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23: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維雄
研究生(外文):Wei-Hsiung Tseng
論文名稱: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規劃與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Plan and Design for the Teenagers
指導教授:黃文良黃文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Lia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電機工程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數位教學能源政策多媒體活動啟發教學法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
外文關鍵詞:E-learningEnergy PolicyMultimedia Activity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Teenager’s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6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能源教育問題一直受到各國重視,祇是被強調的程度輕重不同。我國經濟目前正穩定成長,除了不應忽視能源供應平衡外,更重要的是要強化社會大眾對於能源相關知識的概念與認知;長久以來能源教育的推廣是國內能源政策重要項目之一,但國內對於再生能源的教育概念卻仍在起步的階段,因此本文針對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進行規劃及研究,首先將針對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之範圍加以界定,並藉由e-learning輔助教學及多媒體教學活動來進行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使青少年學子得以認識各種再生能源的原理及使用時所衍生出的問題,且對「再生能源」建立正確之價值觀。而青少年多媒體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各個項目的設計內容及實施方式,分為融入式教學與課外活動課程運用等二種教學模式,第一種教學模式是將再生能源之觀念導入e-learning輔助教學及多媒體教學之中,使再生能源教育融入一般教學活動並強調潛在課程之功能,且利用非形式結構的教學及學習環境軟硬體之安排,達到潛移默化之教育功能。第二種教學模式是以科學營模式輔助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此種課程的架構是以多媒體活動串聯再生能源概念並以青少年學子課餘時間實施之短期活動為主。文中敘述的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之規劃及設計,可提供日後學校及相關單位能源教育的參考。
Abstract
The energy education issues continuously receive much attention by countries, only the weight which emphasized is different. Although our country economy grows stably at present, it should not only maintain the energy supply balance, but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populace regarding the energy correlation knowledge concept and the cognition. The long-term energy education promo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domestic energy policies. However the domestic regarding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REE) concepts actually still in the beginning.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carries on the plan and the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teenager’s REE teaching activities. At first it aims to find out the limits about the teenagers in the scope of the REE. Then applying the e-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skills to carry on the teenager’s REE, detailed explain will make the young scholar to know each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included the principle and us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wo types of REE teaching models. The first model introduces the e-learning concept and multimedia idea for the teenager’s RE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helps teachers promoting the REE concept melting into the general teaching curriculum. The second model is to assist the teenagers by hosting them with the scientific camp. This kind of activity is achieved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tools and inspiring the short-term workshop primarily. The entire research proposes the teenager’s REE a brand-new plan and it should provide a valuable RE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the elementary or middle high schools in the future.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1.3國內外研究文獻探討 ………… ………..……………………………..3
1.4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 ……………..……………………..7
第二章 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 ………………..… …………………………………9
2.1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的內涵 ………..……………………………….11
2.2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之發展 ………………...………………………53
2.3小結 …………………………………………………………………...59
第三章 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規劃與設計 ……………..…………...60
3.1青少年再生能源教學活動的探索 …………………………………...61
3.2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規劃 …………………………...…65
3.3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設計 …………………………...…82
3.4小結 …………………………………………………………...………85
第四章 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之應用 …………………...……………..86
4.1以多媒體輔助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 ………………...……86
4.2以e-learning方式輔助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 ………...…..92
4.3以科學營模式輔助青少年再生能源教育教學活動 ……………...…95
4.4小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5.1結論 …………………………………………………………………...99
5.2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e-Learning模式將再生能源概念融入資訊課程之教案 ………...……..107
附錄二:多媒體教學模式將再生能源概念融入資訊課程之教案 ……………...111
附錄三:科學營模式輔助再生能源教學活動實施計畫之報名方式及活動內容 ………………………………………………...………………………115
自傳 …………………………………………………………………………...……119
國內文獻
1.工業技術研究所,2004年,悸動南方23度半-太陽光電的祕密,經濟部能源委員局,二版。
2.工業技術研究所,2004年,風力發電宣導手冊,經濟部能源局。
3.王耀諄,1998年,技職校院電機系「能源應用」課程規劃與改進,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頁81-96。
4.王耀諄,2005年,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能源科技學程之規劃與實施,能源季刊,第三十五卷,第二期,頁36-54。
5.田振榮,林建成,1995年,能源教育的新方向--STS模式的探討,能源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三期,頁99-107。
6.李永吟、單文經,1995年。教學原理。台北市,遠流出版。
7.李基常,2001年,節約能源效率管理與技術服務推廣-輔導學校能源教育推廣計畫,八十九年度能源基金研究成果。
8.李宏台、吳耿東,2004年,生質能源──化腐朽為能源,科學發展,383期,頁20-27。
9.呂威賢,2004年,風的故事──從風車到風力機,科學發展,383期,頁6-13。
10.何秀玲,2003年,指導國家能源的腳步--談能源政策與未來方向,能源報導,第152期,頁30-32。
11.吳京一,1997年,中小學能源教育的現況調查--我國高級中學教師的能源意識,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第四十二期,頁1-12。
12.周談輝,1994年,從根本的教育出發-我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四月號,頁3-6。
13.徐昊杲2001年,我國中等學校以下能源教育內涵架構探討,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第六十二期,9-11。
14.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系(2001),WAIS教學平台,http://140.127.114.16/。
15.康國裕,1997年,能源教育在技職體系中的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三十八期,頁42-45。
16.康國裕,2001年,落實能源教育的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六十二期,頁2-4。
17.許志義,1994年,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1-7。
1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1990年,探索能源世界:高中職能源教育教材,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初版。
1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1995年,中等學校能源教育教材推廣III,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初版。
2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2001年,國中一年級能源教育教師手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21.張玉玲,1998年,資訊門媒體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Pilot,第27期,頁11-19。
22.張品全,2002年,太陽電池,科學發展,349期,頁22-29。
23.張家欽、劉世鈞、何緯倫,2005年,淺談全球環境變遷與能源教育,能源季刊,第五十六卷,第二期,頁3-7。
24.張振成,2005年,能源的新未來,能源報導,六月號,頁14-16。
25.陳志威、吳文騰,2002年,生生不息的生質能源,科學發展,359期,頁8-11。
26.陳陵援、高蕙蓉,2004年,能與能源,科學發展,373期,頁76-81。
27.陳建州、黃健夫、周少凱、周聰佑、劉松益、李玲梅,2005年,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素養之研究,嶺東學報,第十六期,頁285-297。
28.黃文良,李慶祥,黃昭睿,1987年能源應用--課程規劃,技術學刊,第二卷一期,頁25-29。
29.黃文良,羅偉豪,王耀諄,黃昭睿,1998年,Internet/Web於能源資源之探索及應用,能源季刊,第二十六卷一期,頁30-45。
30.黃文良譯,2003年,能源運用及環境,滄海書局,初版。
31.黃文良、陳盟仁,2005年,青少年能源教育數位學習之設計(I),國科會期末報告,NSC-93-ET-7-151-001-ET。
32.黃文良、曾維雄,2005年,以e-Learning 模式於職校資訊實習與技術課程之應用,雄工學報,第6期,頁321-329。
33.黃文良,曾維雄,黃明忠,詹政達,2005年,以數位學習及多媒體活動輔助青少年能源教育之設計,2005電力研討會,pp.2499~2503。
34.黃秉鈞,2002年,生生不息的再生能源,科學發展,355期,頁48-51。
35.黃秉鈞,2005年,人類未來的能源問題,科學發展,386期,頁56-61。
36.經濟部能源委員會,2002年,能源政策白皮書。
37.經濟部能源委員局,2005年,能源政策白皮書,http://www.moeaboe.gov.tw/。
38.楊鏡堂、李志杰,2005年,能源、幸福、未來--潛力無窮的再生能源發展,能源報導,七月號,頁14-16。
39.蔡信行,2003年,替代燃料及再生能源,科學發展,365期,頁62-67。
40.廖芳玲、程保金,2005年,鼓勵動態的行為實踐-國內能源教育推動概況,能源報導,九月號,頁5-7。
41.廖芳玲、商育滿,2005年,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九月號,頁8-10。
42.劉秀瓊,1994年,我國與美、日能源教育之推動概況及比較,今日經濟,頁27-30。
43.賴智君、林威隆、石佳惠、顏厥正,2005年,國內再生能源資料庫簡介,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44.鍾錦墀,2002年,無遠弗屆的學習環境E-Learning的發展趨勢 ,台電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二期,頁80-83。
45.William W. Lee,Diana L. Owens,徐新逸,施郁芬譯,2003年,多媒體教學設計:數位學習與企業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
國外文獻
46.A. Zahedi, 1998, “Computer - Based Multi-Media System on Educ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Design and us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Volume 2, pp.1231-1234.
47.Bull S. R, 2001, “Renewable energy today and tomorrow”,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ume 89, Issue 8, pp.1216-1226.
48.Biljana Hadzi-Kostova, Zbigniew A. Styczynski, 2004, “Teaching renewable energy using multimedia”, Power System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2004. IEEE PES, pp.843-847.
49.Edmund,A.M.&John,J.C.,1994,“Energy environment & policy choices”, The Science Teacher, Sep 1994,pp.43-45.
50.Eddy Ferre, et al., 2002, “Flash Animation in Introductory EE Courses”,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Boston, Volume 1,pp. T1F-1~5.
51.Godfrey Boyle, 2004, “Renewable Energy: Power For Sustainable Future”, Paperback.
52.Julia Gerhard, Peter Mayr, 2002,“Competing in the e-learning environment-strategies for universiti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p. 3270-3279
53.J. Challoner, 2000, “ENERGY”, 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
54.Lee Chye Seng, Tan Tiong Hok, 2003, “Humanizing e-learning”, IEEE System Sciences, pp.418 – 422.
55.Philip Jennings, Chris Lund, 2001,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22, Issue1-3, pp.113-118.
56.R. Ubell, 2000, “Engineers turn to e-learning”, IEEE Spectrum, pp.59-63.
57.Robert D. Bent, Randall Baker, Lloyd Orr, 2002, “Energy: Science, Policy, and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ility”, Paperback.
58.Susila M. Tennakoon, W. W. L. Keerthipala,W. B. Lawrance, 2000, “Solar Energy For Development of a Cost-Effective Building Energy System”, IEEE,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Volume 1,pp.55-59.
59.S. C. Bhattacharya, 2001,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22, Issue 1-3, pp.91-97.
60.T.C. Kandpal, H.P. Garg, 1999,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for Technicians/Mechanics”, Applied Energy, Volume 64, pp.71-7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4. 張振成,2005年,能源的新未來,能源報導,六月號,頁14-16。
2. 32. 黃文良、曾維雄,2005年,以e-Learning 模式於職校資訊實習與技術課程之應用,雄工學報,第6期,頁321-329。
3. 27. 陳建州、黃健夫、周少凱、周聰佑、劉松益、李玲梅,2005年,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素養之研究,嶺東學報,第十六期,頁285-297。
4. 17. 許志義,1994年,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1-7。
5. 16. 康國裕,2001年,落實能源教育的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六十二期,頁2-4。
6. 15. 康國裕,1997年,能源教育在技職體系中的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三十八期,頁42-45。
7. 12. 周談輝,1994年,從根本的教育出發-我國的能源教育,能源報導,四月號,頁3-6。
8. 5. 田振榮,林建成,1995年,能源教育的新方向--STS模式的探討,能源季刊,第二十五卷,第三期,頁99-107。
9. 28. 黃文良,李慶祥,黃昭睿,1987年能源應用--課程規劃,技術學刊,第二卷一期,頁25-29。
10. 4. 王耀諄,2005年,科技大學工程學院能源科技學程之規劃與實施,能源季刊,第三十五卷,第二期,頁36-54。
11. 3. 王耀諄,1998年,技職校院電機系「能源應用」課程規劃與改進,能源季刊,第二十八卷,第二期,頁81-96。
12. 38. 楊鏡堂、李志杰,2005年,能源、幸福、未來--潛力無窮的再生能源發展,能源報導,七月號,頁14-16。
13. 29. 黃文良,羅偉豪,王耀諄,黃昭睿,1998年,Internet/Web於能源資源之探索及應用,能源季刊,第二十六卷一期,頁30-45。
14. 42. 劉秀瓊,1994年,我國與美、日能源教育之推動概況及比較,今日經濟,頁27-30。
15. 41. 廖芳玲、商育滿,2005年,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九月號,頁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