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坤榮
論文名稱:以銀行為主體之金控價值研究─以台灣之金控為例
指導教授:吳啟銘吳啟銘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金控公司獲利成長策略經濟附加價值(EVA®)財務決策品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花旗集團(Citigroup)的跨業經營金控架構原為台灣各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金控公司)所追求的典範,但近來花旗的經營策略卻有重大轉變,如將旗下保險業務部門賣給大都會人壽(MetLife),另以其資產管理公司交換投資業者雷格梅森公司(Legg Mason)的證券部門及股票,這其中策略的轉變對台灣金融業者有何啟示?
台灣的金控公司經過近四年來的經營,歷經景氣循環由剝而復,究竟成效如何?有無類似花旗集團者,最後選擇以銀行業務為核心,而在諸多金控中脫穎而出者?此為本研究所擬探討課題之一。
Stern Steward & Co.財務顧問公司於1989年推出用於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後,許多知名企業開始採用EVA®進行績效評估,然而銀行業在採用時卻有諸多不同於一般製造業之處,本文試圖藉由以銀行為主體之金控公司個案研究比較來加以釐清,並以EVA®來檢視個案公司之財務決策品質。
本研究試圖以銀行為主體之金控公司在成立前後(2000年至2004年)之經營績效輔以EVA®等績效衡量工具,來驗證其在財務構面的價值。本研究獲得以下之結論及建議:
一、對投資人而言:
在成立金控的2002年度起至2004年度止,個案公司藉由併購及景氣復甦,以銀行業務為核心,充分展現營運績效,甚獲投資人肯定,股價亦隨之反映,並於2004年中創下新高。個案公司經營者所透露的財務決策信號與財務指標尚屬一致。
二、對企業經營者而言:
台灣的銀行家數過多,金融市場流於殺價競爭,致許多銀行業務拓展重於信用風險管理,終究面臨鉅額呆帳苦果而經營績效不彰,因此如能由營運績效良好的銀行藉由合併提升規模,複製獲利模式且兼顧風險管理下,將能迅速發揮合併綜效。
值得注意的為,近年由於金融同業前仆後繼地拓展消費金融業務,一窩蜂殺價競爭之景況重現,企業經營者宜運用Porter之五力分析作為業務拓展採煞車之預警。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2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2-1
第一節 經濟附加價值--------------------------2-1
第二節 企業價值------------------------------2-2
第三節 花旗策略改變以維持獲利成長動能-----------2-3
第四節 國銀追尋獲利典範-----------------------2-7
第三章 探討金控個案獲利成長的策略------------------3-1
第一節 個案公司─C金之簡介及營運速描------------3-1
第二節 個案公司─T金之簡介及營運速描------------3-3
第三節 個案公司近五年的獲利表現-----------------3-5
第四節 探討個案公司的獲利成長策略---------------3-7
第五節 小 結---------------------------------3-13
第四章 以個案公司演練符合銀行特性之EVA® ------------4-1
第一節 符合銀行特性之EVA®應採equity approach ---4-1
第二節 比較銀行業採用EVA®與一般製造業差異之處-----4-3
第三節 個案公司之EVA比較及解讀------------------4-5
第四節 個案公司之EVA計算------------------------4-9
第五節 個案公司之EVA 與P/B之相關性--------------4-13
第六節 小 結----------------------------------4-15
第五章 以EVA®檢視個案公司之財務決策品質--------------5-1
第一節 財務決策品質概述--------------------------5-1
第二節 個案公司之再投資率、放款品質及資本適足性-----5-2
第三節 個案公司之股利決策------------------------5-8
第四節 小 結-----------------------------------5-10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6-1
參考文獻------------------------------------------參-1
附件----------------------------------------------附-1
國內部份
1.吳啟銘,企業評價–個案實證分析,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0年。
2.黃振聰譯, Black,Andrew, Philip Wrigh, John Davies (2001),企業價值─股東財富的探求,三民書局,2003年。
3.利明獻,外資銀行在台灣金融市場所扮演的角色,第11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簡報,2005年11月。
4.杜英宗,「我國金融整併大未來」演講座談,2005年7月。
5.黃思國,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現況與發展,第11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簡報,2005年11月。
6.一銀產經資訊第478期,歐、美大型金融集團提升獲利與控管風險策略簡析。
7.一銀產經資訊第480期,美商花旗集團出售旗下保險公司暨年金部門之啟示。
8.陳依蘋,從EVA觀點看企業價值提昇,會計研究月刊第230期,2005年1月。
9.梁德榮、周齊武、吳安妮,探討經濟附加價值(EVA)績效衡量在台灣企業中的有用及可行性(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03期,2002年10月。
10.商諭文譯,Stern,Joel M., John S. Shiely, Irwin Ross, The EVA Challenge:Implementing Value-Added Change in an Organization, 梅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3年。
11.中信金及中信銀財務報告,1999-2004年度暨2005前三季。
12.台新金及台新銀財務報告,1999-2004年度暨2005前三季。
13.呂淑美、邵朝賢,金控子公司退場首例,第一金售明台產險,工商時報,2005年4月23日。
14.黃智銘,加強財富管理競爭力,券商推動現金管理帳戶,經濟日報,2005年11月9日。
15.洪正吉,中信銀財富管理業務比衝3成,工商時報,2005年4月6日。
16.彭暄貽,僑銀搶攻財富管理市場,工商時報,2006年1月7日。
17.呂郁青,中信銀為本土最佳財富管理銀行,經濟日報,2006年1月6日。
18.簡永光,中國宏觀調控與台商之因應,宏典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7月。
19.彭禎伶、張家豪,OBU成銀行獲利金雞母,工商時報,2005年12月1日。
20.邵朝賢,一銀大陸放款聯盟成形,工商時報,2005年4月10日。
21.經濟日報綜合報導,兩岸金融業盛行結盟出現黑洞,2004年6月8日。
22.陳慧敏、林巧雁、白富美,花旗滙豐車拚,兩岸搶台商,經濟日報,2005年11月30日。
23.彭禎伶,金融大利多!銀行投資大陸金管會點頭,工商時報,2005年9月24日。
24.吳修辰,中信銀信用卡「一大兩小」突圍戰略,商業週刊,2005年12月12日。
25.中央銀行網站http://www.cbc.gov.tw,2005。
26.金管會銀行局網站http://www.banking.gov.tw,2005。
27.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2005。
28.中信金網站http://www.taishinholdings.com.tw,2005。
29.台新金網站http://www.taishinholdings.com.tw,2005。

國外部份
30.Copeland,Tom, Tim Koller, Jack Murrin (2000), Valuation : 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3rd.ed.,Wiley.
31.花旗集團網站http://www.citigroup.com,200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邦傑(197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71-78。
2. 梁朝雲(2001)。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分析及輔導方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9,43-69。
3. 張淑美(1996)。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通訊,36,88-95 頁。
4.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261-322。
5. 施香如(2002)。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6. 邱文彬、林美珍(1999)。大學生發展成熟的人際關係中親密性能力的發展:自我揭露與自主性之年級與性別差異的探討。教育心理學報,31(1),37-62。
7. 林美蓉(1995)。寂寞與自我坦露。輔導季刊,31(1),58-63。
8. 吳統雄(2000)。台灣網路使用者系列調查研究:現況、前景、策略、方法。民意研究季刊,214,41-77。
9. 吳明燁(19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初期同儕團體的形成與影響。東吳社會學報,8,1-33。
10. 朱錦鳳(1997)。大學生電腦網路的使用極其相關因素的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297-312。
11. 朱惠瓊(2003)。從網路成癮談青少年網路人際互動的特質。諮商與輔導,206,35-40。
12. 王燦槐、羅惠筠(1998)。我國大學生BBS 族的網路人際溝通初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5-6。
13. 王柏壽(1985)。父母與同儕對青少年做決定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5,47-198。
14. 王志仁(1997)。網路大調查:族群分析-上班族領先台灣網路。天下雜誌。198:124-129。
15. 9.梁德榮、周齊武、吳安妮,探討經濟附加價值(EVA)績效衡量在台灣企業中的有用及可行性(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03期,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