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0: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芃婷
研究生(外文):Peng-Ting Chen
論文名稱:主動培養核心能力以創造競爭優勢:以鴻海企業為實證案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reation of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Pro-Activ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 A Case Study of Hon Hai Precision Corporation
指導教授:虞孝成虞孝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ao-Cheng Yu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核心能力動態能力成長策略競爭優勢鴻海
外文關鍵詞:Core CompetencesDynamic CapabilityGrowth StrategyCompetitive AdvantageHon Hai Preci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6
  • 點閱點閱:29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6
企業在某一時刻擁有的核心能力應與企業當時的競爭優勢有關。然而,此僅為靜態的觀點。既有的核心能力並無法確保企業在變動的競爭市場中可以維持競爭優勢。為此,近年來學者提出動態能力理論,是指企業回應環境變動而持續學習、適應與提升的能力。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企業何以能夠擁有具備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企業在成長的各階段其核心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本研究觀察到許多基業長青的成功企業能夠制定合理可行的長期策略,主動依計畫逐步準備好進入下一個新市場必須具備的新核心能力,因此能夠獲致成功。
本研究拓展動態核心能力侷限於執行層面之理論,將企業核心能力之創造從短期適應環境的觀點提昇至公司層級長期策略演進之觀點。
為了要能夠在新的目標市場成功競爭,企業在制定成長策略時,需要考量企業現有的資源與現有的核心能力,分析未來的產業與市場機會,主動挑選新的目標市場,以及在此新市場成功競爭所需具備的新核心能力,依此目標制訂新核心能力的培養計畫,在學習與合作的企業文化薰陶之下,以堅定的執行意志按計畫實施。這是企業核心能力如何形成之關鍵。
鴻海精密成立於1974年,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廠商。本研究以鴻海為實證案例,呈現其在不同階段之核心能力是如何在其各階段成長策略的導引下,按部就班地執行核心能力培養計畫而形成,以至在進入各新市場時均能擁有競爭優勢。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a business’ core competences contribute to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is only a static view of a company’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its core competences at that moment. However, there were companies with unique core competences and successful records but still failed in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reflects a fact that core competences do not guarante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market competition. Some scholars came up with the theory of Dynamic Capability which addresses the capabilities of learning, adapting, and upgrading core competence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changes. Dynamic capability only explained the short term evolution of a company’s core competences in a reactive mode to market changes. However, the long term successes of many companies indicated that they can proactively prepare new core competences that they deem essential to their future successes.
This study extended a company’s core competences from a static view, and a short term adapting perspective, to a long term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t different point in time, a company should possess a different set of core competences sufficient to offer the company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deliberately selected target markets. In order for this company to succeed in the next market, a growth strategy must be constructed with considerations of existing core competences, exist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selected new target market, required core competences to succeed in this new market, and the forecast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when launching the next phase campaign for the new market.
Hon Hai Precision Corporation was founded in 1974 and has become the world’s number one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EMS) provider. Hon Hai has always selected its target market and has prepared, in advance, for its new core competences accordingly. Hon Hai was used as a case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 of long term evolution of core competence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續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6
1.3 研究流程 7
1.4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9
2.1 競爭優勢創造與核心能力 9
2.2 核心能力與動態能力 17
2.3 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 21
2.4 組織文化對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動態演進之關係 26
2.5 核心能力與企業策略動態演進之理論架構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3.1 個案研究法 32
3.2 研究對象選擇 33
3.3 資料蒐集與歸納 34
3.4 資料分析 36
3.5 信度與效度 37
第四章 全球電子代工產業 41
4.1 電子製造服務廠商(EMS Provider) 42
4.1.1 EMS產業發展歷程 42
4.1.2 EMS產業現況 45
4.2 原廠委託設計製造(ODM) 49
4.3 電子製造業之趨勢 51
第五章 鴻海企業經營歷程與企業文化 54
5.1 鴻海經營歷程 54
5.1.1 鴻海不斷拓展產品事業版圖與全球佈局 58
5.1.2 掌握國際資訊大廠客戶訂單 61
5.2 鴻海之產品價格、品質、速度、客戶服務、彈性等競爭優勢 64
5.3 鴻海組織文化 66
5.3.1 創始人的價值觀 66
5.3.1 建立企業的團隊意識 67
5.3.3 典禮與儀式 69
5.3.4 語言與故事 70
5.3.5 鴻海集團員工工作狀況概述 71
5.3.6精密模具設計製造人才培育 71
5.3.7 以組織文化結合制度與資訊系統控制成本 72
第六章 鴻海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進歷程-個人電腦市場 74
6.1 第一階段:塑膠組件市場(1975年~1982年) 74
6.1.1 GE1:個人電腦市場興起 74
6.1.2 CC1:塑膠射出成型能力 74
6.1.3 M1:家電產品之塑膠組件 74
6.1.4 R1:累積之資源 74
6.2 第二階段:塑膠組件市場進入PC連接器市場(1983年~1995年) 75
6.2.1 GE2: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75
6.2.2 M2:PC連接器與線纜配組 77
6.2.3 CC2:需要擁有的CC2 77
6.2.4 制定GS1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78
6.2.5 GS1策略之行動計畫 78
6.2.6 R2:累積之資源 79
6.3 第三階段:PC連接器市場進入PC機殼市場(1996年~1999年) 81
6.3.1 GE3: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81
6.3.2 M3:個人電腦機殼市場 84
6.3.3 CC3:需要擁有的CC3 84
6.3.4 制定GS2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85
6.3.5 GS2策略之行動計畫 86
6.3.6 R3:累積之資源 90
6.4 第四階段:PC機殼市場進入PC組裝市場(2000年~2003年) 93
6.4.1 GE4: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93
6.4.2 M4:整機組裝產品市場 94
6.4.3 CC4:需要擁有的CC4 94
6.4.4 制定GS3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95
6.4.5 GS3策略之行動計畫 95
6.4.6 R4:累積之資源 101
6.5 第五階段:PC組裝市場進入開發關鍵PC零組件市場(2004年~目前) 103
6.5.1 GE5: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03
6.5.2 M5:開發PC關鍵零組件 105
6.5.3 CC5:需要擁有的CC5 105
6.5.4 制定GS4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05
6.5.5 GS4策略之行動計畫 106
6.5.6 R5:累積之資源 111
6.6 小結 114
第七章 鴻海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進歷程-手機市場 117
7.1 第一階段:個人電腦連接器市場(1996年~1999年) 117
7.1.1 GE1:手機需求量成長、手機連接器市場規模龐大 117
7.1.2 CC1:精密模具設計製造技術、個人電腦連接器設計製造技術 118
7.1.3 M1:個人電腦連接器市場 118
7.1.4 R1:累積之資源 118
7.2 第二階段:PC連接器市場進入手機連接器市場(1999年~201年) 119
7.2.1 GE2: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19
7.2.2 M2:手機連接器 119
7.2.3 CC2:需要擁有的CC2 119
7.2.4 制定GS1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20
7.2.5 GS1策略之行動計畫 120
7.2.6 R2:累積之資源 121
7.3 第三階段:手機連接器市場進入手機機殼市場(2001年~2003年) 122
7.3.1 GE3: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22
7.3.2 M3:手機電腦機殼市場 122
7.3.3 CC3:需要擁有的CC3 122
7.3.4 制定GS2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23
6.3.5 GS2策略之行動計畫 123
7.3.6 R3:累積之資源 123
7.4 第四階段:手機機殼市場進入手機組裝市場(2003年~2005年) 125
7.4.1 GE4: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25
7.4.2 M4:手機整機組裝產品市場 125
7.4.3 CC4:需要擁有的CC4 125
7.4.4 制定GS3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26
7.4.5 GS3策略之行動計畫 126
7.4.6 R4:累積之資源 127
7.5 第五階段:手機組裝市場進入開發關鍵手機零組件市場(2005年~目前) 128
7.5.1 GE5: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28
7.5.2 M5:手機關鍵零組件 128
7.5.3 CC5:需要擁有的CC5 128
7.5.4 制定GS4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29
7.5.5 GS4策略之行動計畫 129
7.6 小結 131
第八章 鴻海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進歷程-光通訊市場 133
8.1 第一階段:個人電腦連接器市場(1999年~2000年) 133
8.1.1 GE1:網際網路興起 133
8.1.2 CC1:精密模具設計製造能力、個人電腦與手機連接器設計製造能力、專利權佈局與管理能力 133
8.1.3 M1:個人電腦連接器市場 134
8.1.4 R1:累積之資源 134
8.2 第二階段:PC連接器市場進入光通訊連接器市場(2000年~2001年) 134
8.2.1 GE2:在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之總體環境 134
8.2.2 M2:光通訊連接器 134
8.2.3 CC2:需要擁有的CC2 135
8.2.4 制定GS1策略目標考量的因素 135
8.2.5 GS1策略之行動計畫 135
8.2.6 R2:在GS1導引之下,完成的CC2 136
8.3 第三階段:光通訊連接器市場到結束光鳳凰計畫 (2001年~結束光鳳凰計劃) 137
8.3.1 GE3: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化、全球經濟不景氣 137
8.3.2 M3:自光通訊市場撤退 137
8.3.3 GS2策略之行動計畫 137
8.3.4 R3:累積之資源 137
8.4 小結 139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141
9.1 研究結論 141
9.2 研究建議 143
9.3 研究貢獻 144
9.4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48
附件一:中英文簡寫對照表 157
附件二:鴻海1979~2006/07經營資訊彙整表 158

表目錄
表 3-1 鴻海集團個案研究資料來源 35
表 3-2 個案研究品質分析 40
表 4-1 全球前六大EMS廠商之企業概況 46
表 4-2 全球電子組裝於1999年至2008年之市場規模 48
表 4-3 2003年全球代工製造產業產品結構分析 52
表 5-1 鴻海於1974年至2005年之營業額 (單位:億元) 57
表 5-2 鴻海銷售區域別 57
表 5-3 鴻海於1974年至2005年之研發費用 (單位:百萬元) 57
表 5-4 鴻海於1974年至2006年之美國專利件數 57
表 5-5 鴻海主要併購案 58
表 5-6 鴻海全球據點分布表 60
表 5-7 鴻海大陸據點分布 61
表 5-8 鴻海產品與客戶組合 62
表 5-9 鴻海於1998年至2005年員工平均營業額 65
表 6-1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79
表 6-2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研發費用 80
表 6-3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80
表 6-4 全球桌上型個人電腦於1996至2002年之市場量 81
表 6-5 1997年起的低價電腦風 82
表 6-6 全球桌上型個人電腦平均價格變化 82
表 6-7 產品生產及預測模式變化 83
表 6-8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91
表 6-9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91
表 6-10 鴻海在1996年至1999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92
表 6-11 鴻海在1996年至1999年之研發費用 92
表 6-12 鴻海於1996年至2000年之專利件數 93
表 6-13 個人電腦之組裝層級 94
表 6-14 鴻海於1996年至2000年之專利件數 101
表 6-15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02
表 6-16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研發費用 102
表 6-17 全球個人電腦於2003年至2008年產值成長率 105
表 6-18 鴻海歷年主機板專利件數 107
表 6-19 鴻海歷年電源供應器專利件數 108
表 6-20 鴻海歷年液晶顯示器相關專利件數 109
表 6-21 鴻海歷年DVD光碟機相關專利件數 110
表 6-22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12
表 6-23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研發費用 112
表 6-24 鴻海2001年至2006年專利件數 113
表 7-1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18
表 7-2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19
表 7-3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121
表 7-4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124
表 8-1 網際網路於1995年至2000年使用人數 133
表 8-2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34
表 8-3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136
表 8-4 鴻海光通訊領域歷年專利件數 138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 7
圖 2-1 核心能力:競爭優勢之源 12
圖 2-2 能力階層 14
圖 2-3 學習、動態能力與組織例行公事 19
圖 2-4 必要能力、能力與策略階層之關係 22
圖 2-5 成長與多角化的選擇:企業評估未來營運範疇指南 23
圖 2-6 企業多角化之成長方向、型態與模式 24
圖 2-7 企業文化的創造因素 27
圖 2-8 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繹模式 30
圖 4-1 資訊電子代工製造產業之價值鏈與趨勢演進圖 45
圖 4-2 EMS前六大廠商之營業額 46
圖 4-3 EMS主要六大廠商之淨獲利 47
圖 4-4 EMS與ODM資訊電子產業價值鏈上發展趨勢之差異 49
圖 5-1 鴻海精密之九大事業群 55
圖 5-2 鴻海於1974年至2005年之營業額 55
圖 5-3 鴻海於1992年至2006年之銷售區域別比例 56
圖 5-4 鴻海於1992年至2005年之研發費用 56
圖 5-5 鴻海於1974年至2006年之美國專利件數 56
圖 5-6 鴻海全球據點分布 59
圖 5-7 鴻海垂直整合策略效益圖(2004年佔營收比重) 64
圖 6-1 全球個人電腦於1982年至1996年營收成長率 75
圖 6-2 台灣資訊產業於1981年至1995年產值 76
圖 6-3 連接器、線纜配組的生產流程 78
圖 6-4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79
圖 6-5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研發費用 80
圖 6-6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80
圖 6-7 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出貨量1996至1999年 81
圖 6-8 全球桌上型個人電腦平均價格變化 82
圖 6-9 BTO/CTO之模式 84
圖 6-10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91
圖 6-11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91
圖 6-12 鴻海在1996年至1999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92
圖 6-13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研發費用 92
圖 6-14 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於2000年至2003年之出貨量 93
圖 6-15 鴻海於1996年至2000年之專利件數 101
圖 6-16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02
圖 6-17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研發費用 102
圖 6-18 EMS產業營收成長率 103
圖 6-19 全球運籌供應鏈管理架構 104
圖 6-20 全球個人電腦於2003年至2008年產值成長率 104
圖 6-21 鴻海歷年主機板專利件數 107
圖 6-22 鴻海歷年電源供應器專利件數 108
圖 6-23 鴻海歷年液晶顯示器相關專利件數 109
圖 6-24 鴻海歷年DVD光碟機相關專利件數 110
圖 6-25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12
圖 6-26 鴻海在2000年至2003年之研發費用 112
圖 6-27 鴻海2001年至2006年專利件數 113
圖 6-28 鴻海於個人電腦市場之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繹模式 116
圖 7-1 手機於1996年至1999年需求量 117
圖 7-2 手機於1996年至1999年需求量 117
圖 7-3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18
圖 7-4 手機於1999年至2001年需求量 119
圖 7-5 鴻海於1993年至2000年機殼相關專利件數 121
圖 7-6 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出貨量1996年至1999年 122
圖 7-7 鴻海連接器歷年專利件數 124
圖 7-8 全球2003年至2005年手機出貨量 125
圖 7-9 全球2005年至2009年手機出貨量 128
圖 7-10 鴻海於手機市場之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繹模式 132
圖 8-1 網際網路於1995年至2000年使用人數 133
圖 8-2 鴻海在1991年至1995年之股本、營業額與獲利率 134
圖 8-3 鴻海於1991年至2001年光通訊相關專利件數 136
圖 8-4 鴻海光通訊領域歷年專利件數 137
圖 8-5 鴻海於光通訊市場之核心能力與成長策略演繹模式 140
圖 9-1 鴻海主動培養核心能力與主動選取目標市場之對應表 142
參考文獻
英文
Aaker, D. A., 1984,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 New Y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Abetti, P. A., 1996, “The Impact of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strategies on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On The 5th International Fourm 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1, No. 3/4, pp. 412-424.
Banerjee, P., 2003,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core competence: insights from Indian software firms”, Technovation, Vol. 23, No. 3, pp. 251-263.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 1, March, pp. 99-120.
Crabtree, B.F., Miller, W.L.,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Coates, D., 1996,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1, No 3/4.
Coates, D., 1996, “Putting Core Competence Thinking into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 Issue on the 5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1, No. 3/4, pp. 441-450.
Collis, D.J., Montgomery, C.A., 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 118-128.
Connor, K.R., 1991,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 1, pp. 121-154.
Coombs, R., 1996, “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 R&D Management, Vol. 26, No. 4, pp345-355.
Devlin, G., 1991, “Diversification: a Redundant Strategic Op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No. 1, pp. 76-81.
Eisenhard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X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4, No. 4, pp. 532-550.
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2000,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No.10/11, pp. 1105-1121.
Grant, R.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pp. 114-135.
Hamel, G., 1994,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in Hamel and Heene (Eds.),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Wiley, Chichester.
Hamel, G. and Prahalad, C.K., 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Hayes, R. H. and Wheelwright, S. C., 1984, Restoring our competitive edge: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Hayes, R. H. and Pisano, G. P, 1994, Beyond world class, the new manufacturing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2 (10), 77-86.
Hax, A.C., Majluf, N.S., 1991, “The Strategy Concept and Process: a Pragmatic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ofer, C.W., Schendel, D.,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MN: West.
Hill, Charles W.L. & Jones, Gareth R.,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4th E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James Carbone, 2006, Purchasing. Boston: Jan 12, Vol. 135, Iss. 1; p. 30
Javidan, M., 1998, “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 Vol.31 , No.1. pp60-71.
“Dynamic core competences through meta-learning and strategic context”,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2, No. 4, pp 549-569, 1996.
Jones, G.R., George, J.M., Hill, C.W.L., 1998,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Boston, Mass. :Irwin/McGraw-Hill.
Kim, W.C., Mauborgne, R., 2005, “Blue Ocean Strategy : How to Create Uncontested Market Space and Make the Competition Irreleva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Klein, J. A., Edge, G. M., & Kass, T., 1991, “Skill-base competition”,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Vol. 16, No. 4, pp. 1-15.
Klein, J.A., Hiscocks, P.G., 1994,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A Practical Toolkit”, in Hamel and Heene (Eds.),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Wiley, Chichester.
Lazonick, W. and Prencipe, A., 2005,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ustained Innovation: Strategic Control and Financial Commitment at Rolls-Royce Plc,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 14, No. 3, pp. 501-542.
Lei, D., Hitt, M.A., Bettis, R., 1996, “ Dynamic Core Competences through Meta-Learning and Strategic Context”,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2, No. 4, pp. 549-569.
Leonard-Barton, D.,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No. 1, pp. 111-125.
Liedtka, J.M., 1996, “Collaborating across lines of busines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10, No. 2, pp. 10-37
Lopez, S. V., 2005,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the Key Role of Dynamic Capability, Management Decision, Vol. 43, No. 5/6, pp. 661-669.
Luo, Y., 2000,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Vol. 35, No. 4, pp. 355-378.
Majumdar, S. K., 2000, Sluggish Giants, Sticky Cultures,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ransform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Vol. 15, No. 1, pp. 59-78.
Penrose, E.,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an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etroni, A., 1998,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a Competence-oriented Organization, Technovation, Vol. 18, No. 3, pp. 179-189.
Petts, N., 1997, “Building Growth on Core Competences – a Practical Approach”,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30, No. 4, pp. 551-561.
Porter, M., 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Winter Special Issue, Vol. 12, pp. 95-117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Porter, M.E., 1985, “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Press.
Prahalad, C.K. and Hamel, 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pp79-91.
Roy P, Roy P, 2004, The Hewlett Packard-Compaq Computers Merger: Insight from the Rsource-Based View and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Vol. 5, No. 1/2, pp. 7-14.
Rumelt, R., 1984, “Towards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 in Lamb, R. (Ed.), “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p. 556-570.
Rumelt, R. P., Schenfel, D. and Teece, D., 1994, Fundamental Issues in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ambridge, MA.
Sanchez R., Heene, A., 1997, “Reinve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New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5, No. 3, pp. 303-317.
Skinner, W., 1969,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Spender, J.C., 1993,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acit Knowledge? Unpacking the Concept and its Strategic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Papers Proceedings, August, pp. 37-41.
Strauss, A.,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London, CA: Sage.
Tampoe, 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of your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 No. 4, pp. 66-77.
Teece, D. J., Pisano, G. and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No. 7, pp. 509-533.
Tseng, S., Wang, C., 2005/11/28, “Hon Hai Precision-Matching Ahead”, ABN-AMRO, pp. 14.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 View of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No. 2, pp. 171-180.
Wheeler, B. C., 2002, NEBIC: a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for Assessing Net-enabl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Vol. 13, No. 2, pp. 125-146.
Willison, O.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 Free Press.
Wu, L.Y., 2006, Resources, Dynamic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Perceptions in Taiwanese IT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 43, No. 4, pp. 447-454.
Yin, R.K., 1993,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Yin, R.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Yip, A., Chiu, J., Hon Hai Precision-New Product Driving Sustainable Growth,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Hong Kong) Limited, 2004/11/04, pp.6.
Zollo, M., Winter, S. G., 2002, 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13, No. 3, pp. 339-351.

中文
Carlos,2005/03/21,青少年持有手機比例不斷攀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市場報導,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arket/eetelecomm_mobile/eetelecomm_mobile_028.htm
David,2005/6/24,麥可•馬克斯效應即將發酵 - 全球代工版圖將面臨重大變革,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策略評析,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055.htm
David,2005/04/11,正崴複製鴻海成功模式,成功跨入手機組裝業務(上),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策略評析,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031.htm
王純瑞,2005年11月,鴻海旗下賽博數碼獲利大躍進,2005-11-07/經濟日報/A3版/今日焦點
王純瑞,2005年11月,台灣首富投資對岸房產-藉賽博數碼經營3C通路 順勢投資房市,2005-11-07/經濟日報/A3版/今日焦點
王正芬,1999,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版圖,台北:財訊。
元大證券研究部,2006/01/24,鴻海集團-傲視製造業群雄,台灣產業的驕傲,元大研究中心
江芳韻,2004,我國電腦系統產業全球運籌發展策略分析,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鉅亨網,2005-07-09,童家慶終在鴻海集團露臉 出任軟板廠華虹電子總座,蕃薯藤股市即時新聞,http://stock.yam.com/article.php/realtime/289223
伍忠賢,2005,科技管理-案例分析,台北:全華科技(第二版)
伍忠賢,2006,鴻海藍圖,台北:五南圖書
呂照斌,2003,我國零組件廠商大陸投資趨勢與未來兩岸互動模式探討,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李建中、虞孝成,2006,孫子兵法與競爭優勢,出版中
林哲宏、許耀輝、趙建弘、金明、尤克熙、徐玉娟、尤景森,1999,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2004,新興電腦系統產品發展趨勢分析,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reports/dblist1.asp?f=4&menu=422&func=db&cate=db2&msno=1047
林國隆,2003,從EMS產業發展趨勢探討台灣資訊電子業ODM/OEM廠商因應策略,清華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馬積舜,2002/12/11,重點觀察:2002年九月份手機產業動態分析,拓墣產研,通訊研究中心,http://www.topology.com.tw/report
施振榮,1996,再造宏��/Reengineering acer,台北市:天下文化
郭台銘,2004年,「天下」標竿論壇十週年演說內容
郭智文,2003,專業零組件廠商垂直整合策略與競合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玉娟,2006/03/14,鴻海自有品牌繪圖卡登場 麗臺、撼訊傻眼 MB廠眉頭深鎖!台北:電子時報
陳家樂、劉信宏,2004/12,在EMS潮流下電子組裝設備產業發展趨勢與商機探討,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陳冠名,2006/1/2,EMS大廠鴻海經營模式分析,MIC產業研究報告:CDOC20060102004
陳怡碩,2001/05/17,PCB產業大洗牌--聯耀電子躍升國內龍頭廠,台北:中信證券
商業周刊記者群,2002,閱讀郭台銘-鴻海帝國傳奇,台北:商業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許耀輝、游景森,1999,個人電腦大廠發展策略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壹週刊,2006/3/2,山西建汽車城-郭台銘秘密基地,台北:壹週刊
張殿文,2005,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台北:天下遠見
熊超林,2005年6月,鐵軍是這樣煉成的,117期,鴻橋,http://www.foxconn.com.cn/honqiao/index.htm
謝春滿、林亞偉,2005,郭台強與哥哥相約山頂見,今週刊,第465期,pp. 84-87.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二年財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三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四年財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五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六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七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八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十九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十一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十二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十三年股東會年報。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四年股東會年報。
韓婷婷,2005/10/13,首利:3 年內營收挑戰百億元大關,台北,中央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