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3 17:5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郭矩妃
論文名稱:
創造性兒童詩的教學實踐:我和我班級的故事
指導教授:
李麗霞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思考
、
童詩教學
、
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creative thinking
、
children poem teaching
、
action stud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7
點閱:883
評分:
下載:203
書目收藏:10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結合創造思考技巧與兒童詩本質以發展兒童詩教學方案,採行動研究進行之。以學童創意童詩寫作為導向,觀察學童在教室中的學習反應與作品表現以為反思之依據,並實踐教師反思結果於課程設計與教學歷程中。
教學研究期間有10個月〈從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研究者兼教學者,經獲同意以任教學校小三班級34個學童為研究場域以實施童詩教學。蒐集資料包含錄音(師生對話、協同伙伴對話)、書面資料(札記、教學資料及學童作品等)。研究過程在提昇學習興趣、改變學習方式,期使童詩作品更有創意的教學理想願景中,經由研究者自我質疑與覺察中,走出童詩教學結合創造思考的新路,發展營造探索式的教學情境並印證師生平等對待、遊戲化的氛围,能激發學童的創造力。在教學研究期間經由省思與修正,一共發展「風中的舞者-動作的想像」、「猜猜我是誰-聲音的想像」、「校園的大樹-詩中的情意」、「夏天來了-具象描寫」四個童詩教學方案,教學前,透過創造思考與童詩教學相關知識之探討及與協同伙伴的對話、激盪、省思後,研究者在教學現場實踐驗證,並經與協同伙伴對話辯證,研究者反省札記,學童作品及專家學者回饋等方式,分析、澄清創造性童詩教學的實踐歷程。
研究者經過嚴謹的研究歷程,體悟到教師應尊重學童是思考的主體,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加強學童的感官體驗、因為實踐的知識有助於啟發學童創意,且教師須打破舊有的教學習慣、鼓勵學童自我探索,才能引領學童展現變通力,透過此歷程亦體認到行動研究確有助於教師發現教學現場的問題、提昇研究能力、成為專業的教師。本研究價值在提供後來的教學研究者理解,在千頭萬緒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如何澄清教學歷程,克服主觀困境以發現結合創意思考與語文教學的路徑,而這條路徑也將因為更多教師加入而越加寬廣。
Abstract
The thesis aims at developing a children poem teaching project which combines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and the essence of children poem. Taking an active conducted approach, the study follows the direction of the creative writing of children poem for observing students’ learning reactions and the expressions of students’ works in the class of children poem. And the observational resolves turn the researcher’s thought inward to practice in th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roject executed from September 2004 to June 2005. It was about ten months. The experimented class was one of the third grade in Yi-Shin Elementary School where the researcher services.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totaled thirty-four persons and the executive teacher is the researcher herself. In this study period,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various document which included the recording of the discussion with the cooperative companions and the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the notes of the researcher’s manuscripts and the teaching reference data and students’ works and the professional suggestion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the clarified discussions and the researcher’s self question and inspection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a creative children poem teaching project and practiced. The project had four courses: “ The dancer in the win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nature” ; “ Guess who I am- the imagination of the sound ” ; “ The trees in the campus- the emotion of poem ” ; “ Summer is coming- the reality depiction ” . Its purposes were aris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changing their old learning way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s to become more creative. The conductor derived an explo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ran an atmosphere of playing games and kept the equal right spirit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furthermore, it inspired students with greater creative abilities.
By the strict experiment process, the researcher found : the first, the student is the subject of thinking. Secondly, emphasized the practice experiments to improve the sensibility of the student’s sens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ecause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helps students illuminate their creation. Thirdly, the teachers should break down old teaching habits and encourage their students to explore themselves, moreover, guide them to develop their changing abilities. The fourth is proving the action study exactly helps the teachers discover the ques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teaching classes and improves their study abilities to b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d the value of this essay supplies an understanding for later researchers to know how to clarify the questions which encount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personal limited to find a way combining linguistic teaching skills and creative thinking. It will be a flourishing way for more and more teachers joi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兒童詩的意義與內涵 5
第二節 兒童詩的教學 11
第三節 創造與創造性教學之探討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33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34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5
第五節 資料檢核的方法 37
第四章 創造性童詩教學課程的實施及教學歷程 39
第一節 尋找教學的起點 39
第二節 風中的舞者---動作的想像 40
第三節 猜猜我是誰---聲音的想像 47
第四節 樹園的大樹---詩中的情意 55
第五節 對焦後再行動 64
第六節 夏天來了---具象描寫 66
第五章 研究結果討論 75
第一節 發現童詩創作的新路 75
第二節 學童學習態度及其作品之轉變 77
第三節 教學策略的實施歷程 79
第六章 研究省思與啟示 83
第一節 研究歷程的省思與啟示 83
第二節 研究結果的省思與啟示 85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4
附錄一 創造性兒童詩寫作教學預定單元一覽表 94
附錄二 學童作品 95
表次
表3-1 轉譯符號表 37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
圖4-1 「猜猜我是誰」童詩寫作教學流程圖 51
圖4-2 江惠敏作品「愛玩溜滑梯的葉子」批改圖 53
圖4-3 「校園大樹的故事」童詩寫作教學流程計劃圖 58
圖4-4 怡靜欣賞範詩作品圖 61
圖4-5 「夏天來了」童詩寫作教學流程計劃圖 67
圖4-6 第一組校園觀察前後「夏天」特徵討論圖 6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萬清(1990)。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方炳林(1992)。教學原理(十版)。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白靈(1991)。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
朱光潛(1993)。詩論。台北:正中書局。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宋筱惠(1989)。兒童詩歌的原理與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杜淑貞(1996)。兒童詩探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杜淑貞(1997)。小學生寫作知識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高雄復文。
杜榮琛(1996)。拜訪童詩花園。台北:五洲出版社。
林文寶(1995a)。兒童詩歌研究。新竹:銓民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林文寶(1995b)。兒童詩歌論集。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文寶、林政華編著(1989)。童詩三百首與教學。台北:知音。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1996)。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林建平(1997)。創意的寫作教室。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進材(1999)。教學方法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煥彰(2001)。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宜蘭市:宜蘭文化局。
林鍾隆(1977)。兒童詩研究。台北:益智書局。
林鍾隆(1982)。兒童詩觀察。台北:益智書局。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洪中周(1987)。兒童詩欣賞與創作。台北:益智書局。
洪志明(1999)。用新觀念學童詩。台北:螢火蟲出版社。
胡夢鯨、張世平(1988)。行動研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103-139頁)。台北:師大書苑。
徐守濤(1979)。兒童詩論。台北:東益出版社。
孫晴峰(1999)。炒一盤作文的好菜。臺北:台灣東方出版社。
張玉成(1988)。教師發問技巧(三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玉成(2003)。思考技巧與教學(初版七刷)。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清榮(1997)兒童文學創作論(一版四刷)。台北:富春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陳木城(1993)。童詩的祕密(初版第五刷)。台北:民生報出版。
陳正治(1995)。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伯璋(198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龍安(2002)。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五版五刷)。台北:心理出版社。
傅林統編譯(1999)。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彭震球、林亨泰(1978)。創造性教學法。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店。
黃雲生(1999)。兒童文學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楊牧(1989)。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出版社。
葉詠琍(1986)。兒童文學。台北:東大圖書。
賈馥茗、楊深坑(主編)(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甄曉蘭(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高等教育。
趙天儀(1992)。兒童詩初探。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天儀(1998)。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市: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期刊
毛連塭(1988)。創造思考和學校教育。載於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編),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專輯(一)(1-10頁)。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周廷奎(1980)。兒童詩的閱讀興趣調查。布穀鳥兒童文學季刊,3。
林武憲(1991)。談兒童詩的語言。東師語文學刊,4,99-120。
徐守濤(1986)。童詩教學的探討。國教天地,67,15-20。
徐守濤(1990)。兒童詩的教育觀。載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詩(8-13頁)。台北:中華國兒童文學協會。
徐守濤(1991)。兒童詩歌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4,121-144。
張玉成(1984)。開發腦力的創造性教學。師友,199,31-34。
趙天儀(1990)。從美學看兒童詩。載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詩(P14-16)。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協會。
劉思量(1985)。創造性的教學。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13-22頁)。台北:教師研習中心。
鄭蕤(1991)。談兒童詩。台中師院學報,5,177-210。
三、論文
王秀芝(1988)。淺談童詩的鑑賞與創作。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5-67頁)。南投:台灣省政府。
江之中(2003)。創造性兒童詩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台中縣太平市一所國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市。
吳嘉惠(2002)。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之歷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花蓮市。
吳慧茹(2003)。童詩幽默的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東市。
宋淑華(2003)。風箏童詩刊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東市。
李麗霞(1988)。師院與國小童詩教學之結合。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52頁)。南投:台灣省政府。
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峻堅(2004)。《滿天星》與兒童詩教育。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東市。
徐錦成(2001)。台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1945~2000)。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東市。
梁欽隆(2003)。童詩修辭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市。
郭子妃(1998)。《布穀鳥兒童詩學季刊》與兒童「詩教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凱宜(2003)。黃基博童詩作品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2004)。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靜萩(2001)。童心話童年---國小低年級兒童詩歌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蔡尚志(1988)。兒童詩欣賞教學的探討。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5-67頁)。南投:台灣省政府。
鄭蕤(1988)。談兒童詩歌的欣賞。載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5-188頁)。南投:台灣省政府。
盧金漳(2002)。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一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鍾筑婷(2005)。國小讀寫教學策略之發展與效能之行動研究—以尖石國小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創造性兒童詩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台中縣太平市一所國小為例
2.
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一班為例
3.
台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1945~2000)
4.
童心話童年---國小低年級兒童詩歌教學歷程之研究
5.
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之歷程研究
6.
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7.
黃基博童詩作品研究
8.
童詩修辭研究
9.
風箏童詩刊研究
10.
童詩幽默的研究
11.
國小高年級創意作文教學研究
12.
唐詩在國小語文教育上的價值與應用
13.
合作學習對二年級學童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
14.
類比法在國小五年級童詩寫作創思教學研究
15.
創造思考運用在國小中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
1.
73. 陳明通,1999,<地方派系與雲林縣長補選>,《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八期。
2.
62. 高永光,2001a,<陳水扁政府決策模式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三期,頁26-32。
3.
6. 王業立,1999,<三合一選舉結果看國民黨未來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五期。
4.
5. 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78-94。
5.
徐守濤(1991)。兒童詩歌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4,121-144。
6.
徐守濤(1986)。童詩教學的探討。國教天地,67,15-20。
7.
林武憲(1991)。談兒童詩的語言。東師語文學刊,4,99-120。
8.
116. 蔡明惠、張茂桂,1994,<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七期,頁125-156。
9.
115. 蔡明惠,1997,<地方派系的選舉運作及其角色功能>,《澎專學報》,第一期,頁101-124。
10.
109. 趙永茂,2001,<新政黨政治形勢對台灣地方派系政治之衝擊-以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頁153-243。
11.
108. 趙永茂,1998,<地方政治生態與地方行政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
12.
106. 趙永茂,1988,<台灣基層政治菁英之個人背景分析>,《思與言》,第二十五卷第六期,頁239-243。
13.
91. 黃德福、劉華宗,1995,《農會與地方政治-以台中縣與高雄縣為例》,《選舉研究》,二卷二期,63-82。
14.
90. 黃德福,1994,<政黨競爭與政治民主化:台灣地區政黨體系的新挑戰>,《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二期,頁80-82。
15.
89. 黃德福,1993,<選舉制度與政黨競爭:台灣地區解嚴後選舉競爭的觀察>,《理論與政策》。
1.
童心話童年---國小低年級兒童詩歌教學歷程之研究
2.
創造性兒童詩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之影響-以台中縣太平市一所國小為例
3.
國小五年級兒童詩教學之行動研究
4.
創造性童詩寫作教學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一班為例
5.
兒童詩寫作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
6.
創造思考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童詩教學之研究
7.
童詩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8.
意象導入詩畫創作之童詩教學研究
9.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童話寫作教學之研究
10.
引導式寫作童詩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
11.
國小國語教科書兒童詩歌研究
12.
多元智慧童詩教學及寫作歷程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
13.
台灣兒童詩理論與批評發展之研究(1945~2000)
14.
由《小詩人系列》走進兒童詩的想像世界
15.
童詩戲遊記-戲劇教學策略融入國小四年級童詩教學之行動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