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2: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仲南
研究生(外文):Chung-Nan Hsieh
論文名稱:性別化的草根跨國活動-以台灣與越南跨國婚姻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Gendered Transnationalism:activities in Taiwan and Vietnam cross-border marriages.Name of Institute:Graduate School of Southest Asian Studies
指導教授:王宏仁王宏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ng-Za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東南亞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台越跨國婚姻跨國活動性別越南新娘臺灣新郎
外文關鍵詞:transnational activitygenderVietnam brideTaiwan and Vietnam cross-border marriagesmigra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越南新娘嫁入台灣,造成台、越間的跨國活動較以往頻繁。相對於全球化下大規摩的人員、資金、技術等的移動,大都由男性居間處理,而存在於台、越聯姻家族間的草根跨國活動,其性別化的影響是否有所不同,係為本文關注的焦點。

因此本研究即以家住台灣中部某鄉鎮的台、越聯姻家庭為訪談對像,並以台灣、越南兩地的觀察,本文認為越南新娘受到性別分工、性別差異、性別優勢等性別文化的影響,促使其進行經濟、社會、文化等跨國活動,臺灣新郎則甚少或被動參與跨國活動。
This studies is based on the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aiwanese man who married with the Vietnam woman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the transnational activity in Taiwan and Vietnam cross-border marriag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02
第三節 研究方法---------------------------------07
1-3-1 研究設計
1-3-2 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二章 跨國經濟活動-------------------------19
第一節 謀生活動---------------------------------19
2-1-1 自助餐飲食攤
2-1-2 指甲彩繪
2-1-3 小結語
第二節 金錢支援---------------------------------24
2-2-1 經援岳家
2-2-2 協助建屋
2-2-3 年節紅包
2-2-4 寄錢方式
2-2-5 其他援助
2-2-6 小結
第三節 理財置產投資-----------------------------28
2-3-1土地買賣
2-3-2房地產投資
2-3-3其他的投資
2-3-4家庭理財
2-2-5小結
第四節 小結-------------------------------------33
第三章 跨國社會活動------------------------35
第一節 異國托育與收養---------------------------35
3-1-1 托育
3-1-2 收養
3-1-3 小結
第二節 支持網絡---------------------------------42
3-2-1 在台親友
3-2-2 越南親戚
3-2-3 電話連繫
3-2-4 物品交流
3-2-5 小結
第三節 跨國活動---------------------------------47
3-3-1 岳母來台
3-3-2 介紹妻妹婚嫁台灣郎
3-3-3 弟妹來台
3-3-4 全家移居越南
3-3-5 返越探親
3-3-6 小結
第四節 小結-------------------------------------52
第四章 跨國文化活動------------------------54
第一節 飲食文化---------------------------------54
4-1-1 台灣新郎與越南菜
4-1-2 越南新娘飲食在地化
4-1-3 台越飲食交流
4-1-4 小結
第二節 文化學習與越南資訊-----------------------58
4-2-1 新台灣之子學越南語
4-2-2 台灣新郎學習越南語
4-2-3 越南資訊
4-2-4 小結
第三節 家庭文化---------------------------------62
4-3-1 原生家庭文化
4-3-2 受挫的跨國婚姻
4-3-3 兄弟再赴越南結婚
4-3-4 小結
第四節 小結-------------------------------------66
第五章 結論--------------------------------68
第一節 總結-------------------------------------68
5-1-1 經濟援助
5-1-2 社會互動
5-1-3 文化交流
第二節 研究特色---------------------------------7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議題延伸-----------------------74
5-3-1 研究限制
5-3-2 議題延伸
參考文獻-------------------------------------76
附件-----------------------------------------83
附表一 受訪者資料
附表二 問卷調查表
附表三 統計表一(台灣新郎)
附表四 統計表二(非台灣新郎)

附件一 訪談個案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文科(2000)。質得研究問題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得研究方法(頁1-22)。高雄:麗文。
王受榮(1993)。教育研究中的研究到得之探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學方法論(150-180頁)。台北:五南。
王明山(2003年10月11日)。台北郎最怕騙婚賠人又賠錢。聯合報,A3版。
朱玉玲(2001)。澎湖的外籍新娘。西瀛風物,8,60-75。
朱玉玲(2001)。澎湖的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國立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宜倩(2001)。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建男(2004年4月17日)。7個娃娃中1個是外籍媽。聯合報,B1版。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1-30.),台北:三民。
余德慧、徐臨嘉(1993)。詮釋中國人的悲哀。本土心理學研究,1,301-328。
吳明燁(1999)。擇偶。輯於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編註),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中大學。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學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賢(2003)。離鄉、跨海、遠嫁、作「他」婦:由越南性別文化看「越南新娘」。發表於2003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研討會:台北 中央研究院。

周月清(2001)。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中國時報,13版。
林一真(1993)。婚姻的選擇。輯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與東吳大學(合辦),婚姻輔導專題研討論文專書:婚姻生活與生涯發展(頁99-116)。台北:宇宙光。
林倖妃(2003年12月4日)。外籍配偶爭權益南洋妹妹站出來。中國時報,A9版。
林寶貴譯(1986)。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新論(修訂再版)。台北:五南。
邱琡雯(1999a)。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23(141),108-117
邱琡雯(1999b)。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率/生活教育北成教。輔導季刊,18,8-15。
施曉光(2003年7月31日)。外籍新娘驟增社會問題叢生。自由時報,第三頁。
施山川(1993)。單身男性的適應問題及調適。輯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與東吳大學(合辦),婚姻輔導專題研討會論文專書:婚姻生活與生涯發展(頁59-72)。台北:宇宙光。
苗君平(2003年1月26日)。外籍新娘壓境本地女子情規何處。聯合報,11版。
唐文慧、蔡雅玉(2000,1月)。全球話下的台灣越南新娘現象初探。論文發表於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大社會學系。
唐先梅(1999)。家庭建立期。輯於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編註),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中大學。
夏幼文、郭欣怡(2003)。台灣男生擇偶九成強調台灣優先。線上檢索日期:2003年7月15日。網址:http://216.239.37.104。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得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0)「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3-196。
晏函文(1993)。男性角色與婚姻中的兩性關係。輯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與東吳大學(合辦),婚姻輔導專題研討會論文專書:婚姻生活與生涯發展(頁1-4)。台北:宇宙光。
高有智(2003年5月8日)孩童發展遲緩成隱憂。中國時報,A11版。
高淑清(2000a,12月)。來自異鄉華人的心聲:海外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論文發表於家人關係與心理歷程: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58。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台北:淡江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榮富(1999)。兩性關係與擇偶。文理通是學術論壇。88年1月。
張銘坤(2003)。台灣人和外國人結婚,三年超過百分之十以上。線上檢索日期:2003年5月28日。網址:http://news.diy.com.tw/newspage.asp?catid=2&newsid=53443。
梁玉芳(20004年a6月16日)。吃屎舔香港腳 多少段氏日玲?聯合報A3版。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9-259。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源湖(2000)。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68,25-34。
陳靜宜(2001)。新婚調適歷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黃勝治(2003)。仲介外籍新娘月入百萬非夢事。時報週刊,1308,28。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
肇瑩如(2003年4月9日)。不懂國台語 沒法教小孩。聯合報,A5版。
劉貴真(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彰化: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蔡文輝(1998)。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文化。.
詹娟娟(2005)。犧牲,抑或是希望-「越南新娘」原生家庭之社會流動。埔里:暨南大學公行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承泰(2003年4月4日)。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載於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跨國婚姻市場:以台越婚姻仲介業運作為例。台灣社會學(6):177-221。
夏曉鵑(1995)。外籍新娘在美濃,中國時報,10/17/1995,第十五版。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台北:淡 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瑜(2003)。台灣想像與落差:十九個埔里越南新娘的故事。埔里: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言(2003)。外籍新娘蛻變成台灣媳婦—談港源國小外籍新娘成人教育。南投文教:18:87-91。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和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嬿芬(1993)。居留權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七期,台北:台灣社會學社,頁37-67。
藍佩嘉(2004)。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僱用家務移工的三角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期,台北:台灣社會學社,頁43-97。
Neuman,W.Lawrence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puantitative approaches),朱柔若譯,台北:揚智。
Allan G.Johnson 2001 見樹又見林(The Forest and the Trees),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台北:群學。
Ken Browne 2000 社會學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王振輝、張家麟譯,台北:韋伯。
Nancy J.Chodorow 母職的再生產(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張君玫譯,台北:群學。



英文書目
Castles,S.2002.Migration and Community Form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Globalization.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36(2):1143-1168.
Itzigsohn,J. & S. G. Saucedo. 2002. Immigrant Incorporation and Sociocultural Trasnationalism.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36(2):766-798.
Jennifer S.Hirsch 1999 Gender,Generation,and Geography in a Mexican Transnational Communit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Vol.42 N0.9:1332-1349
Portes, A. 2003. Conclusion:Theoretical Convergenc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e Study of Immigrant Transnationalism.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37(3):874-892.
Olson,DeFrain,J. 2000. Marriage and the family:Diversity and strengths(3ed).Mountain View,CA:Mayfield.
Luzon,J.G. 1987 .“Brides for Sale-the Mail Order Bride Business in Switzerland,”in Women Today(25Fedruary).Manila.
Van Manen,M. 1990.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d:Human science for an action sensitive pedagogy.New Yoe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Granovetter, Mark.(1992)“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ic Sociology.”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 Nitin Nohria and Robert G. Eccless(ed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p.25-56.
Jordan, David K.(1997)“Chinese Matchmakers of Tianjin and Taoyuan.”Paper pr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in Taiwan Institid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1-23 March, Taipei.
Wright, Caroline.(1995)“Gender Awareness in Migration Theory: Synthesizing Actor and Structure in Southern Africa.”Development and Change 26:771-791.
Gelles,R.J.(1995).Contemporary families.Thousand Oaks,CA:Sage.
Kvale,S.(1996).Interviews: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Thousand Oaks, CA:Sage.
De Jong ,Gordon,F and Kerry Richter.1996. “Gender, values and intentions to move in rural Thail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Ma, Sandra Ai-hsuan.2000.“Rethinking Migration Decision Making in Contempoary Migration Theories,”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三十期,台北:政大社會學系,pp145-184。
Massey,Douglas S .1988.Economic Developmtnt and Interational Migr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o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14):383-4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朱玉玲(2001)。澎湖的外籍新娘。西瀛風物,8,60-75。
2. 朱玉玲(2001)。澎湖的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國立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 江宜倩(2001)。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4. 余德慧、徐臨嘉(1993)。詮釋中國人的悲哀。本土心理學研究,1,301-328。
5.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中國時報,13版。
6. 邱琡雯(1999a)。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23(141),108-117
7. 邱琡雯(1999b)。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率/生活教育北成教。輔導季刊,18,8-15。
8.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得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9. 夏曉鵑(2000)「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3-196。
10.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58。
11. 張榮富(1999)。兩性關係與擇偶。文理通是學術論壇。88年1月。
12.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9-259。
13. 陳源湖(2000)。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實施之探析。成人教育,68,25-34。
14. 陳俊言(2003)。外籍新娘蛻變成台灣媳婦—談港源國小外籍新娘成人教育。南投文教:18:87-91。
15. 曾嬿芬(1993)。居留權商品化:台灣的商業移民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七期,台北:台灣社會學社,頁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