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博芮、蘇喜、詹長權(1993)。台灣地區護理暨商業職業學校師生環境保護態度調查之研究。護理新象,第3卷第5期,231-245。王一雄(1997)。土壤環境污染與農藥。台北巿:明文。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仁澤(1993)。環境與工業毒物學。台北巿:高立。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
王鴻博、張祖恩、魏玉麟(1997)。廢電池全面回收統籌處理可行性之探討,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EPA-86-FA-70126)。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王鑫(1987)。環境教育的理念架構。台北市︰國科會科教處研究報告。
王佩蓮(1994)。國民小學環保題庫系統。台北市:台北市立師院環教中心。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輯,113-145。王懋雯(1995)。環境教育的定義、目標與內涵。教育資料集刊,20輯,35-54。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懋雯、黃乾全(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
文國光、馮熙康(1995)。電池電化學。北京巿:電子工業出版社。
田福助(2000)。電化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高立。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3,267-309。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行政院環保署(2005)。資源回收網。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9 月15 日。網址:http://recycle.epa.gov.tw。
行政院環保署(200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球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8月11 日。網址:http://www.epa.gov.tw。
行政院環保署(2003)。執行機關資源回收成果統計。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2002)。環境保護統計手冊。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200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台中市環境保護局(2005)。資源回收。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9月19 日。網址:http://recycle.tcepb.gov.tw。
台灣師大物理系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2005)。Demolab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12 月19 日。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
朱宏毅(2000)。廢錳鋅電池、鹼錳電池最佳可行處理技術評估與規劃。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EPA-89-HA31-03-111)。台北市:衛斯密廢物減量科技有限公司。
朱美琴、鄭智和、黃偉倫、陳怡如、葉莉雯(1999)。廢容器及乾電池資源回收市場機制與監督指標之建立。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宋建奇(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余興全(1990)。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環境教育,7,8-15。
吳文財(1990)。國小六年級兒童的環境行動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文雄(2001)。中部地區國小學童能源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鵬兆(2001)。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永展(1993)。辦公室資源回收之因果關係。都市與計畫,20(3),335-352。
李永展(1994)。台北市家庭及工作場所資源回收再利用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21(2),149-172。
李世興(1996)。電池活用手冊。台北市:全華。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車參賢(1995)。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周 儒(1993)。環境教育的規畫與設計。環境教育,16,17- 25。
周義國(1997)。台北市高職工科應屆畢業生的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周嫦娥、陳雅琴(2000)。廢容器及乾電池資源回收成本模型與監控系統之建立。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EPA-89-HA31-03-077),台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
林生傳(1994)。概念學習與發展的梯次模式理論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 82-0301-H-017-005),台北市:國科會。
林坤讓(2003)。我國廢乾電池資源再生技術之成本有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秀瞳(1996)。環境相關科系學生之環境典範、知識及行動意向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林振華、林振富(2001)。充電式離子電池材料與應用。台北市:全華。
邱家範(2000)。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洪文東、李文德、黃嘉崑、謝榮藏(1996)。師院普通化學。台北市:五南。
洪芳州(1994)。各類電池使用指南。台北市:全華。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柯惠珍(1998)。台北市國中學生家中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侯錦雄(1997)。遊客對台中市焚化廠環境態度及其景觀改善偏好。東海學報,38(6),37-52。
高翠霞(1989)。環境教育之理念。環境教育,3,8-11。
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11 月12 日。網址:http://www.ier.org.tw/modules/news。
原創音樂夢協會(2005)。電池的淺談。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12 月2 日。網址:http://www.omda.org.hk。
張子超(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與多科融入教學模式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活動簡訊,7,1-7。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期,12-21。
張正偉(1999)。社會心理學。台北縣:台灣實業文化。
張明馨(1994)。資源回收站與住宅區相容使用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區、中山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祖恩(1999)。台灣地區都市垃圾焚化灰渣物化組成與溶出特性探討。一般廢棄物焚化灰渣資源化技術與實務研討會。
張品全(2002)。太陽電池。科學發展,349,23-29。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桐生(1989)。電池組與能源系統。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張馨文(2000)。師院學生電化學心智模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國立編譯館(1999)。國民小學自然科學課本第十冊。台北市:台灣書局。
國立編譯館(2001)。國民中學理化課本第三冊(再版)。台北市:台灣書局。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1998)。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郭生玉(1996)。心理與測驗統計。台北縣:精華書局。
郭金水(1998)。國民小學學生環境責任概念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11期,251-286。
郭順利(1998)。高中學生在電化學的錯誤概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佩正、曾慧佳(1994)。影響環境行為的變數分析研究。國科會「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編號:NSC-82-0111-S-152-008-Z),台北市:國科會。
陳秋花(2001)。國三學生電化學迷思概念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秋澕(1998)。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南宏(2003)。新竹縣國民中小學資源回收模式及資源回收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陳景宏(2003)。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資源回收態度、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思利(2002),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陽聰(1990)。廢乾電池有價物回收之研究。成功大學礦冶及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靜宜(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傅木龍(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6。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乾全(1995)。國中生環境保護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教育介入效果之評估。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慧芬(2001)。八十九年全國執行機關辦理資源回收績效考核計畫成果。資源回收月刊,10,17-18。
童惠芬(1998)。探索國小教師實施環境教育之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曾豐年(2002)。利用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譜儀以校正曲線法及標準添加法檢測市售五種礦物性中藥鉛鎘銅及鎳重金屬含量。私立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曾煥華(1987)。電池的科學。台北市: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家棟(2003)。教育部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九十二年度研究報告--乾電池系統分析之研究。台中縣:教育部中教研習會。
葉明吉、丁力行、白書禎(1999)。乾電池汞、鎘、鉛含量標準檢驗方法建立及檢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編號:EPA-88-HA21-03-G6)。桃園縣:元智大學環境科技研究中心。
葉國梁(1996)。台北市國中學生垃圾分類行為意圖之研究。衛生教育雜誌,16,49-73。
葉國梁(1997)。城鄉地區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比較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 9,81-96。
葉國梁、柯惠珍(1999)。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環境保護認知與資源回收信念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2,49-73。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楊文金(1992)。在職國小教師對基本電路之概念研究。第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499-518。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慶成、邱鴻麟(1999)。高級中學基礎化學。台南市:翰林出版社。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15,10-24。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19,2-1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中等教育,第52卷第2期,4-19。
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台北市:桂冠。
董貞吟、黃乾全、何文雀、伍連女、張桂禎(1997)。國小學童環境觀與環境經驗之調查研究-台灣地區城鄉之比較。師大教育學報,科學教育類,43(2),55-73。
靳知勤(1994)。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21,47-59。
靳知勤(1994)。國民中學師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間關係。科學教育學刊,2(2),143-157。劉俊昌、李淑真、蔡宜霖(2001)。西部沿海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態度之研究。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二)。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辦。90.11.16-17。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賴耿陽(譯)(1995)。吉澤四郎等著。最新電池工學。台南市:復漢出版社。
翰林文教網(2005)。翰林我的網。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12 月19 日。網址:http://www.hle.com.tw。
廖怡雯(1999)。改進學生對電化學瞭解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孟宜(2000)。大學生環境認知、態度與行為相關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蔡振球(1987)。廢電池中鉛汞重金屬在模擬掩埋層內溶出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蔡佳伶(1994)。師範學院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東昇(1994)。高中學生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閻 路(1987)。電池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謝乃賢(2001)。電世界的奇葩:話說電化學。台北市:曉園。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簡明旭(2000)。國中學生對垃圾問題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科學教育,11,160-179。
簡茂發(1993)。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市:心理。
簡秀如(1995)。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以台大學生為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歐陽鐘仁(1988)。科學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劉志成(1993)。國民環保手冊。台北市:月旦。
劉秋木(1998)。科學教育的心理學基礎觀念。花蓮師範學院學報,3,1-20。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鍾聖校(1994)。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教育研究資訊,2(3),89-100。羅月鳳(1993)。資源回收指南。台北市:台灣地球日。
二、西文部分
Arbuthnot, J.(1977). The role of attitudinal and personality variables in the predic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9(2),217-232.
Arcury, T.A.(1990).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Human Organization,49(4), 300-304.
Blum, A.(1981). Knowledge and opinions of ninth grade students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earch report (Hebrew).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Rehovot, Israel.
Borden,R.J. & Schettino, A.(1979).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3),26-31.
Caron,J.A.,(1989).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s of Blacks: Acceptance of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3),21-26.
Eyers,V.G.(1975).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beliefs among tenth grades students in Australia.PH.D.Dissertati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Hines, J.(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 1984).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3), 655A.
Hines, J.M., Hungerford,H.R. & Tomera, A.N.(1986-1987)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8(2),1-8.
Hines, J.,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ines, J.,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opper,J.R.&McCarlinielsen,J.M.(1991). Recycling as Altruistic behavior:Normative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to expand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recycling program.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3(2),195-220.
Hounshell, P. B. & Liggett, L.(1973).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28-30.
Hungerford, H. R. & Volk T.L.(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3),8-21.
Kellgren,C.A.,&Wood,W.,(1986). Access to attitude-relevant information in memo as a Determinant of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2,328-338.
Marcinkowski, T. J. (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49(12), 3677-A.
McGuinness, J., Jones, A. P., & Cole, S. G.(1977). Attiudinal correlates of recycling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2(4), 376-384.
Oskamp, S., Harrington, M. J., Edwards, T. C., Sherwood, D. L., Okuda, S. M. & Swanson, D. C.(1991). 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recycling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3(4), 494-519.
Ramsey, C., & Rickson, R.(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1), 10-18.
Reid, I. & Sa’di,I.(1997). Jordanina and British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Studiest ,23(2),473-477.
Rockland,D.B.(1995). Where are the gap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PA Journal ,21(2),12-13.
Shapek,R.A.(1996). Dey-Cell Battery Health and Environment and Disposal Options. 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3,53-64.
Schlageter,J.N.(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action 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s level.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 41(2), 522.
Scott ,D.& Willits,F.K.(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A Pennsylvania surve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2),239-260.
Sia, A. P.,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1985/19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7(2), 31-40.
Simmons, D. A.(1991). Are we meeting the goal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examination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er goal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3(2), 24-33.
Simmons,D.A. & Widmar,R.(1990). Motivations and barriers to recycling:Toward a strategy for public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22,13-18.
Sothern, C.(1972). Vitalizing nature resource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 16.
Vining. J., & Ebreo, A.(1990). What makes a recycler?A comparison of recyclers and nonrecycler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2(1), 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