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8: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邵靜芬
論文名稱:信用風險之違約機率估計與比較
指導教授:廖四郎廖四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金融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風險中立下違約機率客觀違約機率首次通過模型隨機性檢定正確性Logistic ModelHybrid ModelROCS-K Te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主要是希望針對採市場資訊的Merton Model、利用財務比率為變數的Logistic Model及混合用市場資訊及財務比率資訊的Hybrid Model做區別力的比較;且觀察出考慮提前違約是否能增加區別效力。進而將模型細分為:
(一)以Merton Model為基礎所估出的風險中立下違約機率及客觀違約機率,及尚有為了修正Merton Model公司只會在負債到期日時才發生違約的基本假設的首次通過模型。
(二)採用Altman Z-Score所採用的五個判定公司的財務比率作為Logistic Model的基本變數。
(三)模型五、六、七除了利用Altman Z-Score所採用的五個判定公司的財務比率作為Logistic Model的基本變數。尚將風險中立下違約機率、客觀違約機率及首次通過模型違約機率分別當作的另一個解釋因子,形成同時結合市場資訊及財務資訊的Hybrid Model。
同時,採用了判別隨機性的Chi-Square Test、解釋力的Pesudo R2、區別力的S-K Test及ROC曲線、正確性的Brier Scores,此五個指標作為做為樣本內及樣本外模型的驗證方法。
經由驗證,得到的結論是同時包含市場資訊及財務資訊的模型較佳,且有考慮公司於負債到期日前就發生違約的因素對預警模型的判別效力有提高的正向作用。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大網 …………………………………………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3
第二章 新巴爾塞資本定 5
第一節 資本協定的發展流程 …………………………………… 5
第二節 新巴爾塞資本協定簡介…………………………………… 7
第三節 新舊版巴爾塞資本協定比較 …………………………… 9
第四節 新巴賽爾協定對總體經濟及市場的影響 ……………… 12
第五節 新巴賽爾協定目前存在的問題 ………………………… 13
第六節 風險權數的基本精神 …………………………………… 14
第三章 研究模型 ………………………………………… 19
第一節 Merton Model …………………………………………… 19
第二節 客觀違約機率 …………………………………………… 22
第三節 首次通過模型 …………………………………………… 23
第四節 Logistic Model …………………… …………………… 34
第五節 資料選取 ………………………………………………… 40
第六節 參數估計 ………………………………………………… 41
第七節 信用預警模型效力驗證模型 …………………………… 44
第四章 模型實證及驗證結果 ……………………………………… 49
第一節 樣本內驗證結果 ………………………………………… 50
第二節 樣本外驗證結果 ………………………………………… 5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6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4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 69
參考文獻……………………………………………………… 70
英文文獻:
1、Aziz, M. Adnan and Dar, Humayon A.(2006),“Predicting Corporate Bankruptcy:Where We Stand?,”Corporate Governance,pp.18-33.
2、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4, October),“An Explanatory Note on the BaselⅡ IRB Risk Weight Function.
3、Ervin, D. Wilson and Wilde, Tom,“Pro-cyclicality in New Basel Accord,” Credit Risk Modeling,pp.165-172.
4、Farmen, Tom E. S., Westgaard, Sjur and Wijst, Nico van der(2004),“An Empirical test of Option Based Default Probabilities using Payment Behavior and Auditor Notes.”
5、Finger, Christopher C.(2001),“The One-Factor CreditMetrics Model I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RiskMetrics Journal,Vol.2,pp.9-18.
6、Grover, Jeffrey and Lavin, Angeline M.(2001,February),“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A Service Industry Extension of Altman’s Z-Score Model of Bankruptcy Prediction,”Grover conducted at the 2001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Fina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7、Joseph, Maurice P.(2005),“A PD Validation Framework for Basel ⅡInternal Rating-Based Systems.”
8、Kulkarni, Amit, Mishra, Alok Kummer and Thakker, Jigisha,“How Good is Merton Model at Assessing Credit Risk?Evidence from India.”
10、Musiela, Marek and Rutkowski, Marek(2005),“Martingale Methods in Financial Modelling(2nd ed.),” New York:Springer.
11、Sobehart, Jorge, Keenan, Sean and Stein, Roger(2001)“ Benchmarking Quantitative Default Risk Models:A Validation Methodology,”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12、Sobeheart, Jorge R., Stein, Roger M.(2000), “Moody’s Public Firm
Risk Model:A Hybrid Approach To Modeling Short Term Default Risk,” New York:Moody’s KMV.
13、Stein, Roger M.(2002), “Benchmarking Default Prediction Models:Pitfalls and Remedies in Model Validation,” Technical Report #020305,Moody’s KMV.
14、hreve, Steven E.(2004),“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Continuous-Time Models,” New York:Springer.
15、Tudela, Merxe and Young, Garry(2003),“A Merton-model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Default Risk of UK Public Companies,” ISSN 1368-5562,Bank of England.
16、Wilde, Tom,“IRB Approach Explained”,credit Risk Modeling p.157-163

中文文獻:
1、柯瓊鳳與楊舒雯(民94),“台灣地區信用評等模型有效性之驗證”,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
2、林妙宜(民91),“公司信用風險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欣怡(民94),“以修正KMV模式為基礎探討上市上櫃公司違約風險”,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公韻(民94)“信用違約機率的預測-robust logistic regression”,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5、薛人瑞與陳漢沖(民93),“新巴塞爾協定之君約機率量化研究”,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
6、行政院金管會銀行局與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民94)。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修正版架構(ISBN 986-7506-37-5)。臺北市: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共同研究小組編譯。
7、曾令寧與黃仁德(民93)。風險基準資本指南:新巴塞爾資本協定(ISBN 986-7506-23-5)。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8、沈中華(民92),“Basel Ⅱ的缺點及改進建議”,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一期,1-18。
9、陳木在與陳錦村(民90)。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臺北市: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0、陳思翰(民92),“商業銀行如何利用Logistic 及KMV模型檢視授信政策”,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