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尤福(2004.1.30)。吉祥的瑞獸--麒麟。http://www.wfdn.com.tw/9301/040130/news/013014-1.htm ,人間福報。(2004.10.1)
王宏隆(1994)舞獅。八十三年度民俗傳統藝術,2。王宏隆民俗民俗技藝工作室。
王秀雄( 1995)。鄉土美術的特質與其鑑賞要點探釋。多文化與跨文化視覺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王瑞蓉(2003)。低結構性素材應用於國小藝術統整課程之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江韶瑩(1989)。民俗及有關文物調查評鑑制度初探。文化資產維護研討會專輯。台北:文建會。
江韶瑩(2000)。當代台灣傳統工藝的轉化與發展機制。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台北,國立藝術學院。
吳瀛濤(1990)。台灣民俗。(再版)。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吳騰達(1996)。台灣民間陣頭技藝。台北。東華書局。
呂燕卿(2000.8.2)。如何使美勞科教學更活潑更實用 。http://www.aerc.nhctc.edu.tw/。新竹師院數位藝術學習網。(2004.8.1)
林坤隆(2004)。鄉土藝術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布袋戲教學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席德進(1976)。台灣民間藝術。(再版)。台北市。雄獅,91-97。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分科研習美勞科參考資料(1986)。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教育部(1993)。美勞科課程標準。(初版)。台北市:教育部,261~26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郭楨样譯(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書局。
陳正之(2004)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台灣省政府出版http://64.233.167.104/search?q=cache:-_mXDVmaxx4J:folk.cyes.ylc.edu.tw/acrobatic/elephant_lion_term.html+%E9%BA%92%E9%BA%9F%E7%9A%84%E7%94%B1%E4%BE%86&hl=zh-TW&lr=lang_zh-TW 。(2004.9.3)
陳朝平( 1994)。鄉土美勞教材與教學的研究發展方向。美勞科鄉土教材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56。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437-460。
陳朝平、黃任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初版五刷)。台北。五南圖書。黃文博(2000)台灣民間藝陣。(一版)。台北市。常民文化。吳騰達(1998)。台灣民間雜技。台北縣。漢光。
陳錫祿( 1998)。談美勞科鄉土教材的開發。研習資訊,6 期,42-46 。陳瓊花譯(1998.6)。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游家政(1999)。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期,4-18。游家政(1999.12.03)。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領域。http:// edu.nt1.isst.edu.tw/item8.htm。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萬煜瑶(2002)。民俗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559-578。
舞麒麟。http://water.tacocity.com.tw/S/A6.htm。新網頁1。(2004.7.21)
趙心玫(2002)。葫蘆藝術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應用研究。屏東師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三(1992)。台灣宗教藝術。(再版)。台北市。雄獅圖書。
歐用生( 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天地,101 期,15-.24。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
羅清水。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教學觀。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6n2/1.htm。(2004.2.10)
麒麟。http://www.china-artistry.com/unicorn-01.htm。國藝店。(2004.8.30)
麒麟傳說。http://www.kirin.com.tw/corp/about_kilin.html。台灣麒麟啤酒公司。(200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