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09: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明純
論文名稱:調停者的權力、角色和戰術:美國調停印巴衝突之個案研究(1998年-2004年)
指導教授:劉必榮劉必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外交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7
中文關鍵詞:調停談判印巴印巴關係美國外交政策調停理論印度巴基斯坦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篇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國際衝突解決中的調停理論及其適用性,主要分為兩個部份探討,第一部份就國際調停的定義、動機、角色、權力和成功條件作文獻回顧,並試著將各學者的研究作歸納和比較;第二部份為案例分析,以美國調停印巴衝突的過程與結果為例,探討其調停過程及結果。

本論文的研究問題有以下數點:
一、 在衝突解決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的現今,如何藉由第三方來降低緊張、平息衝突甚而解決衝突的研究也愈顯重要,筆者藉由權力的角度研究調停理論,探討調停者權力與角色的轉換、戰術、介入時機、調停成功的條件和調停者介入的優點缺點等。

二、 印巴關係的特點是緊張與緩和情勢交互出現,時而舉行對話採取一些具體協議改善關係,時而劍拔怒張。主要就是兩方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對立,從引進第三方來調停雙方衝突角度來看,印度堅決反對第三方的介入,而巴基斯坦則主張將喀什米爾的問題國際化,由美國調停。但不論雙方的意願為何,美國的介入是個事實,並有一定的成效。九一一事件之後,隨著國際現勢的發展,印巴關係有了重大突破,使綿延半個世紀的衝突有了重大突破,筆者探討了冷戰後印巴關係出現緩和的內外重要因素,並以美國調停印巴衝突的角度來做時間上的切割與分期。

三、 印巴衝突可說是歷史遺留下的問題,錯綜複雜,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可幾,但不管怎樣,印巴雙方願意坐下來認真談判,即是很好的發展。儘管印度不願承認,但大多數的觀察仍肯定美國的壓力是促成印度伸出「友誼之手」的重要原因之一。筆者擬研究美國與印巴的關係,美國介入印巴衝突的動機是本身的選擇還是因核武或恐怖主義等考量而不得不為的結果、介入的程度、時機和權力與角色的轉換及美國是否在印巴問題上有足夠的權力或稱影響力而使之可在印巴問題上扮演足夠重要的角色等,來看調停理論在印巴關係中的適用及其限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1
一、 研究動機……………………………………………………………………1
二、 研究問題……………………………………………………………………3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檢閱…………………………………………………………9
第一節 調停的定義及其在國際衝突上的適用…………………………9
第二節 調停者的動機和角色……………………………………………11
一、 調停者的動機……………………………………………………………11
二、 調停者的角色…………………………………………………………13
第三節 調停的戰術……………………………………………………16
第四節 調停的權力……………………..……………………..……………22
第五節 調停成功的條件……………………..……………………..………23
第六節 小結……………………………………………………………………25
一、調停者的動機……………………………………………………………...25
二、權力與戰術的轉換關係…………………………………………………...25
三、權力與角色的轉換關係…………………………………………………...26

第三章 印巴衝突之背景與發展…………………………………27
第一節 喀什米爾與三次印巴戰爭………………………………………27
一、 第一次喀什米爾戰爭……………………………………………………27
二、 第二次喀什米爾戰爭……………………………………………………29
三、 第三次喀什米爾戰爭……………………………………………………33
四、 西姆拉會議後的印巴關係發展…………………………………………35
第二節 冷戰前後強權之因素………………………………………………36
一、 蘇聯與印巴關係………………………………………………………36
二、 中國與印巴關係………………………………………………………39
三、 美國與印巴關係………………………………………………………41
第三節 印巴兩國國內政治分析…………………………………………44
第四節 小結……………………………………………………………………45

第四章 美國調停印巴衝突的第一階段…………………………47
第一節 美國調停印巴衝突的動機………………………………………47
一、 冷戰後美國在南亞地區的主要利益……………………………………47
二、 冷戰前後美國南亞政策的轉變…..…………………………………48
三、 印巴挑戰核不擴散機制………………………………………………50
第二節 美國第一階段調停印巴衝突的過程……………………………53
一、 柯林頓政府的南亞政策…………………………………………………53
二、 美國處理印巴的核武問題過程…………………………………………54
三、 美國調停卡吉爾危機過程…………………………………………60
第三節 美國第一階段調停之動機、權力與戰術之轉換…………….69
一、調停動機……………………………………………………………………69
二、權力與戰術之轉換…………………………………………………………69
三、美國第一階段調停之成果…………………………………………………71

第五章 美國調停印巴衝突之第二階段 …………………………73
第一節 九一一事件變數影響之分析…………………………………73
一、 美國對巴基斯坦政策之轉變…………………………………………73
二、 美國對印度之政策………………………………………………………76
第二節 美國第二階段調停印巴衝突的過程……………………………78
一、 第二階段美國調停印巴衝突之動機…………………………………78
二、 第二階段美國調停印巴衝突之過程……………………………………78
三、 印巴兩國和解進程………………………….………..………………82
第三節 美國第二階段調停之動機、權力與戰術之轉換…….……….85
一、調停動機………………………………………………………..…………85
二、權力與戰術之轉換……..……….…………………………………………86
三、美國第二階段調停之成果…….………………………………..…………87

第六章 結論………………..…….…………………………………………89
參考書目…………………………….……………………………………………93
一、中文專書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民92年。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我的人生-柯林頓回憶錄》,尹德漢等譯。台北:時報文化,民93年。

朱松柏。《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92年。

吳俊才。《克什米爾與印巴關係》。台北:中華,民47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民92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民88年7月。

阿哈瑪.拉希德(Ahmed Rashid)。《神學士:歐馬爾與賓拉登的「全球聖戰」》,陳建勳等譯。台北:新新聞,民92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民82年。

柯恩(Cohen, Stephen P.)。《印度 成型中的強權》,高中一譯。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2年。

柯恩(cohen, stephen)。《大象和孔雀 解讀印度大戰略》,劉滿貴譯。北京:新華,2002年。

美國國防部。《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史政編譯局,民91。

威廉(William L. Ury)。《第三方》,刁筱華譯。台北:高寶國際,民90年。

陳延琪。《印巴分立 克什米爾沖突的濫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2003年。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2004年6月。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民89年10月10日。

劉必榮。《談判》。台北:時報文化,民83年。

鄧中堅、高永光、黃奎博。《政治溝通與談判技巧》。台北:空大,民93年5月。

趙伯樂。《當代南亞國際關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

趙蔚文。《印美關係愛恨錄-半個多世紀的回顧與展望》。 北京:時事,2003年9月。

二、中文期刊
尹錫南。〈911以來的大國戰略互動:中國、印度與美國〉,《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4年2月,頁43-54。

江亦麗。〈巴美關係為何日漸疏遠〉,《當代亞太》,10期。2001年,頁49。

伍福佐。〈試析柯林頓政府對印度政策中的現實主義因素〉,《南亞研究季刊》,2期。2002年8月,頁48-54。

伍福佐。〈試析反恐對印美關係的建構〉,《南亞研究季刊》,3期。2002年,頁33-38。

伍福佐。〈試析布希政府對印巴危機的處理〉,《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2年,頁34-47。

李明。〈冷戰結束後中共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13期。民國87年12月,頁65-95。

肖歡。〈淺析冷戰後恐怖主義對國際安全的影響〉,《太平洋學報》,4期。2002年,頁58-63。

何道隆、晏世經。〈911對印度在世界與地區政治格局中地位與作用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2年11月,頁22-33。

吳玲君。〈美國與南亞區域安全:國家利益與策略〉,《美歐月刊》,11卷1期。民國85年1月,頁4-19。

吳釗燮。〈衝突解決的理論與分析模型〉,《問題與研究》,34卷10期。民84年10月,頁63-75。

吳玉山。〈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與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17期。民91年12月,頁1-32。

宋鎮照,〈南亞印巴關係緊張與中美區域戰略佈局〉,《海峽評論》,139期。民91年7月, 頁13-18。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35卷3期。民85年3月,頁1-28。

邱永輝。〈911事件後印度的考量〉,《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1年,頁37-43。

邱永輝。〈印度教民族主義與印巴關係〉,《國際政治》。2003年8月,頁69-73。

周煦。〈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之介入〉,《歷史月刊》,175期。民91年8月,頁38-44。

柯玉枝。〈二○○二年印巴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問題與研究》,42卷6期。民92年11、12月,頁129-143。

胡仕勝。〈印巴友誼之手中的核效應〉,《環球政情》,2003年11月。頁28-9。

胡敏遠。〈從結構現實主義論印度國家安全策略〉,《問題與研究》,43卷5期。民93年9、10月,頁31-58。

倪峰。〈911兩週年:美國外交變奏曲〉,《國際政治》,2004年1月。頁74-76。

原狄。〈美國、巴基斯坦、印度〉,《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1年,頁32-36。

原狄。〈國際反恐怖主義戰略:美國、巴基斯坦與印度〉,《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1年,頁32-36。

原狄。〈中國對南亞安全的影響及其制約因素:以印巴卡吉爾衝突為例〉,《南亞研究季刊》,105期。2001年3月,頁8-14。

馬加力。〈911後美國南亞政策的變化〉,《和平與發展》,1期。2002年,頁15-24。

馬加力。〈印巴關係回暖的背後〉。《現代國際關係》,2期。2004年,頁43-44。

馬加力。〈印巴核試驗及其對南亞安全態勢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7期。1998年,頁21。

馬加力。〈美國南亞政策的調整〉,《現代國際關係》,7期。1995年,頁10。

馬加力。〈淺析美、印、巴三角關係的變化〉,《現代國際關係》,145期。2001年11月,頁32-5。

陳文賢。〈美國反恐行動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國際事務季刊》,2期。民91年,頁104-121。

陳文賢。〈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競爭〉,《問題與研究》,38卷12期。民88年12月。

張貴洪。〈美印戰略夥伴:進展、問題和前景〉,《南亞研究季刊》,6期。2004年4月,頁43-74。

張力。〈印度核試以來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103期。2001年1月,頁39-48。

張力。〈911事件後的印巴關係與南亞地區安全〉,《南亞研究季刊》,1期。2002年3月,頁42-48。

張力。〈美國與印度:戰略新格局中的軍事合作與互動〉,《國際政治》。2004年5月,頁84-90。

張如倫。〈印巴衝突與反恐戰爭〉,《國防雜誌》,18卷4期。民91年10月,頁48-59。

張雅君。〈印度核子試爆與中共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41卷5期。民87年5月,頁1-2。

張雅君。〈印巴核試爆後中共的南亞安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43卷2期。民89年2月,頁17-18。

張敏謙。〈美對印政策調整趨向、意圖與美印關係走勢〉,《現代國際關係》,126期。2000年4月,頁31-34。

黃鴻釗。〈紛爭不息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歷史月刊》,175期。民91年8月,頁45-51。

華碧雲。〈核制裁下的印度對外經濟〉,《現代國際關係》,11期。1999年,頁26-29。
楊平學。〈冷戰後的南亞戰略形勢〉,《南亞研究季刊》,1期。1996年,頁1-17。

趙日辰。〈印巴關係與巴基斯坦的安全防務戰略〉,《南亞研究季刊》,1期。1995年,頁47-50。

劉必榮。〈國際調停的權力與過程〉,《東吳政治學報》,3期。民83年3月,頁67-95。

劉金源。〈王冠上的寶石-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歷史月刊》,175期。民91年8月,頁29-37。

劉津坤。〈印巴關係緩和初析〉,《國際問題研究》,2期。2004年,頁59-62。

劉藝。〈印巴關係緩和:原因與趨勢〉,《當代亞太》,3期。2004年,頁29-33。

潘進章。〈印巴克什米亞衝突之探討〉,《國防雜誌》,18卷5期。民91年11月,頁95。

蔣光化。〈解讀印巴關係〉,《國際政治》。2004年2月,頁82-85。

羅祖棟。〈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南亞政策目標〉,《南亞研究季刊》,4期。2001年,頁21-31。

蘇哈(Sharif Shuja)。〈美國與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安全關係〉,《國防政策評論》,3卷4期。2003年,頁118-135。

三、英文專書
Arnett, Eric. Nuclear Weapons and Arms Control in South Asia after the Test Ban. New York: Oxford Uni. Press, 1998.

Azar, Edward E., and Burton, John W.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1986.

Bajpai, Kanti. South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3.

Bercovitch, Jacob.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ation.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6.

Bercovitch, Jacob.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mediation: essays in honor of Jeffrey Z. Rubi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Bolton, M. Kent. U.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eorge W. Bush, 9/11, and the global-terrorist.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2005.


Brus, Marcel. Third party dispute settlement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Cartwright, Dorwin, ed. Studies in social power.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9.

Chary, M. Srinivas. The eagle and the peacock: U.S. foreign policy toward India since independence.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95.

Craig Baxter.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South Asia. Oxford: Westview Press, 1991.

Dixit, J. N., and Singh, S. K. External affairs: cross-border relations. New Delhi: Lotus Collection, 2003.

Dixit, J. N. India-Pakistan in war & peace. New Delhi: Books Today, 2002.

Frankel, Joseph.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the behaviour of sta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Ganguly, Sumit. The Origins of War in South Asia: Indo-Pakistani Conflicts since 1947.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6.

Ganguly, Sumit. The Crisis in Kashmir: Portents of War, Hopes of Peace. Washington, D. C.: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1997.

Ganguly, Sumit. India as an emerging power. London ; Portland, OR: Frank Cass, 2003.

Hopmann, P. Terrence.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6.

Haass, Richard, and Rose Gideon. A New U.S. Policy Toward India and Pakistan: Report of an Independent task force.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1997.

Kressel, Kenneth. Mediation research: the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rd-party interven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9.

Kux, Dennis, and others. India and Pakistan: the first fifty yea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1999.

Lall, Arthur S.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 and mediation: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5.

Merrills, J. G.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Nayar, Baldev Raj. India in the world order: searching for major power statu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erkovich, George. India's nuclear bomb: 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Phyllis, Bennis. Before & after: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War on Terrorism. New York: Olive Branch Press, 2003.

Princen, Tom. Intermediaries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18-27.

Rahman, Mushtaqur. Divided Kashmir: old problems,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dia, Pakistan, and the Kashmiri people.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6.

Rubin, Jeffrey Z. Dynamics of third party intervention: Kissinger in the Middle East. New York: Praeger, 1981.

Singh, Ranbir. Indo-Pak relati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Delhi: Kritika Books, 2002.

Shivaji Ganguly. U.S. Policy toward South Asia.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0.

Sisson, Richard. War and secession: Pakistan, India, and the creation of Bangladesh.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Sagan, Scott Douglas.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a debate renewed: with new sections on India and Pakistan, terrorism, and missile defense. New York: W.W. Norton & Co., 2003.

Simkin, William E. Medi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1986.

Susskind, Lawrence., and Jeffrey Cruikshank. Breaking the impasse: Consensual Approaches to Resolving Public Disputes.New York: Basic Books, 1987.

Talbott, Strobe. Engaging india: Diplomacy, Democracy, and the Bomb.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4.

Thomas, Raju G.C. Perspectives on Kashmir: the roots of conflict in South Asia.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6.

Trouval, Saadia, Zartman, I. William. International medi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85.

Tillett, Gregory. Resolving conflict: a practical approa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Tellis, Ashley J. Limited conflicts under the nuclear umbrella: Indian and Pakistani lessons from the Kargil crisis.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2001.

Wehr, Paul Ernest. Conflict regulation.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79.

Wirsing, Robert G. India, Pakistan, and the Kashmir Dispute: on regional conflict and its resolu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4.

Young, Oran R. The Intermediaries: Third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Cris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7.

四、英文期刊
“Asia: No shortcut to peace India and Pakistan.” The Economist 373, no. 8403(Nov 2004): 75.

A. Wall Jr., James, and others, “Mediation: A current review and theory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45 (Jun 2001): 370-391.

Ahmed, Samina. ”Pakistan's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 no. 4 (Spring 1999): 178-204.

Ayoob, Mohammed. “South Asia Dangers and U.S. Foreign Policy.” Orbis 45 no. 1 (Winter 2001): 123-34.

Abramson, Harold I. ” Problem-solving Advocacy in Mediations.” Disputes resolution Journal 59, no. 3 (Aug-Oct 2004): 56-64.

Ali, Muhammad Ramzan. ”USA & South As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Regional studies 22, no. 3(Summer 2004): 3-33.

Albright, David. “The shots heard 'round the world.”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54 no. 10 (Jul/Aug 1998): 20-26.

Becevich, Andrew J., and Elizabeth H. Prodromou. “God is not Neutral: Religion and U.S. Foreign Policy after 9/11.” Orbis 48, no. 1 (Winter, 2004): 43-54.

Bedi, Rahul. “Kargil Report: More Questions Raised Than Answer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35, no. 17 (April 22, 2000): 1429-31.

Beeson, Mark. “U.S. hegemony and southern Asia.” Critical Asian Studies 36 no. 3 (Sep. 2004): 445-462.

Bajpai, K. Shankar. ” Untangling India and Pakistan.”Foreign affairs, 82, no. 3(May /June 2003): 112-126.

Bercovitch, Jacob, and Jackson Richard. ” Negotiation or Mediation?” Negotiation Journal 17, no. 1 (Jan. 2001): 59-77.

Bercovitch, Jacob. ”Mediation and Medi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gotiation Journal (Apr. 1992): 99-112.

Carnevale, Peter J. ”Strategic Choice in Mediation.” Negotiation Journal (Oct. 1986): 41-56.

Ganguly, Summit. ”India’s Pathway to Pokhran II.”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 no. 4 (Spring, 1999): 148-177.

Hafeez, Beenish. ”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Terrorism in South Asia.” Regional Studies 22, no. 2 (Spring 2004): 79-112.

Holsti, K. J.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 Taxonomy of Behavior and Some Figures on Procedures.”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10, no. 3 (Sep. 1966): 272-296.

Hathaway, Robert M. “Confrontation and retreat: The U.S. Congress and the South Asian nuclear tests.” Arms Control Today 30, no.1 (Jan/Feb 2000): 7-14.

Hoodbboy, Pervez.” Can Pakistan work.”Foreign affairs, 83, no. 6 (Nov. /Dec. 2004): 122-129.

Inderfurth, Karl F. “India-Pakistan nuclear test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9, no. 5 (Jun 1998): 15-17.

Kolb, Deborah M.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Mediation.” Human Relations 36, no. 3 (Mar. 1983): 247-268.

Khosa, Raspal S. ”The Siachen Glacier Dispute: Imbroglio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8, no.2 (July 1999): 187-209.

LaTour, Stephen, and others. “Some Determinants of Preference for Mode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0, no. 2, (June 1976): 319-356.

Limaye, Satu P. “Minding the gap: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U.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 no. 1 (April 2004): 73-93.

Malek, Martin. “Russian Policy toward South Asia: an Update.” Asian Survey 44, no. 3 (May/June, 2004): 384-400.

McEwen, Craig A., and Milburn, Thomas. ” Explaining a Paradox of Mediation.” Negotiation Journal (Jan. 1993): 23-26.

Montesano, Michael J., and Hwee Ser Hwee. ” The United States in Southeast Asia: Deeping the Rut?” Orbis 48, no. 2 (Spring 2004): 321-334.

Martz, D.E. ”Why Disputes Don’t Go To Mediation. ”Mediation quarterly 179 (1987): 3-9.

Musambachime, M G. ”The Process and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orld peace 18, no. 2(Jun 2001): 76-81.

Ott, Marvin C. ” Mediation as a Method of conflict resolution: two cas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6, no. 4 (Autumn 1972): 595-618.

Ojendal, Joakim. ” Back to the future.Regionalism in South-East Asia under unilateral pressure.”International Affairs 80, no. 3 (May 2004): 519-533.

Raven, B.H. ”Polit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and Social Powers.“ Political Psychology 11 (1990), 493-520.

Saeed, Amera. ”Indian Foreign Policy Under the BJP.” Regional Studies 22, no. 2 (Spring 2004): 3-47.

Sohn, Louis B. “Peaceful Settlement of Disput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Negotiation Journal (Apr. 1987): 155-170.

Wall Jr., J.A., Stark, J.B., Standifer, R.L.” Mediation: A Current Review and Theor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45, no. 3 (Jun 2001): 370-391.

Watkins, Michael and Kim Winters, “Intervenors with Interests and Power.” Negotiation Journal 13, no. 2 (Apr. 1997): 125-126.

Yahya, Faizal. “Pakistan, SAARC and ASEAN Relations.”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 no.2 (August 2004): 346-375.

Zeb, Rizwan. ”Russia and South Asia.” Regional Studies 22, no. 2 (Spring 2004): 48-78.

五、中文報紙
《中國時報》

六、網際網路
美國國務院
http://www.state.gov/index.cfm/

美國中央情報局
http://www.cia.gov/

巴基斯坦政府
http://www.infopak.gov.pk//

印度內政部
http://www.mha.nic.in/

聯合國
http://www.un.org/

戰略及國際事務研究中心
http://www.csis.org/

史汀生中心
http://www.stimson.org/

布魯金斯外交政策學院
http://www.brook.edu/dybdocroot/default.htm/

BBC News
http://www.bbc.co.uk/caribbean/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ncnews.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賴進此。2002。菇類機能性成分的分離與純化。食品工業34(5): 36-48。
2. 陳健祺。2000。食用菇類在醫藥上的應用。食品工業32(5): 54-69。
3. 王叔菀。2000。Ames Test之原理及其於產品安全性評估之應用。食品工業。32(11): 8-17。
4. 王伯徹、黃仁彰。2002。靈芝與樟芝之研發與市場面面觀。食品工業34(5): 3-17。
5. 胡敏遠。〈從結構現實主義論印度國家安全策略〉,《問題與研究》,43卷5期。民93年9、10月,頁31-58。
6. 柯玉枝。〈二○○二年印巴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問題與研究》,42卷6期。民92年11、12月,頁129-143。
7. 王伯徹。2002。常見食藥用菇類各論(一)靈芝。農業世界雜誌222: 56-61。
8. 黃進發。2000。食藥用菇的抗氧化SOD之研發與利用。食品工業32(5): 43-54。
9. 周煦。〈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之介入〉,《歷史月刊》,175期。民91年8月,頁38-44。
10.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35卷3期。民85年3月,頁1-28。
11. 王伯徹。2000。具開發潛力食藥用菇介紹。食品工業32(5): 1-17。
12. 宋鎮照,〈南亞印巴關係緊張與中美區域戰略佈局〉,《海峽評論》,139期。民91年7月, 頁13-18。
13. 吳玉山。〈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與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17期。民91年12月,頁1-32。
14. 吳玲君。〈美國與南亞區域安全:國家利益與策略〉,《美歐月刊》,11卷1期。民國85年1月,頁4-19。
15. 李明。〈冷戰結束後中共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13期。民國87年12月,頁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