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各主編,1999,《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上),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麗容,1995,《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出版社。
王麗容,1999,<性別歧視、性騷擾和性侵害的社會建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12-15。
王芳美,2004,<兩性平權之研究-以女性警官陞遷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王月喬,2005,<貨樻船上的性別政治:女船副職場之處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尤美女,2003,《人生有夢,逐夢踏實》,落實兩性平等教育活動手冊,
婦全會主編。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2004,《職場天秤的擺盪-兩性平權與就業平等專刊》,33-35。
考試院,1983,《中華民國考選制度》,台北:正中書局。
考試院,1984a,《中華民國高普考試制度》,台北:正中書局。
考試院,1984b,《中華民國特種考試制度》,台北:正中書局。
考試院,2004,93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海岸巡防人員考試分訂男女錄取名額經台北市政府裁定性別歧視案相關資料。
考選部,1991-2004,《考選行政概況》,考選部編印。
考選部,2003-2005,《考選統計》,考選部編印。
考選部,2005a,《國家考試性別平等白皮書》,考選部編印。
考選部,2005b,國家考試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會第一、二次會議紀錄。
考選部,2006,國家考試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紀錄。
朱愛群,2006,<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特殊設限與多元考試方式之探討-以警察、消防、海巡特考為例>,《考銓季刊》,46,80-93。佘曉清,1998,<科學教育與性別差異的省思>,《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1-57。
佘曉清,2002,<科學教育的性別差異>,第一次全國科學教育會議公聽會提案資料,教育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44-148。
吳嘉麗,1998,<從性別角度看國中數理化教科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 ,58-64。
吳嘉麗、尤美女、沈美真、紀欣、蘇芊玲、張珏,2003,《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吳嘉麗,2005,<從限制性別的特考談人才考選的困境>,《考銓季刊》,44期,30-53。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等,2005,《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呂玉瑕,1980,<社會變遷中台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討>,《中央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
李惠宗,2004,《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台北:元照出版。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枝,1987,《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美枝,1991,《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台北:聯經。
李孝悌,2003,<從生理差異與性別角色理論性別平等審查>,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論文。
李震洲,1996,<從國家考試限制性別說起」>《人事月刊》,第23卷4期。李震洲,2006,<談國家考試應考資格之改進>(上),《考選周刊》,1058期,3。
李震洲、王成基、高素真等,2006,<從兩性工作平等角度探討國家考試性別設限相關問題>,《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考選部編印。
邱華君,2006,<考試用人制度>,《考選周刊》,1060期,3。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林佳蓉譯,200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雙葉書廊。
林忠正,1988,<初入勞動市場階段工資與職業之性別差異>,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性別角色與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26。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蕙質,2001,<國中校長性別角色轉化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林錦坤,2000,<台灣地區基層警察人員自殺傾向預測模式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學報》,36,341-372。
俞智敏等譯,1996,《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孟繁婷,2004,<台北市政府兩性工作平權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俞慧君,1987,《女性工作平等權》,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
俞慧君,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
余漢儀,1991,<台灣地區兩性就業狀況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
洪雲霖,1987,<我國監獄刑務人員管理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毓甡,1996,<服務業女性就業變遷與兩性就業差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毓甡,2006a,<淺述美國密西根州立警察招募考試>,《考選周刊》,1051期,3。
洪毓甡,2006b,<國家考試宣導活動成效探討>,《考選周刊》,1061期,3。
洪毓璟,2002,<子女知覺父母親參與子女學習量表之發展>,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論文發表。
施雅甄,2001,<女性矯正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張如慧,2001,性別、科技與教育-女性主義觀點的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42,64-68。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陳李綢,1977,<國小男女生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與其教師性別差異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0 ,21-34。張麗雪,1997,<平等就業機會政策之研究--性別歧視理論與平等理論之觀點>,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鈺佩,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晉芬,2004,<從兩性工作平等法談國家考試應如何保障性別平等>,93年度考選制度研討會論文發表,12月28日。
張惠郎, 2003,<揭開監獄管理的神秘面紗-戒護管理制度與人員離職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畢恆達,1999,<如何規畫一個兩性平等的校園環境>。輯於東海大學性別與文化研究室主編,中區中小學校長兩性平等教育研習會,台中:東海大學性別與文化研究室。
魯文雯,2001,<英國女性就業問題與促進發展>,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碧蘭,2002,<行政機關女性主管生涯發展策略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兩性工作平等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賴政忠,2001,<調查局外勤調查員工作績效制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論文。
莊明貞,1999,<教育與性別>。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379- 408。台北:師大書苑。
莊靜宜,2003,<兩性工作平等法對促進女性就業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盈蘭,2002,<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玲惠,2005,<兩性工作平等法實施成效之檢討-以司法實務為核心>,《國家政策季刊》,4月,第4卷,第1期,7-9。翁有章,2005,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特殊設限與多元考試方式研討會與談,考選部主辦。
黃 磊,2005,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特殊設限與多元考試方式研討會與談,考選部主辦。
黃玉婷,2003,<公平與效率之政策論證:以台汽民營化過程中釋放偏遠服務路線為個案探討>,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陳 旻,2001,<女性公務人員性別角色態度、成功恐懼及前程發展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東原,1981,《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
陳俐伶,1988,<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性與傳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陳建志,1999,<台灣地區就業市場性別階層化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志,2000,<台灣地區科系、職業性別隔離與收入性別差異之變遷>,《教育與心理研究》,23,285-312。陳皎眉,1987,<性別角色態度、個人現代性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及工作滿意程度的關係>,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婦女研究報告第一輯。
陳皎眉、晏涵文主編,1989,《性教育》,台北:杏林文化。
陳月娥,2001,<勞動市場職業性別隔離決定性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錦發,2001,<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許南雄,1997,《人事行政學》,台北:商鼎文化。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
許世雨譯,2001,《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五南文化。
許國賢,1996,<監獄管理人員工作壓力與適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焦興鎧,2000,<美國實施同工同酬經驗之探討>,《全國律師》,4卷2期,頁71。焦興鎧,2004,<美國最高法院與兩性工作平等爭議之解決>,《政大法學評論》,88期,頁166-167。彭錦鵬,2006a,<公務人員考試方法技術檢討與改進之研究>,考選部,公務人員考選法制與人才選拔研討會會議實錄,頁77。
彭錦鵬,2006b,<駐外人員考試方法與技術之研究>,統合辦理駐外人員考試研討會與談書面資料。
沈美娜,2002,<從女性勞動保護至兩性工作平權理念之達成>,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沈明室,2003,《女性與軍隊》,台北:揚智文化。
柯俊安,2003,<兩性工作平等法對醫療機構影響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游美惠,2001,<性別意識和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曾慧敏,2006,<公務人員高考三級暨普通考試高資低考現象之分析報告>,《考選部專題研究報告彙編》,考選部編印。
黃 莉,1999,《跳脫性別框框》,台北:女書文化。
黃幸美,1995,<數理與科學教育的性別差異之探討>,《婦女與兩性學刊》,6 ,95-135。黃逸卿,2001,<解構女性職場「優勢」的迷思-父權與資本的共謀及鬥爭>,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潘柳青,2003,<勞動環境變遷與男性在職場上優勢迷思之探討-以中高齡男性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傅裕宏,2005,<司法機關推行兩性工作平權之研究-以台中地方法院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葉淑芬,1999,<我國公務人員考選制度之研究-從行政法制公平原則角度之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楊 瑩,1988,<台灣地區教育擴展過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龍立,1991,<中學生在科學成就及對科學的態度中性別差異的探討>,台灣師範大學教研所博士論文。楊龍立,1993,<我國高中學生主修科別與性別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3),64。楊龍立,1993,<近二十年大學科技教育中性別差異的探討>,《國立新竹師院學報》,6,241-269楊永年,2005,<國安特考、調查特考特殊設限與多元考試方式之研究>,發表於公務人員特種考試特殊設限與多元考試方式研討會,考選部主辦。
劉秀娟、林明寬譯,Susan A. Basow 原著(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
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因境與需求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劉榮哲,2004,<女警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約蘭,2005,<調查特考應跳脫性別設限的困境>(上),《考選周刊》,1041期,3。
薛承泰,2003,<期待兩性工作平等法落實執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
蔣基萍,1984,<我國女警工作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蔣基萍,1985,<評譯美國女警的現況>,《警學叢刊》,25,4,83-100。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231-247,台北:五南。
蔡良文,2005,<考選制度與政策的變革與發展>,《考銓季刊》,44期,101-124。蔡培村,1998,<師資培訓與教學小組>,《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2-25。
蔡培村,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探析>,《學生輔導》,60,125-145。謝小芩,1990,<婦女研究專論:教育中的兩性意識>,婦女研究通訊。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研討會,女性學會主辦,國立台灣大學承辦。
謝小芩,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9,205-231。謝臥龍,駱慧文,1995,<婦女研究在台十年發展過程中,婦女及教育相關議題之回顧與省思>,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從性別平等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7(1),57-80。羅曉平,2004,<我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再造之研究:結構-功能的觀點分析>,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歐宛寧,2003,<地方政府施行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研究:南投縣個案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鄭津津,2002,<從兩性工作平等法看兩性工作平權>,6-8,ttp://ccu.
lawbank.com.tw/sd.doc。
鄭津津,2003,<美國就業歧視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應有之發展>,《台大法學叢論》,32,4,135-205。
鄭澄清,1999,<盼社會各界多給矯治人員一分關懷與鼓勵>,《矯正月刊論文選輯》第3冊,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編,860。
嚴祥鸞,1998,<性別關係建構的教育職場>,《婦女與兩性學刊》,9,187-204。嚴祥鸞,1999,<工作場所性別文化的形塑>,一九九七性別與兩性研討會論文集。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324,台北:心理出版社。
顧燕翎,1997,《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熊忠勇,2005,<從美國經驗探討國家考試性別設限問題>,《考銓季刊》,44期,151-168。Becker, B. J., 1989. Gender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 A reanalysis. fournal of studies from two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6(2), 141-169.Bem, S .A., 1974 .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2), 155-162.
Bem, S. L., 1979.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androgyny: A reply to the
Pedhazur-Tetenbaum and Locksley-Colten critiqu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 1047-1054.
Bem, S. L., 1993 . The lenses of gender: Transforming the debate on sexual inquality. New Haven. MS: The Yale University Press.
Beutell, , N.J. & Greenhaus, J.H., 1983. Integration of home and nohome roles:
Women’s conflict and coping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1), 43-48.
Bielby, D. V., & Bielby, W. T., 1984 . Work Commitment, Sex-Role Attitudes, and Women’s Employ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9, April, pp234-247.
Bird, G. W., Bird , G. A., & Scruggs, M., 1984 . Determinants of family task
sharing: A study of husbands and wives.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46(2), 345-355.
Freud, S., 1933. New intro 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Norton.
Hartmann, H., 1976 . Capitalism , pottiarchy, and job segregation by sex. Signs, 1,137-169.
Kessler, D.B. & McRae, R.A. Jr., 1982. The effect of wives’ employmen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arried men and wome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7, 217-227.
Kohlberg, L., 1966. A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 of children’s sex role
concepts and attitude. In E. E. Maccoby (Ed.), The developmental of sex
differences. Stan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82-172.
Maccoby, E., & Jacklin, C., 1974. 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ussen, P. H., 1969. Early sex-role development. In D. A. Goslin (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Chicago: Rand McNally, 707-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