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1996)。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千倖(1998)。教師也是「班級經營」問題的製造者。師友,3,35-39。
王全興(2004)。臺南縣市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與研習活動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明傑(1997)。國民中學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與學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金樑(2004)。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秋錳(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郁文(2005)。南區國小初級資訊種子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王堯興(2005)。國小資訊種子教師運用自由軟體融入教學關注階層、溝通媒介類型與教學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翠琳(2002)。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創新教學設計研究--微型多功能氣體產生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資訊種子國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余民寧(2006)。潛在變項模式:SMPLIS的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吳文榮(2002)。高職實用技能班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吳明芳(2001)。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1998)。新時代有效能教師行為之探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1),73-79。吳明隆、王光明(2004)。班級經營教學新趨勢—符應九年一貫的班級經營理念。高雄市,七賢國民小學。
吳書璧(2004)。國小教師學習型班級經營個人理念符合程度與自評實際應用情形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1996)。追求高品質班級經營與輔導。學生輔導雙月刊,45,24-31。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吳清山(2002)。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福源(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吳肇賢(2005)。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人格特質、領導技巧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孟真(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知識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淑屏(2003)。國民小學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坤燁(2005)。臺南及高雄地區國中英語教師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與未來研習需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孟文(2002)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及改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李宜靜(1997)。教學實務與班級經營:一位國中生物教師的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春芳(1993)。班級經營的策略-快樂的一天。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班級經營學術研討會議論文彙編。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李國勝(2005)。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李莉華(2002)。多元智慧理論運用於國小一年級班級經營之實踐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園會(1996)。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周殷瑞(2004)。導師運用合作學習班級經營策略以提升國三學生理化科與數學科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崇儒(1999)。有效能的班級經營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2),1-6。周淑卿(1997)。多樣化的課程與教學。邁向未來的課程與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周淑瓊(1999)。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認知、行動策略與其班級經營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玉卿(2004)。高雄及臺南地區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創新與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生傳(1999)。新世紀教學創新的一種思索融一用多的教學。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411-418。
林孟逸(2004)。教師班級經營網站系統模式探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8。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林涵妮(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進財(2005)。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詹田(2001)。綜合高中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邱清池(2005)。學習型班級經營對提升國三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連煌(1997)。班級經營:學生管教模式、策略與方法。臺北:文景。
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金樹人編譯(1994)。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張老師。
姚培鈴(2005)。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秋如(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師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范秋芬(2005)。國民小學教學創新與成員抗拒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湘平(2005)。全面品質管理理念在國民中學班級經營上的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學正(2002)。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與班級經營策略改進國中學生學習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張世忠(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
張以儒(2001)。合高中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玉成(2001)。創造思考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上之應用。民91年7月15日。取自:http://tea.ntptc.edu.tw/~ycc32/創造應用1.doc.
張秀敏(2002)。國小班級經營。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美芳譯,Todd Siler著(1998)。你也可以是天才:讓腦筋轉個彎。臺北:時報文化。
張振成(1997)。班級經營之我見。中等教育,48(2),99-102。
張淑芬(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景惠(2005)。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新仁(1999)。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臺北市,五南。
張廣義(200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室管理評鑑系統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3,29-58。
莊文志(2002)。學習型班級經營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文光(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信念。中等教育,53(4),28-31。
許秀梅(2004)。教師情緒智慧、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關聯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元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錦華(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靜茹(2002)。幼稚園班級經營與教師省思能力。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瓊櫻(2003)。葉春蓮班級經營理念與實務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臺北:五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文化。
陳木金(2002)。從共同演化觀點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刊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辦「九年一貫課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47。
陳志勇(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志強(2002)。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應用之研究-以班級經營網站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育吟(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困境及成長策略需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明鈺(2004)。我國高中職工業類科實用技能班導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臺北:三民。
陳師榕(1998)。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全面品質管理特質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珮育(2005)。靜思語教學應用於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雅玲(2004)。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嘉彌(1997)。接受創新程度的理論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1,36-48。陳碧雲(1995)。初任科學教師班級經營的面貌與成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瓊芬(2004)。網站互動對班級經營之影響∼以某高級商業學校之班級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原則。中等教育,53(4),4-25。
單文經主譯,林素卿、張民杰、蘇順發、黃繼仁、高博銓、張嘉育、張如慧、王前龍、葉興華、高建民合譯(2004)。Manning, M. Lee. & Bucher, Katherine T. (2003)原著。班級經營的理論與實務(Classroom Management: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cases)。臺北:學富。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學校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杏媚(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坤龍(2001)。臺北市職業學校導師之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黃意舒(1999)。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臺北:五南。
黃毓琦(2005)。高職教師的創新教學行為與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誌坤(1999)。全面品質管理在國民小學班級經營適用性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銘宗(2005)。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創新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德祥(1995)。國中班級經營的困境與突破。教育資料與研究,6,2-8。楊士賢(1997)。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永森(2002)。社團經驗對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影響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臺北:松崗。
廖英昭(2005)。國小級任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鳳瑞(1995)。成長出自內在力量 — 幼教老師成長的訣竅。新幼教,84年2月號,61-65。
廖靜馥(2004)。國小教師自然科實務知識在教學創新中的展現:敘事探究取向。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熊智銳(1994)。開放型的班級經營。臺北市:五南。
趙鏡中、范姜翠玉(2002)。國語文創新教學的思與行。研習資訊,19(1),17-27。劉佑星(1996)。談班級經營的理念與基本作法。班級經營,1(1),33-38。
劉郁梅(2001)。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榮裕(1995)。國小級任教師班級經營領導模式與學生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慧梅(2003)。數位學習融入創新教學之設計與應用--以Hyperbook系統與國小數學領域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蔣宗男(2002)。情境因素、消費者購買涉入與創新接受態度影響網路競標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蔡仁隆(2003)。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玉疊(2002)。班級經營成長課程對國小新進教師班級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鄭依琳(2004)。國小教師教學創意與家庭作業安排創意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瑞銀(2004)。國民中學班級經營發展實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盧富美(2002)。班級常規管理經營:常規與教學雙人行。臺北:心理。
錢翹英(2005)。探究創新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概念學習與科學閱讀態度的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文琪(2003)。臺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戴至中譯,Stephen M. Shapiro著(2002)。24 / 7 創新:變動年代的企業求生與致勝藍圖。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戴怡真(2004)。知識管理應用於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具體作為之意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世微(2006)。國民小學教師魅力領導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惠德(1995)。反省與教學:一位高級中學化學教師信念的詮釋性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簡茂發等人(199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八十七年度專案研究計劃,委託單位: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藍金水(2004)。班級經營網路化的實施策略與成效。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顏火龍、李新民、蔡明富(1998)。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臺北:師大書苑。
二、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96). Greativity in content. Cumnor Hill Oxford: Westview Press.
Bargatzky, T. (1989). Inno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cultural systems. In S. E.van der Leeuw & R. Torrence (Eds.), What's New? (pp.16-32). Mass: Unwin Hyman Inc.
Daft, R. L. (1978). 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2), 193-210.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a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555-590.
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New York: Buffalo.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Drucker, P. F. (1998). “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 in Leader to Leader, edited by F. Hesselbein and P. M. Cohe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dwards, C.H.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Emmer, E. T., Evertson, C. M., & Anderson, L. M. (1980).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t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0(5), 219-231.
Evertson, C. M., & Emmer, E. T. (1979). Preven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D. L. Duke(Ed.), Helping teachers manage classroom (pp.2-31).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vertson, C. M., Emmer, E. T., Celement, B. S., Sanford, J. P., & Worshman, M. E. (1989).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Evertson, C. M., Emmer, E. T., Clements, B. S., & Worsham, M. E. (1994).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3rd ed.). H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Frankle, E. G. (1990).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Boston: Kluwer Academic.
Good. C. V. (ed).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Hodge, B. J., Anthony, W. P. & Gales, L. M. (1996). Organization theory-Astrategic approach. New-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Johnson, L.V., & Bany M. A. (1970). Classroom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olving problems. Boston: Allyn & Bacon.
Jones,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otivating and managing students (3r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ounin, J. S. (1970). Discipline and group management in classroom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arrivee, B. (1992).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climat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eeuw, S. E. vander & Torrence R. (1989). Introduction: What's new about Innovation? In S. E. van der Leeuw & R. Torrence (Eds.), What's New? (pp. 1- 15). Mass: Unwin Hyman Inc.
Lefrancois, G. R. (1997). Psychology for teaching (9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Lessem, R. (1990). Development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of holistic business. Oxford: B. Black-well.
McIntyre, D. J. & O’ Hair, M. J. (1996). The reflective roles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 Belmont, CA: Wadsworth.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Rogers, E. M. (1962). Diffusion of innovativenes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mith, C. J., & Laslett, R. (1993).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 A teacher's guide.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Tushman, M. & Moore, W. (1982). Reading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Marshfield, MA: Pitman.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1(3), 40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