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小房子(2001/07/18)。教師靠專業,不是教科書:應依課程綱要設計教材、教法,因應學子需要。中國時報:15。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方炳隆(2000)。澳門地區教科書選用制度。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三)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王淑芬(2001)。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特色之探討。翰林文教雜誌,21,8-14。白亦方(1999)。借鑑課程史-台灣社會科課程流整取向的批判分析。載於亞太地區課程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沈健明(1995)。參與「目標為本課程」試驗計劃教師的課程決策模式。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玉真譯(1999)。如何進行教室觀察。台北:五南。
林君儀(1998)。中美小學教科書審查制度與選用方式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容(1998)。淺談學校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林玫伶(2002)。社會領域教科書選用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幸姿(1997)。國小階段教師參與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珮儀(2002)。國小教師解讀教科書的方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15-138。
林碧雲(2001)。轉化課程的試煉-性別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國教輔導團(1999)。花蓮縣吉安鄉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花蓮:花蓮縣政府。
翁安明(2003)。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夏林清譯(Altrichter, Posch &Somekh著)(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徐超聖(1999)。發揮校長的課程領導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的變革與展望。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台北:麗文。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新建(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及其教學轉化。台北:師大書苑。
秦嗣輝(2003)。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秦葆琦(2003)。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四年級教材的銜接思考。台北:教育部。
秦葆琦(2004)。社會領域能力指標內涵舉例。載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1369期九年一貫教學組長研習資料。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社會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陳李綢(1991)。個案研究。台北:心理。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 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台北:編者。
陳伯璋(2001)。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內涵與評析。載於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整合研討會第二梯次。
陳秀玉(2000)。國小教師課程詮釋與運作經驗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坤富(2002)。教師參與社會科成長團體對其教學信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欣儀(2001)。生活領域中社會課程轉化之研究-以兩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
學之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俊宏(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 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浙雲(2004)。學校本位課程理念及發展歷程。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1369期九年一貫教學組長研習資料。
陳添球(198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自主性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添球(2005)。社會學習領域改編教科書之校本課程教學發展模式--融入鄉土教學與結合戶外導覽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陳新轉(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能力表達」課程轉化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00,87-100。黃上芬(1997)。國中理化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令言(2003)。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光雄編(1990)。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曾玲珠(2003)。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藝術與人文部份。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郁敏(1998)。國小音樂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8)。課程設計(三版)。台北:東華。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
黃炳煌(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科課程改革。亞太地區課程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
黃炳煌(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游淑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課程決定權取向及其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台北:編者。
詹正信(2000)。台灣教科書選用制度之研究。教科書制度研討會,國利台北師範學院。
萬家春(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台北:編者。
楊奇芬(2001)。合作式中途學校課程與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益風(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甄曉蘭(2001)。從課程組織的觀點檢討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1(4),1-20。
歐用生(1988)。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0)。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角色。研習資訊,62,4-8。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台北:編者。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的再建構。高雄:復文。
歐自偉(2003)。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明長(1997)。課程實施與教師談話歷程的詮釋分析-以國小五年級社會科教學觀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錢昭慧(2004)。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文本詮釋與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美華譯(Geoffrey E. Mills著)(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學富。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Brophy, J. E.(1982).How teacher influence what is taught and learned in classroom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1),1-13.
Eisner, E. W.(1979).The education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 N.Y.:Macmillan.
Eisner, E. W.(1979).Humanistic trend in curriculum.Journal of Curriclum Studies,10(3),197-204.
Glatthorn, A. A.(1987).Curriculum leadership.ILL.:Scott ,Foresman & Company.
Goodlad,J.I.(1979).The scope of curriculum field. In Goodlad,J.I. et al,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yice.N.Y. McGraw-Hill.
Pelto, P. J.& Pelto, G. H.(1978).Antbropological researcb: The structure of inquiry.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ylor,J.G., & Alexander, W.M.(1966).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modern schools.New York Holt Rinehart.
Wolcott, H. F.(1988).Ethnographic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 R. M. Jaeger (Ed.),Complementary methods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Yin R.K.(1994).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CA: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