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5)。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
王雅貞(2002)。合作性對話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怡旻(199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何釐琦譯(2002)。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原著。幼兒學習檔案-真實記錄幼兒學習歷程。台北:信誼基金。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文惠(2004)。幼稚園班級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從行動中的自我反思。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合譯(1997)。So.Sylvia& C.Chard原著。進入方案教學世界Ι.。台北: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合譯(2003)。Judy Harris Helm Liliam G..Katz合著.。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台北:華騰。
林文生、鄔瑞香(2000)。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踐。台北:心理。
林季蓉(2001)。主題中心式幼兒教育課程在台灣之發展與比較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心理。
周勳南譯(1987)。有效的討論。台北:幼獅。
洪碧霞(1986)。有效的發問技巧。高雄:復文。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高儷育(1999)。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唐昇志(2000)。以活動理論為架構分析網路主題式學習活動。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玉成(1990)。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3)。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陳千惠(1997)。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台北縣:啟英。
陳昱宏(1997)。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雅美(1998)。幼稚園方案教學團體討論之分析研究:兩個不同教室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535-570。
陳冠潔(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 。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政傑(198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院。
張靜文(1996)。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漢菊德(1998)。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台北:光佑。
劉芳秀(2003)。一位幼教師提昇自身帶領團體討論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敏玲(1995)。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蔡敏玲、彭海燕譯(1997)。Courteny B Cazden(1988)原著。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
盧素碧(1983)。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盧美貴(1993)。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劉玉燕、王文梅(199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載於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光佑。
盧美貴(1997)。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台北:心理。
簡礎瑛(1993)。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楚瑛(1998a)。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1998b)。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羅鳳珍(2003)。師生口語互動之反思~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二、西文部分
Auer﹐J.J. ﹐& Ewbank,H.L.(1974).Handbook of Disscussiion Leaders.New York:Harper & Row.
Brookfield,S.(1985).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In S.H.Rosenblum,(Ed.),Invol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New Direction for conecting education ,No.26.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Housego﹐E.&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 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Clark,L.H.,& Starr,I.S.(1996).Second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7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hard,S.C.(1998).The project approach .Practive duide 1 developing the basic framework. NEW York:Scholastic.
Carin,artherA& Sund,Robert B.(1971).Developing questioning techniques. Ohio:Charles E.Merrilll Publishing Company.
Gulley,H.(1968).Discussion,conference and group process.(2nd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ousego, E,& 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Hunkins,F.P. (1972).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Macfee, O.(1984).Group time in early children centers:An exploratory Study. Paper prest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Los Angeles,CQ,Novemer 8-11,1984).
Rubinstein ﹐R.L.(1994).Circle time in pre-schoo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6465)
Schug,M.C.,& Berry,R.W.(1987).Teaching social studu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Sanders, N.M.(1966).Classroom questions:What kind?New York:Harper and Row.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L.R., &Fromberg,D.P(1992).Encyclopedi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Garland﹐New York.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5)。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
王雅貞(2002)。合作性對話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怡旻(199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何釐琦譯(2002)。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原著。幼兒學習檔案-真實記錄幼兒學習歷程。台北:信誼基金。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文惠(2004)。幼稚園班級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從行動中的自我反思。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合譯(1997)。So.Sylvia& C.Chard原著。進入方案教學世界Ι.。台北: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合譯(2003)。Judy Harris Helm Liliam G..Katz合著.。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台北:華騰。
林文生、鄔瑞香(2000)。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踐。台北:心理。
林季蓉(2001)。主題中心式幼兒教育課程在台灣之發展與比較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心理。
周勳南譯(1987)。有效的討論。台北:幼獅。
洪碧霞(1986)。有效的發問技巧。高雄:復文。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高儷育(1999)。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唐昇志(2000)。以活動理論為架構分析網路主題式學習活動。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玉成(1990)。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3)。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陳千惠(1997)。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台北縣:啟英。
陳昱宏(1997)。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雅美(1998)。幼稚園方案教學團體討論之分析研究:兩個不同教室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535-570。
陳冠潔(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 。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政傑(198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院。
張靜文(1996)。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漢菊德(1998)。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台北:光佑。
劉芳秀(2003)。一位幼教師提昇自身帶領團體討論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敏玲(1995)。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蔡敏玲、彭海燕譯(1997)。Courteny B Cazden(1988)原著。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
盧素碧(1983)。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盧美貴(1993)。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劉玉燕、王文梅(199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載於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光佑。
盧美貴(1997)。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台北:心理。
簡礎瑛(1993)。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楚瑛(1998a)。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1998b)。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羅鳳珍(2003)。師生口語互動之反思~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二、西文部分
Auer﹐J.J. ﹐& Ewbank,H.L.(1974).Handbook of Disscussiion Leaders.New York:Harper & Row.
Brookfield,S.(1985).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In S.H.Rosenblum,(Ed.),Invol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New Direction for conecting education ,No.26.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Housego﹐E.&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 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Clark,L.H.,& Starr,I.S.(1996).Second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7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hard,S.C.(1998).The project approach .Practive duide 1 developing the basic framework. NEW York:Scholastic.
Carin,artherA& Sund,Robert B.(1971).Developing questioning techniques. Ohio:Charles E.Merrilll Publishing Company.
Gulley,H.(1968).Discussion,conference and group process.(2nd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ousego, E,& 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Hunkins,F.P. (1972).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Macfee, O.(1984).Group time in early children centers:An exploratory Study. Paper prest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Los Angeles,CQ,Novemer 8-11,1984).
Rubinstein ﹐R.L.(1994).Circle time in pre-schoo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6465)
Schug,M.C.,& Berry,R.W.(1987).Teaching social studu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Sanders, N.M.(1966).Classroom questions:What kind?New York:Harper and Row.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L.R., &Fromberg,D.P(1992).Encyclopedi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Garland﹐New York.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5)。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
王雅貞(2002)。合作性對話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怡旻(199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何釐琦譯(2002)。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原著。幼兒學習檔案-真實記錄幼兒學習歷程。台北:信誼基金。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文惠(2004)。幼稚園班級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從行動中的自我反思。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合譯(1997)。So.Sylvia& C.Chard原著。進入方案教學世界Ι.。台北: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合譯(2003)。Judy Harris Helm Liliam G..Katz合著.。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台北:華騰。
林文生、鄔瑞香(2000)。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踐。台北:心理。
林季蓉(2001)。主題中心式幼兒教育課程在台灣之發展與比較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心理。
周勳南譯(1987)。有效的討論。台北:幼獅。
洪碧霞(1986)。有效的發問技巧。高雄:復文。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高儷育(1999)。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唐昇志(2000)。以活動理論為架構分析網路主題式學習活動。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玉成(1990)。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3)。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陳千惠(1997)。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台北縣:啟英。
陳昱宏(1997)。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雅美(1998)。幼稚園方案教學團體討論之分析研究:兩個不同教室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535-570。
陳冠潔(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 。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政傑(198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院。
張靜文(1996)。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漢菊德(1998)。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台北:光佑。
劉芳秀(2003)。一位幼教師提昇自身帶領團體討論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敏玲(1995)。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蔡敏玲、彭海燕譯(1997)。Courteny B Cazden(1988)原著。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
盧素碧(1983)。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盧美貴(1993)。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劉玉燕、王文梅(199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載於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光佑。
盧美貴(1997)。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台北:心理。
簡礎瑛(1993)。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楚瑛(1998a)。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1998b)。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羅鳳珍(2003)。師生口語互動之反思~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二、西文部分
Auer﹐J.J. ﹐& Ewbank,H.L.(1974).Handbook of Disscussiion Leaders.New York:Harper & Row.
Brookfield,S.(1985).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In S.H.Rosenblum,(Ed.),Invol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New Direction for conecting education ,No.26.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Housego﹐E.&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 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Clark,L.H.,& Starr,I.S.(1996).Second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7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hard,S.C.(1998).The project approach .Practive duide 1 developing the basic framework. NEW York:Scholastic.
Carin,artherA& Sund,Robert B.(1971).Developing questioning techniques. Ohio:Charles E.Merrilll Publishing Company.
Gulley,H.(1968).Discussion,conference and group process.(2nd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ousego, E,& 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Hunkins,F.P. (1972).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Macfee, O.(1984).Group time in early children centers:An exploratory Study. Paper prest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Los Angeles,CQ,Novemer 8-11,1984).
Rubinstein ﹐R.L.(1994).Circle time in pre-schoo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6465)
Schug,M.C.,& Berry,R.W.(1987).Teaching social studu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Sanders, N.M.(1966).Classroom questions:What kind?New York:Harper and Row.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L.R., &Fromberg,D.P(1992).Encyclopedi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Garland﹐New York.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方炳林(1975)。普通教學法。台北:教育。
王雅貞(2002)。合作性對話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怡旻(199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何釐琦譯(2002)。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原著。幼兒學習檔案-真實記錄幼兒學習歷程。台北:信誼基金。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文惠(2004)。幼稚園班級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從行動中的自我反思。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合譯(1997)。So.Sylvia& C.Chard原著。進入方案教學世界Ι.。台北: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合譯(2003)。Judy Harris Helm Liliam G..Katz合著.。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台北:華騰。
林文生、鄔瑞香(2000)。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踐。台北:心理。
林季蓉(2001)。主題中心式幼兒教育課程在台灣之發展與比較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心理。
周勳南譯(1987)。有效的討論。台北:幼獅。
洪碧霞(1986)。有效的發問技巧。高雄:復文。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高儷育(1999)。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唐昇志(2000)。以活動理論為架構分析網路主題式學習活動。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玉成(1990)。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3)。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陳千惠(1997)。幼兒教保活動設計。台北縣:啟英。
陳昱宏(1997)。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雅美(1998)。幼稚園方案教學團體討論之分析研究:兩個不同教室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535-570。
陳冠潔(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 。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政傑(198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院。
張靜文(1996)。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瑞琴(200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漢菊德(1998)。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台北:光佑。
劉芳秀(2003)。一位幼教師提昇自身帶領團體討論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敏玲(1995)。眾聲喧譁中,看誰在說話?幼稚園及小學教室互動方式的節奏與變奏。教育資料與研究,12,2-20。蔡敏玲、彭海燕譯(1997)。Courteny B Cazden(1988)原著。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
盧素碧(1983)。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盧美貴(1993)。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劉玉燕、王文梅(199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載於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光佑。
盧美貴(1997)。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台北:心理。
簡礎瑛(1993)。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楚瑛(1998a)。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1998b)。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羅鳳珍(2003)。師生口語互動之反思~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二、西文部分
Auer﹐J.J. ﹐& Ewbank,H.L.(1974).Handbook of Disscussiion Leaders.New York:Harper & Row.
Brookfield,S.(1985). Discussion as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In S.H.Rosenblum,(Ed.),Involing adults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New Direction for conecting education ,No.26.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Housego﹐E.&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 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Clark,L.H.,& Starr,I.S.(1996).Second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7nd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Chard,S.C.(1998).The project approach .Practive duide 1 developing the basic framework. NEW York:Scholastic.
Carin,artherA& Sund,Robert B.(1971).Developing questioning techniques. Ohio:Charles E.Merrilll Publishing Company.
Gulley,H.(1968).Discussion,conference and group process.(2nd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Housego, E,& Burns,C.(1994).Are you sitting too comfortably?A critical look at circle time in primary classroom.English in Education,28(2),p23-29.
Hunkins,F.P. (1972). Question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Macfee, O.(1984).Group time in early children centers:An exploratory Study. Paper prest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Los Angeles,CQ,Novemer 8-11,1984).
Rubinstein ﹐R.L.(1994).Circle time in pre-schoo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66465)
Schug,M.C.,& Berry,R.W.(1987).Teaching social studu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Sanders, N.M.(1966).Classroom questions:What kind?New York:Harper and Row.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L.R., &Fromberg,D.P(1992).Encyclopedi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Garland﹐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