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評述傅林統兒童文學創作暨語文教育專業歷程發展之相關研究
林麗如(2000)。兒童文學苗圃的園丁。文訊雜誌,12,106-109。
邱各容(1990)。兒童文學史料初稿。台北市:富春文化。
邱各容(2002)。播種希望的人們:敦厚樸實的桃園人。台北市:富春。
徐錦成(民93年 7月25日)。台灣小說---少棒賽。中國時報,E3版:開卷讀物文化。
高麗敏(2003)。桃園縣文學史料之分析與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專班碩士論文。許建崑(1999)。1999好書指南。文建會、民生報、國語日報、台北市立圖書館、幼獅少年共同製作推薦。
郭鈴惠(2000)。兒童文學工作者訪問稿:兒童文學的教育尖兵。台北市:萬卷樓。
劉敬洲(2001)。萌芽到成長:1945-1979早期台灣少年小說初探。民93年10月13日,取自:葛拉堡網站http://www.gelabao.idv.tw/
劉敬洲(2002)。六0年代台灣少年小說作品初探。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劉鳳鸞、楊熾均(2001)。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華文世界的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學刊,6(下冊)。謝鴻文(2002)。一籃鮮美的桃子---桃園縣兒童文學發展史概述(1945-2002)。民93年8月20日,取自:桃園文化城網站http://home.kimo.com.tw/tyc_city/report-ch-letters.htm
二、傅林統兒童文學創作作品與語文教育相關論述
傅林統(1970)。友情的光輝。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76)。海棠公園。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76)。作文指導。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76)。小朋友的日記。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79)。兒童文學的認識與鑑賞。台北市:作文。
傅林統(1979)。風雨同舟。台北市:成文。
傅林統(1979)。秋風姊姊。台北市:成文。
傅林統(1981)。奇異的鳳凰。台北市:黎明。
傅林統(1981)。洞庭湖上的奇遇。台北市:黎明。
傅林統(1981)。一百零一個兒子。台北市:黎明。
傅林統(1981)。機智捉賊十三郎。台北市:黎明。
傅林統(1981)。童詩教室。台北市:作文。
傅林統(1981)。印度中東的傳說。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82)。小龍的勇氣。台北市:樹人。
傅林統(1983)。中華兒童叢書:小獵人。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傅林統(1984)。蘇俄東歐民間故事。台北市:永安。
傅林統(1984)。世界兒童傳記文學全集(1、2):法布爾、萊特兄弟。台北市:光復。
傅林統(1989)。世界童話百科全集(第12集):小矮人與鞋匠。台北市:光復。
傅林統(1989)。世界童話百科全集(第6集):雪女王。台北市:光復。
傅林統(1990)。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市:富春文化。
傅林統(1991)。童話的趣味。研習資訊,8(5)。傅林統(1993)。鶴舞。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傅林統(1994)。少年小說初探。台北市:富春文化。
傅林統(1995)。從教育觀點看童話的演變。中國語文,77(1),77-81。傅林統(1995)。國小教科書所選童話面面觀。中師語文,8,139-168。傅林統(1996)。圍著青籬的屋子。王泉根(主編),世界華文兒童文學大系(下冊)(.655-661頁)。北京:開明。
傅林統(1996)。為兒童鑄造純粹的龍銀---小學國語課本的文學性淺談。台灣區兒童文學與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401-412)。
傅林統(1996)。美麗的水鏡:從多方位深究童話的創作和改寫。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傅林統等(1997)。校長的溫馨故事。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傅林統(1999)。以兒童文學觀點探索《城南舊事》的童趣。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傅林統(1999)。偵探班出擊。台北市:富春文化。
傅林統(1999)。豐收的期待:少年小說、童話評論集。台北市:富春文化。
歡欣歲月(1999)。(傅林統編譯)。台北市:富春文化。(原著出版年:1953年)
書、兒童、成人(1999)。(傅林統譯)。台北市:富春文化。(原著出版年:1932年)。
傅林統(2001)。唱起凱歌。台北市:富春文化。
傅林統(2003)。智商180小獼猴。桃園:桃園縣政府。
追尋夢與希望的天才漫畫家:手塚治蟲(2003)。(傅林統譯)。台北市:小魯。(原著出版年:1991年)。
波多叔叔和蚯蚓弟弟(2004)。(傅林統譯)。台北市:信誼。(原著出版年:2003年)。
傅林統(2004)。銀河鐵路之夜的思想源頭。
傅林統(2004)。日本經典幻想童話作家:宮澤賢治。
銀河鐵路之夜:宮澤賢治(2004)。(傅林統譯)。
傅林統(2004)。深邃宏觀的童話經典:銀河鐵路之夜。國語日報。
傅林統(2005)。螞蟻38---童詩創作集。作者文友輯錄詩作代編合集。
傅林統(2005)。兒童文學如何運用於語文教學。文訊雜誌,239,66-69。傅林統(n.d.)。天才兒童作文集(三上至六下共八集)。桃園市:尼山。
傅林統(n.d.)。日本兒童文學的發展與趨向。東海大學通識教育講義。
傅林統(n.d.)。作家作品論。作者輯錄期刊論述自編合集。
傅林統(n.d.)。兒童小說的導讀。兒童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義。
傅林統(n.d.)。兒童文學教育管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4),197-205。
傅林統(n.d.)。幼年文學導讀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1),213-222。
傅林統 (n.d.)。少年小說的選擇與導讀。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3),205-215。傅林統(n.d.)。兒童文學論文集。作者輯錄剪報與期刊論述自編合集。
傅林統(n.d.)。國語文教學研究。作者輯錄剪報與期刊論述自編合集。
三、國內外兒童文學相關論叢
王秀芝(1989)。中國兒童文學。台北市:雙葉。
吳當(1987)。兒童文學的天空。台東市。
吳鼎(1989)。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遠流。
李慕如(1989)。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復文。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上)。台北市:五南。
林文寶(1989)。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
林文寶(1995)。論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關係---兒童文學特性之一。東師語文學刊,8(8),1-33。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1996)。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良(1985)。淺語的藝術。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林政華(1991)。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市:富春文化。
洪迅濤(1989)。童話學。台北市:富春文化。
祝士媛(1989)。兒童文學。台北市:新學識。
馮輝岳(1982)。兒童文學評論集。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
楊孝榮(1985)。認識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的社會功能。江惜美(主編),國語文教學論集。台北市:萬卷樓。
葉詠琍(1990)。兒童文學。台北市:東大。
藍祥雲(1987)。兒童文學漫談。宜蘭:北成國小。
譚小媛(2002)。第六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富春文化。
四、國民小學語文教育相關論叢
王基倫(1998)。開放與革新---現階段台灣地區小學國語語文教育政策之省思。載於謝錫金、馮瑞龍、李銳清(主編),優質教育:中文教育新趨勢(67-84頁)。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王均(2001)。《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叢書》評介(續)。民94年12月09日,取自:中華文史網http://66.102.7.104/
司琦(1971)。小學課程演進。台北市:正中。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台北市:萬卷樓。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敏而(1994)。從兒童語文教育趨向看注音教材。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主編),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50頁)。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吳清基等合著(1995)。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李淑媛(1999)。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學童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我國小學識字教育的現狀、分類與科學化問題(1995)。現代小學識字教育科學化。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快速高效識字,儘早閱讀就是一切(1997)。韻語識字教與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林若男、李錦英(1996)。小學語文教育研究。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林國樑(1980)。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市:童年書店。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1994)。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1997)。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語教系。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專家:打破幼兒教育舊格局(2001)。民94年12月09日,取自: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中心http://www.edu.cn/20011101/3007766.shtml
葉興華(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語文科教材教法」課程之改進。初等教育學刊,12,87-107。
雷僑雲(2002)。中國兒童文學教育理論與輔導教學。高雄:復文。
閻立欽(1998)。我國語文教育與近代以來社會變遷的關係及啟示。載於謝錫金、馮瑞龍、李銳清(主編),優質教育:中文教育新趨勢(46-56頁)。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謝錫金、馮瑞龍、李銳清(1998)。優質教育:中文教育新趨勢。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謝錫金(2000)。高效漢字教與學。香港:香港大學課程學系。
戴汝潛(1999)。中國內地兒童識字教育。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
羅秋昭(2000)。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蘇軍(2004)。兩歲就識字好不好。民94年12月09日,取自: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五、國民小學作文、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相關論述
王鼎鈞(1988)。作文七巧。台北市:吳氏圖書。
吳淑玲(2003)。何謂「讀書治療」?民94年09月23日,取自:莊敬國小網站http://newcounsel.shsps.kh.edu.tw
吳當(1990)。作文種子(二)。高雄:愛智。
車向明(2002)。文字與言語都是人靈魂的展現---談閱讀治療。民94年09月23日,取自:King Net國家網路醫院http://www.webhospital.org.tw/essay/essay.html
林政華(1991)。文章寫作與教學。台北市:富春文化。
林清標、張玉英、賴慶雄(1995)。聯考作文講話(指導篇)。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林鍾隆(1977)。愉快的作文課。台北市:益智。
孫晴峰(1999)。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台北市:東方。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0)。童書演奏:兒童讀物如何進入教學現場。台北縣: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正治、顏炳耀、鄭發明(1979)。作文引導(一)。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陳正治、顏炳耀、鄭發明(1979)。作文引導(二)。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陳素燕網路工作坊(2001-2002)。以兒童讀物進行跨學科統整課程之設計。民93年10月11日,取自:國科會計畫http://mx.nthu.edu.tw/%7esuyc. hen/index.html
黃秋芳(1999)。親愛的,我們把作文變快樂了!。台北:螢火蟲。
黃登漢(1993)。作文小百科(童話篇)。台北市:正生。
劉玉琛(1990)。寫作指導。台北市:富春文化。
蔡清波(1985)。作文小博士。高雄:愛智。
鄭淑芬(2003)。圖畫書閱讀活動探究:以東師實小四年級美術班學童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蕭奇元(1991)。作文的好導師(下)。台北市:富春文化。
蕭奇元(1991)。作文的好導師(上)。台北市:富春文化。
賴慶雄(2001)。新型作文贏家。台北:螢火蟲。
謝錫金、關之英(2000)。新全語文寫作教學理論。民94年08月02日,取自:中文教育網站http://www.chineseedu.hku.hk
鐘文出版社(1998)。學生作文典範。台北:鐘文出版社。
六、國民小學有效作文教學方法之相關研究
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連淑鈴(2002)。電腦看圖故事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尤君(1996)。台灣地區國小作文教學觀念演變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劉明松(2001)。寫作認知策略教學(CSIW)對國小學童寫作品質影響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2(上),88-113。
蔡雅泰(無日期.)。有效的作文教學。民93年10月13日,取自:高雄市華山國小網頁http://mail.hshanps.kh.edu.tw
鄭博真(2003)。寫作修改:模式、教學與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7(2),245-261。
七、國內兒童文學作家之相關研究
王貞芳(2001)。沈石溪動物小說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吳嘉惠(2002)。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吳聲淼(2001)。周伯陽與兒童文學。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林文寶(1996)。楊喚與兒童文學。台北市:萬卷樓。
邵雅倩(2003)。林鍾隆與童詩。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胡怡君(2002)。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陳志哲(2002)。林良的兒童文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材上的運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陳瀅如(2003)。琦君兒童散文的傳記性。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楊絢(2000)。林海音與兒童文學。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八、教育研究方法之相關著述
大家來做口述歷史(2002)。(王芝芝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5年)
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2002)。(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等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2年)
吳明清(1998)。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李麗霞(2000)。一位小學教師寫作課程與教學的信念。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434-469。
胡幼慧(1997)。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張慶勳(2002)。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市:心理。
許傳德(1999)。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九、其他參考文獻
王萬清(1999)。寫作教學師資培育及思考模式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2,91-134。
吳家瑩(2005)。優質活動型課程設計之道的追尋與發現。桃園縣九十四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小輔導員聯席會議手冊,42-83。
李麗霞(1988)。新竹縣國小教師實施作文教學之現況調查。國教世紀,25(4),11-18。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1)。作家的蘭陽探索。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黃永武(2002)。字句鍛鍊法。台北市:洪範。
黃昆輝(1979)。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學績效之調查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1,193-250。
黃慶萱(2000)。修辭學。台北市:三民。
劉慧珍(1998)。作文教學師資養成策略探討。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主編),國小作文教學與文化互動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
鄭博真(1995)。台南市國民小學國語科作文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語文教育通訊,10,48-62。謝春聘(1995)。作文教學現況的檢討與改進建議。國文天地,10(1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