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志華(2000)。21世紀道德哲學的開發與困境─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概說。鵝湖,297,46-51。王美文(2001)。「增權」觀點之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25-45。王瑞香(1996)。基進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主義理論與派流(頁105-137)。台北:女書文化。
何青蓉(2002)。讀書會中女性學習的意涵之一:家庭主婦自信心的開展。載於李瑛、趙長寧主編,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頁49-97)。台北:師大書苑。何青蓉(2003)。橫看成嶺側成峰:「主體性」是什麼?。應用心理研究,17,25-27。
何雅娟(2000)。台北市政府女性員工參與繼續教育需求之研究。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玉玲(2001)。女性主義認識論與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1-24。
吳玉玲(2003)。女性情緒體驗與自我轉換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慎慎(1980)。婦女的學習特性及其相關因素。台灣教育,472,20-21。吳慎慎(2001)。連結與婦女學習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30,81-116。吳麗雪(2000)。婦女參與鄉鎮型社區推動婦女教育歷程之研究以高雄縣三位婦女組織者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麗雪(2002)。女性意識覺醒與增能經驗:以鄉鎮型社區教育為例。載於李瑛、趙長寧主編,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頁101-148)。台北:師大書苑。
李宜芳(2003)。國小女性行政主管參與休閒現況及學習需求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麗英(2003)。1991~2002年國內婦女教育研究學位論文分析:女性主義觀點。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邢小萍(1994)。成年婦女參與繼續教育活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芳玫(1996)。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派流(頁3-34)。台北:女書文化。
林美和(1995)。婦女教育政策。婦女政策白皮書,33-99。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研製。
林美和(2003)。女性心理學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載於郭為藩主編,成人學習:心理學的探討(頁125-158)。台北:心理。
林詠慧(2000)。由破而立─中年女性參與成長課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瑩昭(1995)。成人繼續教育:婦女教育。台南家專學報,14,213-230。林灑津(2001)。偏遠地區婦女教育方案規劃實施與評鑑之行動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俞玫妏(1996)。影響青壯期婦女學習需求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成人婦女為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洪秀珍(1999)。高雄縣單親婦女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生活適應之關係。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洪熒蓮(1997)。高雄市家庭主婦性別角色特質、就業意願與學習需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7)。台北:巨流。
胡寶玉(2002)。婦女定位及教育政策的思考-以女性主義的觀點。社會教育學刊,31,207-234。胡寶玉(2004)。成人學習立論中的知識建構與文化脈絡。載於2004終身學習與新文化研討會(頁52-63)。
唐文慧(1999)。國家、婦女運動與婦女福利:一九四九年後的臺灣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3(2),143-179。孫鳳吟(2003)。故事媽媽的社會支持之探究-以高雄縣中輪社區快樂故事劇團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徐光國(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高歆怡(2002)。女性成長團體學員的女性意識知覺及轉化歷程之研究─以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為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瀞文(1999)。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佩純(1999)。女性中心的教育方案發展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莊子秀(1996)。後現代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派流。台北:女書文化(頁297-338)。台北:心理。
許義忠、李幸蓉(2004)。三位空巢期女性的工作、休閒與家庭意識型態:自覺與賦權的過程。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7,159-200。陳玉安(2002)。學校女性義工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玉玲(1998)。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南華管理學院出版。
陳伯年(2000)。女性讀書會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玲(1998)。已婚再就業婦女學習需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陳明蕾(1999)。一個新的學習典範:觀點轉化學習理論。成人教育學刊,3,1-31。陳欣憶(2002)。農村婦女家庭教育需求評估及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嘉義縣農會 家政班為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雪雲(20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9-92。陳雪雲(2001)。自我認識與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47-80。陳媛(2003)。馬斯洛自我實現理論與成人學習。載於郭為藩主編,成人學習:心理學探討(頁191-214)。台北:心理。
陳惠英(2002)。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高雄市家庭教育志工為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閔秀芳(2001)。已婚婦女參與回流教育經驗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馮朝霖、薛化元(1997):主體性與教育權。載於林本炫主編: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頁69-122)。台北:業強。馮燕(1992)。我國婦女成長教育的需求。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頁79-122)。台北:師大書苑。
黃明月(2002)。婦女學習特性分析。社教雙月刊,107,32-40。黃淑滿(2000)。救女性主義觀點論西高雄地區政府部門辦理婦女教育課程之意涵,成人教育學刊,4,215-248。黃富順(198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0)。成人的經驗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學習革命(頁1-30),台北:師大書苑。楊金燕(2001)。以「褪」為進:921災後中寮巧手植物染婦女自主產業之經驗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楊純青(1989)。台北地區職業婦女生活型態及學習需求之關係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國賜(1992)。我國婦女教育回顧與前瞻。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頁479-494)。台北:師大書苑。葉秀琴(1998)。已婚女性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廖宮凰(2003)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廖榮利(1992)。從社會文化面探討女性教育面向。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頁43-77)。台北:師大書苑。
劉宏鈺(2002)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劉梅君(1999)。性別與勞動。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頁253-295)。台北:心理。
劉惠琴(1999)。女性主義與心理學。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35-175)。台北:心理。
劉瑾雯(2003)在職專班已婚婦女進修歷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潘家華(2003)社區大學女性學員電腦學習歷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1999)。教育學發展的女性主義觀點:女性主義教育學初探。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國際化或本土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頁527-552)。台北:揚智。
賴嘉如(2003)。參與社區讀書會對婦女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羅素慧(2004)。女性參與社區的社會建構歷程—埔里鎮愛鄉關懷協會之個案研究女性參與社區的社會建構歷程—埔里鎮愛鄉關懷協會之個案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羅寶鳳(2004)。尋找學習的空間-成人婦女學習的分析與分享。載於2004終身學習與新文化研討會(頁194-212)。
嚴素娟(2003)保母訓練班學員經驗學習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蘇秀玉(1987)。台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蘇秀玉(1998)。淺談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台灣教育,472,20-21。釋見咸(2002)。宗教師的繼續學習:佛教僧伽在執事中的學習。載於李瑛、趙長寧編,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頁211-270)。台北:師大書苑。
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Belenky, M. F. et al. (1986/1995). Woman’s ways of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女性自我,聲音與心智的發展,蔡美玲譯)。台北:遠流。
Berger, P. L. & Luckmann, T. (1991/199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鄒理民譯)。台北:巨流。
Freire, P. (1972/2003). Th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受壓迫者教育學,方永泉譯)。台北:巨流。
Senge, P. et. al (2000/2002). Schools that learn: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ions, parent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獻給教育工作者、父母以及關心教育的每個人,楊振富譯)。台北:天下遠見。
西文部分
Beleky, M. E., Chlinchy, B. M., Goldberger, N. R., & Tarule, J. M. (1986). Women’s ways of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 New York: Basic Books.
Chodorow, N. J. (1978).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lark, M. C. (1993).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In S. B. Merriam (Ed). An update on adult learning theory (pp 47-5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Flannery, D. D. (2000). Connection. In Hayes, H., & Flannery, D. D. (Eds.), Women as learners: 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in adult learning (pp111-137). San Francisco: Jossey-Bess.
Flannery, D. D. (2000).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In Hayes, H., & Flannery, D. D. (Eds.), Women as learners: 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in adult learning (pp53-78). San Francisco: Jossey-Bess.
Gilligan, C. (1982). 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and University Press.
Hayes, H., & Flannery, D. D. (2000). Women as learners:The significance of gender in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ess.
Jarvis, P. (1987). Adult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London: Croom-Helm.
Merriam, S. B., & Caffarella, R. S. (2000). Linking the individual learner to the context of adult learning. In A. L. Wilson & E.R. Hayes (Eds.), Handbook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p55-70). San Francisco: Jossey-Bess.
Mezirow, J.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ess.
Rogers, A. (2002). Learning and adult education. In Harrison, R.; Reeve, F. Hanson, A. & Clarke, J. (Eds.), Supporting lifelong learning, vol.1: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pp8-24).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Falmer.
Shin, J. S. (1997). How religious professionals learn: An exploration on learning by Buddhist professionals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ilva, E. B. (1996). Transformation of mothering. In Elizabeth Bortolaia Silva (Ed.) Good enough mothering?-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lone motherhood (pp10-36). London, Routledge.
Tisdell, E. J. (1993). Feminism and adult learning: Power, pedagogy, and praxis. In S. H. Merriam (ed.)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57, 91-103.
Tisdell, E. J. (1998). Poststructural feminist pedagogi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a feminist emancipatory adult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8(3) , 13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