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07: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煥柏
論文名稱:職場年齡歧視之研究
指導教授:張其恆張其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勞工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84
中文關鍵詞:就業歧視年齡歧視歧視立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
  • 點閱點閱:14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要
年齡歧視,這個由來甚久的社會問題於我國少被討論,但事實上,其為一項相當重要的就業歧視類型。其影響範圍甚廣,不單是中高齡者會受到年齡歧視而遭致解雇或因其年齡無法再度進入勞動市場,年輕勞動者亦將因企業人事主管對年輕人的一些刻板印象,例如:經驗不足、不可靠、抗壓性低等,而無法獲得較佳的勞動條件;且年齡歧視所影響者係為就業與職業的所有過程,包括:求職、應徵、就職、晉升、解雇等,甚至職業訓練的有無亦為年齡歧視之影響範圍,因此,對勞動者而言,這個不分性別、種族、國籍的歧視類型對其之傷害可能伴隨著勞動者年齡之成長而無所不在,故本文除檢視年齡歧視之定義、內容、特質外,於文內亦將時時強調年齡歧視這個社會問題之重要性,以凸顯其在目前台灣社會中不被重視之現實狀況。
如同上述,職場年齡歧視一如其他類型的就業歧視,將對處於勞動市場中之勞動者、已就業而身處工作環境中之受雇者造成對經濟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之雙重影響。近年來,隨著高齡化之趨勢,於先進諸國中該項議題漸漸浮上檯面,成為建立未來新型態的勞動社會不可不注意的一個面向。美國係為最早針對年齡歧視問題進行立法規範國家,而歐盟於2000年則通過一項弭平所有型態的就業歧視之架構指令,其中並要求歐盟各會員國進行立法以規範年齡歧視,未來歐盟各國之立法以及實施經驗顯可為我國因應年齡歧視問題之借鏡。鄰國日本雖為年齡歧視立法之後進國,但其政府亦已觀察到社會中年齡層分配不均可能造成的世代間分化問題,並積極處理,我國實應隨時注意上述先進國家對於該議題之思考方向以及因應政策,不應自外於國際潮流而使本國勞動者在這個只求經濟成長的社會中更落入就業不安全、生活無保障的境地。
第一章 前言………………………………………………………………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式……………………………………………………………………3
第四節 研究內容……………………………………………………………………4
第二章 職場年齡歧視概說...……………………………………..……...6
第一節 何謂職場年齡歧視…………………………………………………………6
第二節 職場年齡歧視之產生背景—商品化與長青社會………………………..16
第三節 年齡歧視之特質-非典型的歧視類型…………………………………..21
第四節 小結………………………………………………………………………..22
第三章 職場年齡歧視禁止法制之開展…………………………..…...24
第一節 美國就業機會平等法制與年齡歧視禁止立法…………………………..25
第二節 國際勞工組織-就業與職業歧視公約…………………………………..33
第三節 歐盟-建立就業與職業中均等待遇之一般架構指令…………………..39
第四章 美國職場年齡歧視禁止法……………….……………………46
第一節 概說………………………………………………………………………..46
第二節 保障對象…………………………………………………………………..50
第三節 適用對象與措施…………………………………………………………..51
第四節 年齡歧視之證明:公民權法第七編之架構……………………………..53
第五節 法律上之抗辯事由………………………………………………………..60
第六節 執行程序與救濟途徑……………………………………………………..62
第五章 歐盟一般均等待遇架構指令通過後英德二國之立法狀況...70
第一節 英國………………………………………………………………………..70
第二節 德國………………………………………………………………………..81
第三節 小結………………………………………………………………………..87
第六章 職場年齡歧視-日本與台灣…………………..........................88
第一節 日本………………………………………………………………………..88
第二節 台灣…………………………...…………………………………...............95
第三節 小結………………………………………………………………………..9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00
第一節 結論………………………………………………………………………100
第二節 建議………………………………………………………………………106
參考資料
附錄一 美國職場年齡歧視法
附錄二 歐盟建立就業與職業中均等待遇之一般架構指令
附錄三 國際勞工組織第111號就業與職業歧視公約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江琦玉,「從年齡歧視探討中高齡勞動者就業問題-兼論反年齡歧視立法之必要性」,台北,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4年。
(2) 鄭津津,「建立年齡歧視法制以保障中高齡者就業權利之研究」,台北,政大勞動學報,第十二期,國立政治大勞工研究所出版,民91年7月。
(3) 龔文廣,「中高齡者就業問題分析」,中高齡勞工者就業問題與對策,李漢雄、曾敏傑主編,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出版,民88年。
(4) 焦興鎧,「全球化與基本勞動人權之保障」,理論與政策,第十七卷第三期,民93年。
(5) 焦興鎧,「國際勞動基準之最新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之道』,勞資關係月刊,第二十卷八期,民90年。
(6) 焦興鎧,「國際勞動基準之最新發展趨勢-兼論對我國之影響」,勞工法論叢(二),民90年。
(7) 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民86年。
外文部分:
1 英文部分:
(1) Arrowsmith & McGoldrick. ”A flexible future for older workers? “ , Personnel Review, Vol. 26, No4, 1997.
(2) Arthur Gutman, “EEO law and personnel practice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2000.
(3) Bill Bytheway, “Ageis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5.
(4) Colin Ducan, “Ageism, early exit, and the rationality of age-based discrimination”,“Ageism in work and empolyment”,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1.
(5) David Neumark , ” Age discri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 21, No. 3, 2003.
(6) Doreena Engleman & Brian H. Kleiner, “Age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Equal Opportunities Journal, 1998.
(7) Evalation of the Code of Practice on Age Diversity in Employment : Final Report, 2001.
(8) Ed Snape & Tom Redman,” Too old or too young ?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age discrimin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No 1, 2003.
(9) Erdman Palmore,”Ageism”, Greenwood Press, 1990.
(10) Harold S. Lewis, Jr. & Elizabeth J. Norman, “Employment Discriminaiton Law And Practice 2ed”, 2004.
(11) Frank Laczko, “Changing work and retirement : Social policy and the older worker”, 1991.
(12) Gerhard Bosch, “Thematic feature on older workers-Germany ”, 2003.
(13) Ian Glover & Mohamed Branine, “Ageism in work and employment”,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1.
(14) Ian Glover & Mohamed Branine, “Ageism in work and employment : thinking about connections”, Personnel Review, Vol. 26 No 4, 1997.
(15) 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 ,91st Session 2003, “Time for equality at work : global report”,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16) Kirton Gill, “Thematic feature -inplementation of the EU framework equal treatment Directive-UK”, 2003.
(17) Lothar Funk, “Thematic feature-implementation of the EU Framework equal treatment Directive”, 2003.
(18) Mike Noon, “Equality, diversity and disadvantage in employment”, New York, N.Y. : Palgrave, 2001.
(19) Patrick J. Clion & James Ottavo Castanera,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 3rd ed, West Educational Pub., 1999.
(20) Susan Hillier, “Aging,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7th ed, Wadsworth Pub. Co., 1999,.

2. 日文部分:
(1)中窪裕也,「ヤфэロ□□法」,1995。
(2)ILO□約ソ批准メ進バペ□,「□際□□基準ザ日本メ□りペみILO活用ヮユЭйЧヱ」,1998。
(3)日本ILO協□,「講座ILO(□際□□機□)み社□正義ソ現□メ目指ウサ(上)(下)」,1999。
(4)森□ 英幸,2001,「雇用ズれんペ年□差別禁止法み米□法ろヘ何メ□ヅろ?」,日本□□研究□誌487□。
(5)сЧヱ□A□кяユчみ,ヤфэロ雇用差別禁止法,1997。
(6)岩田克□□牧野利香,「□州ズれんペ高□者雇用□策シ日本み年□障壁是正ズ向んギ取ベ組ノメ中心シウサみ」,□□政策研究報告書No.13,2004。
(7)櫻庭涼子,「雇用ズれんペ年□差別 ヤфэロれプヂEUソ□況」,ЖшэЗЬ1282□,2005。
(8)櫻庭涼子,「諸外□ズれんペ年□差別デソ取組ノ」,日本□□研究□誌521□,2003。
(9)櫻庭涼子,「高□者ソ雇用□策――若年者シソ利害調整ソ□□ろヘ」,日本□□研究□誌534□,2004。
(10)濱口桂一郎,「EUソ『年□□障□等差別禁止指令』ソ成立シ、ガソユ⑦еヱЬ」,世界ソ□□51□2□,2001。
(11)家田愛子,「EUズれんペ新ギス雇用差別禁止指令れプヂ人種差別禁止指令ソ提案」,□□法律旬報1492□,2000。
(12)日本厚生□□省,「今後ソ高□者雇用□策ズ□エペ研究□ 報告書」,2003。
(13)日本□□企□□,「雇用ズれんペ年□差別禁止ズ□エペ研究□ 中間報告」,□□法律旬報1493□,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7.馮震宇,庫藏股是解決交叉持股的良方?,能力雜誌第五一五號,一九九九年一月。
2. 34.葉銀華,從公司治理面剖析太電財務困境始末—交叉持股取得高控制權 掩蓋損失危及股東利益,會計研究月刊第二一八期,二○○四年一月。
3. 41.劉紹樑,論關係企業法,經社法制論叢第二十一期,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元月。
4. 36.廖大穎,論交叉持股制度──另類的財務操作與企業結合,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五期,一九九九年二月。
5. 35.董廣平,關係企業交叉持股之利害與因應,會計研究月刊第一五九期,民國八十八年二月。
6. 16.洪秀芬,公司法「關係企業」章之研究,朝陽學報第三期,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7. 33.葉新民,由公司法第一七九條之新修正條文論我國有關交叉持股之法律制度,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五十七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
8. 26.許振明,企業交叉持股與改善之道,證交資料第四五二期,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9. 32.楊敏華,公司治理之研究,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四期,二○○三年四月。
10. 25.陳貴端,公司治理經濟法律制度之探討──以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及組織運作為中心,律師雜誌第三一○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11. 20.高超陽、盧世勳,日本企業與金融體系危機─企業與金融機構交叉持股問題,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12. 19.洪秀芬、陳貴端,交叉持股對公司治理之影響,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十九期,二○○三年十二月。
13. 18.洪秀芬,收買控制公司股份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二十六期,二○○四年十二月。
14. 17.洪秀芬,公司法「關係企業」規範之疑義與缺失,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十七期,二○○二年十二月。
15. 37.鄭月遂,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的立法與作法,今日經濟第三六○期,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