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23: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健雄
研究生(外文):Jian-Xiong Wang
論文名稱: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之研究—以行政院南部與中部聯合服務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Regional Governance and 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 Two Cases of STJSC. and CTJSC.
指導教授:江大樹江大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a-Shu Ch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3
中文關鍵詞:府際關係區域治理跨域合作政策網絡伙伴關係
外文關鍵詞: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Regional Governance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PartnershipPolicy Net Wor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10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政府再造蔚為風行,行政院組織改造的推動是要重新建立整體政府形貌,基本精神之一在於「民間能做,政府不做」、「地方能做,中央不做」。本文以「以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與「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為例,探討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之發展與建立。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性思考、在地化行動」的思維架構下,重新規劃健全我國地方制度,推動「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的地方再造政策,提升地方政府自治能量,並強化中央與地方間府際協調,重新形塑「中央與地方伙伴關係」。
Recently, Re-inventing Government becomes a most popular method of management . The main purpose of Executive Yuan’s restructuring is to create a brand new image of the entire government with the philosophies of ”What can be done by the private sector need not be undertaken by the government,“ and“ What can be done by local governments need not be undertake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Governance.”This research takes” Southern Taiwan Joint Services Center, Executive Yuan (STJSC)“ and “ Central Taiwan Joint Services Center, Executive Yuan (CTJSC) “ as an example. More importantly, in the long run it is for redesigning Taiwan’s regional politics system under the idea of “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aiming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local government restructuring thought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 By doing so, local government may be empowered with autonomy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may be reinforced and, as a result,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maybe reshaped.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04

第三節 研究途徑……………………………………………………………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20

第二章 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之理論分析…………………………………26

第一節 全球治理與新公共管理的發展……………………………………26

第二節 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33

第三節 政策網絡與策略性伙伴關係………………………………………48

第三章 我國政府改造與區域治理之實務發展……………………………59

第一節 精省後省府與中部辦公室的發展…………………………………59

第二節 當前地方制度的發展………………………………………………69

第三節 當前區域治理的相關課題…………………………………………76

第四章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組織與職能…………………………87

第一節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組織架構……………………………87

第二節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職能…………………………………90

第三節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之檢討與展望…………………………106

第五章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組織與職能…………………………114

第一節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組織架構……………………………114

第二節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職能…………………………………118

第三節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檢討與展望……………………………133

第六章 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之建構…………………………………145

第一節 各國區域治理之經驗分析…………………………………………145

第二節 行政院南部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貢獻與啟示……………………169

第三節 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建構之方向……………………………178

第七章 結論…………………………………………………………………188

第一節 研究發現……………………………………………………………189

第二節 政策建議……………………………………………………………191

參考書目………………………………………………………………………194

附錄:訪談逐字稿……………………………………………………………203
一、中文文獻

Golembiewaski、孫本初、江岷欽主編,1999,《公共管理論文精選(Ⅰ)》,台北市,元照出版。
中央社,2003.5.14,〈林信義:發揮中部利基與資源發展奈米產業〉。
王佳煌等譯,2002,《當代社會學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 W. Lawrence Neuman作》,台北,學富文化發行。
王嘉麟,2003,〈府際關係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探討-以中央委辦高雄紅毛港遷村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虹,2004,〈我國中央與直轄市府際關係之發展與未來展望〉,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仉桂美,2000,〈精省後縣市政府組織功能之研究〉,地方政府與政治,翁興利主編,台北商鼎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
丘昌泰,2000,《災難管理學:地震篇》,台北,元照出版。
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等,2001,《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史美強,2004a,〈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組織及功能之研析〉,發表於「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未來發展與定位」座談會,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主辦。
史美強,2004b,〈府際關係與有效治理〉,載於歐信宏、史美強、孫同文、鍾起岱,《府際關係:政府互動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發行。
伏怡妲,1999,〈新公共管理之課責研究-以「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大樹,2001,〈府際關係導論〉,載於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府際關係》,台北,元照出版。
江大樹,2004a,〈府際關係的憲法解釋〉,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與國立台灣大學公法研究中心主辦「政治理論與公法學之對話」──恭祝吳庚大法官榮退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4/10-11)。
江大樹,2004b,〈區域治理與網絡服務之建構-「行政院中聯」的組織發展策略分析〉,發表於「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未來發展與定位」座談會,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主辦。
江大樹,2004c,〈創新與執行力:民進黨政府改造工程評析〉,發表於「2004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與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共同主辦。
江大樹、廖俊松,2001,《府際關係與震災重建》,台北,元照出版。
江丙坤,1999,〈特稿-日本的行政再造〉,收錄於詹中原主編,《新公共管理》,台北,五南出版社。
江岷欽,2003,〈地方政府間策略性伙伴關係建立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報告。
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2003,《活力政府新思維》,南投縣,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政府改造》,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出版。
余至美,2001,〈威權轉型後台灣地區政府再造之政治經濟分析(1987-2002)〉,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吳介英、紀俊臣,2003,〈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吳得源,2002,〈國際關係理論之省思〉,發表於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與國力中正大學主辦。
吳榮祥,2003,〈河川流域管理之研究-以高屏溪流域跨域合作為例〉,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
吳瓊恩,2001a,〈當前台灣公共行政的政治系絡〉,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2期,頁1-36。
吳瓊恩,2001b,《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增訂二版。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編著,2001,《公共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縣,空中大學出版。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林水波編著,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文化。
林佳龍,1999,〈解釋台灣的民主化:政體類型與菁英的策略選擇〉,載於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兩岸黨國體制與民主發展: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出版。
林嘉誠,2003,〈政府改造的檢討與展望〉,載於行政院研考會主編《政府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
施正瀛,2001,〈府際關係的協調:高屏溪養豬離牧政策的個案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施壽椿,2003,〈政府再造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精省後併入中央之中部辦公室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秉劭,2003,〈民進黨政府改造工程之研究--以行政院組織架構調整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紀俊臣,2002a,〈中央與地方伙伴關係之建構與推展〉,考銓季刊,第32期。
紀俊臣,2002b,〈地方政府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紀俊臣,2004,〈跨域治理機制的法制建構—中央政府設置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之法制架構與未來定位〉,發表於「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未來發展與定位」座談會,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主辦。
孫同文,2003,〈全球化對國家機關的衝擊與回應〉,載於孫同文,《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台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台北,元照出版。
孫煒,2002,〈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架構〉,《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25-147。
翁興立主編,1999,《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
翁興立主編,1999,《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鼎出版。
國家文官培訓所,2002,《T&D飛訊論文集粹(第一輯)》,台北市,國家文官培訓所出版。
國家文官培訓所,2003,《T&D飛訊論文集粹(第二輯)》,台北市,國家文官培訓所出版。
張亞中。〈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四期,2001年七、八月。
張其祿、黃榮護,2002,〈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略展望〉,空大行政學報,第12期,頁147-168。
張福財,2001,〈政府再造過程中員工處理與權益保障問題之探討「民國八十年代臺灣省政府組織變革」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銘憲,2004,〈伙伴關係與府際協調-南投縣濁水溪開採砂石政策之解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張潤書,1993,《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曹俊漢,2002,〈建構植基於地方自治的公民社會文化〉,中央日報,2002.06.12,第三版。
許立一等譯,2000,《後現代組織/William Bergquist作》,台北市,地景企業。
許道然等譯,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B. Guy Peters作》,台北市,智勝文化。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載於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廿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171-201。
陳立剛,2001,〈府際合作關係研究:跨區域管理合作模式之分析及其策略〉,「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頁21-22。
陳立剛,2001,〈府際合作關係研究:跨區域管理合作模式之分析及其策略〉,收錄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內政部主辦之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民國90年6月9日。
陳立剛、李長晏,2002,〈全球化治理:台灣都會治理的困境與體制建構──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探究〉,中國地方自治,第56卷第2期,頁4-19。
陳金貴,1990,〈美國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的探討〉,《行政學報》,22期,頁13-26。
陳朝建,2002,〈精省後省之定位暨監督機制之研究-論省之法律地位與省政府功能之轉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華昇,2001,〈當前縣市政府地位問題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0/IA-R-090-091.htm
陳華昇,2004,〈建立區域政府 均衡台灣發展〉,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3/IA-B-093-001.htm
曾怡仁、黃競娟,2000,〈府際關係研究分析-兼論水資源管理個案〉,公共行政學報,第4期,頁241-257。
游慶忠,2001,〈日本廣域行政之研究-以市町村合併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建銘,2004,〈論區域政府概念對地方法制發展之影響〉,發表於第三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主辦。
黃榮護、張其祿,2001,〈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略展望〉,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高雄,義守大學主辦。
黃榮護主編,1999,《公共管理》,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北,翰廬出版社。
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
楊國樞、文崇一、文聰賢、李亦園,199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台北市,東華書局。
葉俊榮,2003,〈行政院組織改造的目標、原則及推動機制〉,載於行政院研考會主編《政府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
詹中原等,1999,《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出版。
廖俊松,2001,〈府際關係與政策網絡理論初探〉,載於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府際關係》,台北,元照出版。
趙永茂,1997,《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市,翰盧圖書出版。
趙永茂,1999a,〈精省後地方政府與政治的變革方向〉,《地方政府論叢》,
趙永茂,2000,〈法國區政府對精省後政府組織變革的啟發-區域政府與中間機關等理論分析〉,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1期,頁43-63。
趙永茂,2001,〈英國的府際關係〉,載於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府際關係》,台北,元照出版。
趙永茂,2002,〈府際整合 建構治理型政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101.htm
趙永茂,2002,《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翰盧出版。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主編,2001,《府際關係》,台北市,元照出版。
趙恭岳,2002,〈跨區域管理的府際關係研究-以台北市捷運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劉文仕,2003,《地方制度改造的憲政基礎與問題》,台北,學林文化出版。
劉毓玲譯,1993,《新政府運動/Osborne & Gaebler作,》,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歐信宏、史美強、孫同文、鍾起岱,2004,《府際關係:政府互動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發行。
蔡志恆,2002,〈全球治理思潮與治理結構之發展〉,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52.htm
蔡秀卿,2003,《地方自治法理論》,台北,學林文化出版。
蔡茂寅,2003,《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台北,學林文化出版。
鄭武國譯,1999,《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Giddens著,台北:聯經。
鄭崇田,2001,〈政經變遷中我國府際關係的發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聯合報,〈政院南服中心功能不彰 江丙坤挨轟〉,1999.05.18,八版。
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9,《地方政府論叢》,台北市,五南出版。
謝宗學,1997,〈我國殘障政策發展之分析-國家、公民與政策網路〉,政大公行所碩士論文。
魏啟林編纂,2000,《政府再造運動》,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出版。
蘇永欽,2002,《地方自治:落實人民主權的第一步》,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龔意琇,2002,〈台灣垃圾跨區域處理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文獻

Greenwood, John. et al, 2002. “Governance, partnership and central control”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 London: Routledge.
Henry, Nicholas. 1999.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Seventh Edition.
Koelble, T. A. 1995.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27:231-243.
Krasner, S. D. 1984. “Approach to the State.” Comparative Politics 16:223-246.
March, J. G., and J. P. Olsen. 1989. 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Peters, B. Guy, 1996. “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ld and New.” in A New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Robert E. Goodin and Hans-Dieter Klingemann, ed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pp.133-166.
Peters, B. Guy, 1998.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V.76, P.295-311.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Stoker, Gerry, 1995,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73, P.101-122.
Thelen, K. and S. Steinmo, 199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len, K. and S. Steinmo, ed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32.
Wright, D. S. 1988.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Belmont: Wadsworth, Inc. Third Edition.
de Vries, Michiel S. 2000, The rise and fall of decentraliz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rgument and practic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38, P.193-224.


三、網站資料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http://www.eycc.nat.gov.tw/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http://www.eysc.gov.tw/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http://www.ey.gov.tw/COR/
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介英、紀俊臣,2003,〈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2. 紀俊臣,1999,《精省與新地方制度》,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3. 紀俊臣,2002a,〈中央與地方伙伴關係之建構與推展〉,考銓季刊,第32期。
4. 孫煒,2002,〈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架構〉,《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25-147。
5. 張亞中。〈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四十卷第四期,2001年七、八月。
6. 張其祿、黃榮護,2002,〈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略展望〉,空大行政學報,第12期,頁147-168。
7.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載於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廿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171-201。
8. 陳立剛,2001,〈府際合作關係研究:跨區域管理合作模式之分析及其策略〉,「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頁21-22。
9. 陳立剛,2001,〈府際合作關係研究:跨區域管理合作模式之分析及其策略〉,收錄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內政部主辦之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民國90年6月9日。
10. 陳立剛、李長晏,2002,〈全球化治理:台灣都會治理的困境與體制建構──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探究〉,中國地方自治,第56卷第2期,頁4-19。
11. 陳金貴,1990,〈美國府際關係與府際管理的探討〉,《行政學報》,22期,頁13-26。
12. 黃榮護、張其祿,2001,〈全球化下的地方政府「治理」-理論挑戰與策略展望〉,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高雄,義守大學主辦。
13. 葉俊榮,2003,〈行政院組織改造的目標、原則及推動機制〉,載於行政院研考會主編《政府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
14. 趙永茂,1997,《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市,翰盧圖書出版。
15. 趙永茂,1999a,〈精省後地方政府與政治的變革方向〉,《地方政府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