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明勇譯(1994),《管理學(Louis E. Boone & David L. Kurtz 原著:Management,4th)》。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社。
李美枝 (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長貴 (1998),《組織行為》。台北:華泰書局。
周宣光譯,Kenneth C. Laudon & Jane P. Laudon 原著(2000),,《管理資訊系統》。台北:東華書局。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潤書(1986),《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郁慰(1995),《參與式管理在大學圖書館管理之運用》,台北:漢美書局。
黃英忠(1999),《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路君約 (1984),《心理學(載於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九冊)》。台北:商務印書館。
廣梅芳譯,羅倫斯.佛原著 (2001),《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台北:張老師。
二、期刊論文
天下雜誌編輯部 (1995),〈世紀新金礦:學習型企業〉,《天下雜誌》,頁5。
王漢源(1997),〈組織學習與種子效應〉,《游於藝–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報導》,第三期。______(2000),〈運用資訊科技提昇行政機關生產力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研究報告》,頁3。
江大樹(1997),〈人事機構設置及人事人員管理制度改進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頁1-16。
江昭瑩(2003),《地方縣市政府人事權之探討》,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專題報告,頁4-16。
任可怡(2000),〈資訊科技對人力資源運用及管理之影響〉,《考銓季刊》,第23期,頁132-138。高明瑞 (2000),〈非營利組織使命與組織認同之研究〉,《文大政治學研究所學報》,第3期,頁173-210。
徐瑋伶、鄭伯壎(2002),〈組織認同:理論與本質〉,《中山管理評論》,第10卷,第1期,頁45-64。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質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政治大學學報》,第35期,頁8-20。
彭錦鵬(1996),《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黃家齊(2002),〈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組織績效-員工技能與動機的中介效果〉,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期,頁15-32。
黃國隆(1982),〈領導方式、工作特性、成就動機、內外控、專斷性與教師工作滿足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第5期,頁47–76。溫金豐(2001),〈新進專業人員的組織社會化戰術與組織認同之關係:成長需求強度與工作經驗的干擾效應〉,《國科會九十年度管理一學門一般管理領域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蔡良文(2000),〈我國地方政府人事權之演變與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54卷,第5期,頁25。廖國鋒、范淼、吳振昌(2000),〈預期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對員工工作反應影響之研究— 概念模型的建立〉,《第二屆工業關係管理本質與趨勢學術研討會》。
賴志超、陳欽雨、鄭伯壎(2001),〈台灣企業員工組織認同的來源及其效益〉,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頁27-51。
三、論文
丁一倫(2002),《影響員工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以台中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管理系碩士論文。
尹曉穎(1994),《國營事業人員精簡方案與被留任員工之組織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桂英(1997),《非營利機構和營利機構人員事業生涯、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比較研究—以公立中小學教師與半導體產業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江志正(1992),《國民中學組織管理型態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鴻明(1997),《員工對企業內人力資源管理的滿意度與員工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以台電協和火力發電廠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吉祥(1997),《我國政府主計部門會計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總縯(2001),《組織氣候、組織認同、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國際獅子會台灣地區分會為實證對象》,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沈正倫(2000),《不同策略群組特性下工作組織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私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林冠宏 (2003),《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組織溝通對領導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政府組織變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紹榮 (2004),《組織認同、領導風格與海外派遣員工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國隆(2000),《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國教所碩士論文。莊惠敏(2002),《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以基督教醫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梁雙蓮(1984),《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組織認同的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川正(2000),《非營利組織的認同-以基督教的「細胞小組模式」等教會為例》,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寶源(1996),《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認同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雅倩(1996),〈省營事業機構人員精簡方案對留任員工組織行為影響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桂芳(1995),《員工對推動企業識別系統之態度分析-以電信事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景亮(1995),《企業精簡與負性工作行為之關係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肇宏(2000),《組織精簡策略對留任員工組織行為影響之相關性研究》,私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貴祥(2001),《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環境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滿足和教學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蔡依倫(2001),《宗教醫院志工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之研究-與非宗教醫院志工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文忠(1993),《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欣瑩(2002),《國稅人員工作士氣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蘇文杰(2003),《組織聲望、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者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四、官方文件
國民教育法,2004.09.01修正公佈。
地方制度法,2005.06.22修正公佈。
行政院所屬各級人事機構人員設置管理要點,1998.02.04修正公佈。
五、報紙
林全洲(2002.12.02),〈人事主計人員合署辦公 時程不變〉,聯合報,B8版。
張力可 (2005.11.06),〈人事主計合署辦公將取消?〉,中國時報 ,C2版。
六、網站
台北縣政府人事室服務園區(2002),〈集中辦公後人事業務劃分處理原則第二至第六次次會議〉,http://www.pao.tpc.gov.tw/convenient/person-f-fr.htm。
高明賢 (2005),〈集中辦公檢討與建議〉,台北縣政府新莊區人事人員集中辦公中心。
貳、西文部份
Arkinson, J.W.&N.T. Feather,(1966).A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Dutton, J.E, J.M.Dukerich & C.V.Harquail, (1994). “Organizational Images and Members Identifi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9:239-263.
Herzberg, F. (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s.
Mael, F. A. & B. E. Ashforth,(1992)“Alumni and their alma mater: A partial test of the reformulated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3(2) :103-123.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athieu J. E., Zajac D.M., (1990),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8(2): 171-194.
Mowday, P.T., Poter, L.W., & Steers, R.M. (1982),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Academic Press, Now York.
Owens, R.G.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 NJ: Prentice Hall.
Parsons, T. (1951).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Cambridge, MA : Harvard.
Patchen, M. (1970).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ion the job,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orter, L. W. & R. M. Steers, (1973). “ Organizational, work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bsentee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0(2): 151–176.
Staw, B. M., (1977). “Two sides of commitment”,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Academy of Management, Orlando, Florida, August.
Steers, R. M. & R. T. Mowday, (1981). “ Employee turnover and post-decision
accommodation proces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3: 281–325.
Vroom, V.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