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23: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正宏
研究生(外文):leechenghung
論文名稱:象外象景外景一「媽祖出巡」繪畫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Matsu Pilgrimage -An Appearance beyond an Appearance,a Scene beyond a Scene-Research on Creative Painting Series
指導教授:黃銘祝黃銘祝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中文關鍵詞:象外象景外景媽祖出巡鎮瀾宮
外文關鍵詞:An Appearance beyond an Appearancea Scene beyond a SceneMatsu PilgrimageDajia Jenlan Temp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0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要

  繪畫創作是個人內心世界的具體表現。「媽祖出巡」繪畫創作研究,作品所呈現的意象不僅僅是對物象重新整理後的形式再現,也反映著作者在生活上的態度、思想、觀念以及美感的經驗。因此畫中的繪畫符號的呈現,以及表現的手法,都是作者對繪畫內容的情感深刻表現,而所揭示的作品內涵也都有著特定的意義與基礎理論在旁詮釋。
本創作研究論文架構包含:(一)緒論(蘊含著創作內容的探討)(二)基礎學理探討(創作形式與技法)(三)理念與形式的轉化(四)作品的分析與內涵詮釋等四部分。
  第一章緒論,分別從研究動機、目的、方法中探討「媽祖文化」總體性發展的內涵,並說明創作內容、範圍以這兩年「媽祖繞境」民俗活動史料為依據,探討相關歷史、人文、生命哲學等層面。並根據本次作品表現形式、技法等尋找相關基礎理論為探討對象,媒材以「水彩」為主,其他輔。創作作品內容固然需保持史料真實性,但對作品表現形式更需注重美學原理原則,以確保作品的原創精神。
創作主題內容,以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過程為主,平日香客活動為輔,作為內容取捨之依據,以及創作形式的出發點。「媽祖繞境繪畫創作」是心靈的解放,沒有任何羈拌,暢快地表現內化後的心靈世界;是自悟後的轉化,是靜觀後的自覺,存乎於心,成乎於外的直接呈現。
  第二章基礎學理探討,以「透過宗教繪畫詮釋生命的意義」為橋樑,思索信仰中圖像符號的意涵與象徵意義,並探討近代美術發展史上各學派創作理念、美學形式原理原則等史料,以佐證作者創作的理念依據。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形式轉化,是針對作者內心的轉化過程提出說明,作者兒時憧憬的「幻想」會藉著「創作理念的形成」激發出一種「動力」。而將原本「幻想」「昇華」過渡到真實的世界與現實結合。並分析如何將作者個人整體創作理念,融入形式之美的實踐歷程,而讓本創作研究能得到具體踏實的實現。
  第四章作品詮釋與內涵分析,列舉十四件作品分別從內容、形式、技法三方面來作深入的剖析。
  綜合上述,透過本人藝術創作詮釋了民間信仰的本質,並藉著圖像符號描繪等技巧結合意念表達出本土信仰意識形態。願能對「媽祖出巡」系列創作之省思與未來創作方向之探討有所助益。
Preface

My mental world is represented by my paintings. The series landscape named “Matsu pilgrimage” demonstrates my attitude toward to life, as well as my thought and experience toward art. The symbols and the technique in the painting express my profound sentiment to art. More important, they revealed a personal signification and fundamental theory.
The thesis includes: 1. Introduction (the discussion of creation); 2. Fundamental Theory (the technique and expression of creation); 3. Transformation of Idea and Expression;. 4.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In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d wri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tsu Culture” based upon research motivation, subject and methodology. I’ll describe the work of ar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of “Matsu pilgrimage”, which is a traditional ceremony in Taiwan, and then discusses history, society, philosophy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The writing will be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that are applied to the expression and technique of the painting. As my painting are primarily made by “watercolor” and others as supportive materials, it retains a historical accuracy; and more important, it emphasizes on estheticism to ensure the originality.
Through the writing, I made a research on the fist subject as “Matsu Pilgrimage” held by Dajia Jenlan Temple, and the secondary subject as worshippers in the Jenlan Temple. The “Matsu pilgrimage”art is a release of inspiration that expresses the actual feeling of my inside world. It is an appearance of sympathy and observation.
In Chapter Two, “Fundamental Theory”, I’ll discus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reation and “the religious art that explicates the meaning of life” to apply the symbols in the religious picture. In addition, I will discusses about the concept of each theory that was developed during modern art history and estheticism as a confirmation of artist’s original perception.
In Chapter Three, “Transformation of Idea and Expression”, I’ll expla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The “imagination” from my childhood becomes a motivation to the making of art. Then, the “imagination” upgrades to the real world and which combines with reality. This chapter will also analyze the procedure that artist involves his idea of art in expression of esthetics, with which I’ll make the research more concrete.
In Chapter Four,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of Creation”, I’ll examine the content, the expression and the technique by illustrating ten works I made during.
For the Conclusion, I’ll explicate the true folk beliefs through my creation. In addition, I expressed ideology of regional belief by combination of picture symbols and painting techniqu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ocumentary and creation of “Matsu Pilgrimage” will be helpful for my future development.
   象外象 景外景-「媽祖出巡」系列繪畫創作論述


目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的動機………………………………………………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的目的………………………………………………04
第三節 創作研究方法與限制…………………………………………05

第二章 學理基礎探討…………………………………………………07第一節 透過宗教繪畫詮釋生命的意義………………………………07
第二節 藉著圖像符號詮釋藝術意涵…………………………………13
第三節 速度與時間表現形式之研究…………………………………15
第四節 継時性空間與秩序化單純化之探討…………………………20
第五節 光影描寫之探討………………………………………………22
第六節 探索多重符號的意義…………………………………………24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轉化…………………………………………28
第一節 意念形成與轉化之探討………………………………………28第二節 意象表現與實踐之分析………………………………………30

第四章 作品詮釋與內涵分析…………………………………………35

第五章 結論…………………………………………………………63

參考書目…………………………………………………………………66
參考書目

李永烈(2002)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台中:台中縣文化局。
陳志聲 (總編)(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台中:台中縣文化局。
張 珣(2003)文化媽祖 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
       究所。
阮昌銳(1991)歲時與神誕。台北:榮民印刷廠。
王受之(2001)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李長俊(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二版)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李醒塵(2000)西方美學史教程。(二版)台北:淑馨出版社。
吳介洋(2002)恣彩歐洲繪畫。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漢良譯chad wick(1973)象徵主義。台北市:黎明文化有限公司
余秋雨(1997)創造與永恆-中西美術史話。上海:百家出版社。
李明明(1993)古典與象徵的界限-象徵主義畫家莫侯及其詩人寓意畫。台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蔡耀慶(2000)科學中的美感。林泊祐編。達文西-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33-36。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鄧國清(1989)高更原始藝術之探索。台北:生韻出版社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一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王瑞芸(2003)新表現主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黃文捷(2001)西洋繪畫2000年。台北縣新店市: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王受之(2002)世界當代藝術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
謝宗榮(2003)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市:晨星出版社
黃文博(1997)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市:台灣長民文化出版社
楊志麟、李芒(2002)達利談話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項幼榕(1999)馬格利特。台北市:遠流出版社。Suzi Gablik。
楊松鋒(2003)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Norbert Lynton。
薛 询(2002)意象地圖。台北市:台灣商務。Alberto Manguel。Reading Picture: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
劉文潭(1993)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Wtadystaw Tatarkiewicg
蔡 綺(1996)新藝術研究。台中市:弘祥出版社。
邱 彰(1987)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Arnold Hauser
張心龍(2001)西洋美術史之旅。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陳英徳(1998)世界名畫全集。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楊松鋒(2003)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Norbert Lynton
陳中業(1998)偉大的西方繪畫藝術。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阿利深. 蓋洛普
黃正平(2003)現代藝術。台北市:閣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Edina Bernard
吳介禎(2001)世界美術史。台北縣: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Hugh Honoor,John Fleming
劉世惠(1992)大都會博物館美術全集。台北市:維京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黃麗絹(1996)藝術開講。臺北:藝術家。ART SPEAK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藝術家
張心龍(1990) 都是杜象惹的禍。台北市: 雄獅圖書公司
潘東波(2002)二十世紀美術全覽。台北市:相對論出版公司
何政廣(1981)美術大辭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廚川白石陳曉南譯(1975)西洋近代思潮。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楊庸一(1994)圖騰與禁忌。著志文出版社。S.Freud 佛洛伊德
黃才郎(1982)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陳瑞文(1999)美術與社會的合流現象,藝術觀點,1期
高宣揚曾堉譯(1999)後現代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寶連(1981)西洋美術史。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H.W.Janson
連德誠(1998)畢卡索的成敗。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楊志達(2000)達文西的繪畫思想。雲南美術出版社。James Beck
王雅各(1998)藝術的魅力重生。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The Reenchantment of art Suzi Gablik
沈宗陳(2003)松山慈祐宮特刊。台北市:財團法人台北市松慈祐宮
黃仲生(2004)心靈原鄉「大甲媽進香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黃仲生(2004)心靈原鄉「大甲媽新港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黃仲生(2004)心靈原鄉「大甲媽湄洲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許鍾榮(2001)西洋繪畫2000年2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台北縣: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許鍾榮(2001)西洋繪畫2000年3古典主義及矯飾主義的繪畫。台北縣: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
許鍾榮(2001)西洋繪畫2000年6二十世紀。台北縣: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韓敬富(1998)。我國志願役軍人福利制度概述。復興崗學報。64:175-199。
2.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
3. 李明珠(1988)。父母教養態度對子女的影響。國教月刊,34(9. 10):4-8。
4. 吳明燁(1998)。青少年初期父親與母親管教行為之比較。東吳社會學報。 7:39-79。
5. 謝臥龍(2000)。由父親的角色對子女成長的影響來談婦幼與父幼之意義。婦女研究通訊。26/27:9。
6. 蔡宏昭(2003)。軍人福利理論與制度之探討。華岡社科學報。17:23-42。
7. 楊菊吟(1998)。家庭福利服務在國軍專業發展之研究-兼談美軍「家庭服務中心」的組織功能。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2:83-107。
8. 陳惠娟 郭丁熒(民87)。「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41:73-101。
9. 陳美芬(1995)。父母教養態度對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國教之聲。29卷 (1):23-25。
10. 莫藜藜(1998)從已婚男性對幼兒照顧之需求試論工作與家庭之教育政策。社區發展季刊。81:157-169。
11. 張明麗(1997)。山地原住民兒童角色認知與對父母角色期待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7:519-552。
12. 張子樟(1998)。平行或交叉—少年小說中的父子關係。兒童文學學刊。 1:97-116。
13. 徐宗國(1993)女人和男人的工作與家庭-攸關時間。婦女與兩性學刊。4:175-206。
14. 林莉菁 鄭麗珍(2001)。離婚單親父親因應親職與工作角色的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5(2):113-174。
15. 林妙娟(1989)。鄉村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中華家政。1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