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松茂(1999),「策略性物流整合支援對陸軍保修零附件補給效益之探討」,國防管理學院國管班八十七年班畢業論文。
水戶誠一(1986) ,「存貨管理實務」,台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中野金次郎(2002),「計劃保養的推行方法-如何達成零故障」,財
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石裕川、鄭光偉(1999),「從物流角度探討國軍呆料庫儲品之因素」,第七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汪益譯(1997),Rafael Aguayo 原著,台北,「品管大師戴明博士」,聯經出版社。
吳鴻志(2005),「運用VMI管理模式對機務妥善整體綜效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 – 581。
李龍麟(2002),「應用類神經網路於製程品質參數之即時監控─以印刷電路版之DES製程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九十一年碩士論文。何大定(2002),「國軍庫儲存貨管理之探討-以海軍武器裝備零附件為例」,國防管理學院戰略班九十一年班畢業論文。
孟祥德、孟昭宇(2001),「武器系統妥善率與後勤維修模擬模式之研究」,第九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空軍總部(1994),「空軍補給手冊」,空軍總部編印。
林盈宏(1996),「以線上學習之模糊類神經網路發展新的MRAS控制器設計法」,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富得(2003),「中山科學研究院整體物流管理」,中山科學研究院整體物流管理講座。
周東海(2004),「直交件週轉量預估模式建立-以某系統野戰維修階層為例」,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柯煇耀(2000),「可靠度保證─工程與管理技術之應用」,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台北,第288-304頁。
范書愷、陳一郎、阮業春、楊國彬譯,James R.Evans/William M.Lindsay著(2004),「品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耿伯文、吳杉堯,(1997)「空軍三階維修系統模擬之研究」,第五屆國防學術研討會,頁369-383。
唐麗英、王春和(2003),「STATISTICA 6.0 版與基礎統計分析」,台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飛勤處(2000) ,「天弓裝備修護檢討及精進作法」。
國防部(1997),「國軍武器裝備零附件管理作業規定」。
國防部(1999),「修頒國軍武器裝備零附件管理作業規定」。
張孝勇(2000),「國軍裝備零附件超存(量)及待料產生因素之探討」,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管理指參班八十九年班畢業論文。
張明義(2003),「雷達系統關鍵性模組備用料件之研究」,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碩士論文。陳河安(1987),「BOX-JENKINS預測方法在國軍軍品需求應用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勃(1995),「間歇性需求存貨管制模式在飛機不可修復性零附件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陳增鎮(1996),「認識妥善率」,陸軍後勤季刊 – ¬9。
傅和彥(1996),「生產與作業管理」,前程企管。
黃俊英(1988) ,「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崇豪(2001),「少量多樣性零附件全壽期備料模式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臺民(2002),「適應性類神經網路的強健性探討」,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論文。馮克林(2000),「封裝元件可靠度加速測試及失效評估」,第158c期,第90至98頁。
曾源淵(2003),「國軍零附件精革方案成功因素探討─從通用火砲補
保作為深入」,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戰略班九十二年班畢業論文。
楊燦煌(1989),「設備管理」,書泉出版社。
楊建樑(1998),「半導體設備備用零件存貨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雯寧(2002),「台灣股價指數預測模型之探討」,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九十一年碩士論文。
葉怡成(2003),「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第八版」,台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葛方儀(1998),「從物流管理觀念談陸軍零附件補給管理」,國防管理學院國管班八十七年班畢業論文。
鄒政男,廖大偉(1998),「武器系統初次備份件估算模式的研究」,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維中心。
廖文豪(2004),「類神經網路預測-以臺灣電力需求為例」,龍華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瑞煌(1995),「類神經網路概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蔡有藤(1999),「系統預防維護作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蔡佩珊(2001),「應用類神經網路支援天然瓦斯需求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應興(1996),「應用線性迴歸模型」,台北,華泰書局。
劉為開(2005),「國軍武器系統測評與後勤資訊管理之研究」,陸軍
後勤季刊 – 35。
鄭梅峰(2003),「以妥善率為基礎之初次備份件存貨模式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志剛(2004),「運用灰理論GM(1,1)模式預測裝備零附件之計畫
備料」,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祺哲(1994),「模糊多目標備用零件配置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鍾振賢(1998),「晶圓製造廠備用零件動態安全模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羅華強(2001),「類神經網路:MATLAB的應用」,新竹,
清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羅慕君(2004),「短期訂單預測模型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顧尚芳(2003),「生產系統中利用製程不良率評估設備預防維護 之研究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二、英文部份
Blanchard, B.S. (1992),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Deierlein, B. (2005), “Spare Parts Management: Whether you use a
program of your maintaince software or tie into a supplier’s program, there is really no way you can have a successful parts management program without the use of a computer”, Fleet Equipmen magazine, 22(5): 8-14.
Box, G.E.P. (1966), “Use and Abuse of Regression”, Technomertrics, 10(8): 625-29.
Dekker, R., Hill, R.M., Klein, M.J. and Teunter, R.H. (2002), “On the (S-1,S) lost sales inventory model with priority demand classes”, Naval Research Logistic, 49(6): 593-610.
Epstein, B. and Sobel, M. (1995), “Sequential Life Tests in The
Exponential Case”,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36(2): 165-
181.
Hornic, K., Stinchcombe M. and White, H. (1989), “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s are Universal Approximators”, Neural
Networks, Vol. 2, pp. 359-366.
Hopp, W.J., Zhang, R.Q. and Spearman, M.L. (1999), “An easily implementable hierachical heuristic for a two-echelon spare parts distribution system”, IIE Transactions, 31(10): 977-988.
Huiskonen, J. (2001), “Maintaince spare parts logistic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cho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71(1-3): 125-133.
Kapur, K.C. and Lamberson, L.R. (1977), “Reliability in Engerneering Desig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pp.56-67
Satish, M., Agrawal, S.P. and Rajagopalan,M. (1991), “Some comments on the validity of EOQ formula unde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 ” Decision Sciences, 22(1): 206-212.
Starr, M.K. (1962), “Inventory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NJ: Prentrice-Hall
Thomas, J.B. and Richard, L.L. (1996) “Stepwise Regression is an
Alternative to Splines for Fitting NoisyData” , J. Biomechanics, 29(2): 235-238.
Williams, A.S. (1999), “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7e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incinnati Ohio
Zhang, G., Patuwo, B.E. and Hu, M.Y. (1998), “Forecasting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 14(1): 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