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臺北市 : 五南。
王淑萍(民92):利用多元評量探討國小低年級科學學習成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江文慈(民91):教師教學評量的關鍵能力。國教天地,137期,3-10頁。行政院(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朱敬先(民86):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出版社。
何英奇(民79):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75-97。
李思明(民90):國小自然科實施實作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咏吟(民87):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心理,台北。
李坤崇(民91):多元化教學評量理念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1期,頁24-36。李坤崇(民88):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民86): 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吳京(1997):當前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及重點策略。研考雙月刊,21(3),7-15吳清山(民87):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27,66。
吳清山(民87):解嚴以後教育改革運動之探究。教育資料集刊,32,261-275。吳毓瑩(民85):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p2-15。吳毓瑩(民87):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呀﹖--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0期,13-17頁。吳毓瑩(民90):後現代社會中多元評量之解毒與解讀。取得1月30日,2002從http://www.trd.org.tw/Cpast/9010/901102/5-1.doc
吳金聰(民88):應用數學新課程教學理念於三年級小數教學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4,23-68。邱美虹(民89):評介美國評量新標準:科學實作部分。科學教育月刊,228,頁2-15。林正文(民90):大陸素質教育實施內容(三),國教之友,第五十三卷第一期,P94~97。
林清江(民87):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文教新潮,3(4),2-8。林怡呈(民90):教學歷程中多元評量之迷思、神話、與活化—以一個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洪碧霞(民90):國小數學科教學評量的改革與創新。2004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
洪碧霞(民84):發展教學評量工具時的相關思考。教育研究雙月刊,45,頁4-6
施婉菁(民88):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以小學自然科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施絢傑(民90):還原學生學習真象-訪問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劉聖忠教授談全方位、人性化的評量。康軒教育雜誌季刊,43期,頁10-17。
紀惠英.劉錫麒(民89):泰雅族兒童的學習世界,花蓮師院學報,10,2000,65-100。胡幼慧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夏林清等譯(民89)。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淑琴(民88):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之比較研究-以教師回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俊賢、陳淑惠譯(民89):落實多元智慧的教學評量。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張瑞珍(民90):台中地區國小自然科教師對於多元評量的困擾與問題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麗麗(民89)。「什麼樣的檔案才值得....?」─談自主學習檔案的基本要素。屏縣教育,4,5-12。
張麗麗(民91)。評量改革的應許之地,虛幻或真實?-談實作評量之作業與表現規準。教育研究月刊,93,76-86。陳文典(民90b)。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與教材。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第1116期九年一貫課程種子教師(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研習資料,45-48頁。台北:三峽國教研習會。
陳文典(民90):「生活課程」的特質、功能與設計。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頁27-42)。台北:和財。
陳英豪、吳裕益(民80)。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書局。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讓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學會。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
陳佩君(民91):實踐多元化評量於國小中年級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政傑(民89):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53楊瑩(民88):跨世紀的教育改革一我國教育發展的回顧奐前瞻。理論與政策,52,15一40。游進年(民89):課程統整。台北:學富。
教育部(民9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民90b):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教育部。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詹志禹(民85):評量改革為什麼要進行--回應吳毓瑩「評量的蛻變與突破」。教育資料與研究,13期,45-47頁。劉玉燕(民83):眾聲喧嘩中,看誰在說話?─我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12):30-33。
劉聖忠(民88):全方位教學評量。載於STS研習會研習手冊,1-19頁。台東:台東師院科學教育中心編印。
劉珀伶(民90):透過教師成長團體促進學校本位教學評量多元化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盧梅雪(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期,頁1-5。
賴清標(民88):近十年來的台灣小學教育改革。台中師院學報,13,39-55,
歐用生(民77):價值澄清法,載於黃光雄主編的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民88):多元化評量與方法。教師天地,99期,頁11-17。
戴翠華(民89)。談自然科「類比」教學表徵之應用。國教天地,143,86-89。戴翠華(民89)。運用「檔案評量」在自然科實際教學之研究。收於2000行動研究~展望本土教育改革學術論文集。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441-457。台北:揚智。
英文部分
Airasian, P. W. (1994). Classroom assessment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loom, B. S., Hastings, J. T., & Madaus, G. F. (Eds). Handbook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 nt Learning. New York:McGraw - Hill, 559-641
children: Celebrating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w York: Merrill.
Cole,G.P., & Chan,L.K.(1987).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In G.P.Cole & L.K.Chan (Eds.),Teach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pp.198-207).New York: Prentice Hall.
Elliott, J. (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Elliott, J. (1992). What is action research in schools? In deakin University. The action research reader (pp.121-122) Geelong,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Feldman, A. (1994). Erzbergers dilemma: Validity in action research and science teachers need to know. Science education, 78(1), 83-101.
Hart,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Puckket, M. & Black, J.(1994).Authentic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Stake, Robert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Sage.