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f3de:de2a:940c:ec8b)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7: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茱莉
研究生(外文):CHU-LI HUANG
論文名稱:貝登堡童軍教育思想在我國實踐之省思
論文名稱(外文):A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Baden-Powell’s Scout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指導教授:崔光宙崔光宙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貝登堡中國童子軍童軍教育童軍活動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外文關鍵詞:the scouts of ChinaScout Education CurriculumscoutingBaden-Powell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9
  • 點閱點閱:31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7
童軍教育課程已於我國國民中學實施將近八十年,然而,因為貝登堡原先對於童軍運動的理想乃以社區組織為主,我國童軍教育課程中的童軍理想便始終桎梏於學校所框限的環境、時數下,產生教學實踐上的困境和混沌,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際,本研究旨在透過對於貝登堡童軍思想之詮釋,理解童軍運動之精神內涵及其教育實踐,並經由我國童子軍運動以及我國童軍教育課程之發展歷史,明晰並省思童軍教育課程之本質和對於國民中學學生之教育價值。
本研究先以文獻分析法,以貝登堡之生平、童軍運動發展歷程為脈絡,並進而採用詮釋學方法理解貝登堡之童軍思想和教育理念,最終歸返我國童軍運動與童軍教育課程之發展,省思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下的童軍教育。
貝登堡童軍思想乃兼融斯巴達、羅馬、中世紀騎士精神、日本、原始部落民族之青少年教育精神與當代歐洲的體能概念,而以戶外自然為活動環境、童軍三大制度為教育方法、活動實踐為原則、正向積極為教育態度,因貝氏思想如此豐富而相互扣連,是故無法全然移植並實踐於我國童軍教育課程中,而應跳脫課程層次,實踐至學校事務、班級經營層次,經過貝登堡童軍教育思想於我國學校之省思後,研究者對於我國國民中學學校童軍教育之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貝登堡童軍運動之教育理想可藉由學校童軍團實踐,學校童軍團應繼續存在並推廣。
二、貝登堡童軍教育思想乃符合全人教育理想,可做為學校活動辦理、教師班級經營之參照並加以實踐應用。
三、教育政策應調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對於「野外休閒與探索活動」相關之教學內涵及教學實施策略。
Scou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R.O.C has been developed nearly 80 years. This unique phenomenon extremely differs from Baden-Powell’s original ideal and the Western tendency toward the scout movement. However, with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putting into practice, the problem and the perplexity are numerou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and make a deeply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outing in R.O.C.
In this study, 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was mainly interpreted through Hermeneutics; besides,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ward Baden-Powell’s life, the growing of the Scout Movement and Scou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Republic of China.
Baden-Powell integrated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for youngsters of Sparten, Roman, Chivalry, Japanese, physical training in Europe, primitive tribes in Africa and India and so.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scouting to take place in the outdoors, adopt scouting system and principles. 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is so fertile that it’s difficult to execute in school curriculum. After discerning Baden-Powell’s original conception and Scou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corresponds with the goal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latest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Taiwan. Thus, broadening the horizons of scout education through class management, designated topics of school activities, scout troops and so on is beneficial to the adolescents in competitive conditions of Taiwan.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as below:
1.The scout troop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outdoor and adventure club for youngsters in Taiwan should be subsisted and promoted;
2.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can integrate with the concepts of class management and the school activities held for adolescents;
3.The scout teache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course have to master the essence of Baden-Powell’s scouting thought, the wilderness and adventure activity, service programs and self-education consciousness;
4.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1-9 Curriculum must be adjusted to the practice of the wilderness and adventure activity.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V
表次 VI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研究材料與方法 4
第一章 貝登堡的生涯發展與童軍運動的推行 9
第一節 成長發展歷程(1857-1875) 9
第二節 軍旅生涯(1876-1910) 16
第三節 童軍運動生涯(1907-1941) 19
第四節 男女童軍運動的發展 21
第五節 貝登堡的童軍運動理念 38
本章小結 44
第二章 貝登堡童軍思想之精神內涵 45
第一節 斯巴達堅忍精神及群體意識 45
第二節 羅馬勇武與品德教育 50
第三節 中世紀騎士俠義精神 53
第四節 日本武士道精神 59
第五節 原始部落生存技能與歌舞文化 61
第六節 當代歐洲體能觀念 65
本章小結 67
第三章 貝登堡童軍運動之思想與實踐 69
第一節 貝登堡的生命哲學 69
第二節 童軍運動之教育精神 72
第三節 童軍運動之教育方法 78
第四節 貝登堡的美育思想 85
本章小結 96
第四章 我國童軍運動與童軍教育課程之回顧 99
第一節 中國童子軍之發展 99
第二節 中國童子軍訓練內容之發展變化 109
第三節 我國童軍教育課程之發展 117
第四節 童軍教育課程之本質 126
第五節 貝登堡童軍思想與我國童軍教育課程 130
本章小結 136
第五章 我國童軍教育之實踐與省思 139
第一節 童軍應用於綜合活動之設計與教學 140
第二節 童軍教育課程對綜合活動統整精神之因應 148
第三節 童軍教育融入學校經營與學生事務 155
本章小結 159
結論與建議 161
參考文獻 168
附錄 176
中文部份
中文書目
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貝登堡夫人》。台北市: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1999。
尹萍、韓敦瑋著。《堤河邑冒險學校:紐西蘭的山野教育》。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1997。
司琦。《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1993。
吉布林著,劉元孝改寫。《叢林奇談(上)(下)》。台北市:台灣東方,2005。(原著出版年:1908年)
朱君棠譯著。《西方文明故事》。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2。
弗里德里希•席勒著,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貝恩斯坦選編,曾紀元譯。《杜威論經驗、自然與自由》。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
貝登堡著,中國童子軍總會編著。《童子軍手冊:世界兄弟版》。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文教基金會,1999。
李坤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4。
李園會。《英國的公學教育制度》。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2。
李義男。《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台北市:水牛出版社,2004。
伍振鷟。《英國的公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
沈六。《台灣省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問題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1989。
杜元載主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革命文獻第62、63合輯:抗戰時期之青年活動》。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73。
杜威著,姜文閔譯。《經驗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杜威。《藝術即經驗》。台北市:五觀文化,2004。
呂明、陳紅雯譯。《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1992
呂建政。《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台北市:水牛出版社,二版,1998。
呂建政。〈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現況及問題剖析〉。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童軍教育研究》,頁91-113。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88。
沐濤、張忠祥。《非洲的智慧》。台北市:新潮社文化,2004。
吳文忠編著。《體育史》。台北縣:正中書局,1957。
吳家瑩。《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國民政府時期(1925∼1940)》。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
吳家瑩。《追尋新學校之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林本。《現代的理想中學課程》。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局,五版,1981。
林玉體。〈斯巴達及雅典的教育〉,載於《西洋教育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市:文景出版社,1988。
林玉體。《西洋教育史》。台北市:師大書苑,1999。
林明德。《日本的社會》。台北市:三民書局,1997。
林勝義。《服務學習指導手冊》。台北市: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
拉斯洛•那吉著,胡品清譯。《二億五千萬童子軍》。台北市:幼獅文化,1986。
孫中山。《三民主義》。台北市:三民書局,十六版,1993。
胡立人編。《童子軍表解》。台北市:中華書局,四十一版,2001。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之五:希臘的興起》。台北市:幼獅文化,1972。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之十二:黑暗時代與十字軍東征》。台北市:幼獅文化,1974。
莊坤良譯。《貝登堡的足跡》。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89。
馬克畢克著,蕭忠國譯。《怎樣做一個童軍老師》。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71。
教育大辭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出版社,2000。
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縣:宗青,1991。
教育部。《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縣:宗青,1991。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五次》。台北市:正中書局,1985-1987。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六次》。台北市:教育部,1996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2003。
夏煥新。《童訓教材教法》。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民中學教師職前訓練班,1969。
陳立夫。〈抗戰時期之教育〉。杜元載編。《抗戰時期教育》。台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使史料編纂委員會,1972。
陳海光。《童子軍教育概論》。廣州市:童訊社,1949。
陳祖洲、陳曉律、潘興明、錢乘旦。《二十世紀英國》。香港:商務,1997。
陳鐵。《幼童軍教育》。台北市:大林,1981。
倪華強、郭長剛。《古羅馬的智慧》。台北縣:新潮社文化,2003。
彭運石著。《走向生命的顛峰—馬斯洛人本心理學》。台北市:城邦文化,2001。
張忠仁。《童子軍文獻》。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81。
張屏。《凱旋瞬間--古羅馬文明讚嘆》。台北縣: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1。
張欽盛。《歐洲教育發達史》。台北市:金鼎出版社,1986。
張凱元。《人本主義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3。
黃季陸主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體育教育〉。《革命文獻第55輯:抗戰前教育概況與檢討》。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71。
黃炳煌。《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市:文景書局,2002修訂六版。
蔡居澤、廖炳煌。《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台南市:翰林出版公司,2001。
劉彥俊。《童軍教育》。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991。
鄧運林。《開放教育新論》。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7。
歐用生。〈綜合學習課程的理念與設計〉。《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2003。
歐尼斯特•湯普森•塞頓著。《動物記4野獸足跡》。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
蕭繼宗主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新生活運動綱要〉。《革命文獻第68輯:新生活運動史料》。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75。
蕭繼宗主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中國建設之途徑〉《總裁實踐 總理遺志史錄(二):十年教訓》。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1976。
弗•普罗宁可夫、伊•拉达诺夫著,赵永穆、朱文佩譯。《日本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陈晓律、钱乘旦。《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四川人民,2003。
维吉尔著,杨周翰譯。《埃涅阿斯纪》。南京:绎林出版社,1999。
McNiff, J., Whitehead, J.著,朱仲謀譯。《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原著出版年2002)
學位論文
王秀玲。〈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
江合建。〈杜威美育思想研究〉。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惠玲。〈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台北縣教師觀點〉。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余紫瑛。〈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秦穗齡。〈童子軍與現代中國的青少年訓練(1911~1949)〉。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天喜。〈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台北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期刊及文章
呂建政。〈Scouting for Citizenship: The Struggle of Scouting Education in Taiwan〉。公民道德教育學會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頁237-247。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2002。
曾端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的輔導內涵〉。《測驗與輔導》第161期,2000年8月,頁3374-3376。
葉天喜。〈台灣、日本與中國活動課程改革之比較研究〉。《第12屆課程與教學論壇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資料光碟。
蔡居澤。〈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活動課程設計:以探索教育活動為例〉。《公民訓育學報》第16輯(2005,6月),頁37-56。
羅幼蓮。〈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領域與重大議題家政教育關係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4期,2002年1月,頁46-51。
臧美徒譯。〈童子軍活動方法的基本原則〉。《中國童子軍月刊》第13卷6期,頁7-10。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月刊社,1976年4月5日。
戴傳賢、何應欽、馬超俊、苗培成。〈為改定中國童子軍歌誓詞敬請公決〉提案附件,1931年2月19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
J. Guerin Desjardins。《貝登堡的秘訣》。《中國童子軍月刊》第13卷第2期。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月刊社,1975,頁14-15。
世界童軍總部1992版原著,中國童子軍社會團聯誼會編譯。〈世界活動政策—青少年活動方案〉;下載自〈www.scout.org.tw/rover/annual/document_006.pdf〉(下載日期:2006/2/20)。
吳菜霞暨格致團隊。〈營造一個自然體驗學校〉;下載自〈http://web.pajh.tp.edu.tw/CZS/jh/%A6%DB%B5M%C5%E9%C5%E7.htm〉(下載日期:2006/3/21)。
吳燦陽。〈中國童子軍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童子軍月刊》第34卷第1期;下載自〈http://www.scout.org.tw/~magazine/34-01/34-1-04.html〉(下載日期:2005/12/2)。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下載自〈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2.php〉(下載日期:2006/3/4)。
教育部。〈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任教專門科目認定參考原則及內涵〉;下載自:〈http://140.116.223.225/plan1/1-6/index1-6.htm〉(下載日期:2006/3/31)。
鍾南。〈童子軍傳入中國的經過和早期的發展(一)〉。《中國童子軍月刊》第35卷第3期;下載自〈http://www.scout.org.tw/~magazine/35-03/35-3-00.html〉(下載日期:2005/12/2)。
謝凌惠。〈大自然天地人格致開課體驗〉;下載自
〈http:// www.cdn.com.tw/live/2001/06/18/text/900618g1.htm〉(下載日期:2006/3/21)
英文部份
Adkins, C.& Simmons, B., Outdoor, Experiential, and 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 Converging or Diverging Approaches?, ED467713, 2003, from ERIC. Retrieved from May 19, 2006, from EBSCOhost
Criswell, S. G. Nature with Art: Classroom and Outdoor Art Activities with Natural History. , New Jersey: A Spectrum Book, 1986.
George P. Armstrong, Paul W. Darst. Outdoor Adventure Activities for School and Recreation programs.,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1991.
Ford, P.,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 ED267941, 1986, from ERIC. Retrieved from April 18, 2006, from EBSCOhost.
Freedman, Russell. Scouting with Baden-Powell. New York: Holiday House, 1967.
Kiernan, R. H., Baden-Powell., New York: Sentry Press, 1939.
Leaderhouse, C.,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 a Rational Fit., School Libraries in Canada, Vol.25, 2005, pp.47-50.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Lord Baden-Powell, Rovering to Success: A Guide for Young Manhood., London: Herbert Jenkins, 1964
Richardson, S., The Power of Service Learning., 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 Careers, Vol.81, 2006, pp. 38-40.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Robert, B. P. Scouting for Boy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08)
Robert, B.P. Girl Guiding: A Handbook for Brownies, Guides, Rangers, and Guiders., London: C. Arthur Pearson, 1938.
Rose, V. , Temane, Q. M., Davis, L., Prinsloo, C. E., Kritzinger, A., Naude, E. & Wessels, J. C., Service Learning in A Community Context: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A Challenging Training Paradigm.,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35, 2005, pp. 703-716.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Rupert, A. Cox, The Zen Arts: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the Culture of Aesthetic Form in Japan., 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3.
Shearer,B.,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After 20 Year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Vol. 106, pp.2-16, 2004.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Spivey, M. & Reising, B., Service Learning: Serving Learning through Oral History Projects., Clearing House, Vol. 79, 2005, pp.69-70.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Staff Workshop, 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Early Childhood Today, Vol.20, 2005, pp.13-15.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Thomsen, K.,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f Schools Were like Baseball Teams!, Reclaiming Children and Youth: The Journal of Strength-based Interventions, Vol. 13, 2004, pp.80-84. Retrieved from May 30, 2006, from EBSCOhost
Woodhouse, J. , Janice, L.& Clifford, E., Placed-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pproaches., ED448012, ERIC, 2000. Retrieved from April 16, 2006, from EBSCOhost.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