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王之望。《文學風格論》。臺北縣深坑鄉:學海出版社,2004。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臺北:田園文化出版公司,2000。
王志弘、李根芳譯、Brooker, Peter作。《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
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王秋桂編。《民族與民俗》。臺北板橋:稻鄉出版社,1994。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臺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
王淑燕等譯、Said, Edward W﹒作。《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1999。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
王德威。《眾聲喧嘩》。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1990。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古添洪。《不廢中西萬古流:中西抒情詩類及影響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1997。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李幼蒸譯、Husserl, Edmund作。《純粹現象學通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
李光連。《散文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6。
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國人的性格》。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2。
李軍。《語用修辭探索》。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李梅蘭。《從歧異的詮釋出發―─重探三毛文本》。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李瑞騰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二)》。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
李黛顰。《十里洋場的漫遊者―─上海新感覺派的都市書寫》。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
汪文聖。《胡塞爾與海德格》。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
林志豪等。《在夢想的地圖上:第三屆華航旅行文學獎精選作品文集》。臺北:天培文化公司,2000。
林芳玫等。《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公司,2000。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出版社,1991。
林燿德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
孟樊編。《旅行文學讀本》。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書局,2001。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施正鋒。《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
紀懿民。《蘇軾記遊文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胡良桂。《史詩類型與當代形態》。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上)―─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515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1月。24—28。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下)―─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516期,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2月。51—59。胡錦媛。〈書寫自我―─《譚郎的書信》中的書信形式〉。《性╱別研究讀本》。張小虹編。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61—94。
胡錦媛。〈換個方式來旅行寫作?〉。《聯合報》,89年10月30日。
侯迺慧。《唐詩主題與心靈療養》。臺北:三民書局,2005。
師大國文系編。《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席慕蓉。《成長的痕跡》。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a。
席慕蓉。《有一首歌》。臺北:洪範出版社,1984b。
席慕蓉。《在那遙遠的地方》。臺北:圓神出版社,1988。
席慕蓉。《我的家在高原上》。臺北:圓神出版社,1990。
席慕蓉。《江山有待》。臺北:洪範出版社,1991。
席慕蓉。《寫生者》。臺北:洪範出版社,1994。
席慕蓉。《黃羊.玫瑰.飛魚》。臺北:爾雅出版社,1996。
席慕蓉。《大雁之歌》。臺北:皇冠出版社,1997。
席慕蓉。《金色的馬鞍》。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席慕蓉。《迷途詩冊》。臺北:圓神出版社,2002。
高秉江。《胡塞爾與西方主體主義哲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2。
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高宣揚。《傅科的生存美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徐亮、蘇宏斌、徐燕杭等。《文論的現代性與文學理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徐偉傑譯、Waters, Malcolm作。《全球化》。臺北:弘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
徐靜嫻。《小說評點中的人物塑造論》。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書局,1986。
許祖華。《智慧啟示錄:人的發現與新文學觀的境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許傑勝。《唐代親情詩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臺北:五南書局,2001。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1995。
陳信元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書店,1986。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臺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陳素貞。《宋代山水遊記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3。
張君玫、黃鵬仁譯、Bocock, Robert作。《消費》。臺北:巨流出版公司,1995。
張容。《法國新小說派》。臺北:遠流出版社,1992。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
張毅。《文學文體概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張燦輝。《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張雙英。《文學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臺北:書林出版社,1991。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出版公司,1994。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馮廣藝。《漢語修辭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
舒國治等。《國境在遠方: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精選作品文集》。臺北:元尊文化出版公司,1997。
舒國治等。《縱橫天下:長榮寰宇文學獎》。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舒國治。《理想的下午》。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詹宏志編。《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81。
鄔昆如。《現象學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1。
楊中芳。《如何理解中國人》。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5。
楊國樞、余安邦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1993。
楊莉馨。《異域性與本土化:女性主義詩學在中國的流變與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楊經建。《家族文化與20世紀中國家族文學的母題形態》。長沙:岳麓書社,2005。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社,1998。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熊偉編。《現象學與海德格》。臺北:遠流出版社,1994。
廖仁義譯、Pivceic, Edo作。《胡賽爾與現象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廖瑞銘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
鄭克魯。《法國文學簡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5。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1999。
鄭雅心。《儀式象徵與地方感呈現》。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
劉昭明編。《旅行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社,2001。
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林承璜等編。《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樊洛平。《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
鍾文音。《一天兩個人》。臺北縣新店市:探索文化出版公司,1998。
鍾文音。《寫給你的日記》。臺北:大田出版公司,1999。
鍾文音。《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行》。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1。
鍾文音。《永遠的橄欖樹》。臺北:大田出版公司,2002a。
鍾文音。《奢華的時光》。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2b。
鍾文音。《情人的城市》。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3。
鍾文音。《廢墟裡的靈光―─重返印度的佛陀時代》。臺北:地球書房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鍾文音。《孤獨的房間》。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6。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
鍾玲。《現代中國謬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9。
鍾慧玲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
魏飴。《散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a。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b。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羅世宏等譯、Barker, Chris作。《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