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來水公司網頁站,網頁資料,網址:http://www.water.gov.tw/
2.洪仁陽、張敏超、邵信、張王冠,「淨水廠之污泥減量技術」,自來水會刊,第二十二卷第一、二期,第61~66頁 (2003)。
3.莊曜嘉,「含藻污泥脫水調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6)。4.吳志超、黃志彬,「淨水廠污泥之調理脫水」,自來水會刊,第十七卷第一期,第30~35頁 (1998)。
5.呂文芳,淨水廠污泥脫水處理特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2)。
6.Dharmappa, H. B., Hasia, A., Hagare, P., “Water Treatment Plant Residuals Management”, Wat. Sci. Tech., Vol.35, pp.45~56,(1997)。.
7.林忠逸、林凱隆、王鯤生、林家宏,「廢棄污泥燒成環保水泥之水化反應特性之研究」,第十八屆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台中,第4-31頁(2003)。
8.曾迪華、潘時正、李智強、李釗,研磨加工改良下水污泥灰渣卜特蘭活性及砂漿性質,第十屆下水道研討會論文集,第103-112頁(2000) 。
9.陳怡晶,利用添加劑提昇淨水污泥燒結之材料品質研究,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04)。
10.牟中原、陳家俊,「奈米材料研究發展」,科學發展月刊,第28卷,第4期(1997)。11.謝寅雲、林正芳,淨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之燒結資源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2.孫國鼎、黃志彬、袁如馨,水庫淤泥及淨水污泥再利用製磚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3.羅雅含、李公哲,工業廢水污泥/淨水污泥共同熔融處理之資源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14.劉又瑞、黃志彬、袁如馨,淨水污泥混合營建廢棄土製磚及燒結人造骨材的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15.林聖寰、黃志彬、袁如馨,淨水污泥取代黏土作為水泥生料對卜特蘭水泥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16.何秀美、林正芳,污泥與底灰資源化為透水磚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17.紀宗男、劉明仁,淨水污泥餅資源化應用於管溝回填材料之研究,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2003)。
18.江慧嫻、李公哲,工業廢水污泥/淨水污泥共同熔融處理之基礎特性及資源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9.蔡銘欽,奈米養化矽對污泥砂漿之影響,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20.王鯤生、余岳峰、蔡振球、楊志政,下水污泥焚化灰燒成輕質骨材之條件控制因子研究,第十屆下水道研討會論文集,第119-218頁(2000)。21.王鯤生、張毓蕣、林凱隆、黃尊謙,下水污泥焚化灰燒成輕質骨材之條件控制因子研究,第十屆下水道研討會論文集,第211-222頁(1999)。
22.陳榮升、葉青,掺奈米SiO2與矽灰的水泥硬化漿體的性能比較,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碩士論文(2001)。
23.葉青,奈米SiO2與矽粉的火山活性的比較,浙江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碩士論文(2001)。
24.唐明,巴恒靜,李穎,”奈米SiO2與矽灰對水泥基材料的複合改性效能應研究”,矽酸鹽學報,第31卷,第5期,第523-527頁(2003)。
25.王立久,王寶民,”奈米SiO2對矽酸鹽水泥性能影響實驗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第43卷,第5期,第666-669頁(2003)。
26.葉青,張澤南,陳榮升,馬成暢,”奈米SiO2與水泥硬化漿體中Ca(OH)2的反應”,矽酸鹽學報,第31卷,第5期,第517-522頁(2003)。
27.李穎,唐明,聶元秋,”奈米級SiO2與矽灰對水泥漿體需水量的影響”,瀋陽建築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8卷,第4期,第278-281頁(2002)。
28.馮奇,梁傳棟,劉光明,” 奈米級SiO2在水泥基複合材料中的試驗研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第22卷,第2期,第224-227頁(2004)。
29.Li, G., ‘‘Properties of high-volume fly ash concrete incorporating, nano-SiO2”,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34 pp 1043-1049(2004)。
30.Alson C., and C. Andrade.,‘‘Effect of nitrite as a corroSiOn inhibitor in contaminated and chloride-free carbonated mortars”, ACI Materials Journal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Vol. 87, No. 2, pp 130-137(1990).
31.Constantinides,G. ; F. J. Ulm ; K. V. Vliet, ‘‘On the use of nanoindentation f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Material and Structure/Materiaux et Constructuion,Vol.36, pp191-196(2003)。
32.Li, H.; Xiao, H.G; Ou, J., ‘‘A study on mechanical and pressure-sensitive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 with nanophase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34 pp 435-438(2004)。
33.Li, H.; Xiao, H.G; Ou, J.,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mortar with 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Part B 35 pp 185-189(2003)。
34.洪珮瑜,淨水污泥及其燒結體對銅、鉛離子之吸附反應,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35.Benjamin, M. M., and Leckie, J. O. “Adsorption of metals at oxideinterfac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dsorbate and competing metals,” in Contaminates and sediments, Baker, R. A., Ed., Ann. Arbor Sci., Ann Arbor, Michigan (1980)。
36.Anderson, P. A., and Benjamin, M. M. “Effects of silicon on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ferric oxides,” Environ. Sci. Technol., 19, 1048-1052 (1985)。
37.康世芳、劉明仁、林志麟,「日本大阪市淨水場污泥餅資源化之經驗與現況」,環保月刊,第一卷第四期,第222~226頁(2001)。38.楊志政,下水污泥焚化灰細度變化與矽氧晶相對燒成骨材輕質化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1)。
39.劉愷,氧化鋁及氧化鈣對焚化飛灰成形燒結特性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7)。40.張添晉、陳榮藏、史午康、吳冠德,「典型淨水廠污泥之處理技術」,自來水會刊,第十七卷第一期,第12~29頁(1998)。
41.歐陽嶠暉,「下水道工程學」,長松文化公司,(2000)。
42.コソワリートの長期耐久性に関する研究委員会,「コソワリートの試験・分析マニュアル」,社団法人 日本コソワリート工學協会,2000年5月。
43.鄭弘文 (2001),混凝土於碳化環境中微觀結構與力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1)。44.Basegio, T., Berutti, F., Bernardes, A., Bergmann C. P., “Environment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Utilization of Tannery Sludge as a Raw Material for Clay Product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Vol.22, pp.2251~2259,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