.O.(1985).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12(4):798-816.
Ilsey, P. J.(1990). Enhancing the Voiunteer Exper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Jacobson, A.(1993).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for theFfield of Volunteerism,
Kansas City, Missouri: Ann Jacboson and Associates.
Kramer,RM(1981)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Los
Angeles,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umamoto,A.& Cronin,J.(1987).“Volunteer‘Nonprofit’special,but very
different,personnel Dimension,”in E.W.Anthes & J.Cronin,eds.,
Personnel matters i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Hampton,Arkansas:
Independent Community Consultant:313-334.
Lipsky, M. & Smith, S. R.(1989-1990),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
and the Welfare State”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04, No. 4:625
-648.
Lucas,C.P.(1996).Managment is not Always the Right Word. The 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9(3):25-31.
McCurley, S., & Lynch, R. (1989). Essential Volunteer Management. Downers,
Grove, Illinois: VMSystems and Heritage Arts Publishing.
Moulton, Lynne & Anheier, Helmut K.(2000),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tephen P. Osborne,e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05-119.
Novatatnam, K. K.(1986). Volunteers Training Volunteers: A Model for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 The Journal of Voiunteer Administration.
Pearce, J. C.(1983). Volunteers: The Organizational Oehavior of Unpaid Works. London: Routledge.
Perlmutler,F.D. & Caan, R. (1993).Challenging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to
Redefining Volunteer Role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17(4):77-95.
Peter, B. Guy(1998), “Managing Horzontal Government: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76 Summer:295-311.
Rainman,Era Schindler & Ronald Lippite(1977),The Volunteer Community
University Associates,Inc.
Robbin, L. M.(1996).Managment. New York:Hall.
Salamon, Lester M. & Anheier, H. K.(1997).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chindler-Rainman, E., & Lippitt, R.(1975). The Volunteer Community: Creativ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Washington, D. C.: Center for a Voluntary Society.
Schram. V. R. (1985). Motivating volunteers to participate. In L. F. Moore (ed.),
Motivating volunteers. Vancouver, Canada: Vancouver Volunteer Centre.:13-20.
Sellgeren, J.(1990), “Local Economic Develop Partnerships-Nassessment of Local Autho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July/August:57-58.
Smith,D,H(1994).Determinants of Voluntary Association Participation and Volunteering:A Literature Review.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3(3):243-263.
Stenzel, A. K. and Feeney, H. M.(1976). Voiunt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 Manual,revised ed.,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Stephenson, J.(1991), “Whithe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Vol.27:109-127.
Stratton, C.(1989), Quoted in OECD, Mechanisms for Job Creation. Paris: OECD..
Weddock, S. A.(1984), “A Typology of Social Partnership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Vol. 44, No. 6:26-42.
Weisbrod, B. A.(1988), 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