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01: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琦樺
研究生(外文):Wang,Chi-Hua
論文名稱:個人理財規劃之最適化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optimal individual financial planning
指導教授:吳啟銘吳啟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Chim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理財規劃個人理財資產配置生涯規劃財富管理
外文關鍵詞:Financial PlanningIndividual Financial PlanningPortfolio AllocationCarrer PlanningAsset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14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隨著國民所得水準及個人知識水準的提升,再加上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國人財富管理的需求逐漸浮現,而如何依據個人的財務狀況,建構一套穩健成長的個人理財規劃,以實現家庭資產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就成為當前財富管理市場面臨的重大議題。

然而,台灣的財富管理市場才剛萌芽,故綜觀現有文獻及實務上之論述,有關記載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相關報導實為有限,且多屬片段,缺乏完整性之服務模式及可支援計算的理財軟體,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針對個人理之需求建構一套理財服務模式及軟體,並透過此服務模式及軟體的實地操作,為投資人建立一套最適化的個人理財規劃。

本研究首先根據相關文獻,對個人理財規劃的理論架構進行完整的介紹,其次討論台灣目前財富管理事業的現況,接著以個人理財規劃的理論為基礎,建構一套理財規劃服務模式及軟體,驗證所提出的架構、流程、模式與方法的可行性與績效。最後,可以藉由本文研究,提供金融機構之財富管理部門在建置理財規劃服務模式及相關理財系統開發作為一個參考依據。
謝辭 Ⅰ
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目錄 Ⅴ
圖目錄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需求理論 9
第二節 投資組合理論 15
第三節 行為財務學 28
第四節 個人理財規劃理論 35

第三章 財富管理市場分析 51
第一節 台灣財富管理銀行之發展 52
第二節 我國財富管理市場 56

第四章 理財規劃服務模式及軟體之建構 60
第一節 理財網站現況分析 60
第二節 理財規劃服務模式 67
第三節 軟體之建構 69
第四節 軟體之實務運用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6

附錄

附錄一.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 88
附錄二.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作業準則 92
附錄三.券商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 97
附錄四.人身保險業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 102
附錄五.遺產稅與贈與稅簡介 107

參考文獻 110
中文
1.一銀產經資訊,2001,由歐美經驗探討我國金融業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之機會與挑戰,第441期,頁16-29,12 月。
2.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五南出版社。
3.李坤崇,2001,多元化教學評量,心理出版社。
4.呂安悌,1999,投資組合近似全域最佳整數解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5.林東和,2000,私人銀行業務在國內之發展策略與現況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6.林啟仁,2003,銀行經營財富管厘業務關鍵成功國素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
7.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2005 http://www.boma.gov.tw/。
8.徐俊明,2000,投資學──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台北。
9.陳宣和,2003,我國新金融商品發展暨行銷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理財規劃實務編撰委員會,2004,理財規劃實務,臺北:臺灣金融研訓院。
11.陳儷月,2004,個人理財之模式底網路服務發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楊昌隆,2003,理財規劃服務模式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葉勁之,2003,財務規劃顧問的第一本書,臺北:商周出版。
14.錢money研究室,1995,個人理財:一生受用的生活寶典,臺北:金錢文化。
15.羅旭華,2004, 理財宏觀,臺北:商周文化(1986。
16.寶來證券全球新聞信息中心,2003,投資規劃與理財工具完全手冊,臺北:商訊文化。

英文
1.Bird, R. and M. Trippet.1986.“Naïve Diversification and Portfolio Risk-A Note,”Management Science, 32(2), pp.244-251.
2.Black, F, M.C. Jensen and M. S. Sholes. 1989.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Some empirical tests,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capital Markets”, Praeger Publishers, New York.
3.Brinson, G. P, Brian D. S. and Bee bower, G.L.1991.“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II: An Updat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 47, Iss. 3, pp. 40-48.
4.Chopra, V.K. and W.T. Ziemba. 1993.“The effect of errors in means, variances, and covariances on optimal portfolio choice”, Journal of
5.Elton, E. J. and M. J. Gruber, “Simple Criteria for Optima Portfolio Selection,”Journal of Finance, (December), (1976).
6.Evans, J. and S. Archer. 1968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Disper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Finance, 23(5),pp 761-7677.
7.Garman, E. Thomas and Raymond E. Forgue. 1994. Personal Finance (4th ed.)Houghton Miffin Company.
8.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1979.“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pp263-291.
9.Kahneman, D., and D. Lovallo .1993.“Timid choices and bold forecast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risk taking,” Management Science 39, pp17-31.
10.Koskosidis, Y.A. and A.M. Duarte. 1997. “A Scenario-Based Approach to Active Asset Allocation”,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Winter.
11.Laughhunn, D.J., and J. W. Payne .1984.“The impact of sunk outcomes on risky choice behavior,” INFOR 22,pp 151-181.
12.Maslow, Abraham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pp370-396.
13.Maslow, Abraham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4.Maslow, Abraham H.1971. 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5.Maslow, Abraham 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 Harper Collins, New York.
16.Shefrin, H. and R. Thaler .1988.“The behavioral life of cycle hypothesis, ” Economic Inquiry 24, pp609-643.
17.Staw, B.M.1981.“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 pp577-587.
18.Statman, M. 1987. How Many Stocks Make a Diversified Portfolio?”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2(3), pp353-363
19.Stone, M. 2001. Managing wealth: A new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Vol. 6, No. 1, pp. 84-97.
20.Thaler, R. H. (1980).“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pp 39-60.
21.Winger, Bernard J. and Ralph R. Frasca. 1993. Personal Finance. Third ed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