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0 07: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麗卿
論文名稱:利用小組討論促進國小五年級一般智能優異資優生問題解決教學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林碧珍林碧珍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9
中文關鍵詞:行動研究數學問題解決小組討論資優生
外文關鍵詞:action researchproblem-solving of mathematicssmall group discussiongifted studen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7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摘要
這是關於資優生利用小組討論處理生活中數學問題教學的行動研究。本研究描述行動者個人進行資優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以及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中,經過不斷的討論、修正並自我反省,以尋求合適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達成教學目標的歷程。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行動者帶領六位五年級資優生對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討,每次上課均邀請三位資優班教師一起參與觀察,並於課後共同針對教材設計、課堂引導、學生反應、下次課程進行方式與內容一一做討論,另外在蔡文煥教授的成長團體中經過互動,產生想法成為研究中策略的來源,
並透過研究者反省日記,教室觀察逐字稿,討論會逐字稿,修正研究者的引導,協助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我的研究主要包含三個跟生活中有關的數學活動「以大隊接力為主的問題探討」、「在操場上畫出第五跑道的探討」、「以人行步道為主的問題探討」等三個教學事件,從教學行動前的行動與反思、教學現場的行動及反思以及教學後對問題解決課程實施的省思三方面來描述。由研究結果來看從生活情境中察覺數學問題透過大對接力及日常生活的活動,把察覺能力轉變成一種習慣,因此在進行人行步道察覺數學問題時,學生開始利用數學語言進行對談,並主動觀察校園一些跟數學有關的現象,並在課堂上分享;利用小組討論的策略協助問題解決,由個人解題到形成小組解題,他們不斷的透過說服、質疑、修正的過程,所以小組討論同時培養發問的技巧。學生透過互動及對話的過程,進行問題修正並且察覺同一個數學問題能有不同的解法。但是研究結果也顯示,小組互動時受限學生思考複雜度的影響,形成的數學解題策略及結果的程度不見得最佳。

關鍵字:行動研究、數學問題解決、小組討論、資優生
Abstract
This is a study of action research on problem-solving of life mathematics by a small group discussion in a gifted class. The study depicts how I do the problem-solving teaching. By sustained discussion, modification and self-reflection, I try to figure out the most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his is also the process showing how I reach to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I induct six five-grade gifted students to treat life mathematics problems. Inviting three teachers who teach in the pulled-out gifted program as observers, I could discuss with them in aspects of curriculum designs, instruction strategies and feedback of students at the end of each class. By doing so, I modify the context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fit the learning pace of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participating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professor Tsai Wen-huan, I could interact with other researchers, and it makes me to come up some cre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Documents like reflective diaries and portal scripts are used to supplement and understand the way how stud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This study has three life mathematics subjects to work on, including the problem of relay race, how to build an extra course of a play ground and the problem of sidewalk. The main frame adopted of the study is to depict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ntrospection.
Through discussion life mathematics like relay race, students get to perceiving mathematics problems. At the third subject, the problem of sidewalk, students started to use meaningful worlds composed of mathematics symbols and rules to talk to, and observe others problem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ctively in the campus. Small group discuss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By convincing, questioning, and modifying, students brought up the ability of how to raise questions. Along with activ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ok in the class, students find out one problem could have several solutions. Besides, the study shows that small group discussion might limit the complicacy of thinking, and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the solutions are not always the best.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 problem-solving of mathematics, small group discussion, gifted stud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緣起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界定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動研究 …………………………………………………9
第二節 問題解決的探討 …………………………………………11
第三節 學習理論與問題解決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情境 …………………………………………………31
第二節 研究時程 …………………………………………………36
第三節 行動前置策略 ……………………………………………38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39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 ………………………………………………44

第四章 行動與澄清
第一節 以大隊接力為主的問題探討 ……………………………46
第二節 在操場上畫出第五跑道的探討 …………………………101
第三節 以人行步道為主的問題探討… …………………………144
第四節 促進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 ………………………………161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66
第二節 建議 ………………………………………………………172



附 錄 目 錄
附錄一 觀察記錄表 ………………………………………………178
附錄二 問卷調查表 ………………………………………………180
附錄三 大隊接力學習單(一) …………………………………181
附錄四 大隊接力學習單(二) …………………………………182
附錄五 生活數學學習單(一) …………………………………183
附錄六 生活數學學習單(二) …………………………………184
附錄七 人行步道學習單 …………………………………………185
附錄八 紙筆測驗 ……………………………………………………186
附錄九 以大隊接力的問題探討活動設計 …………………………187







表 目 錄
表2-1 過程發展之標準 ……………………………………………15
表2-2 Polya問題解決歷程 ………………………………………17
表2-3 問題解決歷程比較表 ………………………………………21
表2-4 國內資優生問題解決、解題的相關研究 …………………29
表3-1 94.5.9觀察紀錄表 …………………………………………41
表3-2 原案資料代碼的意義 ………………………………………42
表4-1 由大隊接力活動提出的數學問題 …………………………49
表4-2 從生活情境中察覺的數學問題 ……………………………57
表4-3 選擇數學問題的問卷 ………………………………………59
表4-4 形成問題的感覺 ……………………………………………62





圖 目 錄
圖2-1 Mayer數學科問題解決的歷程分析 …………………………18
圖2-2 Sternberg問題解決循環模式 ……………………………18
圖2-3 甯自強提出的兒童解題活動 ………………………………19
圖2-4 Schoenfeld解題策略基模大綱 ……………………………20
圖2-5 真實數學的學習過程 …………………………………………25
圖3-1 研究流程圖 ……………………………………………………37
圖4-1 個別從大隊接力的情境中找出的數學問題 …………………55
圖4-2 第二組形成數學問題的紀錄 …………………………………64
圖4-3 學生課堂說明使用的圖1 ……………………………………77
圖4-4 學生課堂說明使用的圖2 ……………………………………77
圖4-5 利用測量找出頂尖峰的位置的圖 ………………………… 86
圖4-6 記錄結果運算的圖 ………………………………………… 91
圖4-7 說明白板上的數據 ………………………………………… 92
圖4-8 第一跑道未測量長度的部分的圖 ………………………… 94
圖4-9 第一組紀錄的圖 …………………………………………… 97
圖4-10 第二組紀錄的圖 ………………………………………… 97
圖4-11 第二次布題的圖 …………………………………………108
圖4-12 再次修正第二次布題的圖 ………………………………108
圖4-13 940407上課配合說明的圖一 …………………………… 109
圖4-14 940407上課配合說明的圖二 …………………………… 110
圖4-15 起跑點的圖 ……………………………………………… 114
圖4-16 940416上課配合說明的圖一 …………………………… 118
圖4-17 940418上課配合說明的圖二 …………………………… 118
圖4-18 往跑道做平行線的圖 ……………………………… 128
圖4-19 第一組實作結果 …………………………………………134
圖4-20 第二組實作結果 …………………………………………134
圖4-21 紙筆測驗布題 ……………………………………………140
圖4-22 S5的解題記錄 ……………………………………………140
圖4-23 S6的解題記錄 ……………………………………………140
圖4-24 S4的解題記錄 ……………………………………………141
圖4-25 S1的解題記錄 ……………………………………………141
圖4-26 S2的解題記錄 ……………………………………………141
圖4-27 S3的解題記錄 ……………………………………………141
圖4-28 學校的人行步道 ………………………………………… 145
圖4-29 步道圖案一 ……………………………………………… 146
圖4-30 學生書面記錄 …………………………………………… 148
圖4-31 步道圖案二 … …………………………………………… 149
圖4-32 樓梯一 …………………………………………………… 152
圖4-33 樓梯二 …………………………………………………… 152
圖4-34 樓梯三 …………………………………………………… 152
圖4-35 樓梯四 …………………………………………………… 152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毛連溫(民84):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王春展(民86):專家與生手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教育 研究資訊,5(2),80-92。
呂金燮(民 89):資優兒童問題解決能力實作評量之建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279-308。
呂金燮(民91):我國國小資優課程的發展與調適,資優教育研究,2(2),1-21。
呂金燮(民92):給資優生一個展現實力的舞台-問題本位學習。資優教育季 刊,2(3),14-38。
徐新逸(民85):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謀體,29,23-31。
吳幸宜譯(民85):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
林英明(民93):問題解決策略在教育上的相關研究。師說,178,24-27。
林奕宏、張景媛(民90):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整合型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 學學習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3(1),1-30。
林清山譯(民79):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清山、張景媛(民92):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75-200。
林碧珍(民90):從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看九年一貫數學課程學習領域的 「連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72)-九年一貫理念與做法。
林碧珍(民92):生活情境中的數學。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3,12-30。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0):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吳淑敏(民 84)。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 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幸美(民90):生活數學之教學理念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91,63-73。
黃幸美(民92):兒童的問題解決思考研究。台北:心理。
黃幸美(民93):兒童的數學問題解決與思考。台北:心理。
黃若玲(民92):發展連結生活情境數學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敏晃(民80):淺談數學解題。教與學,23,2-15 。
郭重吉(民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 20(5),548-570。
張世平(民82)。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341-372。 台北:師大書苑。
張世宗(民92):建構取向教學數學與科學。台北:五南。
張憶壽譯(民80):怎樣解題。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清濱(民84):問題中心的學習策略。研習資訊,12(5),1-5。
陳美玉(民87):教師行動研究與專業發展。輔導月刊,4,27-39。
陳惠邦(民9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淑敏(民84):社會性互動對認知發展的影響。載於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發表會論文集, 第四集, 118-122。
曾志華(民86):社會互動與數學知識之建構:一個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室之俗 民誌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楷茹(民94):透過教室言談展現數學課堂中資優生的探索思考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民85):執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鄔瑞香、林文生(民86):建構主義在國小數學科教學試煉。教育資料與
研究( 18), 44-47。
甯自強(民82):國小數學科新課程的精神與改革的動向-由建構主義的觀點 來看。科學教育月刊,1(1),101-108。
楊明家(民86):國小六年級不同解題能力學生在數學解題歷程後設認知行為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順南(民86):情境認知教學觀的衝擊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56,51-62。
楊瑞智(民83):國小五、六年級不同能力學童數學解題的思考過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煥(民89):兒童文化活動中的數學與參與程度。新竹師院學報,13,311-358。
蔡文煥(民93):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之詮釋:國小連結部份。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計劃編號NSC92-2522-S-134-001。
蔡敏玲(民85):教育質性研究者請在文本中現身: 兩項重要思慮。國民
教育37, 2, 21-30。
蔡淑敏、彭海燕譯,Cazden, C. B.著(民87):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
蔡清田(民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劉貞宜(民89):數學資優生的解題歷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麒麟(民83):數學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民85):教育部八十五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 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謝淡宜(民88):小學四年級數學資優生和普通生數學解題思考歷程之比較。台南師院學報,32,297-367。
顏榮義(民90):國一一般資優生的解題歷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靜(民86):數學教室文化的新貌。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級), 283-307。台北: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譚寧君(民81):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臺北師院學報,5, 619-688。

二、英文部分
Arthur J. B. (1987). Children’s mathematics thinking. 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Brown, J.S., Collins, A.&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2-342.
Clark, B. (1997). Growing up gifted: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children at home and at school (5th). New York: Merrill.
Cobb, P., Wood, T., & Yackel. (1991). Assessment of a problem-centered second-grade mathematics project. Journal for researcher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2(1), 3-29.
Csikszentmihalyi, M., & Rathunde, M.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In R. M. Lerner (Ed.). 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psychology. New York: Wiley.
Davis, G. A. & Rimm, S. B. (1998). Education of gifted and talented. (Ed 4th).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Deluca, V. W. (1992). Survey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The technology teacher, 51(5), 26-30.
Freudenthal, H. (1971). Geometry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 413-435.
Hunt, E. (1994). Problem solving. In R. J. Sternberg (Ed).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pp.215-231. Academic Press: Inc. U.S.A.
Kilpatrick, J. (1967). Analyzing the solution of word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8(11), 4308A.
Krutetskii (1976). 中小學生數學能力心理學。台北:九章出版社。
Mayer, R. E. & Wittrock, M. C. (1996). Problem-Solving Transfer. In D. Berliner and R. Calfee (Ed.).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Y: Macmillan.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obuhiko Nohda( 2000) .Teaching by Open-Approach Method in Japanese
Mathematics Classroom. PME24,1,39-52.
Schoenfeld, A. H. (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CA: Academic. U.S.A.
Sternberg, R. (2003). Cognitive psychology. (Ed 3rd). Thomson Learning, Inc. U.S.A.
Van Tassel-Baska, J. (1994).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for gifted learners.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Wechsler, D. (1958). Measurement and appraisal of adult intelligence. (Ed 4th). Baltimore: Williams and Wilki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賴銘欽(民89)。高職評鑑-工業類科之分析與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0),44-51。
2. 馬信行(民86)。大學評鑑指標。評鑑新訊,(12),1-5。
3. 王保進、王麗芬(民88)。師資培育機構自我評鑑現況與改進途徑之分析。暨大學報,3,13-42。
4. 王保進(民90)。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52-61。
5. 譚寧君(民81):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臺北師院學報,5, 619-688。
6. 蔡文煥(民89):兒童文化活動中的數學與參與程度。新竹師院學報,13,311-358。
7. 楊順南(民86):情境認知教學觀的衝擊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56,51-62。
8. 張清濱(民84):問題中心的學習策略。研習資訊,12(5),1-5。
9. 郭重吉(民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 20(5),548-570。
10. 黃敏晃(民80):淺談數學解題。教與學,23,2-15 。
11. 黃幸美(民90):生活數學之教學理念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91,63-73。
12. 林碧珍(民92):生活情境中的數學。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3,12-30。
13. 林清山、張景媛(民92):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解題策略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75-200。
14. 林奕宏、張景媛(民90):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整合型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 學學習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3(1),1-30。
15. 呂金燮(民92):給資優生一個展現實力的舞台-問題本位學習。資優教育季 刊,2(3),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