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6: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靜芳
研究生(外文):Ching-Fang Liu
論文名稱:戲劇融入教學對提昇啟智學校高職部學生法律常識相關知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Drama in Instruction to Promote Law-related Learning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Special School
指導教授:林千惠林千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Hu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9
中文關鍵詞:戲劇融入教學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智能障礙啟智學校
外文關鍵詞:drama in instructionlaw-related learning program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special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6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以戲劇融入教學實施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之法律常識教育方案,並經由約八週(共計十五個單元,三十節課)的實驗教學活動,以驗證此一教學方法對提昇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法律常識相關知能之成效。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取自國立彰化啟智學校高職部三年級餐飲類群的智能障礙學生,共計兩班28名學生,並採非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其中一班做為實驗組,另一班則為控制組。兩組分別以戲劇融入教學的方法和以講述配合圖示的方法實施教學,兩組人數均為14人。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皆為研究者自編;研究所得之各項資料,在量的資料方面,乃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相依樣本t檢定、次數、平均數、百分比等統計分析;質的資料則進行內容分析。
  綜合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討論,得到下述結論:
一、 實驗組學生於單元形成性評量的平均答對率皆超過80%,因此可看出其立即學習之成效;在總結性評量方面,實驗組於研究者自編「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的實驗效果顯著,顯示以戲劇融入教學的方法有助於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法律常識相關知能之增進。
二、實驗組在保留階段一的「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之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戲劇融入教學的方法有助於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之法律常識相關知能的保留效果。而在保留階段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則無顯著差異,可見兩種教學方法在實驗教學後一個月之保留效果差不多。此外,實驗組分別於保留階段一及保留階段二的得分皆優於其後測階段的得分,顯示戲劇融入教學的方法仍有助於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之法律常識相關知能的保留。
三、實驗組學生於「影像式問題情境模擬題」的類化測驗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戲劇融入教學的方法有助於啟智學校高職部智能障礙學生之法律常識相關知能的類化。
四、實驗組學生家長和學生在研究者自編之「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家長滿意度調查表(實驗後版)」以及「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學生滿意度調查表」的評定等級和意見顯示,皆對實驗教學的內容與方法表示肯定的態度,學生家長認同並肯定實施本教育方案的必要性與成效,學生則表示會期待繼續上法律常識相關知能的課程,顯示本研究之法律常識教育方案的教學成效及教學方法能得到學生家長與學生的肯定。
根據上述之研究發現,研究者則就教學應用與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velop a law-related learning program which drama was adopted in the instruc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special school,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rama in instru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law-related learning. 28 stud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mental retardation of National Chang-Hua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pretest-posttest nonequivalent groups design was adopted. Two special classe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sisted with 14 students and attended an eight-week law-related learning program.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lf-designed tests/scale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COVA, t-test, frequency, mean, and percentag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ntent analyzed.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Drama in i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law-related concepts of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special school.
2. Drama in instruction can maintain law-related concepts of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special school for at least one month.
3. The generalization effects of drama in instruction to promote law-related concepts of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 special school were found in this study.
4. Most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law-related learning.
Recommendations fo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戲劇融入教學的理論基礎……………… 15
第二節 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特質與教學啟示… 47
第三節 智能障礙學生相關的法律課題………… 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9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9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9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1
第四節 教學程序………………………………… 117
第五節 研究步驟………………………………… 12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2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128
第一節 啟智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之立即學習效果………………………………………… 128
第二節 啟智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保留效果………………………………………… 142
第三節 啟智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類化效果………………………………………… 168
第四節 家長對方案之滿意度…………………… 172
第五節 學生對方案之滿意度…………………… 180
第六節 實驗教學之質性分析…………………… 1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8
第一節 結論……………………………………… 198
第二節 建議……………………………………… 203
參考文獻……………………………………………………… 219
一、中文部份 …………………………………………… 219
二、英文部份 …………………………………………… 230



附錄…………………………………………………………… 237
附錄 一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正式版)……… 237
附錄 二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結果紀錄表…… 248
附錄 三 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學習單……………… 252
附錄 四 單元形成性評量單……………………… 252
附錄 五 單元形成性評量結果紀錄表…………… 312
附錄 六 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家長滿意度調查表(實驗前版)…………………………… 316
附錄 七 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家長滿意度調查表(實驗後版)…………………………… 317
附錄 八 法律常識教育方案學生滿意度調查表… 318
附錄 九 影像式問題情境模擬題………………… 319
附錄 十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預試版)……… 321
附錄十一 實驗教學進度表………………………… 334
附錄十二 法律常識教育方案教學活動設計表…… 335
附錄十三 法律故事與問題討論…………………… 395



表  次
表 2-1 戲劇融入教學之時代發展脈絡………… 16
表 2-2 現行課程綱要及法律常識相關教材之代碼表……………………………………… 83
表 2-3 課程主要領域與主要內容一覽表……… 84
表 2-4 課程與教材之教學方式一覽表………… 87
表 3-1 研究設計………………………………… 91
表 3-2 學生能力現況表………………………… 99
表 3-3 實驗組和控制組能力現況t考驗摘要表 100
表 3-4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各題項之項目分析………………………………………… 103
表 3-5 課程專家名錄…………………………… 104
表 3-6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預計評量之概念………………………………………… 105
表 3-7 法律常識相關知能測驗各階段內容更動情形……………………………………… 110
表 3-8 教學單元名稱一覽表…………………… 121
表 3-9 研究步驟………………………………… 123
表 4-1 單元形成性評量答對率之比較………… 129
表 4-2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單元形成性評量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130
表 4-3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後測階段得分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131
表 4-4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後測階段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32
表 4-5 實驗組前測與後測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33
表 4-6 控制組前測與後測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33
表 4-7 實驗組於後測階段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34
表 4-8 控制組於後測階段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37
表 4-9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一測驗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143
表 4-10 實驗組後測與保留階段一測驗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44
表 4-11 控制組後測與保留階段一測驗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44
表 4-12 實驗組於保留階段一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45
表 4-13 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一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49
表 4-14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二測驗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153
表 4-15 實驗組後測與保留階段二測驗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54
表 4-16 控制組後測與保留階段二測驗得分之「成對樣本t檢定」摘要表…………… 155
表 4-17 實驗組於保留階段二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56
表 4-18 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二錯誤率之改變情形 160
表 4-19 實驗組與控制組測驗作答結果之錯誤率對照表…………………………………… 164
表 4-20 實驗組與控制組類化測驗得分之「變異性同質性的Levene檢定」摘要表………………………………………… 169
表 4-21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類化測驗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169
表 4-22 兩組學生類化題目作答結果錯誤率之比較表……………………………………… 170
表 4-23 家長滿意度(實驗前版)之第一部份作答情形……………………………………… 173
表 4-24 家長滿意度(實驗前版)之比較………… 174
表 4-25 家長滿意度(實驗後版)之第一部份作答情形……………………………………… 176
表 4-26 家長滿意度(實驗後版)之比較………… 177
表 4-27 學生滿意度之比較---教學內容方面…… 180
表 4-28 學生滿意度之比較---教學活動方面…… 181
表 4-29 學生滿意度之比較---整體評價方面…… 181
表 4-30 家長滿意度(實驗前版)之自陳部份一覽表………………………………………… 185
表 4-31 家長滿意度(實驗後版)之自陳部份一覽表………………………………………… 188
表 4-32 學生滿意度之自陳部份一覽表………… 191



圖  次
圖 2-1 課程主要內容分佈圖…………………… 86
圖 2-2 課程與教材之教學方式分布圖………… 8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97
圖 3-2 實驗組之教室空間佈置………………… 118
圖 3-3 實驗組之戲劇融入教學教室空間佈置………………………………………… 118
圖 3-4 控制組之教室空間佈置………………… 119
圖 3-5 教學活動進行方式……………………… 120
圖 4-1 實驗組於後測階段錯誤率變化圖……… 136
圖 4-2 控制組於後測階段錯誤率變化圖……… 139
圖 4-3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後測階段錯誤率變化比較圖…………………………………… 140
圖 4-4 實驗組於保留階段一錯誤率變化圖…… 147
圖 4-5 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一錯誤率變化圖…… 150
圖 4-6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一錯誤率變化比較圖………………………………… 153
圖 4-7 實驗組於保留階段二錯誤率變化圖…… 158
圖 4-8 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二錯誤率變化圖…… 161
圖 4-9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保留階段二錯誤率變化比較圖………………………………… 163
圖 4-10 實驗組與控制組測驗錯誤率比較圖…… 16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凡譯(民88)。因才施教。台北市:遠流。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民87)。心智障礙者家長法律手冊-讓您的孩子有保障。台北:中華民國智障礙家長總會。
內政部(民92)。兒童、智能障礙者性侵害案件偵訊輔助器材使用手冊。台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王文科(民80)。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民89)。緒論: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頁1-38。台北:五南。
王文科(民9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有福(民92)。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志�隉]民88)。台北縣雙和地區(中永和)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涵儀(民91)。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琄(民90)。肢體密碼-戲劇輔導手冊。台北:幼獅。
王琄(民91)。愛上表演課。台北:幼獅。
王慧勤(民89)。扮演遊戲---國語課的另一扇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4)。身心障教育班級經營手冊-國民教育階段。彰化:國立彰化啟智學校。
何華國(民85)。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吳白琦(民86)。讓我們來演戲--談啟智班學生之戲劇教學。特教園丁,13(2),38-43。
吳佩娟(民89)。輕度心智障礙成人社會角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昭宜(民91)。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呂美娟、施青豐、李玉錦譯(民91)。June Lee Bigge & Colleen Shea Stump 原著。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萬富。
巫青冠口譯(民91)。校內公民教育---美國的成功範例。司法改革雜誌,38,58-61。Stevens,Carroll D.主講,巫青冠口譯。
李百齡、吳士宏、吳芝儀、洪光遠、曾蕙瑜等譯(民87)。戲劇治療:概念、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宗薇(民89)。國小民主法治教育之課程內涵與課程實施之研究。臺北師院學報, 9,19-52。
李宛珍(民90)。智能障礙者之法律保護與犯罪後處遇。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茂興譯(民87)。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李增祿、歐信宏(民89)。公民教育理念與課程設計之探討。東海社會科學學報,19,61-78。
屈堯芳(民83)。淺談生活與倫理課程之教學。嘉縣國教,22,25-27。
岳清清(民90)。創作性戲劇對國民中學中輟學生應用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少年學園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生傳主編(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宏熾(民92)。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五南。
林佳慧(民83)。淺談戲劇對幼兒教育之助益。國教輔導,33(3),30-35。
林玫君(民83)。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台北:心理。
林玫君(民87)。戲劇主題課程對四歲幼兒遊戲模式之改變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1,371-384。
林玫君(民88)。故事戲劇之帶領要訣,幼教資訊,104,38-44。
林玫君(民89a)。戲劇課程統整之三種模式。幼教資訊,110,48-52。
林玫君(民89b)。走出演戲的迷失---為「兒童劇場相關活動正名」,幼教資訊,111,47-54。
林美和(民85)。智能不足研究:學習問題及行為輔導。台北:師大書苑。
林素花(民91)。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基在(民90)。創作性戲劇對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惠芬(民89)。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3-158頁)。台北:五南。
林嘉音(民87)。台北市高職學生法律知識與法治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嘉誠、朱浤源(民81)。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
林憲(民84)。智障者的責任能力。健康世界,236,61-64。
林寶山(民81)。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五南。
林寶貴等編譯(民74)。可教育性智能不足者的課程綱要。彰化: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寶貴等編譯(民77)。生活中心生涯教育活動設計。彰化: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所。
邵慧綺(民92)。高職特教班「公民責任」與「法律知能」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邱上真(民91)。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南一書局(民93)。國民中學社會第四冊。臺北:南一。
施顯烇(民88)。隱形的被害者。國小特殊教育,26,15-23。
洪儷瑜(民79)。感官活動在智能不足兒童教學上的運用。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智能不足教育與輔導(214-222頁)。台北:心理。
胡寶林(民83)。戲劇與行為表現力。台北:遠流。
區曼玲譯(民87)。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書林。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民89)。中小學藝術教學設計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國立藝術教育館(民8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國立藝術教育館(民89)。藝術欣賞課程教師手冊:戲劇中學篇。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
張秀雄(民82)。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民88)。心理學與公民教育的關係。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5),92-110。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連強(民90)。創作性戲劇活動對聽覺障礙學童家長生活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曉華(民91)。國民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與活動教學方法。載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主編,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23-52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曉華(民92)。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民93)。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
張麗卿(民87)。智能障礙的犯罪與處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3,123-135。
教育部(民89a)。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9b)。高級中學學校特殊教育班職業學程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3a)。特殊教育法規選輯-九三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3b)。高級中等學校特殊教育班光碟教材。台北:教育部。
許殷宏(民86)。談「戲劇論」對學校教育的啟示。中等教育,48(4),37-45。
郭俊賢、陳淑惠譯(民88)。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郭為藩(民82)。特殊教育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郭壽宏(民89)。智能不足與犯罪。高雄醫師會誌,28,11-13。
郭靜晃譯(民89)。兒童遊戲:兒童發展觀的詮釋。臺北:洪葉文化。
陳仁富(民89)。社會戲劇遊戲與幼兒學習發展。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515-536。
陳仁富譯(民90)。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事:戲劇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台北:心理。
陳仁富(民91)。創作性戲劇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載於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37-56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正興和郭壽宏(民85)。從精神醫學探討司法精神鑑定責任能力之判斷。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271-292。
陳玉佩(民89)。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光輝(民77),如何教公民與道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陳怡錚(民92)。公民教育的困境與教學策略。重中論集,3,129-134。
陳珠璋、吳就君編著(民72)。由演劇到領悟---心理演劇方法之實際應用。台北:張老師。
陳節如(民88)。理事長序。載於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主編:性侵害防治手冊(3-4頁)。台北: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
陳榮華(民81)。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陳慧娟(民88)。通往智慧的七種途徑---多元智慧理論的啟示。國教月刊,45(1),78-83。
陳靜江(民86)。重視高職階段智障青年邁向成人生活的轉銜需求。特教園丁,13(2),19-22。
彭雅玲(民85)。戲劇治療:面對自我困惑的一種過程。表演藝術,40,70-72。
彭德富(民90)。臺灣地方選舉與民主轉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黃秀英(民92)。「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家杰(民91)。戲劇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特殊教育季刊,84,29-33。
黃素珍(民84),中重度智障兒童生活教育綱要。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國榮(民81)。智能不足者之特質與教學輔導。特教園丁,7(3),9-10。
黃淑惠(民84)。這節課我們來演戲!國教之友,47(3),45。
楊佩貞(民85)。智能不足兒童之記憶缺陷特徵及其對教學之意義。特教園丁,11(4),14-15。
楊明磊(民90)。角色扮演在輔導上的應用。台北:教育部。
楊喬羽(民92)。創作性戲劇團體輔導對普通班內身心障礙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溫世頌(民86)。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葛琦霞(民93)。表演藝術大公開:戲劇教學指導手冊。台北:天衛文化。
董秀蘭(民84)。民主國家的政治教育--基本觀念的澄清。人文及社會教育學科通訊,6(2),36-46。
賈馥茗(民88)。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廖順約(民88)。戲劇表演藝術在小學。美育,112,82-87。
廖鳳池、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陳美芳編譯(民80)。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民81)。啟智班生計教育教材:日常生活技能。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漢菊德編著(民88)。探索身體資源:身體•真我•超我。台北:心理。
省立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民79),中重度啟智班生活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臺南: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
劉純芬(民91)。教育戲劇課程於人格養成教育之應用與實作分享-以新生國小四年級戲劇課程教案設計為例。載於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187-198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蔡沛蓉(民91)。民主法治精神與公民教育。立人學報,2,140-156。
蔡奇璋、許瑞芳(民90)。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TIE。台北:揚智文化。
鄭黛瓊譯(民88)。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台北:心理。
鄭黛瓊(民89a)。「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
鄭黛瓊(民89b)。共思未來戲劇教育的面貌-英國全國戲劇協會二000年會議。美育,117,93-95。
鄧志浩(民86)。不是兒戲---鄧志浩談兒童戲劇。台北:張老師。
鄧毓浩(民87)。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公民社會之建構。臺灣教育,568,11-16。
盧台華、王瓊珠譯(民88)。有效的教學。特殊教育季刊,71,19-24。Pullen, Patricia L.主講,盧台華、王瓊珠譯;黃裕惠、許尤芬記錄。
蕭揚基(民90)。公民與公民教育--新世紀公民教育發展方向。公民訓育學報,10,125-148。
賴淑雅(民92)。遊戲•劇場•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53-62。
謝永齡(民82)。弱智疑犯在受審過程的問題(上)。特殊教育季刊,47,25-31。
謝明昆(民83)。道德教學法。台北:心理。
羅大華、何為民(88)。犯罪心理學。台北:東華。
蘇峰山(民85)。公民身份與公民教育的理論探討。國立編譯館通訊,9(4),19-26。
蘇清守(民79)。智能不足學生的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智能不足教育與輔導(287-301頁)。台北:心理。
二、英文部份
Annarella, L. A. (1999). Encouraging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in the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4 380)
Annarella, L. A. (2000a). Making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part of the curriculu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4 197)
Annarella, L. A. (2000b). Theatre in the classroom : A creative way to teach and lear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5 357)
Bannon, M. E., & Leone, P. E. (1987). Access, equity, and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for the handicapped. In R. B. Rutherford, C. M. Nelson Jr., & S. R. Forness (Eds.), Severe behavior disorders of children and youth (pp. 152-160). Boston,MA:Little Brown.
Brown, M.H., Althouse, R., & Anfin, C. (1993). Guided dramatization : Foster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Young Children, 48(2), 68-71.
Brown, V. (1988). Integrating drama and sign language. Teaching Exceptioanl Children, 21(1), 4-8.
Buck, G.H. (2001). Creative arts:Visual arts, music, dance, and drama. In E.A.Polloway, J.R.Patton, & L.Serna (Eds.),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pp. 484-509).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


Bullock, L. M., & McArthur, P. (1994). Correc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Disability prevalence estimates and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17(3), 347-355.
Burrell, S., & Warboys, L. (2000). Special education and the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venile Justice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450 515)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 Center for Mental Retardation (1978). Skill activities for independent living. A curriculum for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adolescents and adul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0 524).
Camhi, L. J. (1995). The play's the cure. The Village Voice, 40(31), 14.
Carmody, M. (1991). Invisible victims: Sexual assault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7(20), 229-263.
Casey, P., & Keilitz, I. (1990).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learning disabled and mentally retarded juvenile offenders: A meta-analysis. In P. Leone (Ed.), Understanding troubled and troubling youth (pp. 82-101). Newbury Park, CA: Sage.
Chesner, A. (1998). Groupwork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reative drama. A Winslow Practical Manua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4 457)

Clark, G. M., & Kolstoe, O. P. (1995).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2n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Cockram, J., Jackson, R., & Underwood, R. (1998). Perceptions of the judiciary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8(3), 189-200.
Conley, R. W., Luckasson, R., & Bouthilet, G. N. (1992).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mental retardation: Defendants and victims. London: Brooks.
Conway, R. N. F. (1994). Abuse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potential link or an inescapable reality.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9(3), 165-171.
Gersie, A.(1996). Dramatic approaches to brief therapy. London : Jessica Kingsley.
Green, M. Y., & Reinhard, R. (1995). When art imitates life: A look at art and drama therapy. Public Welfare, 53(2), 34-43.
Hayes, S. (1994). The criminal law and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9(4), 287-292.
Hery, N. D. (1996). That delivers: Real-life problems, students' soluti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2 288)
Hornbrook, D. (1998). On the subject of dram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3 555)
Jackson, C. L. (1997). Creative dramatics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1 127)
Jordan, B., & Dunlap, G. (2001). Construction of adulthood and disability. Mental Retardation, 39(4), 286-296.
Kappel,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What communities can do to prevent mental handicap and promote lives of quality, Volume IV: Respected and responsible citize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2 391).
Keyes, D., Edwards, W., & Perske, R. (1997).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re dying legally. Mental Retardation, 35(1), 59-63.
Landy, R. J. (1996). A short-term model of dramatherapy through the role method. In A. Gersie (Eds.), Dramatic approaches to brief therapy (pp. 56-69). London : Jessica Kingsley.
Leone, P. E., Rutherford, R. B., & Nelson, C. M. (1991). Juvenile corrections and the exceptional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0 153)
Leopold, J. Y., Austine, C. G., & Greene, M. P. (1982). Project vote. Valuable opportunities toward enfranchisement. Special Section 310 project final repor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0 737)
Lindsey, P., Wehmeyer, M. L., Guy, B., & Martin, J. (2001). Age of majority and mental retardation: A position state of the division on mental retarded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ies, 36(1), 3-15.

Lumley, V. A., & Miltenberger, R. G. (1997). Sexual abuse prevention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1(5), 459-472.
Lynch, J.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McCaslin, N. (1987). Creative drama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e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New York: Longman.
McCaslin, N. (2002). The overview in creative dram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載於張曉華主編,國民中小學戲劇
教育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211-228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McGookey, K. (1992). Drama, disability, and your classroom.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4(2), 12-14.
Miles, C. (1990). Special education for mentally handicapped pupils: A teaching manual(Revised ed.).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1 918)
Miller, H., Rynders, J., & Schleien, S. (1993). Drama: A medium to enhance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mental retard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31(4), 228-233.
Neelands, J. (1992). Learning through imagined experience :The role of drama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London : Hodder & Stoughton.
Northwest Territori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8). Civics in the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38 226).
Petersilia, J.(2000). Invisible victims. Human Rights, 27(1), 9.
Quinn, M. M., Rutherford, R. B., & Leone, P. E. (2001).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61 958)
Reardon, B. A. (1995). Educating for human dignity: Learning about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1 187)
Reichard, C. L., Spencer, J., & Spooner, F. (1980). The mentally retarded defendant-offender.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4(1), 113-119.
Santamour, M. (1987). The mentally retarded offender. In M. Nelson, R. Rutherford, & B. Wolford. (Eds.).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pp. 105-119). Columbus, OH: Merrill.
Sears, J., Bishop, A., & Stevens, E. (1989). Teaching Miranda rights to students who have mental retardatio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1(3), 38-42.
Shugert, D. P. (1982). Drama in the classroom : What now? Chillicothe, OH : Southeaster Ohio Council of Teacher of English.
Sobey, D. (1997).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 for crime victim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mpact, 10(2), 6-7.
Sorensen, D. D. (1997). The invisible victims. Impact, 10(2), 1-26.
Tharinger,D., Horton, C. B., & Millea, S. (1990). Sexual abuse and exploitationof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other handicaps.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14, 301-312.
Thorin, E., & Browning, P. (1988). Measuring knowledge of citizenship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9(1), 85-92.
Tomas, L. (1996). Drama: A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xercis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6 351)
Warger, C. L. (1985). Making creative drama accessible to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7, 288-293.
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8th ed.)(1996). Springfield, MA: Merriam-Webster.
Westling, D.L., & Fox, L.(2004).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Englewood Cliffs, N.J. : Merrill.
Wilson, C., & Brewer, N. (1992). The incidence of criminal victimiz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27(2), 114-1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家杰(民91)。戲劇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特殊教育季刊,84,29-33。
2. 蕭揚基(民90)。公民與公民教育--新世紀公民教育發展方向。公民訓育學報,10,125-148。
3. 鄧毓浩(民87)。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公民社會之建構。臺灣教育,568,11-16。
4. 鄭黛瓊(民89b)。共思未來戲劇教育的面貌-英國全國戲劇協會二000年會議。美育,117,93-95。
5. 謝永齡(民82)。弱智疑犯在受審過程的問題(上)。特殊教育季刊,47,25-31。
6. 鄭黛瓊(民89a)。「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
7. 蔡沛蓉(民91)。民主法治精神與公民教育。立人學報,2,140-156。
8. 廖順約(民88)。戲劇表演藝術在小學。美育,112,82-87。
9. 楊佩貞(民85)。智能不足兒童之記憶缺陷特徵及其對教學之意義。特教園丁,11(4),14-15。
10. 黃國榮(民81)。智能不足者之特質與教學輔導。特教園丁,7(3),9-10。
11. 彭雅玲(民85)。戲劇治療:面對自我困惑的一種過程。表演藝術,40,70-72。
12. 陳靜江(民86)。重視高職階段智障青年邁向成人生活的轉銜需求。特教園丁,13(2),19-22。
13. 陳怡錚(民92)。公民教育的困境與教學策略。重中論集,3,129-134。
14. 郭壽宏(民89)。智能不足與犯罪。高雄醫師會誌,28,11-13。
15. 張麗卿(民87)。智能障礙的犯罪與處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3,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