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1.王守潛,國際航空運送與責任賠償之問題,水牛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
2.王澤鑑,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台大法學叢書(五),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十版。
3.王澤鑑,第三人與有過失與損害賠償之減免,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台大法學叢書(五),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十版。
4.王鐵崖等著,國際法,五南書局,民國八十一年。
5.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再版,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
6.史尚寬,債法總論上冊,民國四十三年。
7.民國七十一年。
8.石泰裕,國際航空運送人對旅客死傷賠償之回顧與前瞻─兼論一九九二年日本創始之無賠償上限模式,萬能學報,頁二七五至二九0,民國八十三年李彌博士,航空運輸學,2003,航安海洋用品有限公司。
9.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際航空國際航空運送人對客貨賠償責任之研究報告書,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三十日。
10.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直航問題與展望,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11.何尚先,條約對於非締約國之效力,社會科學論叢,第十一輯。12.何念儒,國際航空運送人責任之統一-1999年蒙特婁公約,輔大,民國八十九年。
13.何國雄,國際航空運送人責任之整合體制研究-1999年蒙特婁公約,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14.吳正與,論中國航空事故賠償制度的修改問題,(中國大陸)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一研究所,西元1989年。
15.李子文,國際法上之承認與中華民國,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七卷第一期,頁一至四二,民國八十年二月。
16.李子文,國際法上之承認與中華民國,東吳法律學報,第七卷第一期。17.林世緯,一九九三年信用狀統一慣例中海運單據及空運單據之研究,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18.林淑娟,國際航空運送人對旅客傷亡之損害賠償責任,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九月。19.林富吉,華沙公約航空運送人有限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九年六月。20.林慧貞,論消費者保護法之服務無過失責任,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21.邱稚育,陸空運送人對乘客傷害賠償責任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22.范建得,初探我國消費者保護法定型化契約規定之體系,律師通訊四月號 / 第一九九期,頁三七至四一,民國八十五年四月。23.凌鳳儀,華沙公約之發展方向,航貿週刊第九七一二期,頁六四至七十,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三十日。
24.凌鳳儀,華沙公約之發展方向,航貿週刊第九七一三期,頁六四至六八,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七日。
25.凌鳳儀,華沙公約之發展方向,航貿週刊第九七一四期,頁六二至六四,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十四日。
26.凌鳳儀、陳承先,華沙公約體系的發展與概況,民航季刊第一卷第三期,頁二八七至三0二,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三十日。27.馬漢寶,國際私法總論,第十一版,作者自版,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28.郭培音,航空貨物運送責任之研究,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29.陳長文,有關國際航空運送人責任的國際私法統一 ----華沙公約,東吳法聲第十一期,頁四一至四七,民國六十三年六月。30.陳長文、吳必然,從明台產物VS.優比速 看空運責任規範及台灣地位,聯合報八十八年六月一日第十五版。
31.陳長文、李永芬,世界主要國家國際航空事故對乘客賠償之規定概況與發展趨勢,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委託研究,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32.陳思吟,航空運送人責任與保險問題研究,海大,民國九十一年。
33.陳荔彤,中華民國臺灣的國際法人格,東海大學法律研究第十五期,頁一一九至一四0,民國八十九年。
34.陳榮傳,涉外空運契約準據法之研究,法學叢刊第三十九卷第四期,頁八一至一0七,民國八十三年十月。35.傅崑成,我國政府在英美國內法上之地位,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七五至一三九,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36.彭銘淵,海峽兩岸民用航空運送人責任之研究,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37.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修訂四版,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十二),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38.游啟忠,中美間條約與協定法律地位之研究,淡江大學出版部,民國八十年九月。39.黃立,消費者保護法對醫療行為的適用,律師雜誌十月號 / 第二一七期,頁七0至八四,民國八十六年十月。40.楊政樺,民航法規,2001。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1.詹森林,定型化契約之基本問題---以信用卡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1期,頁四至一五,民國八十五年三月。42.詹森林,定型化約款之基本概念及其效力之範圍---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二條之分析,民法研究會學術研討會報告,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4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航空運送責任與安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四年度研究發展報告,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44.趙維田,國際航空法,(中國大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西元2000年。
45.劉承漢等著,民用航空法論,中國交通建設學會,民國四十三年三月初版。
46.劉春堂,民用航空運送人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三年七月。
47.劉春堂,航空客運限制責任約款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十四期,頁四九至七五,民國六十五年十月。48.劉春堂,論定型化契約,華信金融季刊第八期,頁一0三至一二六,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49.劉春堂,論國際航空運送人有限責任,保險專刊第十六輯,頁二九至五0,民國七十八年六月。50.劉偉民主編,航空法教程,(中國大陸)法律出版社,西元1996年。
51.劉清波,太空法,台北,時代書局,民國五十一年。
52.劉韻珠,航空安全相關法規與事故資料之分析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三月。
53.劉鐵錚,航空運送人對旅客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下),政大法學評論第十二期,頁四一至七六,民國六十四年十月。54.劉鐵錚,航空運送人對旅客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上),政大法學評論第十一期,頁六七至八九,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55.劉鐵錚,航空運送人對託運人損害賠償有關問題之國際立法,政大法學評論第二十四期,頁八三至一二六,民國七十年十二月。56.劉鐵錚,國際私法論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法學叢書(十三),作者自版,劉鐵錚主編,航空法論文選輯 第二輯,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七十四年九月。
57.劉鐵錚主編,航空法論文選輯 第六輯,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七十八年十月。
58.劉鐵錚主編,航空法論文選輯 第四輯,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國七十六年八月。
59.蔡得謙,從華沙公約探討航空運送人之責任,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60.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冊,十二版,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一月。
61.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十二版,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三月。
62.鄭敏聰,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63.蕭元亮,從華沙公約論國際航空貨物運送之法律規範,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64.龍武威、譚亢凱編著,民用航空法規彙編,五洲出版社,民國六十一年四月一日。
65.謝曜焜,航空旅客運送人賠償責任之研究----兼論航空旅客責任保險,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月。66.譚湘龍,從國際航空法的觀點論代碼共用,民航季刊第一卷第三期,頁二五五至二七四,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三十日。貳 西文部份
(I)Books
1.Air and space law : de lege ferenda : essays in honour of Henri A. Wassenbergh (Dordrecht: M. Nijhoff, 1992)
2.B. G Jervis, Aviation claims (London, 1984)
3.C. P Verwer, Liability for damage to luggage in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Deventer: Kluwer Publishers, 1987)
4.International cases and commentaries, (2000)ⅠTAQ 51.
5.J. Harris, Case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5th ed.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8)
6.J.G. Collier, Conflict of Laws, 2nd ed. (Cambridge, 1994)
7.J.H.C. Morris & P.M. Nort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 Butterworths, 1984)
8.L. Buff, “Note: Reforming the Liability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Does the IATA Intercarrier Agreement Eliminate the Need to Amend the Convention” (1997) 20 Fordham Int’l L.J. 1768.
9.L. E. Gesell, Aviation and the Law, 3rd ed. (1998.)
10.L. S Kreindler, Aviation accident law (Matthen Bender, 1989-)
11.M. N. Shaw,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M. Zylicz,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law (Dordrecht: M. Nijhoff Publishers, 1992)
13.P. Malanczuk, Akehurst’s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7th ed. rev. (London: Routledge, 1997).
14.P. Martin, J.D. McClean, Elizabeth de Montlaur Martin, Rod D. Margo, J.M. Balfour, Shawcross and Beaumont: Air Law, 4th ed. (London, Butterworths, 1998)
15.P.M. North & J.J. Fawcett, Cheshire and North’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2th ed. (London: Butterworths, 1992)
16.R. H. Mankiewicz, The liability regime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 carriage: A commentary on the present Warsaw system (Deventer: Kluwer Publishers, 1981)
17.R. Jennings & A. Watts,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9th ed. (Essex: Longman, 1992)
18.Sinclair,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2nd ed. (Manchester [Greater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