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1: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高明賢
研究生(外文):Kao,Ming-Hsien
論文名稱:中共國防動員體系演變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the changing of China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framework
指導教授:高永光高永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積極防禦全民國防國防動員局部動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4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共現階段強調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同步進行的過程中,其軍事戰略也隨著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情勢,調整至以「積極防禦」為國防建設的基本原則。而且,為因應未來戰爭「科技含量高、戰爭進程短、戰力消耗大」的要求,中共在「十六大」中提出,將在本世紀前二十年,推進國防動員建設及組織體制調整,並配合各項法令的制訂與修正,依循「軍民結合、平戰結合、寓兵於民」政策,以「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為建設目標,持續強化國防動員體制,以有效支援軍事作戰。這種積極防禦的架構,也正好因應了中共建構「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目標的國防發展模式。
本研究主要係以中共國防動員體系,在毛、鄧、江時期的形成背景與發展,進而闡述中共在現階段,深刻體認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是比軍力、比經濟力、比民心的綜合國力較量,人民群眾參戰形式亦將由傳統的直接參戰為主轉向以間接參戰為主,而戰爭動員即有人力、物力、財力的動員,又有智力和科技的動員;有軍事動員,又有政治、經濟、心理的動員,這種綜合性動員,給了中共在強化經濟建設的同時,也積極規劃了國防動員體制平戰轉換的功能。尤其在賦予了國防動員機制的法理基礎後,就表面的體制運作來看,似乎可以落實國防動員「平時應急、戰時應戰」的效率,但就其內部的實際運作得知,中共強人專制與意識形態的堅持;法制建設與市場利益導向的權衡取捨;以及動員機制指揮間的矛盾衝突等,仍將制約著中共國防動員體制推展的進程。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包括決策機構、組織協調機構和執行機構,這三項機制形成了上下銜接、左右協調的動員指揮機制,是中共實施戰爭動員的保證,是使戰爭潛力快速轉化為戰爭實力的關鍵,尤其在覆予國防動員法制的責任與權利後,中共更可依據「憲法」和「國防法」的規範,進行全國總動員及局部動員,並藉由近幾年積極建構的民兵、武警及預備役部隊建設,作為中共非戰爭軍事武裝運用的基礎,在現階段的中共國防政策中,是可有效達成平時應急與戰時應戰的功能轉換與運用。
關鍵字:積極防禦、全民國防、國防動員、局部動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3
第三節 文獻探討……………………………………………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資料蒐集………………………………8

第二章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形成背景與發展………………9
第一節 中共各時期國防動員體系的演變…………………9
第二節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的發展與調整…………………23
第三節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的法制基礎……………………39

第三章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面臨的困境……………………55
第一節 動員體系法制化的制約……………………………57
第二節 改革開放增加國防動員的難度……………………65
第三節 動員機構指揮間的矛盾衝突………………………76

第四章 中共國防動員體系演變的影響評估………………83
第一節 持續建構國防動員法制基礎………………………84
第二節 邁向「平戰結合」的動員發展……………………93
第三節 非戰爭軍事動員的效應……………………………102

第五章 結論…………………………………………………109
第一節 研究總結……………………………………………109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心得……………………………………114
第三節 研究建議……………………………………………115

參考文獻………………………………………………………117
附 錄…………………………………………………………129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台灣出版:
丁肇強。《中共「國防法」戰略意義初探》。台北:中華戰略學刊,1997年。
王文杰。《中國大陸法制之變遷》。台北:元照出版社,2002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3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出版社,2003年。
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任慧文。《鄧後權力交班內幕》。台北:書華出版社,1997年。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李英明、張亞中。《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冊)》,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林 逸。《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吳玉山等。《後鄧時期對大陸及台灣的震撼》。台北: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1995年。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1999年。
段復初等合譯,Sam C. Sarkesian、John Allen原著。《美伊戰爭中無形戰力解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2003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郭華倫。《中共問題論文集(增訂本)-關於研究「中國大陸」之方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2年。
許國賢。《倫理政治論 一個民主時代的反思》。台北:揚智文化出版,1997年。
高哲翰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大解構》。台北:揚智文化出版,2003年。
曹俊漢。《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78年。
張康勳。《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張明睿。《中共的國防戰略發展》。台北:軍事歷史研究部著,1998年。
傅崐成。《依法治國─跨海峽的信念》。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前景》。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2000年。
潘明宏、陳志瑋譯,Chave Frankfort-Nachmias,David Nachmias原著。《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2003年。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
羅慶生。《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台灣:揚智總經銷,2002年。
政治作戰學校編輯委員會譯,Williams、Fred B. Bryant原著。《軍人、社會與國家安全》。台北:政治作戰學校出版,1995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Abram N. Shulsky(艾布蘭.夏爾斯基)原著。《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Christopher E.Hornbarger(克里斯多夫.洪巴傑)、David W.Kearn,Jr.(大衛.耿恩)原著。《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出版,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Shambaugh(沈大偉)原著。《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3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avid Shambaugh原著。《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4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uk-Ki Kim(金德基)原著。《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Ezra F.Vogel原著。《廿一世界的美國與中共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1997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John B. Alexander(約翰.亞歷山大)原著。《使用非致命性武器的未來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199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tional Pillsbury原著。《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0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Robert M. Cassidy(卡西迪)原著。《戰略文化與不對稱衝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2003年。

2、大陸出版:

于繼峰、曹躍鵬。《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王桂五。《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略─談人治與法治的統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王玉琮。《當代世界與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王法安。《馬克斯主義軍制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王厚卿。《中國軍事思想論綱》。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鳳芝。《實用法學新詞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方 寧等。《軍事法制教程》: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1999年。
中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冊增補》。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學習綱要》。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田克勤等。《中國共產黨與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革》。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列 寧。《列寧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年。
吉 力等。《國家安全公民手冊》。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余起芬。《戰後局部戰爭戰略指導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李樹直、郭 濱。《十六大與未來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谷春德等。《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論人治和法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周柏森、方克勤。《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談談法治與人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尚金鎖等。《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胡 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姜思毅等。《軍隊政治工作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孫國華。《社會主義法治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候魯梁。《毛澤東建軍思想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
許和震。《新軍事變革與訓練創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許江瑞、方 寧。《國防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2002年。
高連升、郭竟炎。《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陳麗華等。《中共歷次代表大會焦點寫真》。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張 羽。《戰爭動員發展史》。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2004年。
張 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張山新。《軍事法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張伊寧。《鄧小平軍事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張明慶。《軍事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彭光謙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焦 健。《公共權力運行誤區-權力錯位》。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典南等。《軍隊基層建設工作》。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曾慶祥、姚文懷。《新時期軍事鬥爭與法制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院。《軍隊條令條例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1997年。
國防大學軍隊政治工作教研社。《軍隊政治工作中大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研究室。《黨的軍事戰略轉變與人民軍隊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年。
溫宗仁。《「三個代表」思想與新世紀軍隊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趙 勇。《新時期軍人道德品質培養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承鳳。《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鄭宇碩。《中國評論─1998》。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鄭蘭蓀、劉 鵬。《鄧小平思想理論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9年。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精松、王祖訓。《跨世紀的國防建設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滕建群、袁 林。《世紀軍事語─中國軍事專家談20世紀軍事演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1年。
樓耀亮。《地縁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謝壽光。《法治與人治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黨史政工研究室。《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教程》。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二)論文

王石朋。《從軍事構面解析後江時期共軍對「三個代表」思想之實碊取向─兼論美伊戰爭後之發展》。台北: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4年。
張承猷。《中共「十六大」政治繼承與軍隊角色之分析》。台北: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2年。
黃宗志。《中共軍事後勤思想現化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解放軍報軍事論壇編輯組。《軍隊質量建設新模式-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系列談優秀論文集》。北京:長征出版社,1998年。

(三)期刊
 1、台灣出版:
王文杰,〈大陸「憲法」第四次修正簡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中共研究,〈依法治國:安民興邦的基本方略─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系列評論之三〉,《中共研究》,第33卷第1期,1999年1月。
中共研究,〈成績年年講,問題依舊在—從「兩會」說起〉,《中共研究》,第36卷4期,2002年4月。
以 理,〈大陸「入世」後對其國防動員工作之影響評估〉,《中共研究》,36卷10期,2002年10月。
邱志崗,〈關於二十年來軍隊建設的歷史經驗〉,《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沈有忠,〈中共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2004年8月。
何柊燕,〈中共兵役制度及其現存問題研究〉,《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何思慎,〈改革開放與中共意識型態〉,《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1期,1993年3月。
邢建華、李樹先,〈建立預編兵員動態管理協作區〉,《中共原始資料彙編》,2001年10月。
周 偉,〈中國大陸法律詢問答覆效力之案例研究〉,《中共研究》,第36卷第4期,2003年4月。
周鳳舉,〈法單純是階級鬥爭工具嗎?-兼論法的社會性〉,《法學研究》,第1期,1980年。
吳仁傑,〈對中共展開「三講」教育有關情況之述析〉,《共黨問題研究》,第52卷8期,1999年8月。
吳建德等,〈中共軍事革命對其國防動員之影響〉,《展望與探索》,522期,2002年。
唐明輝,〈現階段江澤民權力穩固性芻探〉,《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天 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陳斯喜、劉松山,〈憲法確立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經過〉,《法學》,第2期,2001年2月。
許光泰,〈從法律層面評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2005年4月。
康四維,〈以系統理論比較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研究》,第29卷第12期,1995年12月。
張 虎,〈「中」、港「終審權」之爭〉,《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張天霖,〈對中共重新強調現代化建軍方針之研析〉,《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1992年。
黃 石,〈改革開放二十年的中共軍事-共軍的建設與發展〉,《中共研究》,第33卷第5期,1999年5月。
黃茂嘉,〈中共動員制度之研究〉,《後備學校半年刊》,第32卷12期,2003年9月。
楊淑華,〈江澤民治軍理念之研析〉,《復興崗學報》,第66期,1999年6月。
潘錫堂,〈中共第十屆「人大」「政協」二次會議評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劉清波,〈論中共「八二憲法」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1期,2000年1月。
劉振興,〈中共關於「新軍事革命」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中共研究》,第32卷12期,1998年12月。
龍 飛,〈權力腐敗是「依法治國」的嚴重障礙〉,《中共研究》,第33卷第5期,1999年5月。
龍 飛,〈江澤民為何要推行「軍商分離」運動?〉,《中共研究》,第32卷第9期,1998年9月。

2、大陸出版:
王法安,〈發達國家國防動員的立法與體制構建〉,《國防雜誌》,第200期,2002年10月。
王法安,〈動員領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幾個基本範疇〉,《國防雜誌》,第205期, 2003年3月。
王邦杰,〈要切實肩負起國防動員領導責任〉,《國防雜誌》,第193期,2002年3月。
王貴勤,〈大力加強國民經濟動員建設〉,《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王賀文,〈緊貼作戰任務─抓好民兵基層建設〉,《國防雜誌》,第216期,2004年2月。
王天華、李長義,〈理順軍分區系統與預備役團的關係〉,《國防雜誌》,第215期,2004年1月。
巴建敏,〈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國防雜誌》,第207期, 2003年5月。
田紀雲,〈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第二號,1999年。
任 民,〈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的基本思路〉,《國防雜誌》,第218期,2004年4月。
任 民,〈正確把握和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相互關係〉,《國防雜誌》,第203期, 2003年1月。
任 民,〈伊拉克戰爭給經濟動員帶來的影響及啟示〉,《國防雜誌》,第218期,2004年4月。
任恩尚,〈伊拉克戰爭對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啟示〉,《國防雜誌》,第209期,2003年7月。
任宏權,〈高校人武部建設應確立的兩個觀念〉,《國防雜誌》,第204期,2003年2月。
李好明,〈築起我們心中的長城─我國國防教育的理論發展和實踐探索〉,《國防雜誌》,第205期,2003年3月。
李大清,〈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國防動員建設〉,《國防雜誌》,第218期,2004年4月。
李今偉,〈適應新軍事變革要求─創新國防動員建設思路〉,《國防雜誌》,第218期,2004年4月。
李建飛,〈科技動員應把握的幾個問題〉,《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李成蛟、王繼才,〈預任軍官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國防雜誌》,第217期,2004年3月。
李仕松、張 斌,〈做好配合保障戰役軍團機動的準備工作〉,《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李榮武、劉 昊,〈加強預備役部隊快速動員訓練〉,《國防雜誌》,第207期,2003年5月。
李 鵬等,〈科技潛力調查工作遇到的問題與對策〉,《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杜 亮,〈試論制定「國防資產管理法」的必要性〉,《國防雜誌》,第200期,2002年10月。
杜 亮,〈關於加強國防立法監督的幾點思考〉,《國防雜誌》,第194期,2002年4月。
杜 亮,〈加強國防立法步伐完善國防法律體系〉,《國防雜誌》,第217期,2004年3月。
汪享生,〈國防動員工作須實行「五個轉變」〉,《國防雜誌》,第197期,2002年7月。
邱啟建,〈依托社會科技提高國防後備力量戰鬥力〉,《國防雜誌》,第215期,2004年1月。
邱達雄,〈努力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快速動員能力〉,《國防雜誌》,第210期,2003年8月。
巫乾煌,〈認識戰史─戰史研究方法初探〉,《國防雜誌》,第226期,2004年12月。
朱 啟,〈立足戰略全局實施科學指導─大力推進後備力量質量建設〉,《國防雜誌》,第215期, 2004年1月。
朱茂群,〈精確化─未來戰爭動員的走向〉,《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余文定、金 甌,〈當前國防動員機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國防雜誌》,第203期,2003年1月。
步偉利,〈軍分區系統軍事鬥爭準備應以「四化」建設為重點〉,《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何銀勝,〈正確認識國防動員體制建設的幾個問題〉,《國防雜誌》,第198期,2002年8月。
肖風城,〈21世紀:戰爭樣式與武裝衝突法〉,《新形勢下部隊官兵涉法問題研究》,2003年6月。
呂明武,〈國防交通戰備建設應堅持走軍民結合的路子〉,《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周瑞華,〈以一體化思路牽引國防後備力量跨越式發展〉,《國防雜誌》,第215期,2004年1月。
周光榮,〈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國防雜誌》,第193期,2002年3月。
周 濤,〈突出信息時代戰爭動員的重點〉,《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吳天喜,〈努力提高戰爭與武裝衝突法的應用能力和水平〉,《新形勢下部隊官兵 涉法問題研究》,2003年6月。
吳大英、劉 瀚,〈正確認識人治與法治的問題〉,《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2003年11月。
吳新成,〈正確處理預備役部隊建設的四個關係〉,《國防雜誌》,第215期,2004年1月。
段端武,〈積極推進國防動員建設的發展〉,《國防雜誌》,第218期,2004年4月。
柳 林、王 一,〈加強國防動員信息化質量建設〉,《國防雜誌》,第215期,2004年1月。
柳風舉,〈著眼提高整體動員能力加強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國防雜誌》,第197期,2002年7月。
范曉光,〈深化軍事訓練改革─努力提高預備役部隊整體戰鬥力〉,《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高遐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法制建設的指南-學習江澤民軍事法制思想的體會〉,《新形勢下部隊與官兵涉法問題研究》,2003年6月。
高遐明,〈新時期國防和軍隊法制建設的指南〉,《新形勢下部隊與官兵涉法問題研究》,2003年6月。
姬亞夫,〈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全民國防教育整體水平〉,《國防雜誌》,第204期,2003年2月。
凌 峰,〈加強預備役部隊戰鬥力建設應解決的幾個重點問題〉,《國防雜誌》,第205期,2003年3月。
倪德斌,〈人防向民防轉變應強化三種意識〉,《國防雜誌》,第212期,2003年10月。
袁 昭、劉 平、李志偉、高曙光,〈預備役部隊建設應實行「四個轉變」〉,《國防雜誌》,第208期,2003年6月。
孫連元,〈適應「戰場」需要加強基層建設〉,《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時重實,〈獨裁與人治 民主與法治〉,《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2003年11月。
崔曉漢,〈適應「市場」「戰場」環境─改革城市民兵工作〉,《國防雜誌》,第209期, 2003年7月。
曹 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動員〉,《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陳松林,〈適應形勢發展改革對城市武裝工作領導方法〉,《國防雜誌》,第196期,2002年6月。
郭國勝、朱 偉,〈做好國防交通運輸動員地區規劃〉,《國防雜誌》,第212期, 2003年10月。
張世銘,〈立足軍事鬥爭準備需要─努力提高預備役部隊建設質量〉,《國防雜  誌》,第208期,2003年6月。
張鶴田,〈對新形勢下城市民兵組織建設的思考〉,《國防雜誌》,第194期,2002年4月。
張英武,〈面向戰場需求謀求「兩個提高」〉,《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張懷泗,〈新形勢下加強海島軍警民聯防應把握的幾個問題〉,《國防雜誌》,第194期,2002年4月。
張晉藩、曾憲義,〈人治與法治的歷史剖析〉,《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
曾祥雕,〈要科學擬制預備役部隊快速動員預案〉,《國防雜誌》,第213期,2003年11月。
曾慶祝,〈努力使國防動員更加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國防雜誌》,第209期,2003年7月。
徐章暉,〈國防動員組織機構建設儘快實現「五個轉變」〉,《國防雜誌》,第203期,2003年1月。
徐文松,〈開展社區國防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國防雜誌》,第203期,2003年1月。
黃迎旭,〈謀求國家綜合安全的必由之路〉,《國防雜誌》,第194期,2002年4月。
楊啟先,〈關於進一步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中國工業經濟》,第1期,1996年。
董智奎,〈對做好民船動員工作的若干思考〉,《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趙東際,〈黨委要切實加強國防動員工作的領導〉,《國防雜誌》,第216期,2004年2月。
趙建中,〈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化民兵組織調整改革〉,《國防雜誌》,第210期,2003年8月。
趙承風,〈規範領導幹部國防教育─深入落實國防教育法規〉,《國防雜誌》,第208期,2003年6月。
鄭治棟,〈應建立平戰有別的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國防雜誌》,第205期,2003年3月。
趙曉冬,〈現代高技術戰爭與戰爭法〉,《國防雜誌》,第200期,2002年10月。
樊東寧,〈外置大規模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國防雜誌》,第202期,2002年12月。
劉建設,〈推進軍民工業一體化進程的幾點思考〉,《國防雜誌》,第198期,2002年8月。
劉 晉,〈保障戰役軍團機動應著重提高五種能力〉,《國防雜誌》,第192期,2002年2月。
劉新華、張永坤,〈伊拉克戰爭對加強城市民兵政治工作的幾點啟示〉,《國防雜誌》,第208期,2003年6月。
錢樹根,〈創新發展國防動員理論─為國防動員實踐提供強大理論武器〉,《國防雜誌》,第204期,2003年2月。
錢樹根,〈努力推進城市民兵工作的深入發展〉,《國防雜誌》,第193期,2002年3月。
錢樹根,〈著眼未來戰爭需要大力加強預備役部隊全面建設〉,《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錢國梁,〈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預備役部隊建設新局面〉,《國防雜誌》,第207期,2003年5月。
錢國梁,〈高標準抓好預備役部隊戰鬥力建設〉,《國防雜誌》,第201期,2002年11月。
燕永清、何篤安、岳永才、董曉明,〈預備役部隊基層軍事訓練的困難及對策〉,《國防雜誌》。第197期,2002年7月。
戴相龍,〈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推進國防動員工作新發展〉,《國防雜誌》,第216期,2004年2月。
總參謀部動員部預備役部隊局,〈實與時俱進20年─我軍預備役部隊建設概況〉
,《國防雜誌》,第207期,2003年5月。
譚玉龍,〈努力加強國防動員計劃工作〉,《國防雜誌》,第207期,2003年5月。
蘇志榮,〈人民武裝動員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第191期,2002年1月。
羅烈文,〈努力提高後備力量維謢社會穩定的能力〉,《國防雜誌》,第196期,2002年6月。

(四)報紙

聯合報(台灣)
中國時報(台灣)
中央日報(台灣)
青年日報(台灣)
解放軍報(大陸)
人民日報(大陸)

二、英文
Hayek,F.A.,《The Road to Serfdo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PLA Activities Report,《citing Renmin Haijun》。(March,25,1997)。
Zhang Panxiong and Chen Yonghui,《New Trends in Future Warfare》。(in
FBIS-CHI,January 10,1999)。
Lawrence Freedman,〈Revolution in Strategic Affairs〉,《Adelphi Paper》,no.318 (London:IISS,1998)
Geoffrey Parker,〈The Military Revolution〉,《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三、網路資源
大紀元網站,http://207.44.240.92
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mac.gov.tw/big5/rpir
中國網,http://202.130.245.40/chinese
中國網16大網站,http://www.pladaily.com
中國參軍人才信息網,http://www.go81.net
中國地方政府網站,http://www1.cei.gov.cn/govinfo/dfzfwy1.htm
未來中國研究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index1.htm
政大國關中心網站,http://iir.nccu.edu.tw
國防大學網站,http://www.ndu.edu.tw
解放軍報網站,http://www.pladaily.com
遠景季刊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press/quarterly/
quartely.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沈有忠,〈中共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2004年8月。
2. 王文杰,〈大陸「憲法」第四次修正簡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3. 丁肇強。《中共「國防法」戰略意義初探》。台北:中華戰略學刊,1997年。
4. 【25】 劉佳怡(2005b),淺談中國大陸於太陽光電產業之競爭潛能,電力電子,Vol.3, No.2,pp.91-97。
5. 【18】 陳婉如(2005),台灣太陽電池產業未來展望,光連雙月刊,No.58,pp.26-30。
6. 【17】 陳婉如(2004),急速成長中的中國太陽電池產業與市場,光連雙月刊,No.49, pp.30-34。
7. 【16】 陳婉如(2001),蓄勢待發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光連雙月刊,No.35,pp.26~32。
8. 【5】 白立文(2006),從日本能源政策變遷到太陽光發電在住宅之發展,工業材料雜誌,No.231,pp.162-163。
9. 【2】 尤如瑾(2005a),世界太陽光電產業與展望,機械工業,第263 期,pp.156 -166。
10. 何柊燕,〈中共兵役制度及其現存問題研究〉,《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11. 何思慎,〈改革開放與中共意識型態〉,《共黨問題研究》,第19卷第1期,1993年3月。
12. 吳仁傑,〈對中共展開「三講」教育有關情況之述析〉,《共黨問題研究》,第52卷8期,1999年8月。
13. 唐明輝,〈現階段江澤民權力穩固性芻探〉,《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
14. 許光泰,〈從法律層面評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2005年4月。
15. 康四維,〈以系統理論比較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研究》,第29卷第12期,199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