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文崇一(1981)。台灣居民的休閒活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王薰禾(2004)。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台北市政府建設意見調查(1983)。
行政院體委會、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2)。休閒活動專書。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呂建政(1994)。休閒教育的發展。台灣教育,523,頁18-20。
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頁43-68。李國華(1994)。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活動狀況調查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6,頁313-332。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吳嫦娥(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省思。學生輔導通訊,39,頁44-49。吳佳玲(2004)。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吳英偉、陳慧玲譯,Patricia A.stokowski原著(2003)。休閒社會學。台北:五南文化事業機構。
沈易利(1999)。臺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4),頁319-370。金門縣政府網站:http://www.kinmen.gov.tw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林東泰(1994)。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洪凡育(2002)。台灣地區民眾參與音樂類表演藝術活動阻礙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黃振球(1970)。休閒活動理論與實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報,創刊號,頁545-694。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黃庭芳(2003)。花蓮市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陸光等人(1987)。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莊秋慧(1994)。樂在工作之外—上班族的休閒生活。張老師出版社。
許義雄、陳皆榮(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許天路(1993)。私立南亞工專農女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調查分析。南亞學報,13,頁173-211。許志賢(2002)。台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台北:淑馨出版社。
陳畹蘭(199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頁25-52。陳德海(1996)。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台灣體育,(87),頁52-58。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陳春壅(2000)。民眾參與藝文活動休閒取向之研究—宜蘭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麗娟(2001)。臺中市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陳信安(2001)。休閒參與的知覺自由與阻礙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陳葦諭(2002)。台北市基層警察休閒參與對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陳漢志(2002)。台灣中部地區老年人休閒參與阻礙與休閒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體育學院論叢,12(2),頁77-90。
陳振聲(2004)。銀髮族自覺健康狀況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團體國外旅遊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張坤鄉(1991)。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60,頁129-169。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曾誰芳(1988)。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壓力與婚姻調適研究。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台北。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智活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3),頁1-14。楊宏志(1989)。遊客行為與森林遊樂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民旅遊阻礙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董香欗(2002)。中年女性家庭照顧者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南寮社區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鄭天爵(1994)。青少年學生長假日(寒假、春假)自家外休閒活動特徵研究—以宜蘭農工專校五專低年級學生為例。戶外遊憩研究,7(1),頁1-15。謝佩純、林姿屏、黃雯玲、潘宛宜(2002)。女性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靜宜大學女性教職員為例。休閒遊憩觀光研討會論文集,頁220-251。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顏妙桂審譯,Christopher R. Edginton, Carole J. Hanson, Susan R. Edginton & Susan D. Hudson著(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桂魯有限公司。
顏智淵(2002)。Type A-B行為對休閒內在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差異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蘇瑛敏(1997)。女性休閒環境架構之基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英文部份
Alexandris, Konstantions & Carroll, Bob(1997).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ciences,16, pp.107-125.
Brent, J. R.(1975).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 pp.128-140.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Measuring leisue satisfaction. Joum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22-33.
Boothby J., Tungatt, M.F., & Townesend, A.R.(1981).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pp.1-14.
Bammel,G..,Burrus-Bammel,L.(1992).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Time Mirror Hiaher Education Group.
Chubb, M. & Chubb, H. (1981). One-third of our time?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Crawford, D.W. & Godbey, G.C.(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pp.119-127.
Crawford, D.W., Jackson, E.l. & Godbey, G.C.(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 pp.309-320.
Ellis, O., & Rademacher, C.(1986). Development of a typology of common adolescent free tiome activities: A validation and extension of Kleiber, Larson and Csikszentmihalyi.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4), pp.284-292.
Henderson, K. A., Stalnaker, D. & Taylor, G.(198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rriers to recreation and gender-role personality traits fo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1),69-80.
Iso-Ahola, S. E.(1980).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Wm.C.Brown.
Iso-Ahola, S. E. & Weissinger, E.(1987). Leisure and boredo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5(3),356-364.
Iso-Ahola, S. E. & Weissinger, E.(1990). Perceptions of boredom in leisure: Conceptu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 pp.1-17.
Jackson, E. L.(1983). Activity-Specific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Leisure Sciences,6, pp.47-60.
Jackson, E. L. & Searle, M. S.(1985). Rebreation non-particoati-onan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Loisir er Societe, 8, pp.693-707.
Jackson, E. L.(1988). Activity-Specific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Leisure Sciences, 10, pp.203-215.
Jackson, E. L.(1991).Special issue introduction leisure constraints/ constrained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13, pp.273-278.
Jackson, E. L.& Dunn Elaine(1991). Is constrained leisure an internally homogeneous concept? Leisure Sciences, 13, pp.167-184.
Jackson, E. L.& Henderson, K.A.(1995). Gender-based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1),1-7.
Mcguire, F. A.(1984). A factor analytic study of leisure constraints in advanced adulthood. Leisure Sciences, 6, pp.313-326.
Mull, R. F., Bayless, K.G., Ross, C. M. & Jamieson, L. M.(1997). Recreation Sport Management (3thed). IL: Human Ki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