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目分為四類:一為專書,指成書者;二為單篇論文,指發表於報章、期刊者;三為學位論文,專指碩、博士論文:四為網路資料。
二、專書、單篇論文及學位論文,均按原文、譯文或外文之出版年代排列,唯外文歸位在該類之末。
壹、專書
《臺灣番人事情》 伊能嘉矩、栗野傳之丞 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1900
《臺灣土著種族的原始藝術研究 》 佐藤文一;黃耀榮譯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未出版
《蕃社戶口》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出版 1920
《高砂族の教育》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出版 1929
《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第一冊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
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 1935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二冊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黃文新譯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未刊本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三冊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黃文新譯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未刊本
《臺灣高砂族傳說集》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臺北帝國大學言語研究室編 臺北:刀江書院 1935
《高砂族調查書》第五編蕃社調查概況之部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黃耀榮譯 1938
《高砂族の教育》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出版 1939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 鹿野忠雄;宋文薰譯 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3
《年報季報戶籍統計報表》 高雄:高雄縣茂林鄉戶政事務所 1956
《臺海使槎錄》 (清)黃叔璥 臺灣文獻叢刊第四種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7
《高雄縣志稿‧沿革志》 高雄:高雄縣政府編印 1958
《台灣高砂族的住家》 千千岩助太郎 臺北:南天書局 1960
《魯凱族的火田農業》 佐佐木高明、深野康久;余萬居譯 臺北:中研院民族所編 1976 未出版
《人類學家與他的博物館》 李亦園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8
《臺灣原始宗教與神話》 施翠峰 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0
《神話》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福建華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 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編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90
《賀蘭山岩畫:拓本》 王系松編 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0
《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 高業榮 屏東:東益出版社 1991
《中國岩畫發現史》 陳兆復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原始宗教》 董芳苑 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1
《二十一世紀臺灣原住民部落記錄寫真》 根誌優、李嘉鑫 臺北:臺灣原住民出版社 1991
《臺灣土著文化研究》 陳奇祿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2
《臺灣的原住民族》 宮本延人;魏桂邦譯 臺中:晨星出版社 1992
《臺灣布農的生命祭儀》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2
《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 謝貴利編 臺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1992
《文化的圖像: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 李亦園 臺北:允晨叢刊 1992
《臺灣原住民原始神話故事》 謝貴利編 南投:省立仁愛農工 1992
《魯凱族神話與傳說》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1992
《中國史前神格人面岩畫》 宋耀良 上海:三聯書店 1992
《中國的神話世界》 王孝廉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2
《鳳山采訪冊‧番社》 (清)盧德嘉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
《耆老口述歷史》(九):高雄縣鄉土史料 吳順安編 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1993
《臺灣鄒族的風土神話》 浦忠成 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3
《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所藏:臺灣原住民の生活用具》 天理大學、天理教道友社編 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1993
《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所藏:臺灣原住民の服飾》 天理大學、天理教道友社編 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1993
《臺灣蕃族圖譜》 森丑之助;宋文薰譯 臺北:南天書局 1994
《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篆研究》 尹建中編 臺北: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1994
《臺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 陳茂泰 臺北:內政部委託計畫 1994
《布農傳說故事及早期生活習俗》 李武雄 南投:玉山國家公園出版社 1994
《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
《臺東大南村魯凱族口傳文學》 金榮華整理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5
《臺灣高屏地區魯凱族民間故事》 金榮華整理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1995
《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 王嵩山 臺北:稻鄉出版社 1995
《重修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同冑篇》 臺灣省文獻會編 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1995
《中國岩畫學》 蓋山林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
《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李子寧譯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
《歐布諾伙與孤巴察峨研究》 洪田浚、莊華堂編 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1996
《看見先民的智慧》 高雄縣政府編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6
《原住民歷史文化》 蔡中涵編 臺北:教育廣播電台 1996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李亦園、王秋桂等 臺北:漢學研究中
心 1996
《庫巴之火:臺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 浦忠成 臺中:晨星出版社 1996
《臺灣原住民風俗誌》 鈴木質;吳瑞琴編校 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6
《臺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 林道生編 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1996
《探險臺灣》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 臺北:遠流出版社 1996
《臺灣踏查日記》 伊能嘉矩;楊南郡譯 臺北:遠流出版社 1996
《平埔族調查旅行》 伊能嘉矩;楊南郡譯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1996
《臺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 浦忠成 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6
《中國岩畫圖案》 蓋山林、蓋志浩搜集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四卷 陳金田、吳萬煌、古瑞雲譯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 1997-1999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跡》 劉益昌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 李壬癸 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7
《人論》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甘陽譯 臺北:桂冠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7
《曹(鄒)族物質文化調查與研究變遷與持續》 浦忠成 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7
《民間故事論集》 金榮華 臺北:三民書局 1997
《玉山生命的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 霍斯陸曼‧伐伐 臺中:晨星出
版社 1997
《臺灣布農族號風俗圖誌》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7
《臺灣鄒族生活智慧 》 浦忠勇 臺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1997
《首屆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松源編 彰化:臺灣磺溪文化學會
1997
《高雄縣自然生態》 陳玉峰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高雄縣聚落發展史》 吳進喜、施添福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高雄縣南島語言》 李壬癸編著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高雄縣土地開墾史》 溫振華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 劉益昌、陳玉美 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7
《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胡萬川等 新竹:清華大學 1998
《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鄧憲卿編 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1998
《宗教與神話》 李亦園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8
《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李福清(B.Riftin) 臺中:晨星出版社 1998
《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 潘英 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8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 許功明 臺北:稻鄉出版社 1998
《臺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說》 李莎莉 臺北:南天書局 1998
《原始藝術史》 陳兆復、邢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爾幹(Emile Durkheim);芮傳明、趙學元譯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8
《中國岩畫考察》 宋耀良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8
《中國民間文學》 鹿憶鹿 臺北:里仁出版社 1999
《伊能嘉矩收藏臺灣原住民影像》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編 臺北:南天書局 1999
《高雄縣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 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1999
《歷險福爾摩沙》 必麒麟(W.A.Pickering);陳逸君譯 臺北: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
《臺灣原住民風俗》 鈴木質;王美晶譯 臺北:原民文化出版社 1999
《臺灣南島民族起源神話與傳說比較研究》 喬健 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1999
《收藏臺灣原住民影像》 伊能嘉矩 日本順益臺灣原住民研究會編 臺北:南天書局 1999
《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 李莎莉 臺北:漢光文化出版社 1999
《文化人類學:當代的觀點》 Roger M. keesing、Andrew J. Strathern,李子寧譯 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2000
《圖騰與禁忌》 佛洛伊德(Freud Sigmund);邵迎生譯 臺北:知書房 2000
《生蕃行腳》 森丑之助;楊南郡譯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2000
《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 元智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編 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2000
《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 依利亞德 (Mircer Eliade);楊儒賓譯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依利亞德(Mircea Eliade);楊素娥譯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
《金枝》 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汪培基譯 臺北:桂冠圖書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
《野性的思維》 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李幼蒸譯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1
《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001
《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一) 林道生 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二) 林道生 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1
《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 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 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 2001
《世界岩畫的文化闡釋》 蓋山林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1
《魯凱族史篇》 喬宗忞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
《古代岩畫》 陳兆復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文化人類學》 林惠祥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
《圖騰制度》 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渠東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臺灣原住民為中心》 鹿憶鹿 臺北:里仁出版社 2002
《高雄縣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 吳奕德 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2
《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 葉家寧、林曜同、謝繼昌、王長華 高雄:高雄縣政府,2002
《高雄縣「古蹟基礎調查及解說指示系統研究調查」報告》 徐明福、曾逸仁
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2002
《魯凱族下三社萬山部落之社會組織初探:以族源傳說與傳統祭典的口述資料為
主要研究進路》 文上瑜、林惠娟 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02
《茂林鄉貴族之探源》 王貴 屏東:三地門鄉青山社區發展協會 2002
《民間口承敘事論》 江帆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
《世紀的容顏》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 臺北:國家圖書館 2003
《不要忘記咱們萬山的故事:過去的回憶》 齊莉莎、林惠娟 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2003
《高屏山麓:魯凱人文采風調查計畫》 杜奉賢、謝政道 高雄: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03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3
《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王明珂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3
《臺灣高山全覽圖:中央山脈主脊陷落區》 臺北:上河文化出版社2004
《原始思維》 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丁由譯 北京:商務出版社 2004
《原始文化》 愛德華‧泰勒(Edward Tylor);連樹聲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萬山岩雕探勘調查計畫》 徐明福等 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2005年
《萬山岩雕94年探勘調查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徐明福等 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2005年12月17日
《原住民部落起源與遷移史:以魯凱族下三社群為例》 許勝發 2005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委託計畫第二次期中報告 未出版
《萬山岩雕及其相關傳說之部落觀點調查》 李子寧 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06
《茂林國家風景區濁口溪水域生態調查規劃期末報告書》 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臺北:聯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茂林鄉志》 高雄縣茂林鄉公所編印 出版年不詳
《生蕃傳說集》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陳萬春譯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未出版
《臺灣土蕃的對於蛇的虔誠的觀念及衍生於此的應用圖案 伊能嘉矩;黃耀榮譯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未出版
Cox J. H. and Stasack E., 1970 Hawaiian Petroglyphs, Bishop Museum Press, Honolulu, Hawaii.
貳、單篇論文
〈高砂族的移動及分佈〉(二) 馬淵東一;林旻譯 原載《民族學研究》第18卷第4號 頁23-72 1954
〈記排灣族的一位雕刻師〉 任先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期 1957〈臺灣排灣族的古陶壺〉 任先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9期 1960
〈臺灣土著諸族文身習俗研究〉 何廷瑞 《考古人類學刊》第15期 1960
〈民族學田野工作之翻譯問題與口傳文學之採集〉 唐美君 《考古人類學刊》 第25-36期 頁61-76 1965
〈筏灣村排灣族的豐年祭〉 石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1期頁131-156 1966〈魯凱族的人體裝飾及雕刻〉 高業榮 《雄獅美術》第22期 頁45-63 1972〈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 劉斌雄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 頁5-17 1975〈魯凱族的刺繡〉 高業榮 《藝術家》第18期 頁55-60 1976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of Rukai﹙魯凱語內部之關係﹚〉 李壬癸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48期 頁1-92 1977
〈原始岩雕藝術重見天日〉 中國時報 1984年2月1日
〈高縣深山裡有兩塊古董岩石〉 民生報 1984年2月1日
〈原始山區發現千年石刻〉 中國時報 1984年2月8日
〈茂林山區出土千年岩雕〉 中國時報 1984年2月25日
〈茂林萬山原始岩雕〉 了凡 臺灣日報 1984年9月19日
〈喔布諾霍‧舊萬山傳奇〉 洪國勝 臺灣日報 1984年9月19日
〈邁向原始之路:記萬山岩雕群的發現及意義〉 《藝術家》第108期 頁84-101 1984
〈萬山岩雕觸電記〉 史庵 臺灣新生報 1986年3月24日
〈山地岩雕藝術價值高〉 中央日報海外版 1986年2月8日
〈孤巴察爾探勘行〉 張志遠 《三臺雜誌》第16期 頁72-81 1988年2月
〈造形藝術的象徵符號〉 高業榮 《國教天地》第77期 頁72-81 1988年10月〈最直接的訴求和悸動:臺灣先住民的原始藝術〉 高業榮 《文訊》第53期 頁25-28 1990年3月〈本縣三級古蹟:茂林鄉萬山岩雕〉 王順調 《高縣文獻》第9期 頁39-42 1990
〈論高山族圖騰與祖靈崇拜的價值〉 蔡鐵民 《民間文學論壇》1990年2期 頁25-29
〈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摘要〉 高業榮 《藝術家》第194期 頁213-215 1991年7月〈臺灣史前藝術:萬山岩雕〉 高業榮 《炎黃雜誌》第25期 頁34-41 1991年9月
〈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 高業榮 《初等教育研究》第3期 頁35-91 1991年12月
〈什麼是「圖騰」?〉 宋兆麟 《國文天地》第6卷期 頁100-102 1991年1月〈文化的詮釋者:葛慈〉 潘英海 《見證與詮釋》 臺北:中正書局 頁378-413
1992
〈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摘錄本) 高業榮 《高雄縣文獻》第12期 頁97-174 1992年7月
〈凝視的祖靈:試論排灣族石雕祖先像的兩種風格〉 高業榮 《第一屆山胞藝術季美術特展》 臺灣省立美術館 頁24-48 1992
〈石崇拜產生的思維基礎與民俗原理〉 王立、王之江 《中國民間文化:民間禮俗文化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頁71-82 1993
〈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中村孝志 《臺灣風物》第44卷1期 頁197-234 1994年3月〈賽夏矮人際歌舞祭儀的「疊影」現象〉 胡台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9期 頁1-61 1995
〈神話的變形〉 浦忠成 《花蓮師院學報》1995年5期
〈萬斗籠社部落史〉 洪田浚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9-15 1996年9月
〈是兩千年還是兩百年:孤巴察峨岩雕剖析〉 洪田浚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40-43 1996年9月
〈歐布諾伙的故事〉 范熾欽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16-17 1996年9月
〈迷失於孤巴察峨:舊萬山岩雕踏勘記〉 莊華堂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24-29 1996年9月
〈舊萬山岩雕之藝術研究〉 高業榮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30-39 1996年9月
〈孤巴察峨岩石雕刻勘察記〉 洪國勝 《山海文化》第14期 頁18-23 1996年9月
〈萬山方言〉 齊莉莎﹙Elizabeth Zeitoun﹚ 《高雄縣南島語言》 高雄:高雄縣政府 頁159-225 1997
〈排灣、魯凱族百步蛇紋圖騰藝術〉 楊寶欽 《藝術論衡》第3期 頁49-64 1997〈臺灣原住民的魚蟹神話傳說故事探討〉 鹿憶鹿 《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 1998
〈臺灣原住民與大陸少數民族的火種神話比較〉 鹿憶鹿 《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新竹:清華大學 1998年3月7-8日
〈臺灣原住民動物故事初探〉 李福清 《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新竹:清華大學 頁53-66 1998年3月7-8日
〈魯凱族口傳故事試探〉 金榮華 《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新竹:清華大學 頁67-71 1998年3月7-8日
〈儀式與影像研究之新面向:排灣古樓祭儀活化文本之啟示〉 胡台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6期 頁1-28 1998
〈試探萬山岩雕與舊部落古蹟的文史意義及其保存與利用〉 黃文樹 《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 1999年5月16日
〈在kopacae吃蛇〉 林惠娟 《魯凱語萬山方言之傳說故事》 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 頁7-9 1999年7月1日
〈吃蛇的女人〉 張百蓉採錄 《臺灣高屏地區魯凱族民間故事》 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頁79-82 1999
〈百步蛇與鷹:排灣族的文化認同與表徵〉 胡台麗 1999臺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9年5月1-3日
〈對民間故事中禁忌主題的功能主義理解〉 萬建中 《民間文化》第11-12期 頁4-8 2000
〈排灣族百步蛇木雕紋飾之分析與探討〉 許郁芳 《國教之聲》第33期 頁34-44 2000〈萬山岩雕年代成謎:萬山岩雕距今到底有多久的歷史?〉 莊金國 《新臺灣雜誌》第352期 2002年12月19日
〈魯凱族「人蛇戀」故事各種異說之文化觀察〉 張百蓉 《2002年海峽兩岸民間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南亞技術學院 2002年12月
〈願良緣青山常在:臺灣萬山大軋拉烏岩雕考察記〉 高業榮 《藝術家》第332期 頁264-269 2003年1月〈孤巴察峨的傳說〉 奧威尼‧卡露期 《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 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頁114-115 2003
〈臺灣原住民岩雕之田野考察:以孤巴察峨傳說為例〉 楊宜靜 民間文學研究通訊創刊號 花蓮:民間文學研究所 頁35-50 2005年5月〈魯凱族萬山岩雕與舊社之調查研究〉 張素玢 《兩岸史學:海峽兩岸關係史與臺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頁536-553 2005
〈魯凱族萬山村石頭神話的敘事詮釋〉 楊宜靜 第三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會議 山東:泰安 2005年8月2-6日
杜玟萩、鄭錦全 1991 A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 of Rukai Formosan. Paper presented to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Honolulu.
Elizabeth Zeitoun﹙齊莉莎﹚ 1997a Coding of Grammatical Relation in Mantaura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68﹙1﹚, pp.249-281.
Elizabeth Zeitoun﹙齊莉莎﹚ 1997b, The Pronominal System of Mantauran(Rukai). In Oceanic Linguistics, 36﹙2﹚, pp.114-148.
Elizabeth Zeitoun (齊莉莎) 2000 Dynamic vs. Stative verbs in Mantauran(Rukai), in Oceanic Linguistics, 39﹙2﹚, pp.415-427.
參、學位論文
《多納魯凱族的社會階層及其演變》 王長華 臺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高雄境內布農族遷移史:兼論遷移動因與聚落概念的變遷》 葉家寧 臺北: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臺灣原住民的圖像藝術之探究》 曾琶瑟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中國人面像岩雕之藝術價值:原始藝術中的原始思維與審美意識》 蔣國芳 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萬山口述文本之詮釋研究》 伍麗華 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1999
《臺灣原住民排灣群圖騰之研究與應用─以蛇之圖騰為例》 李聰祺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魯凱族下三社群的族群與音樂研究》 文上瑜 臺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2002《文化表徵與族群性:魯凱族下三社群的認同建構》 王美青 臺北: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高雄都會區台灣原住民口傳故事研究》 張百蓉 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 2003
《臺灣原住民神話之比較分析:以人類起源、洪水及射日神話為例》 蘇泰華 臺
東: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肆、網路資源
茂林鄉戶政事務所http://163.29.105.99/intranet/rosseauism/maoli/new_page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