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0: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簡淑娟
論文名稱: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機構行政法人化可行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Feasibility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agency of civil service pension fund
指導教授:吳瓊恩吳瓊恩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1
中文關鍵詞:退撫基金行政法人SWOT分析
外文關鍵詞:Public Service Pension Fund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SWOT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3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退撫基金成立之目的主要為解決經費來源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而退撫基金運作迄今已逾十年,退撫基金管理運用機構因受組織屬性、功能及人力之限,經營績效無法大幅提昇,因基金規模不斷成長,參加基金人數及支領定期給與之退休人數亦快速增加,面對日增之業務量,似有必要針對基金管理機構組織屬性、功能及人力配置等重新審視檢討。
鑑於基金運作之良窳,對於退撫基金支付能力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且涉及全國軍公教人員及各級政府退撫經費之負擔,因此,基金管理機構是否有適當之組織結構,能否採行企業化經營以靈活妥善運用基金,以及如何因應現有制度與管理上之缺失,創造高收益率以穩固退撫財源,均為本研究之重點。時值政府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積極推動更具彈性與企業精神之「行政法人」,本研究乃分別就德國、英國、日本公法人制度,以及世界主要國家退休基金管理現況進行文獻探討,再針對我國退撫基金管理及運用現況進行檢視分析,復對基金管理會現職員工以問卷調查其對機關改制為行政法人之態度,並輔以深度訪談及SWOT分析等方法,以探究我國退撫基金管理機構行政法人化之可行性。
茲據研究結果發現,基金管理機構因受組織屬性、功能及人力之限,退撫基金管理無法獨立運作,致影響經營績效之提昇,其業務性質確具專業性,應頗適合行政法人化,惟因尚有潛藏負債、最後支付責任、行政法人法草案尚未建置完成以及現實上之政治生態等諸多考量,故建議其如擬行政法人化,應先明確區分政府及行政法人之潛藏負債及最後支付責任,並宜配合退休制度一同考量。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Public Service Pension Fund (PSPF)mainly focuses on reducing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However,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oper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nsion fund still can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ttributes, functions and human resources of organization. This, together with the adjustment of contribution rates to reflect the normal costs, has received universal condemnation and worrie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the fund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raising contribution rates. Due to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workloads caused by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fund scale, fund participants and the number of retirees receiving regularly payments, it seems to be necessary to inspect and review the attributes, functions and human resources of the fund management agency.
As the quality of the fund operation has crucial effects to the payment ability of the PSPF, and the expenditure burden of all fund participant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local governments, whether the fund management agency has proper organization structure, whether it is suitable to adopt the craft industry, and how to cope with the drawbacks of pres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re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research. While the government is actively boosting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which is more flexible and possesses business spirit,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integr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 first literarily discusses public corporation system of Germany, Britain and Japan, and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ate of mai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is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curren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tate of the PSPF, and questionnaires filled by the employees of the Management Board of PSPF to understand their opinions on changing to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The analysis is reinforced by a deep interview, SWOT analysis and so on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agency of PSPF..
This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being unable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organization attributes, functions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PSPF’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has been negatively influenced. Judging from agency functions,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can be a suitable system for the organization. However, with considerations like inclined liabilities, final disbursement dut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Act still pending for legislative approval, it is suggested tha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clined liabilities and final disbursement du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has to be made, together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retirement system, b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system is put into real practice.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界定…………………………………………………… 8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組織變革之理論………………………………………………… 11
第二節 政府再造之理論………………………………………………… 16
第三節 行政法人概念界說……………………………………………… 22
第四節 相關文獻之檢視………………………………………………… 30
第三章 各國行政法人制度概述…………………………………………… 35
第一節 德國公法人制度概述…………………………………………… 35
第二節 英國政署制度及NDPB制度概況………………………………… 40
第三節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之概況……………………………………… 46
第四節 我國推動行政法人概況………………………………………… 51
第五節 各國行政法人制度之分析比較………………………………… 56
第四章 退撫基金管理機構組織現況與運作之探討……………………… 61
第一節 各國退休基金管理制度概況…………………………………… 61
第二節 國內相關基金管理制度之經驗與借鏡………………………… 76
第三節 基金管理會與基金監理會關係定位與運作…………………… 81
第四節 退撫基金管理機構組織型態與投資運用問題之探討………… 89
第五章 退撫基金管理機構行政法人化可行性分析……………………… 105
第一節 深度訪談結果分析……………………………………………… 105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9
第三節 綜合分析………………………………………………………… 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8
第二節 建議……………………………………………………………… 152
參考書目……………………………………………………………………… 159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與紀錄…………………………………………………… 171
附錄二:基金管理機關員工對推動行政法人化態度調查問卷…………… 219

表 次

表1-1  歷年參加退撫基金人數、支領定期給與及基金規模成長比較表…… 3
表2-1  組織變革之意義………………………………………………… 11
表2-2  再造之意義……………………………………………………… 17
表2-3  政府再造的意義………………………………………………… 19
表2-4  行政法人與行政機關之比較…………………………………… 28
表2-5  行政法人與財團法人之比較…………………………………… 29
表2-6-1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相關研究-研究報告……………………… 30
表2-6-2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31
表2-6-3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相關研究-期刊論文……………………… 32
表3-1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與英國政署之比較………………………… 48
表3-2  我國行政法人化推動情形……………………………………… 55
表3-3  德國、英國、日本與我國行政法人之比較…………………… 57
表4-1  世界各主要國家公務員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一覽表…………… 61
表4-2  基金歷年收益狀況表…………………………………………… 98
表5-1-1 基金管理機構改制行政法人化可行性意向分布表…………… 106
表5-1-2 業務涉公權力行使程度意向分布表…………………………… 109
表5-1-3 多重監督機制對基金運用績效影響意向分布表……………… 111
表5-1-4 負最後支付責任歸屬意向分布表……………………………… 113
表5-2-1 基本資料-性別………………………………………………… 120
表5-2-2 基本資料-年齡………………………………………………… 120
表5-2-3 基本資料-教育程度…………………………………………… 121
表5-2-4 基本資料-公部門年資………………………………………… 121
表5-2-5 基本資料-進入本機關年資…………………………………… 122
表5-2-6 基本資料-進用方式…………………………………………… 122
表5-2-7 基本資料-是否擔任主管職位………………………………… 122
表5-2-8 基本資料-官職等……………………………………………… 123
表5-2-9 基本資料-工作性質…………………………………………… 123
表5-2-10 現職人員對組織型態未來發展方向次數分配統計分析……… 132
表5-3  基金管理機構SWOT分析表…………………………………… 134




圖 次

圖1-1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 6
圖2-1  變革模式之步驟………………………………………………… 14
圖2-2  Donnelly等人之組織變革管理模式…………………………… 16
圖2-3  政府再造理論建構……………………………………………… 21
圖2-4  行政法人之定位圖……………………………………………… 26
圖2-5  行政法人在法人體系中之相對關係圖………………………… 27
圖3-1  政署與部會互動的運作架構…………………………………… 44
圖4-1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系統圖……………… 83
圖4-2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系統圖……………… 84
圖4-3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業務關係圖………………………………… 88
圖4-4  退撫基金運用明細圖……………………………………………100
圖5-1  對服務機關組織變革支持程度………………………………… 124
圖5-2  服務機關組織變革後留任意願………………………………… 124
圖5-3  對服務機關組織變革之不安全感……………………………… 124
圖5-4  服務機關組織變革後調任他機關或退休意願………………… 125
圖5-5  不支持機關組織變革者之留任意願…………………………… 125
圖5-6  組織變革後是否結合群體力量爭取權益……………………… 125
圖5-7  組織變革後工作態度…………………………………………… 126
圖5-8  對行政法人化有助以機關特性進用人員之態度……………… 127
圖5-9  對行政法人化後經營管理更具彈性及效率之態度…………… 127
圖5-10  對行政法人化後有助基金管理運用績效提升之態度………… 128
圖5-11  對行政法人化後有助法令規章束縛消除之態度……………… 128
圖5-12  對行政法人化後有助改善監督重疊現象之態度……………… 128
圖5-13  對行政法人化後有助提升組織競爭力之態度………………… 129
圖5-14  對服務機關業務性質適合改制行政法人之態度……………… 129
圖5-15  行政法人化後對員工權益保障之態度………………………… 129
圖5-16  對行政法人化後薪資是否改變之態度………………………… 130
圖5-17  對行政法人化後陞遷制度會更公平合理之態度……………… 130
圖5-18  行政法人化後對退休權益影響之態度………………………… 130
圖5-19  基金管理機關改制行政法人後政府支付責任………………… 131
圖5-20  政府支付責任與否影響行政法人化支持程度………………… 131
壹、中文資料
王毓仁 
2004 〈政府再造與海洋事務政策之體制變革〉,《人事月刊》,第230期,頁55。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等
2000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詞彙》。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2000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辦理基金第一次正式精算案精算報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研究。
2003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辦理基金第二次精算案精算評估報告書》,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研究。
丘昌泰
1997 〈重建全民導向的文官體制:政府再造運動的啟示〉,《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11輯,臺北:銓敘部,頁1-23。
2000 《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臺北:元照出版社。
立法院
2003 〈立法院公報-院會紀錄〉,穆敏珠質詢,第92卷11期,頁1051-1052。
江丙坤
1998 《政府再造與預算制度改革》,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0 〈法制再造之意義與作法〉,《月旦法學》,第57期,頁16-26。
江岷欽
2002 〈全球化視野之公共管理革新:以西敏寺模式與政府再造模式為例〉,發表於《國立臺北大學第二屆EMPA論文發表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
江岷欽、林鍾沂
2000 《公共組織理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朱愛群
2003 〈行政法人草案之檢視〉,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18號。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0 《政府再造運動》。
2002 《中央行政機關調整策略之探討》。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2003 《攜手民間.邁步全球:組織改造-理念篇》。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2003 《攜手民間.邁步全球:組織改造-行政法人篇》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2004 《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
2005 〈行政法人法草案總說明〉。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譯、日本「外國公務員制度研究會」彙編
2000 《歐美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要-美英德法之現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
2004 《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圓桌論壇。
考試院
1997 〈建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暨監理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一)》,臺北:考試院發行,頁306-309。
2005 《考銓報告書》。
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2005 《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
余雪明
2001 《比較退休基金法》,初版一刷,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余雪明、何憲章
1995 《軍公教退撫基金如何有效管理運用之研究》,銓敘部八十四年委託研究案。
李建良
2000 〈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2002 〈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月旦法學》,第84期,頁43-59。
李湧清、徐昀
1997 〈警察機關行政業務委託外包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中央警察大學。
李靜宜
2004 〈「準行政法人組織」之研究:各國經驗的比較分析〉,http://ca2.cpa.gov.tw/oldweb/research93/jpdf/jjc.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呂世壹
2004 〈我國行政法人之推動理念及相關運作問題之初探〉,http://ca2.cpa.gov.tw/oldweb/research93/a-fpdf/aaa.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杜曉惠
2002 《公共管理》,五版一刷,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瓊恩
2001 《行政學》,增訂二版,臺北:三民書局。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
2001 《公共管理》,臺北:智勝文化公司。
吳庚
2004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八版,臺北:三民書局。
吳秉恩
1994 《組織行為學》,臺北:華泰書局。
吳容明等
2000 《丹麥、挪威、英國退休基金業務考察報告》,臺北: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施能傑
1999 《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臺北:商鼎文化。
2005 〈行政法人組織會比較好嗎?〉,http://www.cc.nctu.edu.tw/∼sect/nctu-nthu/attach3.ppt(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施能傑、蔡秀涓
2003 〈政府用人彈性化策略分析:契約性人力制度〉,發表於《全球化下之我國文官體制發展與評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考試院主辦,頁1-3-1-1-3-21。
2004 〈契約性人力制度之規劃作法〉,《公務人員月刊》,第102期,頁15-23。
紀和均
2003 〈行政革新的萬靈丹?公法人概念再省思-兼評行政法人法草案〉,http://www.ntpu.edu.tw/law/paper/07/2003/79271201.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孫本初
1998 《公共管理》,九版,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范祥偉
2003 〈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人事行政》季刊,第146期,頁28-47。
陳子平、劉念琪
2002 〈高階經營團隊與組織變革──以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http://www.ncu.edu.tw/~hr/new/conference/8th/pdf/01-1.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陳光榮
1999 〈組織變革之採討──以高科技產產業例〉,《經濟情境暨評論》,5(3),57-79。
陳月春
2004 〈行政法人推動實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之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93期,頁24-29。
陳新民
2003 〈新創「行政法人」制度-行政組織精簡的萬靈丹?〉,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0.htm(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陳銘薰、劉坤億
2004 《行政法人公司治理模式可行性》,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九十三年委託研究案。
陳銘薰
2004 〈行政法人採行公司治理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發表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圓桌論壇,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主辦。
陳慧美
1998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
陳聽安
2000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之定位及經營管理〉,《考銓季刊七十周年慶特刊》,臺北:考試院發行。
許宗力
2000 〈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第57期,頁26-39。
許士軍
2005 《管理學》,十版二十一刷,臺北:東華書局。
許水德等
1998 《考試院智利阿根廷退休撫卹基金考察報告》。
許振明、唐正儀
2001 〈郵政民營化:兼談郵政儲金及簡易人壽之監理〉,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52.htm(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符寶玲
2005 《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四版,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冠廷等
2002 《公法人之組織設計與人員任用管理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
張福財
2001 〈政府再造過程中員工處理與權益保障問題之探討「民國入十年代臺灣省政府組織變革」為例〉,臺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文貞
2003 〈行政法人與政府改造:在文化與理念間擺盪的行政法〉,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頁14。
黃士釗等
2001 《韓國、日本退休撫卹基金考察報告》,臺北: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黃秀蘭
2004 〈行政法人董事會的定位、職能、專業分工及其與執行長之權責劃分〉,發表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圓桌論壇,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主辦。
黃錦堂
2005 〈行政法人建制之基本方向〉,發表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
程燕玲
2003 〈行政機關委外與行政法人化之研究-以教育部所屬博物館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詹中原
1994 《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與實務之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999 《新公共管理》,初版一刷,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2 《新公共管理》,出版三刷,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2002 〈政府再造的新思維〉,《國政研究報告》,091-007號,壹北。
楊朝成、廖咸興
1997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機構組織型態之研究》,臺北: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研究。
楊繼明
2004 〈政府再造與海洋事務政策之體制變革〉,《人事月刊》,第230期,頁12。
楊幼蘭譯,Michael Hammer & Steven A. Stanton著 
1994 《改造企業--再生策略的藍本》,初版,臺北:牛頓出版公司,頁45-50。
楊乾聖
2004 〈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以我國高雄港務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永芳
2001 〈公務人員退休金制度發展的省思〉,《退撫基金文集(二)》,頁55-71。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四刷,臺北:心理出版社。
廖月娟、陳琇玲譯
2001 《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上)》,初版,臺北:天下遠   見出版公司。
銓敘部
2004 〈九十三年銓敘部人事主管業務會報-報告事項〉。
劉昊洲
1998 〈談組織再造〉,《公務人員月刊》,第28期,臺北:銓敘部發行,頁22-29。
2005 〈從變的觀點看政府再造〉,http://www.hrd.gov.tw/09_DEVELOP/09_05_MONTHLY/number19/19_7_01.asp?version=19(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劉宗德
2003 〈日本公益法人、特殊法人及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分析-兼論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現狀及困境〉,http://www.nmp.gov.tw/main/07/7-3/3-2/2-4/2.pdf(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劉坤億
2004 〈行政法人之個案研究〉,發表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圓桌論壇,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主辦。
2005a 《台灣推動行政法人化之經驗分析》,初版,臺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2005b 〈卓越行政法人之經營與管理〉,發表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
2006 〈英國行政法人(Executive NDPBs)之課責制度〉,發表於《外國經驗與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主辦。
劉坤億、范祥偉
2003 〈第二回合的文官改革趨勢:從全觀型治理觀點彈起〉,《人事月刊》,第216期,頁7-16。
劉籐等
2004 《日本退休撫卹基金考察報告》,臺北: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鄧泗堂
2004 〈淺談行政法人設置會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及內部稽核制度設計之重點及問題〉,發表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圓桌論壇,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主辦。
劉凱平
2005/4/4 〈政府如何管理退休基金〉,經濟日報B3版。
賴森本、許哲源
2005 〈行政法人監督機制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16期,頁77-94。
蔡秀卿
2002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月旦法學》,第84期,頁60-76。
蔡茂寅
2002 〈機關法人化實務問題之探討-以行政法人建置原則之探討為中心〉,發表於《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辦。
蔡長銘等
2003 《新加坡、香港退休基金業務考察報告》,臺北: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蔡進良
2002 〈中央行政組織法變革之另一取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引介〉,《月旦法學》,第83期,頁171-181。
蔡震榮
1993 〈公法人概念的探討〉,《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臺北:月旦出版社。
戴一凡
2004 〈我國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論述分析〉,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震宇
2001 〈退撫基金委託經營之績效與基金清償能力〉,《退休基金季刊》第2卷第3期,臺北: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出版。
鍾從定
2002 〈政府組織再造-組織生命週期與變革〉,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53.htm(最後瀏覽日:2006年2月24日)。
簡益謙
2003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改採確定提撥制可行性之研究-調查公務人員對退撫新制改革之看法〉,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軍公教人員退撫基金調整提撥費率合理性之研析〉,《考銓季刊》第42期,頁140-173。
譚士林
2001 《公共管理》,臺北:高點書局。
關中等
1999 《德英法退休基金暨證券期貨考察報告》,臺北:考試院。
藍夏盈
2004 〈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研究〉,《人事制度研究改進委員會研究報告(二)》臺北:銓敘部。






















貳、外文資料
Bennis, W. & Mishe, M.
1995 The 21 Century Organization:Reinventing Through Reengineering, San Diego, CA: Preffer & Company, 10.
Crego, E. & Schiffrin, P.
1995 Customer-Centered Reengineering:Remapping for Total Customer Value, IRWIN Publishing, 34.
Friedlander, F. & L. D. Brown
197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Review of Psychology.
Gersick, Connie J. G.
1991 “Revolutionary Change theories:A Multilevel Exploration of the Punctuated Equilibrium Paradig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anuary 1991:10-36.
Hale, S. & Hyde, A.
1994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 Trying to Get Another Frog to Fly?”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Summer, 9-18.
Hammer, M. & Steven, S.
1995 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 New York: Hapers Collins.
Hammer, M. & Champy, J.
1993 Reengineering Corporation, New York: Hapers Collins.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 James G. March(Skokie, Ⅲ : Rand McNally), 1144-1168.
Lewin, Kurt
1947 “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Concept, Method, and Reality in social Science ”, Human Relations, 5-41.
Linden, R.
1994 Seamless Government: A Practical Guide to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75.
Loeffler, E.
1997 The Modernization of Public Sector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peyer, Germany:Speyerer Forschungsberichte.
Lowenthal, J.
1994 Reengineering the Organization: A Step-to-Step Approach to Corporate Revitalization, ASQC Quality Press, 25.
Mosher, Frederick C.
196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Case and Commentary, New York: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ed.).
Osborne, D. & Plastrik, P.
1997 Banishing Bureaucracy-The Five Strategies For Revinventing Government, 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 company, Inc.
0sborne, D. & Gaebler, T.
1990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form Schoolhouse to Statehouse, Reading, MA. : Addison Wes.
Recardo, R.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 Manufacturing System , May , 52-58.
Ricky, W. Griffin
2004 Management, 8th e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alamon, Lester M.
1985 Question of Goals, In Peter Szanton(eds.), Federal Re-organization: What Have We Learned? Chatham, NJ: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 pp.58-84. 1981.7. 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nge, Peter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Doubleda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