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三軍大學主編(1984),《軍制學》。台北:國防部編印。
方世榮編譯(2001)Gary Dessler著,《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石 銳(2003),《人力資源管理與職涯發展》。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江大樹、呂育誠、陳志瑋譯(2004),Donald E. Klingner, and John Nalbandian著,《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何永福、楊國安(2001),《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初版五刷)。台北:三民書局。
吳 定(2003a),《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 定(2003b),《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秉恩(2002),《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程序與實務》(修訂二版)。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吳美連、林俊毅(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公司。
吳淑華譯(2001),Susan E. Jackson, and Randall S. Schuler著,《人力資源管理-合作的觀點》。台中:滄海書局。
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吳瓊恩、李允傑與陳銘薰編著(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公司。
扶台興(1996),「資訊時代的兵力規劃理論與實務」,收錄於:蘇進強等著,《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頁161-213。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李文忠等(2003),《兵力規模白皮書:台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台北:立法院。
李正綱、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李嵩賢(2001),《人力資源的訓練與發展》。台北:商鼎文化公司。
李誠主編(2000),《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台北:天下遠見。
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林 敏等譯(1998),《戰略與兵力規劃(上)》。台北:國防部軍務局。
林欽榮(200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胡政源(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大揚出版社。
孫金銘(1969),《中國兵制史》。台北:國防研究院。
翁明賢(2002),《國防政策探討、兵力目標設計及分析》。台北:國防部編印,國防部委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高一中譯(2005a), Stuart E. Johnson, Martin C. Libicki, and Gregory F. Treverton編《國防決策的新挑戰與新工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2004)《九三年度國防施政滿意度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國防部編印。國防部九三年十二月十日委託聯合行銷研究股份公司,委託研究報告
國防部主編(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國防部主編(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國防部主編(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國防部主編(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國防部主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2a),《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2b),《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張玉法(1992),《中國現代法》。台北:東華書局。
張建邦(1998),《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張添洲(1999),《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緯良(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雙葉書廊公司。
張緯良、呂紀嘉、林上民、葉中桂、陳心田(1997),「國軍整體人力資源規劃之研究」,收錄於:張緯良編著《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集》(增訂版)。台北:華泰書局,頁1-24。
張緯良、羅新興(1997a),「以公平理論架構探討薪資公平性:軍官與公務員、景觀薪資比較之研究」,收錄於:張緯良編著《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集》(增訂版)。台北:華泰書局,頁201-215。
張緯良、羅新興(1997b),「國防人力結構與財力供需互動關係之探討」,收錄於:張緯良編著《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集》(增訂版)。台北:華泰書局,頁167-177。
張緯良、羅新興(1997c),「國軍基礎院校學生就軍校動機之研究」,收錄於:張緯良編著《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集》(增訂版)。台北:華泰書局,頁189-199。
張緯良編著(1997),《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論文集》(增訂版)。台北:華泰書局。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理念與實施-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鈕先鍾(1999),《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王秉鈞(1998),《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楊 蔚(1957),《兵役制度研究》。台北:內政部編印。
楊紫函譯(1995)Martin Binkin著,《軍事科技與國防人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溫源興(1987),《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上冊)》。台北:內政部編印。
溫源興(1992),《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下冊)》。台北:內政部編印。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策略、方法、例證》。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劉毓玲譯(2000),Peter F. Drucker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蔡良文(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萬助(1998),《軍事管理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蔡萬助(2000),《21世紀軍事管理知識體系之研究》。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賴文珍譯(2002),Dave Ulrich, Michael R. Losey, and Gerry Lake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未來》。台北:商周出版社。
鍾國雄、郭致平譯(2001),Lloyd L. Byars, and Leslie W. Rue著,《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麥格羅希爾公司。
譚傳毅(1998a),《戰爭與國防》。台北:時英出版社。
蘇進強(2003),《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蘇進強等(1996),《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
顧崇廉(2003),《國防買單知多少》。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顧傳型(1982),《兵役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顧儀文(1990),《國防兵役論叢選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二、學位論文
丁昌文(2000),《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國防人力資源的策略性資產》。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孔繁文(2001),《環境變遷下國軍志願役軍官生涯發展系統之研究》。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方潤強(2004),《海軍陸戰隊志願役士官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研究》。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世福(2005),《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以國軍徵募士兵為例》。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景舜(2005),《社會大眾對於徵兵制與募兵制之偏好比較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進財(2004),《從公務人力資源的觀點論行政機關績效管理制度之強化—以考績及待遇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李志堯(2003),《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募兵制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俊杰(2004),《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李珊珊(2001),《招募方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進明(2003),《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國軍憲兵幹部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樹軍(2003),《影響我國軍訓教官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相關因素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岳瑞鳴(2005),《我國現行兵役制度之研究》。高雄:佛光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明德(2005),《人格特質、組織形象與職業特性認知對高中生職業軍人生涯選擇意願之影響》。台北: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冠琦(2005),《我國兵役制度興革之探討》。高雄: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敏光(2003),《空軍志願役技勤基層軍官生涯規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黎珠(2004),《我國施行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國平(1998),《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秀梅(2000),《我國採行募兵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嘉駿(2001),《國軍考績績序彙整模式之探討》,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立良(2004),《國軍實施募兵制成本效益評估之研究》。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馬可(2005b)《兩岸兵役制度對國家安全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金俤(2003),《從人力資源管理之觀點探討國軍募兵制》。新竹: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國棟(1998),《企業內部之主管人才昇遷評估模式-以我國資訊電子業為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郁文(2001),《主管領導風格、員工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營建業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進福(2003),《募兵政策行銷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賢良(2001),《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執行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耀宗(2004),《國軍志願役士兵與義務役士兵服役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滿意關聯性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慶永(2001),《從財務資源觀點探討國軍擴大募兵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恆垣(2000),《海峽兩岸兵役制度及其比較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劉爾榮(2004),《國軍志願役士兵投考因素對人力招募策略之研究--以海軍志願役士兵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鴻池(2004),《我國實施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從經濟面向分析探討》。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黎士華(2005),《審慎思辯式民意調查在政策規劃之應用--政大學生對募兵制態度之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龍育民(2000),《軍官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鍾金玉(2001),《公務人員績效考核公平與工作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所屬警察、醫療、稅務人員為對象》,高雄: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敬富(2003),《我國志願役軍人福利制度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顏明正(2002),《國軍兵力規劃與結構之研究─以目標規劃法探討兵力需求》。台北: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羅金棟(2002),《國軍精實案的組織再造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王世勇(2004)「常、後分立─精進新兵訓練」,《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第70期,頁56-67,網址:http://past_journal.mnd.gov.tw/後備部學術季刊/mag70/html/e.htm。
王傳照(2006),「論全民國防的兵役制度」,《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1卷第1期,頁100-109。立法院(2001),「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4期,頁359-366。
朱美珍(1998),「現代青年軍旅生涯適應問題的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1期,頁153-174。朱傳枝(2003),「我國兵役制度發展與現行兵役問題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4卷第1期,頁325-460。
江茂廣、劉書瑋(2004)「兵役制度之比較與分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第70期,網址:http://past_journal.mnd.gov.tw/後備部學術季刊/mag70/html/h.htm
吳秉恩、游淑萍、蔣其霖(2002),「台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運作及其關係之初探」,《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卷第2期,頁37-64。吳傳國(2003),「面對21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國軍組織之變革與作為」,《國防雜誌》,第18卷第12期,頁52-69。李育慈譯(2004),Carla Tighe Murray著,「美軍的待遇議題」,《國防譯粹》,第31卷第10期,頁90-99。
李昊陞(1995),「世界各主要國家兵役制度之比較」,《役政特刊》,第5期,頁91-112。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頁68-76。沈明室、蔡政廷(2003),「影響我國軍事組織與兵力結構規劃因素分析」,《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2期,頁106-149。汪增智(1994),「我國未來仍繼續實施徵兵制與志願兵並行制度—不宜改採單一募兵制之理由」,《役政特刊》,第4期,頁37-47。周建宏、張中勇(2004)「由民轉軍角色之調適」,《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第70期,網址:http://past_journal.mnd.gov.tw/後備部學術季刊/mag70/html/b.htm
林中偉譯(1994),Maurice Schmitt著,「募兵制、混合兵制孰優?」,《國防譯粹》,第21卷第6期,頁63-70。
林吉郎(2002),「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頁3-20。林基源(2000),「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趨勢」,《公務人員月刊》,第44 期,頁38-41。南方朔(1997),「數饅頭等退伍兵制不改意外不斷」,《新新聞周刊》,第543期,頁12。
施正鋒(2002),「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當代政治分析》,第3期,頁241-48。
施能傑(2005),「文官體系能力與政府競爭力:策略性人力資源觀點」,《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中國行政學會主辦,(民國94年9月19日),頁2.2.1-2.2.16。
施惠華、曾麗娟(2003),「工作壓力感受、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職業軍官為例」,《復興崗學報》,第79期,頁37-54。
洪光遠(1998),「新新人類部隊生活適應問題的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1期,頁131-151。倪岱峰(1997),「我國採行募兵制的歷史教訓」,《役政特刊》,第7期,頁47-62。孫克難(1992),「徵兵制與募兵制之經濟分析」,《經濟前瞻》,第27期,頁123-126。
孫敏華(1995),「軍中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8卷第2期,59-74。孫敏華(1999),「役男服役認知與軍中適應問題之研究」,《軍事社會科學學刊》,第5期,131-161。
孫敏華(2000),「役男壓力來源、因應方式與軍中適應關係之研究」,《第三屆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7-187。
紐先鍾(1987),「經濟動員與戰爭」,《國防雜誌》,第2卷第12期,頁14-23。
袁祖惇(2001),「我國兵役制度與未來發展趨勢」,《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2卷第4期,頁175-203。
馬士元(2004),「海軍陸戰隊實施募兵制之展望—以兵役改革與國軍組織轉型為基礎之構想」,《海軍陸戰隊隊刊》,第47卷第2期,頁6-22。
高一中譯(2005b),Teresa Z. Taylor著,「兵力維持與風險管理」,《國防譯粹》,第32卷第8期,頁88-100。
張 傑(2005),「實施全面募兵之可行性論現行兵役制度趨勢」,《後備動員半年刊》,第71期,頁30-45。
張恕仁(1996),「國軍兵役制度之研探」,《國防雜誌》,第12卷第2期,頁50-57。張恕仁(1997),「兵力目標規劃理論與實務」,《陸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382期,頁4-11。張馬可(2004),「募兵制與徵兵制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6期,頁23-36。張馬可(2005a),「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演進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第582 期,頁58-74。張國光(2001),「軍事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166期,頁7-13。梁成明、羅新興(2001),「國軍志願役軍官工作壓力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第22卷第2期,頁1-13。莊旭英、蔣德煊(2004),「國防人力資源開發之探討-從校級軍官觀點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1期,頁23-54。陳銘祥(2005),「建構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強化文官核心能力,再造政府競爭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中國行政學會主辦,(民國94年9月19日),頁2.2.1-2.2.16。
陳鍾秀(1997)、「對我國現行兵役制度之探討」,《役政特刊》,第7期,頁75-84。陸 洛、高淑芳(1999),「主管工作壓力的族群差異:個人背景、工作與職業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2期,頁23-65。
彭火樹、廖國鋒、丁昌文(2001),「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國防人力資源策略性資產」,《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1卷第2期,頁95-111。曾麗娟(2003),「國軍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因應方法與工作滿意、身心健康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77期,頁107-122。黃 霈(1998),「認知與適應部隊生活—做個快樂的大兵」,《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2期,頁41-82。
楊錦洲、陳穆瑢(2001),「我國高科技公司實施人力資源之狀況與成效分析」,《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161 期,頁1-9。。溫源興(1996),「革新兵役制度的考量因素」,《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33期,頁10-11。葉光輝等(1992),「軍官生涯規劃初探」,《復興崗學報》,第47期,頁257-278。
廖國鋒、朱豔芳、李惠湘(1998),「國軍軍官生涯規劃與工作滿意度變遷之研究」,《第六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防管理學院主辦,(民國87年5月15日),頁329-348。
廖國鋒、梁成明(2000),「國軍女性軍官特質、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期,頁18-29。劉治本、羅新興(2003),「執業報償認知、職業地位評價與職業選擇傾向之研究—以高中(職)生選擇軍人職業為例」,《第十一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主辦,(民國92年7月25日),頁H100-H114。
潘東豫(2001),「空軍兵力規劃數量化模式與流程建立之研究」,《民國一百年台澎防衛作戰空軍兵力規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
滕昕雲(1999),「中華民國兵制之探討」,《尖端科技》,第178期,頁88-95。蔡文佩、李選、盧成皆(1996),「入伍新兵壓力感受與其身心困擾之探討」,《長庚護理》,第7卷第3期,頁57-68。鄭其麟(1995),「我國兵役制度執行現況」,《役政特刊》,第5期,頁67-72。盧智芳(2004),「哪個產業薪資最高?成長最快?」,《Cheers》,第39期,頁80-83。
盧智芳(2004),「應屆畢業生『薪』是全都露」,《Cheers》,第39期,頁88-89。
蕭光霈譯(2003),John M. Fawcett Jr.著,「美國空軍航太武力轉型的基礎—訓練」,《國防譯粹》,第30卷第12期,頁61-73。
賴岳謙(2004),「台灣需要何種兵役制度?」,《軍事家》,第236期,頁10-13。
戴政龍(1998),「美國國民兵組織與運作之探討-兼論對我國兵役制度與政策之啟示」,《役政特刊》,第8期,頁105-128。韓榮姿、韓慧林(2004),「資訊科技衝擊下談國防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空軍學術月刊》,第573期,頁68-78。韓慧林、趙繼綸(2004),「由美軍兵力規劃思維談國軍兵力結構規劃之方法」,《空軍學術月刊》,第568 期,頁45-56。韓慧林、鄭鉅卿(1997),「談國軍人力資源管理」,《空軍學術月刊》,第486期,頁67-74。羅炳雄(2003),「軍事人事政策探討」,《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2期,頁260-283。羅清俊、王輝煌、葉俊秀(2001),「我國國防組織再造」,《國防政策評論》,第2卷第1期,頁137-154。譚傳毅(1998b),「我國現行兵役制度對國防思想之影響」,《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2期,頁109-139。譚傳毅(1998c),「從兵役制度看軍隊國家化的問題」,《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3期,頁135-174。四、報紙
鄭曉時(1999),《中國時報》,民國88年4月17日,第15版。
帥化民(2001)「檢視國家兵役制度發展方向」,《中央日報》,民國90年7月8日,第11版。
任建誠(2002),《中國時報》,民國91年5月7日,第15版。
張永健(2001),《中國時報》,民國91年5月8日,第15版。
簡子祥(2003)《中華日報》,民國92年9月1日。網址:http://www.cdnnews.com.tw/,95.04.26下載。
高泉錫(2004),《民生報》,民國93年6月8日,第A4版。
林興禮(2005)「訓練方式決定官兵戰場心理」,《青年日報》,民國94年1月16日,第3版。
吳明杰(2006),《中國時報》,民國95年3月27日,第A4版。
《青年日報》,民國91年7月26日,第3版。
《青年日報》,民國90年2月27日,第3版。
《青年日報》,民國95年3月28日,社論,第2版。
立法院(2001),《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4期,頁364-366。
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44期,頁93-132。
貳、英文部分
一、書籍
Anthony, William P., Pamela L. Perrewé, and Michele K. Kacmar(1996).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nd ed.). Fort Worth, TX:Harcourt Brace & Company.
Beach, Dale S.(1980).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2nd ed.). NY:MacMillan Book Co.
Bozeman, Barry, and Jeffrey D. Straussman(1990). 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Guidelines for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Dessler, Gary(2000).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Inc.
French, W. L. (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Y:Houghton Mifflin Co.
Hall, Dauglas T.(1976). Career in Organizations. Santa Monica, CA:Goodyear Pub.
Heneman Ⅲ, Herbert G. and Timothy A. Judge(2003).Staffing Organizations,(4th ed). NY:McGraw-Hill.
Jackson, Susan E., and Randall S. Schuler(2003). Managing Human Resource Through Strategic Partnerships, (8th ed.). Mason, OH:Thomson.
Jones, Gareth R. , Jennifer M. George, and Charles W. L. Hill(2000).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2nd ed.). NY:McGraw-Hill.
Jucius, M. J.(1976). Personnel Management, (8nd ed.). Illinois:Richard D. Irwin.
Mabey, Christopher and Graeme Salaman(1995).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ambridge, MA:Blackwell Publishers.
Milkovich George T., and Jerry M. Newman(2002). Compensation,(7th ed). NY:McGraw-Hill.
Mondy, Wayne R., Robert M. Noe, and Shane R. Premeaux(199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Inc.
Naisbitt, John, and Patricia Aburdene (1985). Re-inventing the Corporation: Transforming Your Job and Your Company for the New Information Society. NY:Warner Books, Inc.
Robbins, S. P.(1994).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7th ed.), NJ:Prentice-Hall Inc. International Editions.
Schneider, B.(1976). Staffing Organizations.CA:Goodyear.
Schuler, Randall S.(1987).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Y:West Publishing, Co.
Sherman, Arthur W. Jr., and George W. Bohlander(1998). Managing Human Resource, (11th ed.). Cincinnati OH:South-Western.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2003).The Military Balance 2003-2004.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ffler, A., and Toffler , H.(1990). 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violence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 NY:Bantam Books.
Werther Jr, William B., and Keith Davis(1995).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2nd ed.). NY:McGraw-Hill.
Wilson, J. P.(1999).“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Learning and Training for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 J. P. Wilson, ed. London: Kogan Page.
Yates, J. E. (1979). Management stress. N Y: AMACOM.
Yorks, Lyle(2005).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Mason, OH:Thomson.
二、期刊論文
Bartlett, H. C. (1985).“Approaches to Force Planning”,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38, No.3, pp 37-48.
Bernhard, Harry B., and Cynthia A. Ingols(1988). ”Six Lessons for the corporate classroo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6,No.5, pp: 40-48.
Christensen, R.(1997). ” Where is H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36, No.3, pp: 81-84.
Kelly, Terrence(2001). ”A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r Homeland Defense” , Parameters, Vol.31,No.3, pp 105-116.
Mueller, F.(1996). ”Human Resources as Strategic Assets: An Evolutionary Resource-Base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33,No.6, pp: 757-785.
O’Hanlon, Michael(2004). ”The Need to Increase the Size of the Deployable Army”, Parameters, Vol.34,No.3, pp: 4-17.
Parker, D. F. & DeCotiis, T. A. (1983),”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32, pp: 160-177.
Prahalad, C. K.(1999). “Control Uncertainly Future” , Common Wealth (November), pp 244-245.
Williams, Cindy (2005).”From Conscripts to Volunteers NATO’s Transitions to All-Volunteer Force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58, No.1, pp 35-62. http://www.nwc.navy.mil/press/Review/2005/Winter, 2005.10.17. Download.
三、網站
內政部役政署,網址:http://www.nca.gov.tw/。
台灣電力公司,網址:http://www.taipower.com.tw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stat.gov.tw
奇摩新聞網,網址:http://tw.news.yahoo.com
國防部,網址:http://www.mnd.gov.tw/。
國防部人才招募中心,網址:http://210.69.230.66/rdrc/index.html。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網址:http://afrc.mnd.gov.tw/。
逢甲大學兵役室,網址:http://knight.fcu.edu.tw/~rgliang/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