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文獻
一、 書籍(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 Brain McWilliams、陳建勳譯,「垃圾郵件諸王紀」(Spam Kings),美商歐萊禮出版,2005年。
(二) William Burnham著,林利芝譯,英美法導論,元照出版,2001年。
(三)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台北:王慕華發行,2006年3月。
(四)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台北:王慕華發行,2001年3月。
(五) 王澤鑑,時間浪費與非財產上損害之金錢賠償,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七冊,1996年10月。
(六) 史尚寬,債法總論,台北:史吳仲方,史光華發行,1981年7月。
(七)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自版,87年12月。
(八) 范建德、彭心儀主編,美國資訊通信法案例評析,元照出版,2002年。
(九)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自版,2001年。
(十) 黃 立,民法總則,元照出版,1999年。
(十一)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1999年10月。
(十二) 馮震宇,網路法基本問題研究(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1999年。
(十三) 鄭玉波,民法債權總論,三民出版,1995年。
二、 期刊、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 王銘勇,妨礙電腦使用罪解析,數位網路產業之競爭政策與競爭規範,收錄於資訊法律論文精選,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二) 王郁琦,濫發網際網路廣告信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資訊、電信與法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三) 李建億,論網際網路不實廣告之管制及其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四) 吳瑾瑜,網路中無體商品交易之民法相關問題,數位網路產業之競爭政策與競爭規範,資訊法律論文精選,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五) 林宏達,你看廣告我付錢-網路行銷新趨勢,商業週刊第九五八期,2006年。
(六) 周慧蓮,行動簡訊與國際規範趨勢,律師雜誌第311期,2005年8月。(七) 陳秋月,論廣告規制之界限-以商業言論自由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八) 陳思廷、郭佳玫、黃菁甯、林雅慧,垃圾郵件國際立法趨勢,2004年2月科技法律透析。(九) 黃偉陵,網路垃圾電子郵件濫發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十) 黃立、蔡欣惠,從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研究報告看「未經邀約的商業電子郵件」標示主旨欄之必要性,律師雜誌第三一一期,2005年8月。(十一) 黃菁甯,「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草案再檢視,律師雜誌第三一一期,2005年8月。(十二) 彭心儀、周慧蓮,由「E化」到「M化」:論行動通信加值服務所衍生之新興法律問題(下),萬國法律,第一三一期,2003年十月。(十三) 馮震宇,論網際網路與消費者保護問題(下),資訊法務透析(現更名為科技法律透析),1998年7月。(十四)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7月。(十五) 蔡蕙芳,與垃圾郵件有關的刑法問題,律師雜誌,2005年8月。(十六) 張雅雯,大量寄送商業性電子郵件廣告之法律問題與管理機制,資訊法務透析(現更名為科技法律透析),1999年9月。(十七) 張鎮遠,垃圾郵件的管理規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十八) 劉孔中,數位網路產業之競爭政策與競爭規範,資訊法律論文精選,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十九) 歐世賢,垃圾郵件廣告管制之探討-以美國與我國比較,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2002年。
(二十) 戴豪君、黃菁甯,淹沒稻穗的雜草---談垃圾郵件法律管制策略,研考會雙月刊第29卷第一期,2005年2月。
三、 網路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 Joris Evers著、郭文興譯,微軟Vista系統的安全功能,參考網頁: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62852,20102081,00.htm
(二) Ina Fried著、唐慧文譯,打開Vista的視窗,參考網頁: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echnology/0,2000062852,20100781,00.htm
(三) 大紀元時報,「垃圾電郵無線廣告氾濫 手機用戶受害」,2001/04/13,參考網頁: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3/n76119.htm
(四) 東森新聞報,發送簡訊就可買東西?PayPal在美將推手機支付新服務, 2006/03/23。
(五) 東森新聞報,行動條碼/紅透日本!二維條碼將在台灣起步 巨蛋搶先用,2006 / 01 / 24。
(六) 消基會消費新聞報,「只要郵件,不要垃圾!還給消費者一個清淨的網路環境」,發佈日期:2005/11/2。 參考網頁:http://211.78.163.128/unit412.aspx?id=553
(七) 消基會消費新聞,『不要讓情色郵件污染了我的視窗』,發佈日期:2006/03/22,參考網頁:http://211.78.163.128/unit412.aspx?id=628
(八) 賴守全、謝木政、藍松月合著,開放性郵件中繼主機防治系統之設計與實作,參考網頁:http://www.chu.edu. tw/~jerry/paper/tanet2003/pdf/B2/10030.PDF#search='open%20relay'
(九) 謝穎青、Chris topher M. Neumeyer合著,垃圾郵件真的有「法」可管嗎? 參考網頁: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 column/0,2000062893,20098002,00.htm
(十) 謝穎青、黃子恬,來電號碼應不應顯示? 參考網頁: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column/0,2000062893,20099367,00.htm
(十一) 謝穎青、黃子恬,我國對於通訊隱私之立法與措施,參考網頁: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column/0,2000062893,20099432,00.htm
四、 線上資料庫(依姓氏筆畫排列)
※ 科技法律透析電子檔資料庫(http://stlc.iii.org.tw/publish/83c.htm)
1. 周慧蓮,請拒絕來電-淺談美國 Do not call 機制,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2. 黃菁甯,對未經邀約商業電子訊息法制規範建議,科技法律透析,2004年2月。3. 張雅雯,網際網路連線服務提供者就網路違法內容之法律責任(上),資訊法務透析(現更名為科技法律透析),1998年3月。4. 戴豪君,電子商務紀元消費者保護法律課題(上),2000年5月資訊法務透析(現更名為科技法律透析)。貳、 英文文獻
一、 期刊(以姓氏字母排列)
(一) Dominique-Chantale Alepin, Note, "Opting-Out": A Technical, Legal and Practical Look at the CAN-SPAM Act of 2003, 28 Colum. J.L. & Arts 41 (2004).
(二) Elizabeth A. Alongi, Note, Has the U.S. Canned Spam?, 46 Ariz. L. Rev. 263 (2004).
(三) Richard C. Balough, The Do-Not-Call Registry Model Is Not the Answer to Spam, 22 J. Marshall J. Computer & Info. L. 79 (2003).
(四) EU Commission, Unsolicited Commercial Communications and Data Protection: Summary of Study Findings Jan. 2001
(五) FTC, National Do Not Mail Registry , A Report to Congress, June 2004.
(六) FTC,Subject Line Labeling As A Weapon Against Spam , A Report To Congress ,June 2005.
(七) FTC, Effectiveness and Enforcement of the CAN-SPAM Act, A Report to Congress, December 2005
(八) David E. Sorkin, Spam Legis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2 J. Marshall J. Computer & Info. L. 3 (2003 Fall).
(九) David E. Sorkin, Technical and Legal Approaches to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ail, 35 U.S.F. L. Rev. 325 (2001).
(十) David E. Sorkin, 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 and the 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 45 Buffalo L. Rev. 1001 (1997).
(十一) David E. Sorkin, Revocation of an Internet Domain Name for Violations of "Netiquette": Contractual and Co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15 J. Marshall J. Computer & Info. L. 587 (1997).
(十二) Zitter, Adam. “Good Law For Junk Fax?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Unsolicited Solicitations”, 72 Forham L. Rev. 2767
二、 網路文獻(依姓氏字母排列)
(一) Jim Ash, Government e-mail: How private? Bill may veil addresses of correspondence, http://english.chosun.com/w21data/html/news/200508/200508190025.html
(二) Dan Boneh, The Difficulties of Tracing Spam Email, http://www.ftc.gov/reports/rewardsys/expertrpt_boneh.
(三) Commtouch's Online Lab, http://www.commtouch.com/Site/ResearchLab/statistics.asp
(四) Dan L. Burk, The Trouble with Trespass, 4 J. Small & Emerging Bus. L. 27 (2000).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223513 or DOI: 10.2139/ssrn.223513
(五) Paul Davenport, Court: 1991 Law Applies To Cell Phone Spam, http://www.azcapitoltimes.com/main.asp?SectionID=2&SubSectionID=2&ArticleID=255
(六) eMarketer ,Why Spam Works?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aspx?1003490
(七) Bill Fancher and Jenni Parker,
http:// headlines.agapepress.org/archive/8/252005c.asp
(八) Ed Foster, Opting Out From 3Com Spam Requires Opting In, http://weblog.infoworld.com/foster/2006/03/28_a380.html
(九) Gene J. Koprowski, Court Rules Out Mobile Spam, http://www.eweek.com/article2/0,1895,1861926,00.asp
(十) InfoWorld, ”Microsoft settles with 'Spam King' for $7 million” 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05/08/09/HNspamking_1.html?source=rss&url=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05/08/09/HNspamking_1.html
(十一) Paul Korzeniowski, VoIP Emerging as Next Spam Entryway, TechNewsWorld, http://www.technewsworld.com/story/Kp8PWZ1cDaIyfr/VoIP-Emerging-as-Next-Spam-Entryway.xhtml
(十二) Rebecca Lieb, Reviewing the CAN-SPAM Act, http://www.clickz.com/experts/brand/buzz/ print.php/3520276
(十三) John Oates,“AOL and Yahoo! to charge for emails”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6/02/06/aol_yahoo_charge_emails/
(十四) Tim Richardson,AOL UK's email suffers collywobbles,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6/02/07/aol_email/
(十五) Spamhaus statistics, http://www.spamhaus.org/statistics/networks.lasso
(十六) Ana Traynin, Spam not deterred by law, http://www.dailyfreepress.com/main.cfm?include=subApplication&subApplicationName=quickRegister&fuse=registrationOrLoginRequired&thereferer=http%3A//www.dailyfreepress.com/media/paper87/news/2005/10/19/News/Spam-Not.Deterred.By.Law-1025707.shtml
(十七) David Utter, VoIP Users May Face Spam, Viruses, WebProNews,http://www.webpronews.com/news/ebusinessnews/wpn-45-20050921VoIPUsersMayFaceSpamViruses.html
(十八) Melissa P. Vergara, Is VOIP the Next Target of Worms, Spam? Computerworld, http://www.pcworld.com/news/article/0,aid,122603,00.asp
(十九) Wireless Services Corporation, Mobile Spam Volume Doubles to Forty-Three Percent, http://www.wirelesscorp.com/pressrelease_2_28_05_spa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