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12.94.18)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9 10:3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王春暉
論文名稱:
藝術故事教學影響四年級兒童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從美術史的藝術故事導入色彩的學習
論文名稱(外文):
Experiment on Effect of the Fourth Graders’ Capability of Color Application after Art Story Instruction ─the learning of color from the stories in the art history
指導教授:
林麗真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藝術故事
、
色彩運用能力
、
美術史
外文關鍵詞:
Art Story
、
Capability of color application
、
Art histor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9
點閱:1482
評分:
下載:432
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美術史中的藝術故事,導入色彩知識的教學模式,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在繪畫色彩運用能力的影響,以作為國小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採「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兩班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生實施美術史的「藝術故事教學」,對照組學生則進行傳統式色彩學教學。採量化和質化研究,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探討對繪畫色彩運用能力的影響;並運用實驗組的質性資料,了解實驗組之學習面向。所得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培育學生的著色技巧,有顯著效果。女生優於男生。
二、本研究對培育美感表現,雖無顯著效果,但後測分數有稍微提升。
三、本研究對培育色彩知覺的表現,無顯著效果。女生優於男生。
四、 本研究對培育情感的表現,有顯著效果。而男女生的效果考驗不顯著。
五、 整體的繪畫表現中的色彩運用能力,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女生優於男生。
六、質性資料所呈現的學習面向:兒童的學習興趣高昂,學習態度認真,願意做延伸學習,表達向藝術家看齊的心態、並有收藏藝術作品的興趣。
綜合實驗教學中所發現的問題、心得及研究結論,提出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未來研究三方面的建議。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apply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color knowledge with the stories of art in the art history.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effect of the fourth grades on their capability of color application in their paintings. It is hoped that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is research to provide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relating area.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standard experiment. Two Fourth grades were taken as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e contrastive class.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rranged to attend the teaching of the stories of art, the contrastive group were arranged to atte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col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studies are“Quantitative Research”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By Two-way Anova, we could understand the effect on the capability of color applications. Moreover, this study applied quglitative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attitud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1.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ing skills, this study had obvious effect.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male students
2. In the terms of development in esthetic expressions, this study did not have obvious Effect ,but the posttest score has promoting.
3. In the terms of development of color awarness this study did not have obvious effect,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the male students.
4. As for emotional expressions, this study had obvious effect, but there i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testing of results both in the female and male subjects.
5.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capability of color application in paintings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air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astive group. The female students are s better than the male students.
6. In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creative sensitivity,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ore interests and serious attitude about learning. The students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nd take the artists as their model. Moreover, they develop the interests of collecting the art works, gradually.
Finally,the thre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programs of teaching ,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and future studi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though of this study, are provided by the autho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與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美術史鑑賞教學理論探討 9
第二節 兒童審美心理發展 22
第三節 兒童繪畫色彩心理發展與教學研究 30
第四節 色彩學相關知識探討 36
第五節 國內小學藝術鑑賞教學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實驗實施步驟與過程 5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色彩運用能力各類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63
第二節 色彩運用能力中「美感表現」t考驗分析 71
第三節 藝術故事學習日記及色彩小博士學習單呈現的學習面向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5
一、中文部分 125
二、英文部份 128
附錄 129
一、馬諦斯教學檔案 129
二、卡莎特教學檔案 137
三、梵谷教學檔案 145
四、色彩的機能-對比 154
五、色彩的機能-調和 159
六、色彩小博士闖關學習單 164
七、畢卡索檔案 168
八、色彩的感覺與空間教學檔案 179
九、實驗組前、後測作品對照 183
十、前後測細項分析 184
中文部份
王文純(1998)。色彩的美感發展階段之研究:相關文獻的回顧。美育94期,23-32
王娟娟譯(2004)。藝術大師圖鑑7:野獸派大師馬諦斯。台北市:貓頭應
王德育譯(1983)。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彈兒童教育。台北市:文泉。
巨匠與世界名畫(1993)。卡莎特。台北市:國巨。
巨匠與世界名畫(1992)。梵谷。巨匠與世界名畫。台北市:國巨。
巨匠與世界名畫((1993)。畢卡索。台北市:國巨。
巨匠與世界名畫(1994)。馬諦斯。台北市:國巨。
幼福製作部(2004)。藝術家的故事。台北:幼福。
朱介英(2001)。色彩學。台北市:美工科技。
光復書局編輯部(1991)。新編近代世界名畫全集1梵谷。台北市:光復。
光復書局編輯部(1991)。新編近代世界名畫全集6畢卡索。台北市:光復。
李長俊譯(1982)。印象派畫家。台北:大陸。
李銘龍(2004)。應用色彩學。台北市:藝風堂。
何恭上主編(1988)。梵谷噢!梵谷。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吳仁芳(1993)。兒童繪畫造型與色彩表現特徵。國教月刊,40卷1.2期,9-17。
吳瑪悧譯(1998)。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Kandinsky,(1952).Uber das Geistige der Kunst.
雨芸譯(1980)。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E.H.Gombrich..The story of art.
林仁傑(1995)。你瞭解學生的美術能力嗎?應用「克拉克繪畫能力測驗」與「帕森斯美感判斷發展理論」。
林明助(1998)。美術鑑賞統合教學法對國小學生繪畫風格鑑賞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書堯(1995)。色彩認識論。台北市:三民。
林瑞蕉(1980)。世界名畫全集15。台北市:光復。
林鶴貞(2003)。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洋譯(2004)。畢加索PICASOO。吉林美術出版社。
陳勇仁(1998)。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南星譯(1994)。梵谷磨難中的熱情。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陳彬彬(2004)。藝術裡的秘密。台北:好讀。
陳俞均(2003)。「鑑賞」和「創作」在美術教學中的認知與統合應用。國教輔導,第42卷第6期,52-57。
陳曉冏(1980)。世界名畫全集16。台北市:光復。
郭禎祥(1989)。蓋迪藝術教育中心對於DBAE理論之研究、實驗和推廣。國教研究雙月刊,第七期,33-48。
郭禎祥(1994)。美術科教學評量研究。中等教育第45卷第5期,32-47。
郭繼生(1990)。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市:書林。
黃正傑(1990)。思考與思考教學。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
黃光雄主編(1989)。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政傑主編(1998)。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曾堉、葉劉天增譯(1992)。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市:東大。
曾啟雄(2003)。色彩的科學與文化。台北縣:耶魯。
葉曉芍譯(1998)。畢卡索:新畫派的宗師。台北:時報文化。
楊馥如(1993)。中學「美術史」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偟鳳(1999)。國小中年級審美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豐榮(2004)。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
賴一輝(1997)。色彩計畫。台北市:北星。
賴傳鑑(1982)。巨匠之足跡。台北:雄獅。
鍾生官(2003)。口頭對話在美術鑑賞教學之應用。美育,第131期,70-75。
謝攸青(1995)。藝術鑑賞教學內容應有的範疇與方向之研究。台北市:北市美術館。
顏友信(2001)。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繪畫表現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美蘭(1994)。美術鑑賞能力發展階段之研究。八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95-135。
鐘兆慧(2002)。國小兒童色彩排序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振明(1999)。加強鑑賞教育-提升國民美感素養。美育,
藝術探險營(2004)。我的馬諦斯-用剪刀畫畫。台北市:青林。
藝術探險營(2004)。我的畢卡索-不按牌理出牌的畫家。台北市:青林。
藝術探險營(2004)。我的梵谷-向日葵和星夜。台北市:青林。
藝術探險營(2004)。我的加薩特-家庭相簿。台北市:青林。
二、英文部份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1987).Disciplined-based art education:what from will it take? ED288789
Erickson,M.(1986).Is there a place for art histoeical inquiry in the art curriculum? Art Education and Art history: Collected Papers, Pennsylvani SyposiumⅡ, Carlisle,Pennsylvania.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
2.
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
3.
美術館觀眾特性與美術鑑賞能力關係之研究
4.
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繪畫表現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
5.
國小兒童色彩排序能力之研究
6.
美術鑑賞統合教學法對國小學生繪畫風格鑑賞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7.
圖畫書應用於幼兒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色彩遊戲為例
8.
中學「美術史」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
9.
國小中年級審美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10.
國民小學國語教科書性別角色研究分析─以故事類課文為例
11.
桃園縣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故事融入數學教科書之意見調查研究
12.
畫家故事與繪本啟發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創造力表現之行動研究
13.
海洋冒險故事教學方案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
14.
美術鑑賞教學對國小學童的色彩知覺影響之研究--以屏東縣恆春國小五年級美術班為例
15.
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實施以藝術家故事 為主題的美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1.
張勻翔,〈論「尼各馬科倫理學」幸福與德行的關係〉,《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351期,2003. 08,頁39-58。
2.
游惠瑜,〈德行為主的專業倫理教學〉,《哲學與文化:傳統思想與專業倫理專題》,375期,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2005.08.
3.
潘小慧,〈德行倫理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從Virtue Ethics的適當譯名談起〉,《哲學與文化:人文主義精神專題》,381期,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2006.01.
4.
潘小慧,〈多瑪斯的幸福觀作為輔仁學派的人生最終目的的芻議〉,《哲學與文化:輔仁學派的理論與實踐專題》,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2005.01.
5.
潘小慧,〈多瑪斯的幸福觀作為輔仁學派的人生最終目的的芻議〉,《哲學與文化:輔仁學派的理論與實踐專題》,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2005.01.
6.
張鼎國,〈「實踐智」與新亞里思多德主義〉,《哲學雜誌》,第19期,民86,頁66-84。
7.
李琪明,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51期,民92.08,頁153-174。
8.
游惠瑜,德行為主的專業倫理教學,哲學與文化,375 期,民94.08, 頁127-145。
9.
潘小慧,我國道德教育與儒家思想--當前道德教育的哲學省思,哲學與文化,275期,民86.04,頁337-350。
10.
蘇振明(1999)。加強鑑賞教育-提升國民美感素養。美育,
11.
鍾生官(2003)。口頭對話在美術鑑賞教學之應用。美育,第131期,70-75。
12.
陳俞均(2003)。「鑑賞」和「創作」在美術教學中的認知與統合應用。國教輔導,第42卷第6期,52-57。
13.
吳仁芳(1993)。兒童繪畫造型與色彩表現特徵。國教月刊,40卷1.2期,9-17。
14.
王文純(1998)。色彩的美感發展階段之研究:相關文獻的回顧。美育94期,23-32
15.
劉述先,〈從典範轉移的角度看當代中國哲學思想之變局〉,《哲思雜誌》,第一卷,第一期,1998.03
1.
國小兒童色彩排序能力之研究
2.
鷹架理論對國小學童色彩運用能力之影響
3.
提昇兒童繪畫中色彩表現之課程與教學研究
4.
國小學童色彩混色辨識能力之研究
5.
兒童色彩知覺之應用研究與圖畫書創作
6.
圖畫書應用於幼兒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色彩遊戲為例
7.
色彩意象與色彩諧調性關係之研究
8.
裝置藝術在國小視覺藝術領域之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9.
應用經典藝術風格色彩於產品色彩計畫之研究
10.
生活美學在視覺藝術上的感知與應用--點、線、面與色彩的視覺美感經驗
11.
色彩認知和配色感覺之研究─以改變配色形狀和面積比對色彩意象影響為例
12.
人格特質對於色彩偏好、色彩意象、與服裝款式偏好與認知相關性之研究-以符號互動論觀點為例
13.
國小校長藝術教育信念與行政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
14.
國小高年級創造思考色彩教學之行動研究
15.
以故事編輯模式探討兒童之色彩認知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