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1: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欣怡
研究生(外文):SHIN-YI JU
論文名稱:投資信託公司整體績效評估:考量基金投資人與投信公司股東利益投資信託公司整體績效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Integra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From the Viewpoints of Investors of Mutual Funds and Stockholders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指導教授:傅澤偉傅澤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e-wei 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代理問題經營績效投信公司資料包絡法
外文關鍵詞:agency problemoperational efficiencyinvestment trust company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過去很多有關共同基金的研究均著重於使用基金過去的年資料或月資料來求算出基金超額報酬率並以超額報酬率當作基金的績效;亦即研究者只以投資人的觀點來考量投信公司的績效。從經濟學的觀點,投信公司與一般的企業組織均是使用企業資源提供顧客所需的服務以創造股東的利益;故而評估投信公司績效不能只從投信公司的基金績效來考量。

本研究根據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及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s)的觀點提出以投信公司股東及基金投資人(投信公司的顧客)兩個方面來評估投信公司的績效。根據平衡計分卡的觀點,投信公司應當以滿足顧客需求及股東利益為其公司策略;由代理理論的觀點,投信公司可能會犧牲基金投資人的利益以求取投信公司股東的利益。

本研究採用2002年至2004年的投信基金資料,以投信公司的加權平均基金超額報酬率與股東報酬率為產出項;以加權平均基金週轉率、投信公司員工人數、投信公司基金規模等投入項。利用資料包絡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多產出項及多投入項來衡量投信公司的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及整體經營效率。

研究結果顯示(1) 基金投資人超額報酬率與投信公司股東的利益並未存在顯著的正相關(2)大部分的投信公司有高經營效率值,但效率值為1的投信公司只有佔全部樣本的46%。未達效率值為1的投信公司應減少投入項以改善效率值。為進一步檢測投信公司特性(本國/外國、投信規模、成立月數)對於投信公司績效的影響,本研究利用Median Quartile 及Kruskal-Wallis二種無母數檢定進行檢測。研究結果顯示,投信公司整體效率值與投信成立月數長短及本國/外國有顯著相關而與投信公司規模大小無顯著相關。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while evaluating the efficiencies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agency theories and balanced scorecards strategy formation, this study purpose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should be evaluated from the benefits of investo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 stockholders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The sampling period covers from 2002 to 2004, thirty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are included. The output items include weighted average abnormal return of mutual funds and return on equity, the input items are composed of weighted average turnover rare, employee number and mutual fund scal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for this stu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multiple outputs and multiple inpu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wo output items exists a positive relation, (2) only 46% of samples exhibit 100% efficiency and those inefficient companies should reduce its inputs. Two non-parametric statistic methods, median quartile and Kruskal-Wallis test,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foreign/local, company size and period from establishment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trust company. The findings support some hypothesized relations.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誌謝……………………………………………………….…………….Ⅳ
目錄……………………………………………………………………..Ⅴ
圖目錄…………………………………………………………………..Ⅶ
表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5
1.4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2.1 投資基金的代理理論之文獻…………………………………..7
2.2 討論基金績效衡量指標……………………………………..…9
2.3 討論影響基金績效之要素…………………………………….11
2.4 討論投信公司績效之文獻………………………………….....14
2.5 資料包絡分析績效評估……………..……………….………..15
2.6 利用資料包絡法衡量績效之文獻……………………………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3.1 研究財間與研究樣本選取…………..……………….………..24
3.2 資料包絡法研究變數之定義…………………………………25
3.3 資料分析方法…………………………………………………29
第四章 實證分析………………………………………………………33
4.1 敘述性統計量………………………………………………….33
4.2 相關性分析…………………………………………………….34
4.3 投信公司經營績效評估DEA分析……………………………..34
4.4 無母數分析…………………………………………………….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0
5.1 結論…………………………………………………………….50
5.2 研究限制與建議……………………………………………….52
參考文獻…………………………………………………………..........5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圖2-1 FARRELL效率前緣圖. 15

表目錄
表2-1 利用DEA衡量基金績效之文獻彙總表計畫 22
表4-1 投入項、產出項的敘述性統計表 33
表4-2 PEARSON 相關性檢定分析 34
表4-3 2002-2004年間台灣投信公司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35
表4-4 投信公司被參考次數 37
表4-5 投信公司效率彙總表 38
表4-6 投入項與產出項可改善空間與比率之差額變數 40
表4-7 投信效率值分析表 44
表4-8 投信成立時間的效率分配 44
表4-9 對成立時間分辨哪些組不同的KW TEST 46
表4-10 外資佔董事會席資比例的效率分配 47
表4-11 對外資占董事席次比例分辨哪些組不同的KW H TEST 48
表4-12 投信資產總額的效率分配 49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紀智元(1995),投資者個人特質與委託投資行為之關係:開放式共同基金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國輝(1996),存款保險停業政策與銀行資本適足性之探討,管理學報,14.1卷,p93-113。
鄭修棟(2003),投信股權連結-基金投資隱含的代理問題,輔仁大學管理所碩士班論文。
葉銀華、邱顯比、張銘煌(1999),「基金經理人更換、董事會組成與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
王健安(2000),年度競賽觀點下共同基金經理人風險調整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3.2卷2001年11月,p47-83。
徐子哲(1998),共同基金代理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彥彰(2000),共同基金代理問題之探討,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乃綺(2003),臺灣共同基金前期績效與其經理人投資策略之分析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華 (2001),共同基金績效多準則評估模型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論文。
李曉玫(2000),媒體曝光率、基金成長與基金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論文。
陳佩君(2004),基金績效與基金規模關聯性之探討,臺灣大學會計學碩士論文。
洪嘉苓(2000),「共同基金經理團隊與基金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倩伶(2004),投信績效對基金績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論文。
劉柏琦(2004),台灣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與分析層級程序模式之應用,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陳安琳、洪嘉苓、李文智(2001),「共同基金經理團隊屬性與基金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第十三卷,第三期。
李純瑩(2004),國內股票型基金績效之影響因素研究,世新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林世峻(2000),影響台灣股票型基金績效之特性因素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論文。
吳慧君(2002),系統風險及公司特徵因子對台灣共同基金績效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金碩士論文。
葉銀華、邱顯比、張銘煌(1999),基金經理人更換、董事會組成與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11:1券1999年9月,p25-60。
賴紹宗(2003),臺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經營績效分析--- DEA模式實證結果與分析,台大財金所碩士論文。
高強(2004),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華泰文化。
.孫遜(2004),資料包絡分析法-理論與應用,揚智文化。
張志宏(1996)「台灣共同基金投資績效評估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昌華(1998),台灣共同基金績效評估之研究,銘傳大學國企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暐中(1999)著,「共同基金技術效率評估」,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含珮(2002), 台灣共同基金績效之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文化大學經濟系研究碩士論文。
譚志忠(1999),「DEA 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於台灣地區股票型共同基金績效評估適用性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Holmstrom, B. (1979),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 74-91.
Jensen, M. C. and W.H. Meckling .(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05-360.
Treynor, J.L.(1965),“ How to Rate Management of Investment Fun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43, No. 1, pp. 63-75.
Sharpe, W.F. (1966),“Mutual Fu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 Vol. 39, No. 1, pp. 119-138.
Jensen, M.C.(1968),“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1964.”Journal of Finance, Vol. 23, No. 2, pp. 389-416.
Ross, S.A.(1976),“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 13, No. 3, pp. 341-360.
Murthi, B.P.S.; Yoon k. Choi; and Preyas Desai(1997), “Efficiency of mutual fund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8,408-418。
Ippolito, R. A.(1989), “Efficiency with Costly Information A Study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4, pp.1-236.
Farrell, M. J.(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ociety, Series A, Vol.120, Part 3, pp.253-281.
Charnes,A., Cooper, W. W., and Rhodes, E.(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 pp. 429-444.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1984)”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gement Science, Vol. 30, pp. 1078-1092.
Murthi, B.P.S.; Yoon k. Choi; and Preyas Desai(1997), “Efficiency of mutual fund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8,408-418。
McMullen, Patrick R. and Robert A. Strong(1998), “Selection of Mutual Fund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4, Number 1,1-12。
Brockett,P.L.,and Golany,B.(1996)Using rank statistics for determining programmatic efficiency differenc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SCI.42(3):446-472
Schaffnit, C.,Rosen,D.,and Paradi,J.C.(1997)Best practice analysis of bank branches:an application of DEA in a large Canadian bank.Eur.J.Oper.Res.98(2):269-289.
Nyrud,A.Q.,and Bergseng,E.R(2002)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ize in Norwegian sawmilling.Scand.J.FOR. Res 17(6):566-575
Kruskal, W.H. and Wallis, W.A. (1952) Use of ranks in one-criterion variance analysis. Jour. Am. Stat. Assoc. 47. 583-63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思華(2004a)“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上”,典藏今藝術,第136期,頁114-117。
2. 余小玲(2002)“網絡社會的形構--Castells論流動空間”,資訊社會研究,第三期,頁239-250。
3. 王鴻泰(2000)“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都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第三期,頁1-48。
4. 王健安(2000),年度競賽觀點下共同基金經理人風險調整行為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3.2卷2001年11月,p47-83。
5. 葉銀華、邱顯比、張銘煌(1999),基金經理人更換、董事會組成與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11:1券1999年9月,p25-60。
6. 陳安琳、洪嘉苓、李文智(2001),「共同基金經理團隊屬性與基金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第十三卷,第三期。
7. 吳峻安(2003)“審視創造消費的生產趨力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意義”,傳播與管理研究,第一期,頁15-42。
8. 吳思華(2004b)“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下”,典藏今藝術,第137期,頁134-137。
9. 葉銀華、邱顯比、張銘煌(1999),「基金經理人更換、董事會組成與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
10. 李永展(2000)“全球地方主義:規劃迷思或世紀願景”,經社法制論叢,第二十五期,頁309-324。
11. 李紀舍(2001)“全球化的平庸繪圖學:駱裴博(Henri Lefebvre)的『空間的生產』”,中外文學,第四期,第三十卷,頁26-45。
12. 沈清松(2001)“歷史性、文化空間與文化產業”,哲學雜誌,第三十八期,頁26-36。
13. 翁註重(2001)“試論地場性產業-文化產業的地方特性與時空意義”,工業設計,第二期,第二十九卷,頁160-167。
14. 陳貞君(2000)“資訊技術對製造業廠商區位選擇之研究--以紡織工業為例”,土地經濟年刊,第十二期,頁205-233。
15. 陳淑卿(2003)“全球化與在地性”,當代,第187期,頁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