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馬融,鄭玄注,王應麟撰集、孫星衍補集,《古文尚書》,北京:中華,1991年。
﹝清﹞皮錫瑞撰、盛冬鈴,陳抗點校,《今文尚書考證》,北京:中華,1989年。
郁賢皓,周福昌,姚曼波譯、傅武光校閱,《新譯左傳讀本(上、中、下)》,臺北:三民,2002年。
左丘明撰、朱宏達,李南暉直解,《左傳直解》,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發行,2000年。
﹝周﹞左丘明編撰、高振鋒,劉乾先譯注,《國語》,臺北:錦繡,1992年。
戴德撰、盧辯注,《大戴禮記》,北京:中華,1985年。
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北京:中華出版,1987年。
趙士林,《荀子》,台北:東大出版社,1999年。
貝遠辰注譯,《新譯商君書》,臺北:三民,1996年。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書局,1982年。
劉向;王守謙等譯注,《戰國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1996年。
劉建國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越絕書》,臺北:三民,1997年。
朱永嘉,蕭木注譯,《新譯呂氏春秋》,臺北:三民,1995年。
﹝漢﹞劉向 著、王天海 譯注,《說苑》,臺北:臺灣古籍出版,1996年。
﹝漢﹞司馬遷著、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司馬遷著、王利器,張烈等譯注書,《史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1997年。
盧烈紅,《新譯鹽鐵論》,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95年。
陳弘治校注,《新編鹽鐵論》,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
﹝漢﹞班固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1983年。
﹝漢﹞劉安,許匡一譯注,《淮南子(上、下)》,臺北:臺灣古籍,1996年。
水渭松注譯,《新譯尸子讀本》,臺北:三民出版,1997年。
桓譚,《新論》,台北:中華,1992年。
彭丙成 注譯,《新譯潛夫論》,臺北:三民出版,1998年。
﹝漢﹞王充著、袁華忠,方家常譯注,《論衡》,台北:台灣古籍,1997年。
陳蒲清,梅季注譯,《論衡譯注》,臺北:建安出版,2002年。
﹝東漢﹞許慎原著;湯可敬撰,《說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東漢﹞應劭,《漢官儀》,臺北:臺灣商務,1981年。
﹝東漢﹞劉熙撰,《釋名》,北京:中華,1985年。
﹝宋﹞劉攽撰,《漢官儀,三卷,》,江蘇:古籍出版,1988年。
﹝明﹞朱健 撰,《古今治平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5年。
﹝清﹞海忠,《承德府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沈家本,《漢律摭遺》,臺北:新文豐,1996年。
二、考古報告:
文物編輯委員會,《中國長城遺跡調查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李久昌,〈虢國墓地車馬坑出土的車及其相關問題〉,收入;《中原文物》,鄭州:河南博物院,2005年8月第4期。
李天虹,《居延漢簡簿籍分類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9月
宋(余又)五,《西漢貨幣史初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1年。
勞榦編,居延漢簡》,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1960。
岳邦湖,鍾聖祖 著,甘肅省文物局 編,《疏勒河流域漢代長城考察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文物研究所編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出版,1997年。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發行,1990年。
鄭紹宗,〈戰國秦漢時期古長城的發現與研究〉,收入;《東北亞研究北方考古研究(三)》,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趙曉軍、刁淑琴,〈洛陽宜陽發現秦銅鍪及其相關問題〉,收入;《文物》第591期,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臨潼縣文化館,〈陜西發現武王征商簋〉,收入;《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八期。
《考古學集刊》〈第13集〉,北京: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版。
三、專書: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圖書,1995。
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發行,1998。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1996年。
池田溫撰,《中國古代籍帳研究》,臺北:弘文館,1985年。
朱伯康,施正康,《中國經濟史(上、下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杜正勝,《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1979年,1998年4月初版第四次印刷。
杜正勝,《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台北:聯經出版,1990年3月初版,1992年5月第二次印行。
李祖德,劉精誠著,《中國貨幣史》,臺北:文津出版,1995年。
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中國經學史》,臺北:五南,2005年。
李零著,《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2002年。
帛書出版社編輯部,《雲夢秦簡研究》,台北:帛書出版,1986年。
周書燦,《西周王朝經營四土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侯家駒,《中國財經制度史論》,台北:聯經出版,1988年12月初版。
侯家駒,《中國經濟史(上、下冊)》,臺北:聯經,2005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79初版 1989年第三次印刷。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1983。
張維迎著,劉楚俊編校,《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臺北:茂昌,2000年。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台北:聯經出版,1991年。
馬雍著,《西域史地文物叢考》,北京:文物出版,1990年。
葉世昌,《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
葉世昌,《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廖明春,《荀子新探》,台北:文經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
楊師群,《東周秦漢社會轉型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03年。
楊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97年。
楊寬,《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1999年。
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趙岡,陳鍾毅,《中國經濟制度史》,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年。
黎東方 著,《中國上古史八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黎東方 著,《先秦史》,臺北:臺灣商務,1995年。
劉厚琴,《儒學與漢代社會》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40年初版,1987年5月修訂版。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初版。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初版。
賴建誠,《亞當斯密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8月。
賴建誠,《布勞代爾的史學解析》,臺北:桂冠出版社,2004年6月。
駢宇騫,《簡帛文獻概述》,臺北:萬卷樓,2005年。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饒宗頤,曾憲通著,《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1982年。
Adam Smith著,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原書名:The Wealth of Nations) ,台北:先覺出版,2003年11月。
Denis Twitchett, John K. Fairbank 主編;韓復智主譯,《劍橋中國史》,臺北:南天,1996年。
Jonathan B. Wight強納森‧懷特著、江麗美譯,《發現亞當斯密:一個關於財富、轉型與道德的故事》,台北:經濟新潮社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4年。
Murray N. Rothbard莫瑞‧羅斯巴德著、陳正芬譯,《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譯自: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 (台北:經濟新潮社出版 家庭傳媒發行,2004年。
Roger A. McCain著、陳建良 譯,《賽局理論》,臺北:智勝,2006年。
凱倫‧阿姆斯壯著,王國璋譯,《為神而戰:基本教義派的興起與發展》,台北:究竟出版, 2003年。
﹝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譯,《漢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日﹞西嶋定生,《中國經濟史研究》,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1966年。
﹝日﹞西嶋定生,《中國古代の社會と經濟》,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1981年。
﹝日﹞桑田幸三 著,沈佩林、葉坦、孫新 譯,《中國經濟思想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日﹞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初版。
﹝日﹞鹽澤君夫、近藤哲生,黃紹恆 譯,《經濟史入門:馬克思經濟學歷史理論概述》,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
四、專論:
方維規,〈經濟譯名溯源考─是政治還是經濟〉,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03年第3期。
朱鳳瀚,〈《召誥》、《洛誥》、何尊與成周〉,收入;《歷史研究》299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2006年2月。
安忠義,〈漢代馬種的引進與改良〉,收入;《中國農史》第93期,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2005年5月。
辛德勇,〈張家山漢簡所示漢初西北隅邊境解析 ─ 附論秦昭襄王長城北端走向與九原雲中兩郡戰略地位〉,收入;《歷史研究》299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編輯部,2006年2月。
何天明,〈對匈奴創建政權若干問題的探討 ─ 匈奴政權始自冒頓單于說質疑〉,收入;《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55期,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院,2006年1月。
李大龍,《兩漢時期的邊政與邊吏》,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李民、王建,〈夏代域限探討縱述〉,收入;《中國史研究動態》月刊327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史研究動態編輯部,2006年第三期。
李并成,〈河西走廊中部漢長城遺跡考〉,收入;《敦煌學籍刊》,總第25期,1994年第1期。
李根蟠,〈從秦漢家庭論及家庭結構的動態變化〉,收入;《中國史研究》季刊總第109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中國史研究雜誌社,2006年第1期。
何清谷〈秦幣探索〉,收入;《陜西師範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一期,1996年3月。
吳礽驤,〈對河西漢塞的幾點認識〉,收入;《秦漢史論叢》〈第9輯〉(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三秦出版社,2004年。
吳耀利,〈從考古與歷史的整合看中原文明起源的方式〉,收入;《中原文物》,鄭州:河南博物院,中原文物編輯部,2006年第2期。
俞允海,〈論中國錢幣形制的幾次重大改革〉,收入;《湖州師專學報》,浙江:湖州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第4期。
孫斌來,〈秦統一六國原因的再探討〉,收入;《人文雜誌》,西安:陜西省社會科學院,2003年第1期。
紹望平,〈禹貢九州的考古學研究〉,收入;《考古學文化論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陳彥良,〈先秦黃金與國際貨幣系統的形成─黃金的使用與先秦國際市場〉,收入;《新史學》第十五卷第4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04年12月。葉坦,〈『中國經濟學』尋根〉,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8年第4期。
晉文,〈桑弘羊生年考〉,收入;《中國農史》第94期(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2005年8月。
陳國棟,〈春秋戰國與秦漢時代的賤商反商思想〉,收入;《世變群體與個人─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1996年6月。
張維迎、鄭峰,〈信息、激勵與連帶責任 ─ 對中國古代連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經濟學解釋〉,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年第3期。
賈衣肯,〈蒙恬所築長城位置考〉,收入;《中國史研究》季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史研究雜誌社,2006年第1期。
羅慶康,〈居延新簡所記的西漢物價研究〉,收入;《安徽史學》,1994年第2期。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十屆年會綜述〉,收入;《中國史研究動態》月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03年第6期。
五、學位論文
吳昌廉,《漢代邊郡障燧組織》,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蔡宜靜,《秦漢戶政制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2004年。鐵鍇,《美國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的理論透析》,陜西師範大學政治學理論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六、工具書
中國思想寶庫編委會編,《中國思想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台北:建弘出版社,1998年初版。
七、地圖
陳正祥,《中國歷史、文化地理圖冊》,東京:原書房,1982年。
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1996年6月河北第3次印刷。
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1996年6月河北第3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