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歷史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台北,聯經。 瓦歷斯.諾幹 余光弘 2002《台灣原住民史 泰雅族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司馬嘯青 2005《台灣日本總督》。台北,玉山社。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1998 《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台北,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出版。 佐山融吉 1917 《蕃族調查報告書 紗績族後篇》。大正6年。東京。 余光弘 1980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91-100。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淑儀 2003 《原夢.圓夢 ─ 原住民研究生自我實現歷程之探討》。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季順 2003 《走過彩虹》。花蓮,太魯閣族文化工作坊。 李宜憲 2000<從蕃政到民政:討論太魯閣事件下的花蓮變遷>,《太魯閣事件一○四年紀念論文集》:1-38。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邱韻芳 2004 《上帝與傳統:基督長老教會與Truku人的宗教變遷》。國立台灣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 1998《生蕃行腳》。台北,遠流。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雅雪 2000 《族群認同與生命的交織 ~四位原住民青年族群認同之生命經驗與民族誌電影》。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所碩士論文。 高琇瑩 2000 <「太魯閣事件」對太魯閣族群的影響>,《太魯閣事件一○四年紀念論文集》:65-77。花蓮: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班納迪克.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 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許木柱 1789《太魯閣群泰雅人的文化與習俗》。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曹秋琴 2000《Gaya:祭祀分時與太魯閣族人的親屬關係》。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 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野原正彰 2005 <對台灣原住民文學之期待>,《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山海文學。 張國賓 1998 《從紡織與獵首探討太魯閣人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雯 2001《一位卑南婦女的生命經驗—教育人類學觀點》。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剛、許莉青著 2005 《頭目哈谷》。台北,聯經。 廖守臣 197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德部落遷徙與分布(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7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德部落遷徙與分布(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81-2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4 《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台北,世新。 1998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慈濟大學。 蔡迪清 1999 《集團移住與宗教變遷對部落環境行動之影響-以太魯閣族三棧部落為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桂 2002《偕萬來生命史與Kavalan文化復振》。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所碩士論文。 劉韶偉 2004《找回太魯閣》。台北:翰蘆。 駱香林 1974 《花蓮縣志卷一大事記》。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謝世忠 2001<少年婚、文化、與傳統力量-一個花蓮太魯閣部落的例子>,《考古人類學刊》,57:35-54。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藤井志津枝撰稿 臺灣省文獻會編 2003《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省文獻會。 藤井志津枝 1997 《理蕃》。台北,文英堂。 羅大春 1972 《台灣海防並開山日記》。台北,台灣銀行。 Friedman, Lawrence J.,廣梅芳譯 2001 《自我認同的建構者-艾瑞克森》。台北,張老師文化。 愛德華.薩伊德 (Edward W.Said)著,彭淮棟譯 1999 《東方主義》。台北,立緒。 2000 《鄉關何處》。台北,立緒。 裘伊.瑪姬西絲(Joy Magezls)著,何穎怡譯 2000 《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 二、英文部分 Barth,Fredrick. 1969“Introduction”In Fredrik Barth ed. Ethnic Group and Boundaries.,pp.9-38. Geertz,Clifford. 1973【1963】“The Integrative Revolution:Primordial Sentimens and civil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 In Clifford Geertz ed.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 pp225-279.New York:Basic Books. Leach,Edmund 1982 “My kind of anthropology”In Social anthropology, pp.124-p.129.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料 1.中國作物種植資源信息網路(CGRIS)農業科普知識 http://ic.gr.caas.net.cn/kp 2.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 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 3.郭孟佳(2004),泰雅四十 典藏尖石 延伸專題 http://www.tiencf.org.tw/yagi_new/monograph_02.html#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