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5 05: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家豪
研究生(外文):Chia-Hao HSU
論文名稱: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Korea Media-Cultural Industry within a Backdrop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指導教授:洪孟啟洪孟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文化全球化文化產業國家角色恨哲學韓國影視文化產業韓劇
外文關鍵詞:cultural globalizationcultural industrythe role of countrythe philosophy of hateKorean drama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8
  • 點閱點閱:107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5
本研究鑒於韓國影視產業近年來的異軍突起,欲從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探討韓國如何在西方強勢文化的入侵、全球化潮流中,尋求本身的定位。因此,本研究藉由文化產業理論的角度剖析韓國影視產業,包括文化投資心態、文化產業政策之擬定、文化產業本身具有之特質等,透過理論的分析,來了解影視文化與經濟價值。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對韓國的影視產業發展進行多元且深入的分析。

有鑒於韓劇在亞洲市場的成功,本研究希冀從韓劇發展模式中獲得啟發,包括韓國政府扮演的角色、政府對於法規與政策的擬定、電視劇的生態、以及各個層面發展出的經濟效益,作為台灣電視劇發展的借鏡。另外,為了更深入了解韓國影視產業的崛起,本研究另從韓國民族主義的角度,探討內部力量對於影視產業的助力,藉由外部與內部的雙重分析,對於韓國影視產業崛起因素更能有全面性的檢視。

結合各方文獻分析後,本研究發現,韓國影視產業的成功並非偶然。韓國政府擁有明確的經濟發展目標,積極打造勢合影視產業發展的環境、條例、政策與培養人才;因金融危機的改革而重整旗鼓的韓國企業,透過政府支持,積極進行影視產業相關的研發與行銷工作;視「金融危機」為國恥、擁有強烈民族意識的韓國人民,對於文化保護與影視產業全力支持與投入。

因此,本研究對於我國影視產業提出建議,除了提升我國自製的電視劇外,政府應該明確的經濟目標、打造適合產業發展的環境與制定政策、設立統一規劃的部門,而非多頭馬車、自行其事;提出有利投資的規劃與建議,提升企業投資意願與信心;人才培育應該配合企業需求;配合影視產業,全力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活絡台灣的消費市場。
Because of the 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produces a huge amount of societal valu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from the theor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polic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We also look to the Korea culture industry for some less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aiwan movie and drama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edia culture industry in Korea. Its main methodology is a literature analysi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ise of the 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in depth, this study uses the viewpoint of the nationalism, the main internal factor in developing the media culture industry. We hope to future understand how the 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ed through 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Korean media culture industry was able to rapidly develop because the Korean government created a well-designed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policy, established a suitab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actively cultivated talents. Furthermore, enterprises in Korea positively invest in the media culture industry because of support from the Korean government. Most important, Korean has a strong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at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tects cultural relics, a tendency that has become even stranger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us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hould institute positive policies, create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establish a unified institution for making overall plans about media cultural industry.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desire of enterprises to make investment, make personnel training conform to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and create new consumer markets that may work in combination with cultural industries.
目錄...............................................................................................................................I
表目錄..................................................................................................................III
圖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全球化下的文化轉型 …………………………………………………....7
第一節 文化全球化的形成 ………………………………………………....7
第二節 全球化下的媒介工業…………………………………………..…....21

第三章 國家角色與文化產業 …………………………………………………....33
第一節 國家角色孰輕孰重的爭議 …………………………………….….33
第二節 國家與文化產業 ………………………………………………......39

第四章 全球化下的韓劇發展的內在助力 ………………………………….....46
第一節 無形的助力 ………………………………………………………..46
第二節 本土文化的保護 …………………………………………………..54
第三節 無形助力與影視文化產業.………………………………………...56

第五章 全球化下韓劇發展的外在推力 …………………………………….....62
第一節 金融危機前的經濟發展政策 …………………………………......62
第二節 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轉型..………………………………………......64
第三節 政府與文化產業 …………………………………………………..74

第六章 起飛的影視文化產業 ………………………………………………....102
第一節 電影與戲劇的成長 …..……………………………………………102
第二節 在「接觸韓國偶像劇」的文化消費分析 ………………………117
第三節 在「觀看韓國偶像劇」後的文化消費分析……………………..126

第七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7
第二節 關於台灣影視產業的建議………………………………………..145
第三節 研究建議.......................................................................................150

參考文獻 ………………………………………………………………………...153
附錄一 大興旅行社:戀韓~韓劇總動員~浪漫景點全記錄五日遊…………….165

表目錄

表2-1 關於全球化開始時間的代表性觀點 ……………………………………....7
表2-2 文化產業的類別 …………………………………………………………..32
表5-1 東亞各國經濟成長、投資與儲蓄變化概況 ……………………………...64
表5-2 韓國外人直接投資金額M&A比重之變化 ……………………………....69
表5-3 2003-2004韓國外人直接投資金額動向 …………………….……….…..69
表5-4 韓國產業結構變動 ………………………………………………...……...71
表5-5 韓國產業發展願景與重點產業規劃 …………...………………………....73
表5-6 韓國文化觀光局下屬機構與負責事項 …………...……………………....80
表5-7 韓國明星大學學歷一覽表 ………...…………………………….……......89
表5-8 韓國線上遊戲人才培育的歷史沿革 ………..……………………….…....90
表5-9 韓國2002年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 ……………………………………..99
表5-10韓國2005年推動文化產業預算內容 ……………………………………100
表6-1 1999至2005年韓國年度最佳票房電影 ………..………………………103
表6-2 韓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趨勢 …………..….……....………..104
表6-3 電影院和上映館數的變化 …………………………...…………………..105
表6-4 歷年韓劇單集價格變化 …………………...……………………………..112
表6-5 2006/01/09當天的電視戲劇收視排行………………………….………..115
表6-6 截至2006年4月14日各台黃金時段戲劇節目(20:00-22:00)......115
表6-7 歷年在台播出韓劇最高收視率排行 …………………………..….……..116
表6-8 韓國偶像劇出版小說…………………………..…………………….……121表6-9 《大長今》相關出版品 ……………………………………………….…122
表6-10 國內藝人翻唱的韓國歌曲 ………………………..……………….……122
表6-11 2001年各大廠手機成長排行 …………………………………….……124
表6-12 2005年全球百大品牌中亞洲品牌排名與品牌價值……………….…..125
表6-13《冬季戀歌》經典場景……………………………………………………128
表6-14《大長今》經典場景 …………………………………………………….129
表6-15 韓國在台保養品牌 ……………………………..…………………….…133


圖目錄

圖5-1 台韓國留學人數差距 ……………………………………………………...91
圖6-1 韓國電影的觀衆數與佔有率 ……………………………………………..104
圖6-2 文化使用平均次數 ………………………………………………………..105
圖6-3 汝矣島上的KBS大樓 ………….................................................................108
圖6-4 收看韓劇的年齡層比例…............................................................................114
圖6-5 《冬季戀歌》裡的「北極星」項鍊 ..........................................................125
圖6-6 台灣赴韓人次的成長表..............................................................................131
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茹、趙文艷,《一鳴驚人韓國人》,臺北:凡異文化,民93。

日下公一著,倪心一譯,《無摩擦的輸出:文化產業的國際化之路》,臺北:錦繡,民83。

白樂沖,<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文學>,《全球化的文化》,南京:南京大學,民90。

朱道凱譯,Paul Hirst等著,《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民91。

朱元鴻,〈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概念〉,收錄於張苙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臺北:遠流,民89。

朱立熙,《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臺北:三民,民92。

花建主編,《文化金礦:文化投資贏的策略》,台北:帝國文化,民92,

花建,《文化魔戒─文化競爭力的奧秘》,臺北:帝國文化,民94,頁77。

花建,《文化+創意=財富》,臺北:帝國文化,民92。

花建,〈文化產業離我們多遠:從資源鏈到產業鏈〉,《北大文化產業關鍵報告》。台北:帝國文化,民93。

李宛容譯,大前研一著,《民族國家的終結》,臺北:土緒,民85。

李英明,〈資訊時代下的「國家」與「社會」〉,《2001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民92。

李天鐸編著,《重繪媒介地平線》,臺北:亞太圖書,民89。

李河,〈發達國家當代文化政策一瞥〉,《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93。

李根芳、周素鳳合譯,John Storey著,《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巨流,民92。

吳家興,《韓國的經濟發展與政策》,台北:台灣商務,民94。

沈宗瑞等譯,David Held ed.著,《全球文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臺北:韋伯,民93。

昊明,〈韓國實施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概述〉,《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93。

林祐聖、葉欣怡譯,Don Slater著,《消費文化與現代性》,台北:弘智,民92。

邵毅平,《韓國的智慧─地緣文化的命運與挑戰》,臺北:新潮社,民93。

金大中,《金大中救經濟》,台北:一橋,民87。

夏鑄九、王志弘,《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民91。

夏鑄九、王志弘,Manuel Castells著,《網絡社會的興起》,台北:唐山,民89。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民87。

徐偉傑譯,Malcolm Waters著,《全球化》,臺北:弘智,民89。

孫治本譯,Ulrich Beck 著,《全球化危機》,臺北:商務,民89。

黃佳瑜譯,Discovery Channel編著,《知性之旅─韓國》,台北:協和國際,民91。

黃國禎,〈文化創意「加」產業不等於「減」〉,《2003年文化創意產業年報》,台北:經濟部,民94。

黃恆正譯,星野克美著,《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民79年。

陳昭義,〈主要國家地區發展概況〉,《2004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民94。

陳宗文,〈韓國經濟危機與文化產業創新〉,《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及科技政策研究》,台北:經濟部技術處,民92。

陳其邁譯,Anthony Giddens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是經濟時代的醒
思》,臺北:時報,民90。

陳建安譯,Howard H. Frederick 著,《全球傳播與國際關係》,臺北:揚智,民88。

陳意文、李仁芳,〈韓國線上遊戲產業的創新動力〉,《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及科技政策研究》,台北:經濟部技術處,民92。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民84。

許玉雯譯,Noreena Hertz著,《當企業購並國家》,臺北:經濟新潮社,民92。

許鈞主編,John Tulloch著,《電視受眾研究─文化理論與方法》,臺北:商務,民93。

張宏杰,《滾滾韓流─中國人比韓國人少了什麼》,臺北:知本家,民93。

張君玫譯,John Storey著,《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民90。

張苙雲,《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臺北:遠流,民89。

陸揚,《大眾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民91。

葉志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88。

單葑,《百分百韓劇通》,臺北:朱雀文化,民91。

楊順慧、李仁芳,〈韓國影視產業創新的關鍵因素〉,《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及科技政策研究》,台北:經濟部技術處,民92。

楊雪冬,《全球化》,臺北:揚智,民92。

楊瑪利等著,《韓國,占線中》,臺北:天下,民91。

楊久穎譯,Christopher Horrocks著,《麥克魯漢與虛擬世界》,臺北:城邦,民90。

鄭棨元、陳慧慈合譯,John Tomlinson著,《文化全球化》,臺北:韋伯,民92。

羅世宏譯著,《傳播理論:理論、方法與應用》,臺北:時英,民81。

羅金義、王章偉,《奇跡背後:解構東亞現代化》,中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民86年。

二、期刊、雜誌

毛峰等著,〈韓流席捲東瀛─日韓空前熱戀〉,《亞洲週刊》,第19卷,第11期,民94,頁23-31。

王俐容,〈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民94,9月,頁173-175。

江迅,〈新韓流V.S.反韓流:文化立國風雲起〉,《亞洲週刊》,民94,10月,頁33。

吳家興,〈韓國經濟的回顧與展望〉,《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1卷第10期,民94,頁9。

李秀珠,〈衛星電視節目的規劃:從文化接近性談起〉,《廣播與電視》,第2卷第3期,民85年,頁38-39。

李雪莉,〈創新:有機人才創造體系,讓全球影迷都哈韓〉,《天下雜誌》,第313期,民93,頁202-205。

李雪莉,〈韓國 有夢所以躍升〉,《天下雜誌》,第313期,民93,頁132-133。

李雪如、杜凱如、簡大為,〈韓國熱的昨日、今日、與明日〉,《數位時代》,民91年7月,頁100-120。

李有德,〈南韓崛起之謎〉,《新新聞》,第967期,民94,9月,頁22。

狄英、李雪莉、呂世芬,〈透視李英愛平凡的魅力〉,《天下雜誌》,第313期,民93,頁174。

邱志勇、劉柏君、廖淑雯,〈自滿的狂歡與虛幻及其背後─論臺灣文化產業〉,《當代》,第200期,民93,頁116-123。

洪鎌德,〈民族主義的興起、議題和理論〉,《淡江人文社會學刊》,民92年,6
月,頁120。

南黎明,〈韓國人身土不二的迷思〉,《亞洲週刊》,民95,1月,頁38-39。

南方朔,〈四小龍走入歷史:韓國躍中龍〉,《新新聞週報》,第800期,民91,頁58-63。

南方朔,〈當企業悄悄接管國家〉,《新新聞》,第967期,民94,9月,頁32-37。

胡光夏,〈流行文化「名人」推薦廣告之研究-解析「電視廣告就是媒介內容」
的類型與意義建構過程〉,《廣播與電視》,第17期,民90,頁95-117。

紀淑芳,〈韓劇在臺灣發大財:行銷全亞洲的韓國貨─韓劇〉,《財訊》,民89,7月,頁118-121。

姚清瀛,〈南韓金融危機與金融改革〉,《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88年,頁122-25。

秦美華,〈國家才是裴勇俊的後盾〉,《新新聞》,第967期,民94,頁26-29。

孫治本,〈全球地方化、民族認同與文明衝突〉,《思與言》,民91,3月,頁147-148。

孫珮瑜,〈傳承:全球化下的教育策略 從根培養自信,向外想開視野〉,《天下雜誌》,第313期,民93,頁222。

孫珮瑜,〈飢餓的精神幫韓國贏得全世界〉,《天下雜誌》,第323期,民94,頁76。

孫珮瑜,〈傳承:無形文化財,韓國如何系統化留住國寶〉,《天下雜誌》,第31
期,民93,頁142。

陳子瑾,〈打破赴韓整形迷思〉,《常春月刊》,第246期,民92,頁146-148。

陳志強,〈高麗硬漢能否重振昔日雄風 韓國經改現形錄〉,《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3期,民89年,3月,頁97-108。

陳普日,〈韓國如何風雲再起〉,《EMBA世界經理文摘》, 197期,民92,頁108-113。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第10卷,民82,頁267。

曾素秋,〈九0年代的韓國電影〉,《電影欣賞》, 102期,民91,頁58-62。

董達,〈南韓〉,《東亞經貿投資研究月刊》,第27期,民93,3月,頁69。

楊舒媚,〈贏家與輸家〉,《新新聞週刊》,第809期,民91,頁8。

劉世鼎,〈全球化理論批判─許勒與佛格森的理論〉,《當代》,第153期,民89
頁30-49。

劉伯姬,〈韓劇贏的DNA:製作費一集400萬堆出冬季戀歌的浪漫〉,《新新聞週
報》,第800期,民91,頁50-53。

劉維公,〈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定義〉,《典藏今藝術》,臺北︰典藏,第128期,民92,5月,頁42-45。

劉昌德,〈媒體私有化的惡果:美國有線電視解禁,消費者損失慘重〉,《當代》
民81,第184期,頁92-101。

魏玓,〈至死不渝的左派傳播研究先驅─許勒的生平、思想與辯論〉,《當代》,第153期,民89,頁18-29。

龔明鑫、葉懿倫,〈金融風暴後的韓國〉,《經濟情勢暨評論》,第10卷第4期,民94,頁135-136。

三、論文

黃能揚,〈全球時代�堛漸誘g文化工業─以電視布袋戲為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民92. 6。。

四、報紙

王孟倫,〈韓國經濟大躍進 台灣踩碎步〉,《自由日報》,2006/04/06,C1版。

吳慧芬,〈哈韓族 要變成韓星臉〉,《中時晚報》,2003/02/18,第3版。

吳啟綜,〈八大打造韓劇奇蹟〉,《聯合報》,2005/02/04,C4版。

宋健生,〈韓劇風潮吹到餐飲界 樂雅樂推出經典料理〉,《經濟日報》,2002/03/29,第43版。

李寧怡,〈韓劇襲美,DVD成長3倍〉,《蘋果日報》,2006/03/17,AA3版。

社論,〈林權澤導演訪談錄〉,《北京新京報》,2003/11/18。

張哲鳴、郭家崴、蔡日雲,〈黃金時段禁播外劇〉,《蘋果日報》,2006/01/10,A1版。

陳穎,〈李英愛來台大遲到〉,《蘋果日報》,2006/02/22,C2版。

黃仁謙,〈公車車體廣告 韓流來襲〉,《經濟日報》,2003/07/08,第38版。

黃秀義,〈便利店量販店百貨賣場 颳韓風〉,《經濟日報》,2002/10/02,第38版。

楊秀芳,〈韓流吹襲 國人遊濟州島倍增〉,《大成報》,2005/04/27,第6版。

五、網路

CENT新聞專區,〈三星、LG手機超越Nokia〉,httpp://taiwan.cnet.com/news/comms/0,2000062978,20059581,00.htm,2002/11/21。

Korean Film Council,www.kofic.or.kr。

大道,〈裴勇俊為韓國經濟貢獻10億美元,引美輿論關注〉,http://ent.sina.com.cn/x/2005-03-15/0256676548.html,2005/03/15。

中央社,〈南韓未來5年斥資310億美元提高出生率〉,http://www.cna.com.tw,2006/01/15。

王緬,〈韓流 韓國傾心打造的國家品牌〉,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4248917.html,2006/03/29。

王長偉,〈死守國片!南韓張東健參與「一人示威」接力〉,http://news.msn.com.tw/bcc/viewnews2.aspp?newsid=2682141,2006/02/05。

台灣綜合研究院,〈共同舉辦世界盃促進日、韓文化交流?〉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hotnews-678.asp,2004/02/24。

多維新聞網,〈韓流:南韓的國家文化戰略〉,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5_10_20_15_18_3_808_1.html,2005/10/20。

交通部觀光局,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sep/17/life/travel-3.htm。

吳家興,〈金融風暴後的韓國企業重整〉,http://www.moea.gov.tw/~ecobook/masterna/8911/b1.htm,2000/11。

林東泰,〈笑看鐵獅玉玲瓏:從交互文本到語音延異遊戲〉,http://teens.theweb.org.tw/iscenter/conference2002/thesis/files/20020515202306140.114.119.189.doc,2002/05/15。

邱振中、蔡佳惠、黃靖真、鍾惠萍,〈東方主義與文化霸權:全球性閱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0/index.htm#168,2002/01。

哈韓館,http://www.hotkorea.com.tw/,2001。

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系,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8/18-11.htm。

梁根晚,〈受韓流影響各國韓語考試應試者激增〉,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5/09/22/20050922000021.html,2005/09/22。

姜遠珍,〈南韓決定積極推動韓流全球化以提高國家形象〉, http://www.cna.com.tw/,2006/01/17。

姜遠珍,〈韓流狂飆亞洲 帶動化妝品出口〉,http://www.cna.com.tw/,2006/02/22。

姜遠珍,〈韓片今年出口達6700萬美元 較去年增14.9%〉,http://www.cna.com.tw,2005/12/17。

黃文正,〈韓片如今鵬程千萬里,台片豈能相差十萬八千里〉,http://movie.cca.gov.tw/CINEMA/case_01_01.asp?rowid=111,2003/06/10。

陳慧貞,〈「大長今」收視第一 「崔尚宮」掉崖致死再掀熱潮〉,http://sean.mycoolweb.net/news/news_detail.asp?ID=1311,2004/9/13。

陳文玲,〈論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及市場定位〉,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ulture/99856.htm,2002。

張利,〈韓國決定將國產電影配額減少一半〉,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EntDigest/Showbuz/xhw_2006_01_26_21_40_16_095.html,2006/01/26。

彭翠亭,〈韓流還在擴散系列〉,http://www.isurvey.com.tw/,2005/09/24。

壹蘋果網路,http://pda.atnext.com/isilo/TaiwanNext/253/5784620.cfm?src=1。

新京報,〈2005年韓國電影《歡迎來到東莫村》稱霸〉,
http://ent.sina.com.cn/m/f/2006-01-14/0122959189.html,2006/01/14。

廖佩玲,〈韓星接力削台幣〉, http://magazine.sina.com.tw/tvbsweekly/435/2006-03-02/21594813.shtml,2006/03/04。

鄭成宏,〈韓流背後的奧秘〉,http://www.jcrb.com/zyw/n7/ca419777.htm,2002/09/30。

韓國觀光公社,http://big5.chinese.tour2korea.com/index.asp。


西文部分

BOOKS

Axford, B., The global system: Economics, polit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1995.

Barker, C., Televisio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Buckim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Baudrillard J.,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St. Louis: Telos Press, 1981.

Canclini, “Culture Policy O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 GIGI
Bradford, Michael Gray and Glenn Wallach, The policy of culture: Policy Perspectives for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ie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0.

David Howes ed., Cross-Cultural Consumption: Global Markets, Local Realities, London:
Rutledge, 1996.

David Howes ed., Croess Culture Consumption, London: Rutledge, 1996.

David Croteau & William Hoynes, Media/ Society: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3.

David Held et al.,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U.S.A.:
Stanford, 2004.

Denis McQuail,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0.

George Ritzer,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2004.

Glenn Wallach, “Culture and Policy from the Local to the Global”, in GIGI Bradford,
Michael Gray and Glenn Wallach, The policy of culture: Policy Persppectives for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ies,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0.

Giddens, A., The Cosequence of Modernity, U.S.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Hannerz, Ulf. Cultural compplexity: studies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mean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Howard M. Wachtel, “The Mosaic of Global Taxes” in Jan Nederveen Pieterse, Global
Futures: Shapping Globalization, New York: Zed Books, 2001Isin, Engin F. and Patricia
K. Wood, Citizenshipp & Identity, London: Sage, 1999.

James Lull,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A Global approach, Great Britia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Lash, Scott and John Urry, Economics of Signs and Space, London: Sage, 1994.

Manuel Castells, “The Global Economy” in D. Held and A. Mcgrew,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s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Globalization Debat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0.

Roland Robertson,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1996

Robins, K., “Tradition and translation: national culture in its global context”, in J. Corner and S. Harvey (eds.), Enterprise and Heritage: Crosscurrents of National Culture, London: Rutledge, 1991.

Stanley J.Baran &Dennis K.Davi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 Media and Audience : Theories About the Role of Media in Everyday Life, California : Wedsworth, 2000.

Susan Strange,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Thomas L. Friedman, The Lexus and Olive Tre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Giroux, 199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普日,〈韓國如何風雲再起〉,《EMBA世界經理文摘》, 197期,民92,頁108-113。
2. 曾素秋,〈九0年代的韓國電影〉,《電影欣賞》, 102期,民91,頁58-62。
3.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第10卷,民82,頁267。
4. 龔明鑫、葉懿倫,〈金融風暴後的韓國〉,《經濟情勢暨評論》,第10卷第4期,民94,頁135-136。
5. 魏玓,〈至死不渝的左派傳播研究先驅─許勒的生平、思想與辯論〉,《當代》,第153期,民89,頁18-29。
6. 劉維公,〈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定義〉,《典藏今藝術》,臺北︰典藏,第128期,民92,5月,頁42-45。
7. 劉伯姬,〈韓劇贏的DNA:製作費一集400萬堆出冬季戀歌的浪漫〉,《新新聞週
8. 陳子瑾,〈打破赴韓整形迷思〉,《常春月刊》,第246期,民92,頁146-148。
9. 孫珮瑜,〈飢餓的精神幫韓國贏得全世界〉,《天下雜誌》,第323期,民94,頁76。
10. 孫治本,〈全球地方化、民族認同與文明衝突〉,《思與言》,民91,3月,頁147-148。
11. 姚清瀛,〈南韓金融危機與金融改革〉,《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88年,頁122-25。
12. 紀淑芳,〈韓劇在臺灣發大財:行銷全亞洲的韓國貨─韓劇〉,《財訊》,民89,7月,頁118-121。
13. 南方朔,〈四小龍走入歷史:韓國躍中龍〉,《新新聞週報》,第800期,民91,頁58-63。
14. 李雪莉,〈韓國 有夢所以躍升〉,《天下雜誌》,第313期,民93,頁132-133。
15. 王俐容,〈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民94,9月,頁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