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中時電子報(2004)。公費留學考試報考,七年來新低。2006年2月1日擷取自
http://www.royaledu.net/News15.htm
中國時報(2005年,9月5日)。國防役有賺頭,學生不留學,C8。
中國學習在線(2005)。中國留學生逐漸回國效勞。2006年2月1日,擷取自http://www.cnxuexi.com/chuguoliuxue/liuxuezhengce/15042.html
王煥琛(1980)。留學教育:中華民國教育史料,第二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王煥琛(1984)。民國以來之留學教育。教育資料期刊,9,89-192。內政部(2001)。役男出境處理辦法。台北市:作者。
台南市政府兵役服務站(2006)。國防工業訓儲為預備軍(士)官實施規定。2006年1月22日,擷錄自http://tnda.tncg.gov.tw/army/law_content.asp?num=5&con_num=1
行政院(2004)。補助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赴國外研究作業要點。2005年12月26日,擷取自http://www.nsc.gov.tw/int/4_funding/index_14.html
行政院主計處(2005)。94學年度專院校學生數─初步統計(94年12月6日)。2006年2月15日,擷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94/fast.xls
吳耀庭(1985)。現行考試制度與留學生考用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永基(1984)。中共留學政策與制度之研究。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炎(1984)。我國留學教育之演進。教育資料期刊,9,1-20。
李雪莉(2005)。在自己的舞台發光。2005年12月29擷取自http://www.cwk.com.tw/cw/search/preview1.asp?articleID=200506101208294703822135
周弘慶(1993)。我國留學政策發展研究。現代教育,31,3-32。林子勛(1976)。中國留學教育史1847-1975。台北市:華岡。
林孟儀(2001)。四大留學熱門國家。2006年2月1日,擷取自http://www.cwk.com.tw/cw/search/preview1.asp?articleID=200408121220208211162686
林怡煖(1999)。前往東瀛之路─台灣留日制度與留學生問題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中國出版社(1973)。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巿:作者。
段宏俊(1970)。留學生與留學問題。台北市:雲天出版社。
胡勁草、錢剛(2003)。大清留美幼童記。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翁政義(1997)。台灣科技教育及產業之發展與挑戰(華府國建會聯誼會一九九七年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稿)。2006年2月28日擷取自http://www.ncku.edu.tw/~publish/chinese/new183/n183c2/n183c2a.htm
國防部(2005a)。國防工業訓儲預備軍官預備士官甄選作業要點。2006年1月22日,擷取自http://rondi2.mnd.gov.tw/MND/upload/SelectOperationPoint94.doc
國防部(2005b)。九十四年國防工業訓儲預備軍(士)官錄取名冊。2006年1月22日,擷取自http://rondi2.mnd.gov.tw/MND/upload/ENROLL94_940701.xls
國防部(2006)。95年員額核配結果公告 (2006/01/18)。2006年1月22日,擷取自http://rondi2.mnd.gov.tw
國科會(2005a)。第二梯次擇優錄取共75名。2006年2月18日,擷取自http://nscnt66.nsc.gov.tw/WTMS/studyabroad/index.jsp
國科會(2005b)。專案擴增留學獎學金94年度第二梯次攻讀學位人員甄試簡章。台北市:作者。
國科會(2005c)。94年度第一梯次「專案擴增留學獎學金」錄取名單公布。2006年1月5日,擷取自http://nscnt66.nsc.gov.tw/WTMS/studyabroad/index.jsp
國科會(2005d)。94年度第一、二梯次簡章主要差異?。2006年2月15日,擷取自http://nscnt66.nsc.gov.tw/WTMS/studyabroad/index.jsp
國科會(2006)。專案擴增留學獎學金95年度攻讀學位人員甄試簡章。2006年3月1日,擷取自http://nscnt66.nsc.gov.tw/WTMS/studyabroad/index.jsp
康國瑞(1982)。人力資源發展及運用與退休。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張丕繼(1990)。中華民國人力政策之形成。經建會人力規劃研究報告,9,1~15。
張芳全(1983)。我國與留學地主國間留學互動模式之探索暨我國未來留學人數之預測。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市:五南。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珍瑋(2000)。全球化對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之影響。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辦之「新世紀亞洲教育的願景」學術研討會,台北。
張添洲(1999)。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台北市:五南。
教育部(1957)。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a)。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簡介。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3b)。教育部新聞稿。2006年2月18日擷取自http://140.111.1.192/bicer/aa/92/92examnews.htm
教育部(2003c)。九十三年公費留考博士生短期研究人員改併案。2006年2月5日擷取自http://140.111.1.192/bicer/importance/921105-1.htm
教育部(2003d)。教育部學生就學貸款問與答。2005年12月25日,擷取自http://wwwsrv.cc.cycu.edu.tw/studentcare/b4-7.htm
教育部(2004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b)。2003-2004學年在美國之外國留學生人數統計資料。2006年2月18日,擷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BICER/EDU4146001/c23/c23g/2003-2004.htm
教育部(2004c)。鼓勵公費留學,教育部預算幅度成長1.5倍。2006年2月18日,擷取自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BICER/EDU0000001/importance/930909-1.htm
教育部(2004d)。教育部補助留學生貸款辦法。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a)。海外留學契約範本。2006年2月1日,擷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BICER/EDU9566001/study_abroad/contract_sample.htm
教育部(2005b)。教育部94年公費留學簡章。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c)。教育部補助留學生貸款辦法。2006年2月25日,擷取自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BICER/EDU6859001/importance/930319-1.htm
教育部(2005d)。85年至94年我國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2006年2 月18日,擷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BICER/EDU7954001/1990-2005.htm
教育部(2006)。教育部九十五年留學獎學金甄試簡章。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1998)。政府公費留學改進方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5)。教育部之「留學獎學金」公費甄試,自本(94)年起與跨部會之「專案擴增留學獎學金」合併辦理。2006年2月5日,擷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40425/940425b.htm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6)。2005年我國申請赴主要國家留學簽證人數持續成長。2006年3月3日,擷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50302/950302c.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大專院校名錄。2006年2月22日,擷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chool/u1.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6)。大專學校概況。2006年6月6日,擷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u.xls?open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大世紀出版事業公司。
郭崑謨(1984)。企業管理。台北市:華泰。
陳宗賢(1990)。認識人力資源架構。管理雜誌,192,40-43。陳維昭(2002)。大學治理之新發展:內外在治理機制之探討。發表於台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辦之第三屆大學理念資源分配與社會實踐學術研討會,
台北。
陳聰憲(1976)。我國輔導留學生回國服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瓊瑩(1989)。清季留學初探。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曹春隆(2001)。專科學生升學與選擇校系態度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彭錦鵬(1989)。如何運用退休公務人力資源之研究。台灣省:臺灣省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曾玉娟(1997)。教育部公費留學返國人員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舒新城(1973)。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中國出版社。
新台灣新聞週刊(2003)。公費留學大轉變,採多元方式獎助。2006年2月7日,擷取自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392&bulletinid=15188
楊朝祥(2001)。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隱憂與因應。2006年2月28,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C-090-069.htm經濟日報(2004,12月5日)。菁英留學計畫需要更深層的思考,A2。
經濟日報(2005,6月17日)。出國留學要有雄心決心,B12。
經濟日報(2005年,5月17日)。國防役改革,科技業徵才添變數,C6。
經濟日報(2006年,2月23日)。國防役變革,小留學生解套,A9。
葉傅昇(2003)。人才戰爭─影響二十一世紀最深遠的議題。台北市:才庫人力資源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廖季清、唐明月(1984)。回國學人及留學生服務狀況之研究分析。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臧聲遠(2005)。到大陸留學,您動心嗎?。2006年1月5日,擷取自http://media.career.com.tw/survey/survey_main.asp?no=354p074&no2=112
戴曉霞(2002)。高等教育市場化。台北市:高等教育。
聯合報(2004年,11月8日)。大學建議:出國拿博士,再服國防役,A3。
聯合報(2005年,10月14日)。公費留學考明天舉行。C7
聯合報(2006,2月6日)。申請就學貸款,10年飆17倍,A7。
瞿立鶴(1973)。清末留學教育。台北市:三民出版社。
蘇怡怡(1979)。近代中國留學史。台北市:龍田出版社。
西文部份
Ajzen, I. (1988). Attitude,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Chicago: Dorsey Press.
European Commision (2004). Erasmus mundus。Retrieved February 5, 2006 from
http://europa.eu.int/comm/education/index_en.html
Haver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lackwell.
Head, D., McGrew, A., Goldblatt, D., & Perraton, J.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Laesvirta, M. K. (1994). Exercises in social rhetoric? A study of four universities’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in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regon.
Trow, M. (1973).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to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ECD,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