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5: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耕民
論文名稱:認知衝突對於關係式、機械式理解所得概念改變之研究
指導教授:施皓耀施皓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認知衝突機械式理解關係式理解
外文關鍵詞:cognitive conflict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探討為:由機械式理解或關係式理解所得的另有概念,運用認知衝突策略對其概念改變的情形為何?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選取兩位已學過三角函數單元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解題過程中研究對象放聲思考之口語資料以了解其解題背後所使用的概念。倘若研究對象因其機械式理解或關係式理解所得的另有概念,經由認知衝突策略過後兩個星期,再以相關題目施測以了解其概念,並依此前後兩次訪談分析其概念改變的情形。下列為研究者針對兩位研究對象經過認知衝突策略過後概念改變情形的結論:
1.機械式理解所得的另有概念為不當地使用公式或是錯誤的解題方法,在面臨認知衝突時,因其察覺使用原有的公式或是解題方法並不能得到正確答案,於是容易承認原有的公式或是解題方法有其侷限或是錯誤。倘若學習者經過足夠的練習熟稔新的公式則原有的公式或解題方法將會被取代。
2.關係式理解所得概念,在面臨認知衝突時,會企圖透過理解的方式來將新的訊息與既有概念聯繫,倘若不能理解為何概念其侷限的原因,則關係式理解所得的另有概念並不會因認知衝突而有效地修正。
3. 認知衝突教學策略不僅對於學習者而言,會促使察覺到其概念侷限性,進而調整原先的概念,使其概念結構更加成熟,對於教學者亦同。可謂是教學相長。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especially the concept change, of the cognitive conflict instruction strategy on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 and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The study wa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two students of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ypes. Intensive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as the major data sourc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student of the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 type tended improperly using formulas or method to result to an error. When the cognitive conflict occurred, the student easily realized the points of their miss leading conception or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If the student had enough practice on the new formulas, the original formulas or solving strategy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new ones.
2.The student of the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type, when facing the cognitive confliction, tended to attempt let new informa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original concepts. If the student did not understand what the problem was then the old concepts could not be efficiently corrected through the cognitive conflict teaching strategy.
3.The cognitive conflict teaching strategy was not only for learner to aware of the limit of the old concepts but also to make a better concept structure.
目次
目次……………………………………………………………………Ⅰ
表目次…………………………………………………………………Ⅲ
圖目次…………………………………………………………………Ⅳ

第壹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04
第三節 名詞釋義……………………………………………………004
第貳章 文獻探討……………………………………………………005
第一節 另有概念與概念改變………………………………………005
第二節 認知衝突……………………………………………………016
第三節 「關係式理解」與「機械式理解」………………………024
第四節 數值三角的另有概念之相關研究…………………………0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031
第一節 研究流程……………………………………………………0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0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037
第四節 分析方法與編碼方式………………………………………042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0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動機特徵…………………………………………0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概念改變………………………………………04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090
第一節 結論…………………………………………………………090
第二節 心得與檢討…………………………………………………091
第三節 建議…………………………………………………………092
參考文獻………………………………………………………………093
中文書目………………………………………………………………093
外文書目………………………………………………………………096
附錄……………………………………………………………………097
附錄一 研究對象凱凱第一次施測原案……………………………097
附錄二 研究對象凱凱第二次施測原案……………………………107
附錄三 研究對象小軒第一次施測原案……………………………112
附錄四 研究對象小軒第二次施測原案……………………………128
附錄五 活動單---施測的題卷 ……………………………………133

表目次
表2-1-1 迷失概念定義之彙整………………………………………006
表2-1-2 另有概念定義之彙整………………………………………009
表2-4-1 國內學者實證研究所發現三角函數學習的錯誤概念類型029

圖目次
圖2-1-1 Driver和Oldham所提出的教學流程…………………… 013
圖2-2-1 認知衝突過程模式……………………………………… 023
圖3-1-1 研究流程………………………………………………… 031
圖4-2-1 判斷廣義角的三角數值的正負號的圖………………… 0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Glynn, S. M.;Yeany, R. H. & Britton, B. K. (1991/1996).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Science. 王美芬、熊召弟、段曉林、熊同鑫 (譯)。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Skemp, Richard R. (1971/1995).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陳澤民 (譯)。數學學習心理學。台北:九章出版社。
九章出版社編輯部編 (1989)。中學生解數學題常犯的錯誤分析---錯在哪裡?台北:九章出版社。
王靜如 (1997)。科學概念形成之教學改革。國教天地,121,20-24。
江愛華 (2002)。國小五年級小數診斷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秋萱 (2004)。Flash融入五階段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國中生遺傳概念改變的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碩士論文。
李虎雄、陳昭地、黃登源、李政貴、林礽堂、儲啟政 (2000)。教育部審定高級中學科用書-數學第二冊-教師手冊。台中:大同資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美虹 (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呂溪木譯 (1984)。關係性的瞭解與機械性的瞭解。科學教育月刊,67,9-17。
余酈惠 (2003)。高雄市高職學生運用GSP軟體學習三角函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周芬美 (2001)。提升輔育院學生理化科的自我效能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盈蘭 (1995)。五專生的三角函數學習現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郭重吉 (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548-570。
郭重吉、董正玲(1992)。利用晤談方式探究國小學童運動與力概念的另有架構。科學教育,3,93-123。
柯嘉甄 (2002)。國小學生家長對多元評量的覺知與學生的目標導向、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玲 (1999)。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地球運動概念之教學效果--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忠雄 (2003)。高中學生三角函數概念學習錯誤類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建蒼 (2000)。高一學生對數函數概念層次教學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許琇雅 (2003)。運用認知衝突策略建構小數概念線上複習系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川木 (1995)。促進概念改變教學法(I)。科學教育月刊,185,21-27。
張川木 (1996)。促進概念改變教學法(II)。科學教育月刊,186,10-18。
張美珠 (2002)。動態環境中廣義角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張靜儀 (2002)。科學迷思概念的研究與概念改變教學。屏師科學教育,16,49-56。
黃幸美 (1997)。兒童的概念學習、解題思考與迷思概念。教育研究雙月刊,55,55-60。
黃純杏 (2001)。高中生廣義角的三角函數運算錯誤概念類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世興 (2001)。國小學童物質氧化概念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鄭麗玉 (1998)。如何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之友,39,5,28-36。
劉俊庚 (2002)。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文獻分析-以概念構圖和後設分析模式探討其意涵與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潔芳 (2004)。二階段評量應用在高中生三角函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歐用生 (1988)。俗民誌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意義。教育方法的新取回-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謝青龍 (1995)。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
鍾啟暘 (2003)。探索教育活動對高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失敗容忍力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聖校 (1994)。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教育研究資訊,2,3,89-110。
鍾靜 (1997)。低年級數學教室文化的轉變研究。台北師院學報,10,501-532。
簡志明 (2004)。高一學生銳角及廣義角三角函數基本概念應用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bimbola, I. O. (1988).The problem of terminology in the study of student conceptions in science.Science Education, 72, 175-184.
Dreyfus, A., Jungwirth, E., &Eliovitch, R.(1990).Applying the "cognitive conflict" strategy for conceptual change-Some implications,difficulties,and problem.Science Education,74(5),555-569.
Driver, R., Asoko, H.,Leach, J.,Mortimer, E., &Scoti, P. (1994).Construc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Educational Researcher, 23(7),5-12.
Kang, S.; Scharmann, L. C.; Noh, T. & Koh, H. (2005).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respect of cognitive conflict and conceptual chan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7(9),1037-1058.
Lee, G. & Kwon, J. (2001).What Do We Know about Students' Cognitive Conflict in Science Classroom: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gnitive Conflict Process.ERIC Online教育資源網。
Posner, G. J., Strike, K. A., Hewson, P. W., &Gertzog, W. A. (1982).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toward a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Science Education,66(2),211-227.
Zohar, A.& Kravetsky, S. A. (2003).Cognitive conflict,direct teaching and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ERIC Online教育資源網。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