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6: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俊杰
研究生(外文):Liu, Jiunn-Jye
論文名稱:男人的新天堂路:已婚男性與性別平等意識互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new paradise' road: A study of married man interact with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指導教授:郭麗安郭麗安引用關係王沂釗王沂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uo,Li-AnWang,Yi-C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諮商與輔導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性別意識男性研究敘說研究婚姻關係男性氣概性別平等信念故事男人意識男性男性自覺
外文關鍵詞:gender consciousnessman studynarrative researchfuturedatamarital relationshipmasculinitygender equitymale awake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26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9
男性性別意識在性別平等的婚姻關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已婚男性,其性別意識形成的歷程以及性別意識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本研究以半結構深度訪談的方式,訪談五位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已婚男性。並以敘說分析的方法探究已婚男性與性別平等意識互動的經驗。
從受訪者的故事可以感受到,男性性別平等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循環的變化歷程,而形成的過程又與成長經驗當中的教育與訓練、看見不平等、觀察學習、認同女性能力有關。性別平等意識的形成過程,可能出現內、外在壓力、關係衝突、男性氣概解構的困境,正向的因應方式將有助於突破困境,性別平等的實踐有賴平等信念與作為的維持。此外,本研究發現,性別平等意識對於婚姻關係有正面的影響,持有性別平等的男性尊重女性的需要及自主發展,同時也表現出積極的家務參與。男性傳統男性氣概的解構與男性自覺,對於促進婚姻關係及男性身心健康皆有所助益。
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諮商輔導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Male gender consciousness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 equity.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arried man with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the course that its gender consciousness forms and influence on marital relationship. Thi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semi-structur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ive married man with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And probe into the experience that married man interact with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by narrative inquiry.
The result of study showed that the forming of the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ale gender is a chang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and the course formed relates to the fact tha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growing up experience, see unequally , observe learning , recognize women's ability .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that may appear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 relation conflict , conflict of masculine deconstruction .The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that may leap the conflict,gender equity depend on the faith and the lasting action of equal.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equal consciousness of the gender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The man who hold with equal gender may demonstrate respect women's need ,develop independently and behavior positive participation of house work.Furthermore, the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asculine and male awakening , for promoting marriage relation and benefit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ma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future studies were provide at the end .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表目次 Ⅵ
圖目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性別平等意識與婚姻平等 10
第二節 男性的困境與成長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35
第二節 資料收集方法 37
第三節 研究參與對象 39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嚴謹度 42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者角色 56
第六節 預備性訪談 57
第四章 敘說故事的呈現 61
第一節 咕嚕的敘說文本 61
第二節 Eric的敘說文本 71
第三節 Ted的敘說文本 79
第四節 拉哥的敘說文本 86
第五節 強哥的敘說文本 94
第五章 敘說故事的分析與討論 101
第一節 咕嚕故事的理解 101
第二節 Eric故事的理解 107
第三節 Ted故事的理解 113
第四節 拉哥故事的理解 119
第五節 強哥故事的理解 126
第六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2
第一節 結論 142
第二節 建議 146
附錄一 我的故事 149
附錄二 研究邀請函 155
附錄三 受訪同意書 156
附錄四 訪談大綱 157
附錄五 訪談札記格式 158
參考文獻 159
表3-3-1 受訪者的基本資料表 41
表5-6-1 性別意識變化歷程彙整表 135
表5-6-2 面對困境的因應方式 136
圖1-1-1 研究領域概念圖 7
圖2-1-1 男性性別意識之構成面向 12
圖2-1-2 性別困境策略選擇圖 20
圖2-1-3 性別區隔的育兒能力傳遞管道 23
圖2-3-1 家庭中達成性別平等的過程 33
圖2-3-2 平等關係與男性平等意識實踐歷程圖 34
圖3-4-1 男性性別意識變化循環模式 54
圖5-1-1 咕嚕性別意識變化循環圖 106
圖5-2-1 Eric性別意識變化循環圖 112
圖5-3-1 Ted性別意識變化循環圖 118
圖5-4-1 拉哥性別意識變化循環圖 125
圖5-5-1 強哥性別意識變化循環圖 132
圖5-6-1 性別意識起源圖 134
中文部分
王 行 (1996)。新男性的成長—打破「男性優勢」的迷失。測驗與輔導,135,
2784—2785。
王 行 (2004)。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台北:華谷文化。
王舒芸 (1996)。現代奶爸難為乎?雙工作家庭中父職角色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各 (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7。
王雅各 (1998)。大學學生社團中男性社員的性別意識及其影響。本土本土心理
學研究,9,245-277。
江宜倩 (2001 )。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復中學報,1,49-75。
朱蘭慧 (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85—118。
李旻陽 (2005)。成為一個父親:父職的經驗與意涵。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呂翠夏 (2002)。學前幼兒家庭之共親職與其相關因素:婚姻關係與性別角色態度。台南師院學報,36,1-18。
呂寶靜 (1999)。性別與家庭照顧:一個女性主義的觀點。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103-134)。台北:心理出版社。
呂寶靜、陳景寧 (1997)。女性家屬照顧者的處境與福利建構。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與照顧工作,57-92頁。台北:女書店。
余嬪 (1999)。兩性平等的休閒輔導。公教資訊,3(1),75-80。
吳芝儀 (2000)。建構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183-220)。高雄市:麗文。
吳芝儀 (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145-188)。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吳 珍 (1994)。大學生對不同性別、對不同問題類型受輔者的態度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 佳 (2004)。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在臺灣的實踐—從六位女性社會工作者的經驗出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珠 (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麗珊 (2003)。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洪久賢 (2003)。性別與家庭—女性主義的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105-129)。台北市:高等教育。
洪萬生 (2003)。性別與歷史—一個女性主義的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255-279)。台北市:高等教育。
馬惠芬 (2003)。男性眼光中父職參與、父職自我效能與親子關係滿意度之自我評
估研究—新竹科學園區周邊幼兒園所調查資料之分析。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佑任 (2003)。父權意識形態下的男性經驗探究:以三位國小教育人員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7,121—155。
陳伯璋 (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施大書苑。
陳茉麗 (1988)。社會網路支持資源與個案求助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堯 (2003)。雙薪家庭中階級與夫妻權力關係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17,187-221。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素怡 (2004)。婚姻生活經驗與維繫歷程-以家有超時工作丈夫之單薪家庭為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育光 (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許韶玲、閔肖蔓 (2004)。為什麼「他」們不求助諮商中心—阻礙男性學生求助諮商服務的因素。發表於2004年中國輔導年會。
游美惠 (2001)。性別意識與性別意識形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游美惠、易言嬡 (2004)。親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檢視親職教育通俗書籍的性別平等意識。高雄師大學報,16,1-18。
畢恆達 (2003)。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121—155。
畢恆達 (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
黃進南 (1993)。專科學生對諮商服務的認識程度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楊宇彥 (2001)。離婚女性生涯轉換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長苓 (1997)。性別意識與婦女空間。社區發展季刊,19,120—130。
趙淑珠 (1997)。思考諮商員訓練課程中的性別教育性別意識中立的性別意識敏感。輔導季刊,33(1),1-3。
趙淑珠 (2001)。性別意識--對諮商員的反省與提醒。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96-101。
劉惠琴 (1999)。女性主義觀點看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10,41-77。
劉惠琴 (2002)。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3,45-72。
賴爾柔與黃馨慧 (1996)。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0-18。
謝臥龍 (1996)。性別意識在諮商輔導歷程中之本質與重要性。兩性平等與心理衛生研討會大會手冊。
簡春安 (1994)。妻子的丈夫。載於謝瀛華等著,男人,難!新男性研討會(127-134)。台北市:宇宙光。














英文部分
Ackerman, R. J. (1993). Silent Sons.(沈默之子),柯清心譯。台北市:遠流。
Amato, P. R. & Booth, A. (1995). Changes in gender role attitudes and perceived marital quali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0,58-67.
Blaisure, K. R., & Allen, K. R. (1995). Feminists and ideology and practice of marital equal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7,5-20.
Clatterbaugh, K. (1997).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masculinity:Men,women,and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劉建台、林宗德譯。台北:女書。
Connell, R. W. (2005). Change among the gatekeepers:Men,masculinities,and gender equality in the global arena. Signs.Chicago,30(3),1801-1826.
Copenhaver, M. M., Lash, S. J. & Eisler, R. M. (2000). Masculine gender-role tress,anger,and male intimate abusiveness:Implications for men’s relationships.Sex oles,42(5/6),405-415.
Cornish, P. A. (1999). Men Engaging Feminism:A Model of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Journal of Men’s Studies,7(2),173-199.
Courtenay, W. H. (2000). Constructions of masculinity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en’s well-being:A theory of gender and health.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50,1385-1401.
Crossely, M. L. (2000). Introducing narrative psychology.(敘事心理與研究),朱儀羚等譯。台北:濤石。
Da, Wei-Wei (2004). A Regional Tradition of Gender Equity: Shanghai Men in Sydney, Australia. Journal of Men's Studies, 12(2 ), 133-149.
Freedman, J. & Combs, G. (1996). Narrative therapy.(敘事治療),易之新譯。台北:張老師。
Goldrick-Jones, A. (2001). Pessimism paralysis and possibility: Crisis-points in profeminism. Journal of Men's Studies,9(3), 323-339.
Good, G. E. & Wood, P. K. (1995). Male gender role conflict,depression,and help seeking:Do college men face double jeopardy?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74(1),70-75.
Gilmore, D. D. (2001). Misogyny:The male malady. (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何雯琪譯。台北:書林。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94).Competing Paradigm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Denzin,N. K. and Lincoln,Y. S.(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Knudson-Martin, C. & Mahoney, A. R. (1998) Language and proces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quality in new marriages. Family Relations,47(1),81-99.
Knudson-Martin, C. & Mahoney, A. R. (2005) Moving Beyond Gender: Processes That Create Relationship Equalit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31(2),235-247.
Levant, R. F. (1997a).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new psychology of men: Comment on "The Politics of Gender in Family Therapy".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23(4),439-447.
Levant, R. F. (1997b). The Masculinity Crisis. Journal of Men's Studies,5(3),221-231.
Magezis, J. (1996). Teach Yourself Women’s Studies.(女性研究自學讀本),何穎怡譯。台北:女書。
Pittman, F. (1993). Man enough:Fathers ,son,and the search for masculinity.(新男性:掙脫男子氣概的枷鎖),楊淑智譯。台北:牛頓。
Palm, G. F. (1993). Involved fatherhood:A second chance. Journal of Men’s Studies, 2(2),139-153.
Riessman, C. K. (1993). Narrative analysis.(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台北:五南。
Seidler, V. J. (1997). Man enough—Embodying masculinities. London:Sage.
Watts, R H. & Borders, L. D. (2005). Boys’perceptions of the male role: Understanding gender role conflict in adolescent males. Journal of Men's Studies,13(2),.267-28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