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2: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瓊瑤
論文名稱:對外直接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
指導教授:翁永和翁永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工資不均等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1980年代以來,台灣對外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金額逐年增加,且在1991年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後,大陸低廉的工資、潛在廣大的內需市場及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對大陸投資一直是占我國總對外投資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台灣的對外直接投資有62%在製造業,且製造業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量,因此當對外直接投資增加時,會使我國就業水準發生改變,進而會影響本國勞工的相對工資。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從1981-2004年製造業直接對外投資對台灣工資不均等的影響。由於考慮到工資僵固及解釋不足的問題,在實證估計時,我們同時放入了解釋變數的落後期來跑迴歸,並利用時間序列的自我迴歸時間落差分配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估計出各別產業下對外投資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以及採用包含橫斷面(cross section)及時間序列(time series)兩種特性的縱橫資料(panel data),來看所有產業的影響。其結果得到如下:

一、各別產業方面:在包含各期的聯合檢定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非金屬及礦產物製品製造業與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上升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當解釋變數包含了各個變數之落後期後,除了上述的產業外,尚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其對外直接投資份額變動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有顯著的正面效果。最後,將所有產業的資料加總來跑迴歸時,所有變數均轉而不顯著。

二、所有產業方面:在包含了所有產業下的Panel data時,由聯合檢定及包含了所有落後期變數下,其結果均不顯著,這可能是由於每個產業的特性不同,對外投資份對工資不均等影響的程度也不同,所以當所有產業的資料放在同一個座標上時,會呈不顯著的現象。此外,經濟部工業統計分類將我國製造業區分為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四大類,但考慮到資料的不完整,我們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合併,而分成三大類工業,並增設虛擬變數來跑迴歸。結果發現,當民生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上升時,將會擴大該產業之工資不均等的現象,然而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之對外投資份額對工資不均等的影響並不顯著。

三、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各別產業的影響:由於我國從1991年,才開放對大陸直接投資,於是本文進一步抽離了對大陸直接投資的金額下來進行估計,結果發現在時間序列分析下,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藤柳製品製造業、造紙及印刷業電子與電機、機械、精密器械及運輸工具製造業等產業,當其對外投資直接份額變動增加時,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的現象。

四、對大陸以外地區進行直接投資,對所有產業的影響:在全體產業的Panel data下,當對外投資份額增加時,工資不均等將會擴大,代表大陸以外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此外,若將產業分成三大工業,則在民生工業及化學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上升會擴大工資不均等,然而在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下,對外直接投資份額增加將會減緩工資不均等。這是因為對大陸以外地區直接投資,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的對外投資比重有56%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因此會對高技能勞工需求下降,進而減緩工資不均等。
目錄
摘要 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背景 -1-
第二節 動機及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資料來源 -1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7-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分析 -24-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30-
第一節 時間序列實證結果分析 -30-
第二節Panel data實證結果分析 -38-
第三節 我國對大陸以外地區之直接投資的實證結果 -50-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58-
參考文獻 -60-
附錄 -62-

圖表目錄
表1-2 台灣對各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及比重(全體產業) -3-
表2-1 影響工資不均等的文獻整理 -14-
表3-1 製造業分類 -28-
表3-2 各變數的資料來源 -29-
表4-1 時間序列下聯合檢定結果 31-
表4-2 三大工業分類 -39-
表4-3 增設三大工業虛擬變數 -40-
表4-4 全體製造業下Panel data的實證結果 -42-
表4-5 各產業的固定效果 -43-
表4-6 Panel data下聯合檢定結果 -43-
圖4-1 各別製造產業,對外投資份額與相對工資的關聯 -45-
圖4-2 全體製造產業,對外投資份額與相對工資之關聯 -46-
表4-7 各個產業自1981-2004年的相對就業量 -49-
表4-8 我國製造業對大陸直接投資占我國總對外投資之比例 -50-
表4-9 我國對大陸以外地區之直接投資的聯合檢定 -51-
附表1 各業單根檢定結果 -62-
附表2 時間序列下ARDL模型的實證結果 -66-
附表3 對大陸以外地區投資, ARDL模型的實證結果 -70-
附表4 對大陸以外地區投資,Panel data模型的實證結果 -74-
吳慈嫺(2003),《製造業委外代工與對外直接投資對生產力與工資之影響—台灣的實證分析》,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儀品(2004),《對大陸直接投資和台灣工資的差異》,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Beladi, H. and S. Marjit (2000), “A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tersectoral linkag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9(2), 213-218.
Breush, T. and A. Pagan (1980), “The LM test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model specification in econometr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7, 239-254.
Cheung, K. Y. and C. S. Fan (2002), “Does trade lead to wage inequality –A cross-industry analysis,”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 7(2), 147-159.
Dolado et al. (1990), “ Cointegration and Unit Root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4, 249-273.
Driffield, N. and S. Girma (2003), “Region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wage spillovers:plant level evidence from the UK electronics industr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 65(4), 453-457.
Egger, H. and V. Grossmann (2003), “The double role of skilled labor, new technologies and wage inequality,” Metroeconomica, 56(1), 37-57.
Feenstra, R. C. and G. H. Hanson (1997),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 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2(3-4), 371-393.
Granger, C. W. J. and P. Newbold (1974), “Spurious Regressions in Econometrics,” Journal-of-Econometrics,2(2),111-20.
Glazer, A. and P. Ranjan (2003),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 wage inequality, an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60(2), 455-469.
Mariotti et al. (2003), “Home country employ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case.”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7(3), pp.419-431.
Steelman, A. and J. A. Weinberg (2005), “What’s driving wage inequalit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91(3), 1-17.
Stewart, M. B. (1990), “Union wage differentials, product market influences and the division of rents,” Economic Journal, 100(403), 1122-11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