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論文集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民89)。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民91a)。思考原住民。台北市:前衛。
王文科(民7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武榮(民92)。原住民國小教育與傳統文化傳承之相關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淑美(民84)。花蓮縣原住民校長在主流文化中的學校適應經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瓦歷斯.尤幹(民83)。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頁191-19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
朱慧清(民91)。原住民學校本位課程決定之經驗-以卑南族的花圜小學為例。九十一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3-196。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包志強(民89)。教師民族身分與國小鄉土教學之相關研究-以瑪家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雲霞(民9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台北市:高等教育。
牟中原(民85)。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研究報告。
吳天泰(民87)。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裕聖、卯靜儒(民93)。權力與課程改革:權力社會學的分析觀點。黃政傑、張嘉育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139-159。
宋文里(86)。對Verma教授論文:“族群關係與教育:挑戰與回應”的回應。「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65-17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
李文富(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改革的分析-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亦園、歐用生(民81)。山胞教育專題研究總結報告: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教研會。
李奇憲(民93)。提昇國小原住民學生國語科學業成就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俸儒等譯(民9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市:揚智。
鄭瑞隆譯(民91)。實地工作。載於李俸儒等譯(民91):質性教育研究:
理論與方法,頁105-156。台北市:揚智。
李國明(民92)。尋找阿美族學生學習的互動情境與節奏-一位原住民校長的實踐與省思。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瑛(民89b)。原住民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八十九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頁159-176。
卓石能(民91)。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聖珍(民90)。呼喚祖靈—原住民青年教師之生命追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維萱(民91)。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毛利教育為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德禎(民90)。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市:五南。
林生傳(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佩璇(民8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 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林春香(民92)。我是誰?原住民女教師Nikar的生命故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美慧(民92)。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 社會科教室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淑媛(民86)。台灣原住民學術菁英的教育歷程與族群適應。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惠文(民93)。原住民族籍教師族語文化傳承信念與族語教學專業素養暨部落族人對族語教學看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曉萍(民89)。轉化困境到出路—一個原住民老師的生命.行動與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奕君(民87)。社區與學校中民族文化教育的人類學觀察與省思-以南賽夏Saivalo部落為例。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9-390。台北市:台師大人文中心。
姜添輝(民89)。專業的涵義與教師專業地位。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頁97-117。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
洪泉湖(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53-70。台北市:師大書苑。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柯文麗(民93)。原漢學校本位課程之比較分析--以台灣中部以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畢恆達(民85)。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6。台北市:巨流。
凌平(民90)。原住民國小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夏黎明(民84)。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3-9。台北市:漢文。
孫大川(民89)。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市:聯合文學。
浦忠成(民85a)。原住民社區文化與原住民教育改革關係之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研究報告。
高淑芳(民90)。原住民地區學校之教育環境及師資現況調查研究。九十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頁341-358。
高湘韻(民91)。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鄉土在地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新建(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頁18-44。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彙編印。
高德義(89)。原住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頁3-41。
張如慧、田聖愛、韓宜倩、陳培倫(民93)。布農族生命祭儀融入國小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黃政傑、張嘉育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235-257。
張守仁(民91)。原住民學校「族群認同」課程之個案研究:以一所桃園縣復興鄉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琦琪(民90)。推動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京媛(民87)。前言。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頁9-21。台北市:麥田。
張建成(民90)。傳統與現代之間:論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九十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頁558-573。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建成、譚光鼎、高德義(民86)。原住民人才培用問題的檢討。八十六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87-107。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張盈堃(民90)。性別與教育:批判教育學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琇喬(民89)。台灣布農族學生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嘉育(民88)。學校本位課程。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駿逸(民90)。再論原住民鄉土教材之編寫。九十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計研討會論文集,頁158-169。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5)。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6)。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編印。
莊明貞(民92)。後現代哲學的課程研究及其本土實踐之評析。莊明貞主編: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頁122-141。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民92)。當前台灣課程重建的可能性: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莊明貞主編: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頁23-48。台北市:高等教育。
莊昌憲(民90)。仁愛多達•魯谷塔雅部落家長對於學區國小學校經營期望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木柱(民79)。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的初步探討。徐正光、宋文理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頁127-151。台北市:巨流。
許育典(民91)。文化國、文化差異與原住民教育權。91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6-377。屏東師範學院編印。
陳枝烈(民87a)。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民91)。文化差異在教室中師生互動的意義。91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38。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印。
陳美如(民91)。多元文化課程的光與影:三位任教於布農部落教師的體驗。91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88。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印。
陳烘玉(民90)。原住民傳統工藝課程方案對原住民學童自我概念、族群認同和文化素養影響之研究-以阿美族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德正(民92)。從文化脈絡中的教育主體談原住民學生之學習適應-以蓮邊國中的德魯固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湯仁燕(民90)。差異、認同與多元-原住民教育的文化認同課。高強華、戴維揚主編: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頁43-72。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童春發(民87)。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教育-依排灣族為例來說明。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47-464。台北市:台師大人文中心。
黃月美(民90)。多元文化課程的另一種探索:一位原住民女教師的自我身分認同與其課程故事。九十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暨研討會論文集,頁219-242。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志偉(民91)。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冠盈(民90)。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政傑(86)。評「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37-558。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市:台灣東華。
黃政傑(民84)。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主譯(民86)。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雯琳(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決定的個案研究:以一所「學校社區化」之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瑞琴(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楊春娥(民92)。尋找文化課程的原住民老師。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淑玲(民90)。破殼兒出:十四位日出師院原住民女學生的教育經驗。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廖千惠(民93)。互動中的含混矛盾—以Homi K.Bhabha後殖民論述反思台灣原住民的主體.認同和教育。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炳惠(民83)。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市:麥田。
劉育忠(民91)。自覺、批判與轉化-從批判教育學中「抗拒」概念之意涵是論其在課程改革中之實踐途徑。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213-229。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劉芝良(民93)。原漢族群共存學校實施原住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花蓮師範 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美慧(民91)。多元文化課程轉化-三個不同文化脈絡之個案研究。91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5-246。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印。
劉唯玉(民86)。原住民鄉土教育。八十六年度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頁207-225。
劉蔚之(86)。台灣原住民教育評析:是誰瀕於危機?族群文化還是學生?。「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49-495。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
歐用生(民8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頁10-22。台北市:漢文。
歐用生(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頁8-17。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彙編印。
歐用生(民91)。建立二十一世紀的新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邁向課程新紀元(十)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頁6-26。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彙編印。
蔡孟育(民89)。一所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英珠(民91)。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知相關研究。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慧君(民92)。原住民知識精英之學校經驗與族群認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詩釧(民89)。論教師專業自主。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頁123-137。國 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
鄧天德(民85)。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7-190。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
鄧靜蘭(民9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省思-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蕭凱容(民92)。知識/權力/主體-以原住民教育知識論述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小芩、利革拉樂.阿塢(民83)。台灣地區原住民教育資源分配的探討。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頁175-19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
謝世忠(民76)。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簡良平(民93)。不同課程取向中教師課程實踐角色的探討。黃政傑、張嘉育主編: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頁177-199。
譚光鼎、湯仁燕(民82)。台灣原住民青少年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關係之探討。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文化教育,頁459-497。台北市:漢文。
譚光鼎(民87a)。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87b)。從文化與心理層面論原住民教育目標。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67-488。台北市:台師大人文中心。
譚光鼎(民88a)。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師資培育檢討。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71-87。台北市:師大書苑。
譚光鼎(民88b)。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前瞻規劃。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教育政策組)報告。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委託研究計畫」。
譚光鼎、翁福元(民87)。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教育政策組)。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委託研究計畫之二」。
譚光鼎(民90)。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恵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縣:空大。
蘇美琅(民93)。花蓮縣布農族小學家長對學校推動文化活動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饒見維(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頁305-318。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彙編印。
顧瑜君、余德慧(民88)。台灣原住民家庭教育中的親子倫理。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179-199。台北市:師大書苑。
二、期刊
巴蘇亞.博伊哲努(民91b)。台灣原住民族語教學發展之趨勢。原住民教育季刊,第25期,頁56-71。
方永泉(民88)。教師作為一種轉化的知識份子-教育史角度的考察。暨大學報,第三卷第一期,頁99-126。方德隆(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課程與教學季刊,2001,4(2)頁1-24。王瑞壎(民90)。從依賴理論的觀點省思原住民鄉土教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三卷一期。頁29-49。王嘉陵(民92)。Giroux思想中的教育可能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學會教育研究,11期,頁11-1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印。
吳天泰(民85)。泰雅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頁22-34。吳清山;林天祐(民88)。教育名詞:學校本位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28期,頁74。
李瑛(民89a)。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族教育-教育決策倫理之探討。哲學與文化,二十七卷第四期,頁349-361。李鴻章(民90)。從現階段原住民教育文化政策論台灣原住民文化困境與再造。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二十四期,頁87-103。國立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中心主編。李鴻亮、王前龍、范信賢(民90)。我國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2001,4(2)頁47-68。周淑卿(民89)。中小學鄉土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2000,3(3)頁91-102。周淑卿(民93)。我是課程發展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身分認同的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57期,頁9-16。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林佩璇(民9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與現況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頁35-56。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印。
范信賢(民89)。從後殖民觀點談學校本位課程。北縣教育,第30期,頁28-31。浦忠誠(民85b)。原住民教育改革的思考前提。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號,頁62-68。
張建成(民89)。文化與課程。研習資訊,第17卷第2期,頁20-29。教育部(民93)。教育部公報,第358期,頁17-20。
陳枝烈(民87b)。原住民教師充實傳統文化知能的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2期,頁35-60。陳柏璋(民87)。原住民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2),頁1-14。
陳添球(民91)。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5期,頁53-81。單文經(民81)。鄉土教育的意義-以美國為例。師說,116期。頁42-46。
湯仁燕(民91)。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教育研究集刊,第四十八輯第四期,頁75-101。湯仁燕(民91)。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教育研究集刊,第四十八輯第四期,頁75-101。黃乃熒(民92)。後現代思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輯:教師專業發展專輯,頁1-22。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
黃清權(民87)。如何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探討原住民民族教育實施的內涵與方式。原住民教育季刊,12期,頁90-96。國立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中心主編。黃玉蘋(民91)。薩伊德(Edward W.Said)後殖民主義初探及其在教育上 的啟示。教育研究,10期,頁125-13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編印。
黃純敏(民92)。鄉土文化課程的政策、轉換與實際:文化、認同與教育的分析觀點。教育研究資訊,十一卷五期,頁29-58。甄曉蘭、鍾靜(民9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1),頁1-16。國立師範大學編印。
劉美慧(民89)。建構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一個多族群班級的教學實驗。花蓮師範學院學報,11期,頁115-142。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編印。
劉美慧(民90)。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2001,4(4),頁143-152。
劉唯玉(民90)。阿美族鄉土文化教材之實施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邦查國小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3期,頁203-231。劉清約(民86)。論台灣原住民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的發展。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六期,頁29-35。蔡文山(民9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從國小教師的觀點來探討。國教學報,第十四期,頁217-244。蔡文山(民92)。後現代主義思潮對台灣當前課程改革的影響與啟示。台中師院學報,第17卷第二期,頁113-127。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編印。
鄧天德(民89)。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2000,3(3)頁17-30。簡良平、甄曉蘭(民90)。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之相關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6輯,頁53-80。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顏國樑(民86)。原住民鄉土教學實施現況及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六期,頁21-28。顏國樑(民93)。原住民教育現況、問題及發展趨勢。台灣教育,第626期,頁17-24。
譚光鼎(民86)。原住民教育的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六期,頁36-44。嚴春財(民92)。Giroux後現代邊界教育學對原住民教育的啟示。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四卷二期,頁146-152。顧瑜君(民93)。知識經濟趨勢下邊陲地區弱勢教育工作者專業發展之策略。教育研究資訊,12期1卷,頁3-28。錢富美(民89)。從九年一貫課程談鄉土教育課程統整之途徑。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研究,第五期,頁177-192三、外文部分
Cardinal,Phyllis(1999).Aborigi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A Vision of Cultural Contex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Studies:Literature/Research Review.Alberta Learnung August 1999,pp.1-40.Alberta.Canada.
Eggleston,J.(1980).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A Collection of Case Studie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Eltchelebi,Wadda(1990).Tertiary Success for the Aboriginal Student:The Numerous Factors Impacting the Dream.ERIC.
Geneva Gay(2000).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 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Pewewardy,Cornel;Hammer,Patricia Cahape (2003).ED482325 2003-12-00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for American Indian Students.ERIC Digest.www.eric.ed.gov.
Wlodkowski,R.J. & Ginsberg,M.B.(1995).A Frame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Sep95,Vol.53 Issue 1,p17-21.
Wotherspoon,Terry;Schissei,Bernard(2000).Marginalization,Decolonization and Voice:Prospects for Aboriginal Education in Canada.Canadian Society for Studies in Educatuon,pp.19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